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6.19KB ,
资源ID:17083236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0832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毛概期末书本重内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毛概期末书本重内容总结.docx

1、毛概期末书本重内容总结 毛概期末书本重内容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及其提出的重大意义? 4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相结合,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科学内涵: 第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重大意

2、义: 第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不断开拓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 3 1 9, 及其活的灵魂? 1 9 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 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 第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 社会主义

3、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第三, 革命军队建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第四,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第五,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第六, 党的建设理论 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即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 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群众路线, 就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 走自己的路, 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同时积极争取外援。 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 36 39 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第二,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三,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 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 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 可持续, 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续性, 连续性。 第四,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 发展、 区域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发。 重大意义(指导意义): 第一,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

5、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43 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 就都是实事求是。 5、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48 51 基本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 省内外、 县内外、 区内外的实

6、际情况出发, 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 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6、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 87 1 840年鸦片战争以前, 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 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作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

7、命, 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 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 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 就没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 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 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 党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的实践, 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

8、 总之, 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 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基本纲领、 三大法宝? 69,76 78,8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即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 .新民主主义的对象就是打到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就是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分别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的是无产

9、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一,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第二,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第三, 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1 .统一战线; 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 己周围, 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10、 2.武装斗争; 在中国, 离开了武装斗争, 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 就没有人民的地位, 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 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3.党的建设; 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基本经验? 79, 8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走出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即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基本经验, 即三大法宝) 9、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93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

11、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化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体现了 社会主义工业化合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结合统一。 1 0、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及其历史经验? 96,1 1 0,1 02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第一, 农业、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走互助合作道路。 遵循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第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

12、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三,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 采取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主要是改造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 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一直在长时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1 1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1 08 第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时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第

13、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三,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喜爱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是占世界人口1 /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 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1 2、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 1 8,1 30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

14、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 发展才是硬道理,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 , 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 三 , 是 适 应 时 代 主 题变化的需要。 30多年来, 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不断夯实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 1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 1 37 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

15、是社会主义。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 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 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1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 47 1 48 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一,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第二, 一个中心

16、, 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 第三,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 标的根本立足点。 1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路线? 1 5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路线, 即三步走的发展路战略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不走: 第一步, 从1 981 年到1 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 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 从1 991 年到20世纪末, 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三步,

17、到21 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 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 6、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1 61 1 63 1 978年,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 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第一, 改革开放不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 第二, 改革开放不是一个阶段推翻另一个阶段意义上的革命, 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 改革开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

18、, 是建设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第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发展社会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 1 7、 邓小平提出的判断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是什么? 1 67 邓小平在1 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明确地提出了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既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1 8、 改革开放与稳定的关系? 1 681 69 改革是动

19、力, 发展是目的, 稳定是前提。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 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 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1 9、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1 801 83 一是突破了 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 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 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

20、制度属性, 但是, 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 851 86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可能名词解释)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 21 、 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

21、有机统一? 220221 第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名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2、 依法治国的涵义? 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236237 涵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临到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2、意义: 第一,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3、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我国的政体。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250251 第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 中国特

23、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251 253 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着力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 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基本方针: 第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 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正。 第三, 坚持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 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

24、化成果。 第五, 坚持一手抓繁荣, 一手抓管理。 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56 内容: 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是灵魂; 树立共同理想, 是主题; 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是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基础 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78280 理论意义: 第一,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 提出构建社会

25、主义和谐社会,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第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 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 是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切实做好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 标。 第三, 促

26、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 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 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 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 安全和发展利益。 总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76277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

27、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名词解释) 民主法治,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 就是全社会互补互助、 诚实守信,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 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 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 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社会管理完善, 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就是

28、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 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281 282 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按照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和谐文化、 完善社会管理、 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9、 基本原则: 第一,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这是工作方针。 第三,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这是主要动力。 第四,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这是重要保证。 第五,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这是重要条件。 第六,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是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0、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302303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题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在香港、 澳门、 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具体的说, 有以下十个方面 1 、 一个中国

30、。 这是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核心, 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统一的基础。 2、 两制并存。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在台湾、香港、 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 高度自治。 祖国完全同意后, 台湾、 香港、 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 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 市、 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4、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 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 积极促谈, 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 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 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 解和感情, 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 为实现

31、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 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 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 0、 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是实现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 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31 、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意义? 303305 第一,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 即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 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为决绝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1 8320 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美国、 苏联是第一世界。 日本、 欧洲、 澳大利亚、加拿大, 是第二世界。 剩下的亚拉非落后国家是第三世界。 邓小平进一步指出: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 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 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33、 独立自 主的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