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4.92KB ,
资源ID:17153186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1531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新粤沪版.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新粤沪版.docx

1、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新粤沪版2013年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新粤沪版)134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一、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与合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正确的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三、教具准备: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说明这节课的内容:(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2)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二)

2、、进行新课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分两部分进行。(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实验结束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表2: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测量数据I

3、aIbIc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把实验记录填入实验报告的表格内。鼓励先完成实验的小组把测量数据写到黑板上相应的表格内。表3: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测量数据干路IA支路IB支路IC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组织讨论:哪个电流最大?IA跟IB+IC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练习题:五、教学后记

4、:135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压的作用;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电压单位的换算。3.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4.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压的作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2、电压的作用;电压表的读数三、教具准备:电源、开关、灯泡、导线、电路板、电压表四、教学过程: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用水压形成水流来类比电压形成电流。电源的正极聚集有大量的上电荷,负极聚集有大量的负电荷,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2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路中要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源,电路应是

5、通路。3电压(U)的单位。国际单位:伏特(伏)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uV)。4常见的电压值。(1)一节干电池:1.5V。(2)一节铅蓄电池:2V。(3)安全电压:不高于36V。(4)家庭照明电压:220V。(5)工业电压380V5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变换。此个,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压值。1电压表的结构:电压表的外形,符号,接线柱,量程:03V,015V。2读数:(1)认清所接量程。(2)认清最小电压值。03V每小格0.1V,015V每小格0.5V。(3)检查写单位。3练习读数。(幻灯显示)4电压表的使用:(实物讲解)(1)电压表要并联

6、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5学生上讲台演示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规则。6讨论想想议议7练习:(1)把一个灯泡接人电源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一”接线柱。(2)在两个灯泡L、L串联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一”接线柱。(3)在图右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在电压表两端标出它的“”、“一”接线柱。8小结(学生归纳)。利用表格的方法对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教学后记:136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一、教学目的:1.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

7、则正确使用电压表,会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和试触,会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2.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3.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2.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3.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4、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三、教具准备:每组三节干电池,电压表,两个阻值不同的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进行新课: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四、教学过程:(一)、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6

8、-8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内。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表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干电池的电压(V)干电池的电压(V)并串联电池组的电压(V)结论:。第二部分: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一、按图6-9将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灯泡L1与L2串联的总电压U。要求:先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二)、按图6-10,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

9、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A、B两点之间的总电压U。要求: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实验完毕,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进行讲评。4.小结:由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得到的结论。(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五、教学后记: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141怎样认识电阻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2知道电

10、阻的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3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电阻是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2、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三、教具准备:学生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灯泡一只,导线若干条。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常见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为什么多数用铜或铝,而不用铁呢?我们学习了这节内容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二)新课讲授。演示实验1:图7-1提问:电压相同,通过AB和CD的电流不相同,为什么?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导体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是“R”。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

11、质。2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常用单位:兆欧(M),千欧(k)。1的含义: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演示实验2: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演示实验3: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演示实验4: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结论:(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2)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少数导体如碳例外)演示实验: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做演示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条件下,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叫滑动变阻器的元件,移动滑片就

12、能使小灯泡的亮度改变。)(三)1介绍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2)结构:电阻线是由电阻率大的合金线制成。(3)铭牌:滑片上标出的数字“502A”,其中50表示最大阻值,2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4)元件符号: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1)串联在电路中,连接时要接“一上一下”的接线柱(2)弄清滑片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阻线长度怎样变化,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怎样变化?(3)使用前应将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位置。(4)使用前要了解铭牌。铭牌上标有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和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注意:接同上两个接线柱时,作导线用,电阻为0;

13、接同下两个接线柱时,作定值电阻用,接入是最大电阻。这两种接法都不能改变电阻。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演示,先让学生说出有几种接法,是否有相同的)4电阻箱原理和读法的介绍。5小结。练习。五、教学后记:142探究欧姆定律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教学目的:1知道研究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电路图。2知道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电路图。3在R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在U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实验得出I与U的关系和I与R的关系。2、理解I、U、R的比例关系。三、教具准备: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定值电阻5欧、10欧、

14、15欧,开关等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1)用同一个小灯泡分别用二节干电池和一节供电,为什么用二节时较亮?当电阻一定,电流跟电压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2)用同一节电池分别对2.5V和3.8V小灯泡供电,为什么2.5V小灯泡较亮,当电压一定,电流跟电阻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用实验来研究U、I、R的关系。(三)新课讲授。1电路设计:(如右图)2.实验研究(学生实验)(1)R一定(R=10)I跟U的关系。记录,分析数据。电压(V)123电流(A)0.10.20.3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U一定(U=2V),I跟R的关

15、系。记录,分析数据。电阻()51015电流(A)0.40.20.13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小结。4练习(1)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为0.3A,当电压增大到6V,那么它的电流为;如果要使电流为0.1A,那么电压为。(2)当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接上5的电阻时通过的电流为0.6A,那么把电阻改为15,则通过的电流为。5布置作业五、教学后记:142探究欧姆定律二:欧姆定律一、教学目的: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16、2、运用欧姆定律计算进行的简单计算。三、教具准备:书写有问题和例题的小黑板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表1:表2:R()U(V)I(A)U(V)R()I(A)51.50.31.550.30.6104.50.1(二)引入新课: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三)新课讲授。1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I=U/R。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3)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

17、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U/R)。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说明: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课本中例题(使用小黑板)要求: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12-13)。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

18、师小结。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解释R=U/I的意义: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不能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的大小只与电阻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电压和电流无关”。介绍伏安法测电阻3布置作业:五、教学后记:143欧姆定律的应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一、教学目的: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2、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三、教具准备:干电池2

19、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1个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2已知电压和电流怎样求电阻呢?(二)引入新课:给你一个电阻,你怎样才能知道它的电阻有多大呢?-答:实验测量。1实验目的:学习用伏安法测电阻2实验原理:据欧姆定律公式I=U/R得R=U/I来测量。3实验电路(让学生自己设计,如右图)4实验器材:干电池2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1个。5实验步骤:启发:伏安法测电阻需测出哪些物理量?这些物理量用什么仪器测量?连接电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归纳:(1)测Rx两端电压U和通过电流I,(2)I用电流表测,U用电压表测(3)连接时开关是断开的

20、,滑动变阻器滑片要移到阻值最大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柱要连接正确,电压表用03V,电流表用00.6A量程。(4)闭合开关,观察电压表,电流表读数,填入表中(5)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加在Rx两端的电压,再记下两组对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6)利用公式:R=U/I求出RX的电阻,再取三次平均值注意:改变加在电阻两端电压时,要考虑电表的量程是否恰当。6问题讨论:给你这个实验的器材中,如果没有电压表,但有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你有办法测出这个未阻值电阻是多大吗?如果没有电流表又怎办?7小结五、教学后记:15.1电能和电功教学目标: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能。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流做功的相

21、关因素。教学重点:电功的概念、公式及应用;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教学难点:电功的概念教具:书上装置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设计:师: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经常两手相互搓一搓,手心就会感到暖和,这能量转化过程来分析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师: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我们称为什么?生:做功师:可见,能量的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师:用电器的作用是什么?生:把电能转化为我们各种需要的能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交流讨论电热水器: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给蓄电池充电: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磁铁:把电能转化为电磁能电灯泡: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师: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也是通过电流做

22、功来实现。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也就要消耗多少的电能。例如:电热水器,如果知道电流做了多少功,就可以知道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内能,也就知道要消耗多少电能。师:想一想: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实验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引导学生猜想:电流做功可能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师:一个量与几个因素有关?为了研究一个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通常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生:控制变量法师:在通电时间相等的情况下,为了研究与电压的关系,必须保持通过导体的电流相等,因此应采用什么电路?生:串联电路师:如何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引导学生按以下程序进行电流做功使电能转化为内能因

23、此,我们只要比较内能增加的情况当物体的内能增加时,温度就会升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大小,来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用同样方法研究电功与电流的关系电路图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电流做功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均有关,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多,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越高,电流做功越多,用电器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的公式:W=UIT电功的单位:J常用单位:1度=1kwh1度=3.6106J知道电功为多少,也就知道消耗了多少电能。讨论作业。补充练习1、一个热水器接到照明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2A,求其正常工作30min,须消耗多少电能?若每度电0.5元,需交多少电费?2

24、、电功的推导公式:W=I2RtW=U2/Rt例1:将一个阻值为5的电阻与一个阻值为10的灯泡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源上,通电15min后,求电流通过小灯泡所做的功?例2:如图电源电压6V,通电10min,求R1消耗的电功?15.2探究灯泡的电功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电器实际消耗的功率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它的实际功率。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验,探究小灯泡的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介绍常见电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复习提问1什

25、么是电功率?2电功率跟电流和电压有什么关系?3电功率的表达式是什么?学生回答。二、新课引入师:用幻灯片展示一些用电器的铭牌。1观察桌面上的灯泡铭牌,你们发现了什么?2如果此灯泡两端加的电压小于220V,那么灯泡的电功率是25W吗?生:灯泡发光时的电压是220V,电功率是25W。生:不是,可能会变小。通过一、二两个阶段,引出课题,开始实验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三、实验一教师出示实验报告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好。1如图指导学生组装电路(学生手动组装);2调节滑动变阻器完成下表:实验次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V灯泡的亮度1等于2.5V2略大于2.5V3略小于2.5V注:学生实验结束后完成此表。实验表明

26、:用电器实际消耗的功率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3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1)如果用电器两端实际所加的电压高于额定电压,这时实际功率将_额定功率,能不能正常工作?(2)如果用电器两端实际所加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这时实际功率将_额定功率,能不能正常工作?(3)结合以上两点得出灯泡的亮度由_决定,并举例让学生判断。(4)“220V25W、3V0.75W”这些字样我们还能发现什么?4结合本节例题及常见电器设备的电功率,指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电器和保护电器。(1)大于;不能;(2)小于;不能;(3)实际功率。(4)可以求出电流、电阻。教师介绍额定电流以及电阻。四、实验二指导学生探究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参照前实

27、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1画出实验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2写出实验方案和详细步骤;3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最后,教师总结此实验。4.验证实验结果。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五、根据情况布置作业153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电流的热效应跟导体电阻的关系(2)学会从理论上进行论证,认识导体消耗的电功率和电阻的关系(3)了解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重点:探究认识电流的热效应跟导体电阻的关系难点:认识导体消耗的电功率和电阻的关系教法:实验探究教具:电炉、两个不同的灯泡、两根不同阻值的电阻丝、温度计、两杯等质量的煤油、电源

28、、导线教学过程:一、本节为探究性实验,从实物观察入手,引出电流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这叫做电流热效应。1演示:通电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跟其串联的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观察和比较“220V100W”和“220V15W”两只电灯泡发光时的亮度,再仔细观察灯丝的粗细。启发学生思考:电流的热效应是否跟导体的电阻有关?提出实验研究的课题,先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再引导。2活动1: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由于本实验要求较高,所以教材首先提供一种实验电路,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实验设计的原理,如:为何采取串联方式?如何比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根据等质量的煤油温度上升多少表示。本实验尤其要

29、注意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一定要同时读记,因此,教师要强调实验过程的合作精神。实验结论:当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多。精确的实验表明:在电流一定时,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正比。实验完成后,接着让学生讨论研究当电压一定时,电流的热效应和电阻的关系。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去分别研究,最后汇总。结论: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少。精确的实验表明: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反比。3活动2:分析论证: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理论推导的方法,总结出P=I2R此式表明:电流相等时,在一定的时间内,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正比。再推导出P=U2/R此式表明:电压

30、相等时,在一定的时间内,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反比。分析论证过程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教师不要包办。最后强调:实验研究和理论推导的方法,都是我们研究物理问题和发现物理规律常用的重要方法。它们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其结果必须一致,否则,就必须检查每一过程,找出原因,重新实验,直至殊途同归。二、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控制1、焦耳定律:2、利用电流热效应加热的电器。3、有些用电器为避免温度过高,需采取散热措施。三、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四、布置作业教学改进意见:154怎样使用电器正常工作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2)学会实验设计,测算小灯泡的电功率(3)会对电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学会实验设计,测算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