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4.96KB ,
资源ID:171631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1631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剖析.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剖析.docx

1、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剖析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前言、精深、激情、伯乐和尾声)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我看到书中的理论与自己经历有暗合的地方,也因为我发现用书中的观点看世界会发现以前不曾注意到的地方,还因为以书中的理论为指导改进自己的学习之后感受到了明显的提高。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所得,将书中所讲进行消化、理解、归纳、思考,重新拆分组合,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思索,形成了我将要讲的以下内容。一、前言(什么是天才、相关人物介绍、内容概述)1.1 什么是天才1.1.1 名言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爱迪生)人们常把我的

2、成功归功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不过是刻苦而已。(亚历山大)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这就是天才。(狄德罗)天才?绝对没有那种东西。有的只是用功、方法和不断地计划。(罗丹)没有某些发狂的劲头,就没有天才。(富涅卡)没有疯狂性格的人、绝没有庞大的天才。(亚里士多德)聪明源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的热爱而已。(高尔基)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我一直认为,除了傻子,人在智力上差别不大,不同的只是热情和努力。(达尔文)1.1.2 本书是各位名人故作姿态,过分谦虚?还是这些

3、名言之后真的存在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值得人们研究。本书通过科学研究成果、对大量鲜活事例的分析来寻找天才密码。1.2 相关人物介绍简介1.2.1 作者丹尼尔科伊尔,其著作兰斯阿姆斯特朗的战争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其纪实作品硬球,成为好莱坞票房影片临时教练剧本原型。1.2.2 理论提出者 安德森埃里克森,瑞典人,从小的梦想是成为探险家,但不幸的是长大后的他发现地图上似乎没有什么地方需要他去冒险了。于是他就成为了一名心理学研究者,还不小心成为天才研究的先驱之一。赫伯特西蒙,名气大得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十年法则”的提出者。二位强强联手,奠定了更加杰出的成才理论一万小时天才理论。1.3 内容概述 精

4、深练习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二、精深(冒牌哈佛、才能细胞、天降人才、七大秘技)2.1 冒牌哈佛(美国空军的飞行训练器、巴西队的秘密武器)8总统、40诺、30普利策;“先有哈佛”;竺可桢、林语堂、梁实秋、梁思成;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图书馆)。一家俄罗斯网球俱乐部,只有一个室内场地,看上去一钱不值,却培养了众多排名世界前20强的女球员,比全美国都多;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一家音乐学校,坐落于一间不起眼的店面房内,却塑造出杰西卡辛普森等一连串流行音乐明星,其中90%都签了唱片合约;英国的一个偏远村庄,一户贫穷且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家,却培养出三位世界级作家。这些地方就叫做“人才温

5、床”,或“冒牌哈佛”。有什么特殊之处吗?2.1.1 美国空军的飞行训练器1934年冬天,富兰克林罗斯福碰到了一个难题。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飞行员频频死于坠机,这些空中战士是军中公认的技术尖子。而这些伤亡都不是战争所致,他们仅仅是冒着冬日的暴风雪天气为美国邮政送信而已。在那个暴风肆虐的冬天,20天内9位飞行员坠机身亡。罗斯福把空军总指挥本杰明弗洛伊斯上将招至白宫,严厉地问道:“坠机事件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哪里出了问题呢?早期的飞行培训建立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上:优秀的飞行员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的。当时培训的基本程序是:指导员带着有潜质的学生上飞机,在空中完成一系列的翻筋斗和横滚特技。要是学生没有不适

6、,就说明他有成为飞行员的潜质。经过几周的地面学习后,他就可以逐步上机操控。整套培训系统就像一个玩笑。早期,一些陆军航空学校的死亡率接近25%。是否存在更好的飞行培训方法呢?答案来自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小埃德温林克。他是一位钢琴和风琴制造商的儿子,从小在父亲的工厂里帮工。林克一副瘦削的身材、鹰钩鼻,从不听别人的意见,天生喜欢动手修修补补。16岁那年,他爱上了飞行,花50美元上了一堂飞行课。林克后来回忆道,“那一个钟头里,比较好玩的是做了翻筋斗和自转这些特技动作,低空飞行时,我看到了地面上的所有东西。感谢上帝,我没有吐。但是一直到落地,我都没有碰到控制系统,一下都没有。我当时心想,这算哪门子教人飞行的

7、方法。”林克对飞行的入迷有增无减,他的父亲不赞成他学习飞行,把年轻的林克从风琴工厂赶了出来。但是林克坚持自己的理想,后来还买了一架四座的赛斯纳飞机。一直以来,这位手工匠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改良飞行员培训方法的念头。1927年,距第一次参加飞行课程之后第7年,林克开始动手了。他从风琴工厂借来了风箱和鼓风机,开始制造一个装置,比浴缸略微宽敞一点,里面集中了飞机上重要的操控按钮。这个装置的特点是,一对粗短弯卷的机翼,一条细小的机尾,一个仪表盘,还有一个电动马达,整个装置可以在飞行员的操控下滚动、倾斜和侧滑。如果操作失误,机头的一盏小灯就会亮起。林克为它起名“林克飞行训练器”,并广而告之:它能教会你进行

8、普通飞行和仪表飞行即在浓雾和暴风雪这种能见度极低的天气下,仅仅依靠仪表数据飞行。飞行员的受训时间比以往减半,而且所需的费用只是以往的一个零头。但似乎他遇到的人都对这个装置不感兴趣军事学校不理他,私人飞行学校不睬他,甚至连飞行杂技团都嗤之以鼻。毕竟,用孩子的玩具怎么能学到飞行技能呢?最具权威性的美国专利局宣布,林克的训练器是一项“新颖的、有商业价值的娱乐器材”,所以它似乎命中注定成为一台游戏机。林克卖了50台训练器给游乐园和投币游戏机场,只有两台真正用于培训:一台卖给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的海军飞机场,另一台租给纽瓦克的新泽西国民警卫队。至20世纪30年代早期,林克落魄到用卡车拖着一台训练器走街串巷

9、,在各地的乡村游乐场叫卖,25美分玩一次。1934年冬天,之前提到的连续坠机事件发生。一群航空队高级军官走投无路。凯西琼斯是一名老牌飞行员,培训过许多陆军飞行员。他回想起林克的训练器,于是说服航空队军官们再考察一次。三月初,林克奉召从纽约科特兰的家中飞往纽瓦克,做训练器演示。当天乌云密布,不见天日,狂风大作还下起了瓢泼大雨。此刻,航空队指挥官们非常清楚在恶劣天气下飞行的可能后果。他们猜测,不管多么勇敢,技艺多么高超的飞行员,都不可能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飞行。正当他们打算离纽瓦克开机场之际,头顶云层里传来嗡嗡声,林克驾驶的飞机就像幽灵一般出现在离跑道仅几英尺高的地方,轻轻触地后安全着陆,滑向那几位

10、目瞪口呆的将军们。这个瘦削的家伙飞得如此之好,而这一切竟然仅凭着仪表读数。林克下了飞机,开始介绍他的训练器。自有记载以来,书呆子第一次打破了军队传统,军官们理解了这个装置的潜力,订购了第一批林克训练器。七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急需把数千名毫无飞行经验的年轻人培养成飞行员,越快越好,同时保证安全。这时,1万台林克训练器帮了大忙;直到战争结束,有50万空中战士在这种仪器里训练了数百万个小时,他们亲昵地称之为“蓝盒子”。1947年,航空队独立成为美国空军,而林克继续为喷气式飞机、轰炸机设计模拟器,还为阿波罗计划设计了登月舱模拟器。林克的训练器可以让飞行员的练习更加深入:停下,犹豫,犯错,并从

11、中吸取经验。在林克训练器里坐上几小时,飞行员可以在操作面板上“起飞”、“降落”十几次。可以俯冲、失速,再调节恢复正常,可以在那个挑战自己能力极限的最佳位置上停留数小时,而在真正的飞机上是不可能冒这个险的。那些用林克训练器训练出来的航空队飞行员并非比那几个失事的飞行员更勇敢、更聪明,而前者只是有了一个精深练习的机会。2.1.2 巴西队的秘密武器 巴西不愧是足球王国:5次赢得世界杯;每年有900来位年轻运动员签约欧洲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产生了灿若繁星的众多足球巨星,诸如“球王”贝利、“白贝利”济科、“独狼”罗马里奥、“外星人”罗纳尔多、“盘球大师”德尼尔森、罗比尼奥、罗纳尔迪尼奥、卡卡等等等等。可是

12、归根到底,你无法用数字和名字来表现巴西足球才能的力量。每天,全世界的足球迷都在欣赏这样一个典型的场景:一群对方球员包围了一位巴西球员,狭路相逢,插翅难飞,希望渺茫。紧接着这位巴西球员做了一个舞蹈般模糊的动作或佯攻、或轻挑、或瞬间飞奔而去,显然他已经脱离重围,留下对手兀自困惑,他却如闲庭信步。在这项全世界为之狂热的竞技活动上,巴西每天都在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持续地输出最好的球员,这个比例高得异乎寻常。 对于这种人才扎堆现象,传统的解释是将之归功于基因和环境的结合,即先天和后天的联袂。根据这个思路,巴西的成功来自其得天独厚的地利人和:气候温和,当地人对足球的狂热,以及.1.9亿基因各异的人口中,40

13、%的人饱受贫穷的折磨,渴望利用这项“美丽的游戏”逃离现实。就这样,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一家生产足球健将的完美工厂就建成了。但是这种解释有个小问题:巴西并非一直以来都盛产足球运动员。20世纪四五十年代,气候、狂热、贫穷早已存在,但这家完美工厂的产品却普普通通从未染指世界杯,四次败于“无冕之王”匈牙利,看不到一点令人眩目的即兴球技,而那正是巴西球员后来赖以成名的绝技。直到.1958年,瑞典世界杯上以17岁的贝利为核心的强大阵容所向披靡,现在人们眼中的巴西队才真正诞生。 那么,巴西是如何培养出如此众多的优秀球员的呢?答案出人意料。巴西之所以培养出了如此优秀的球员,是因为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

14、他们采用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和一件独特的训练工具,这使他们的控球能力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球员。他们发现了一套提高学习速度的方法室内五人制足球。室内五人制足球是一位乌拉圭教练于1930年发明的雨天训练项目,球的大小只有足球的一半,但是重一倍,完全没有弹性。球员不是在广阔的草地上练习,而是在一块篮球场大小的水泥场地或木地板场地上练习,有时是在空地上练习。每边也不是11位球员,只有五六个。游戏的节奏不像足球,而更像篮球或曲棍球,令人眩目,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动作和有组织的快速传球。室内五人制足球发明后不久,巴西人就采用了这种训练方法,并在1936年制定了第一套规则。从那以后,这个游戏就像病毒般蔓延开来,

15、尤其在巴西那些拥挤的城市里。很快,它就在巴西的体育文化中占据了特殊地位。足球:巴西人的生活方式的作者亚历克斯贝洛斯写道:室内五人制足球被认为是“巴西灵魂的孵化器”。自贝利之后,实际上每位优秀的巴西球员小时候都玩过室内五人制足球。一开始他们是在街道上,后来是在巴西的足球学校里。从7岁到12岁的球员每周都有三天的时间用于练习室内五人制足球。顶尖的巴西球员在这个游戏上都花费了上千小时,比如球星儒尼尼奥,他14岁之前从没在草地上踢过正常大小的足球;罗比尼奥在12岁之前,有一半的训练时间是在踢室内五人制足球。据圣保罗大学的足球教授艾米利奥米兰达博士介绍,像“神龙摆尾”、脚尖点球入网、世界波、头球过人这些

16、高级动作都源于室内五人制足球,记者飞抵此地就冲向沙滩,拍照片写故事。但伟大的球员不是从沙滩走出来的,而是从室内五人制足球球场走出来。这背后的道理就在于一堆数字。室内五人制足球球员接触球的次数远多于普通足球球员据利物浦大学的研究,通常是一分钟多6倍。越小越重的球,越需要精准的控制能力,同时球员也就掌握了越精准的控球技巧正如教练们指出,仅凭一股蛮力带球冲向前场无法让你突破重围。准确的传球是最重要的:足球就是寻找角度和空隙,与其他队员快速配合。控球和视角是关键,所以当室内五人制足球球员踢标准的足球比赛时,就感觉自己拥有了大量的空闲场地来完成那些动作和配合。米兰达博士总结道,练过室内五人制足球的球员不

17、在乎对手逼得多近,狭窄的场地造就了快速的即时反应和高人一等的技巧,室内五人制足球是巴西即兴足球的实验室。换言之,巴西足球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国家,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体育界的林克训练器。室内五人制足球将足球的基本技巧压缩装进一个小盒子;把运动员放在精深练习区,犯错并改正,时刻在解决各种鲜活的问题。与室外那宽广辽阔、生机无限的场地相比,运动员接触球的时间多了600%,不知不觉中技术就突飞猛进。澄清一点,室内五人制足球不是巴西足球唯一的成功因素。其他那些经常被提及的因素,诸如气候、热情和贫穷,确实起着作用。但是室内五人制足球是一根杠杆,其他因素通过这根杠杆传递着它们的能量。英国一位狂热的球迷塞门克里夫德在

18、巴西实地考察之后,回国辞去教职,在利兹成立了五人制足球国际联盟,在自家闲置房间里训练初高中的孩子,他给这个足球培训项目命名为巴西足球学校,根据室内五人制足球的动作设计了详尽的训练方法,还用立体声大音响播放桑巴舞曲。利兹人在听说克里夫德的计划之后一笑而过。然后,眼见着学校真地办起来了,他们对那样的场面差点笑死过去。数十个约克郡孩子,苍白的脸色、红扑扑的脸颊、粗壮的脖子,踢一个沉甸甸的小球,跟着桑巴舞曲的节奏学习花里胡哨的技巧。四年后,克里夫德学校14岁以下年龄组打败了同年龄段的苏格兰国家队;接着又打败了爱尔兰国家队。克里夫德学校培养了一位名叫米卡理查兹的球员,17岁就代表英超曼城队上场,18岁便

19、代表英格兰国家队上场。克里夫德已经在全世界12个国家设立巴西足球学校,他相信,那里将走出更多的球星。2.2 才能细胞(安装神经宽带、一万小时法则)精深练习如此神奇,好像魔术。一位从没开过飞机的飞行员在林克训练器训练之后,不用冒生命危险就能学会飞行的基本技能。目标明确的练习能够将学习速度提高10倍,这听起来就像那个神话故事,一小把种子长成了一根有魔力的长藤,长藤通往成才的天堂。相信通过前面的两个例子,大家已经对精深练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研究精深练习背后的神奇物质髓鞘质。2.2.1 安装神经宽带髓鞘质是由一层称为磷酸酯的物质和厚厚的脂肪构成,像绝缘胶布那样包裹着有些神经纤维,以防止电

20、流脉冲外泄。基本上,人们的大脑就是一堆线路10亿条叫做神经元的线路。不管什么时候,你做一件事情,大脑就发出一个信号,通过神经纤维传导到你的肌肉,最简单的技能,比如说网球中的反手击球,也要涉及数十万计的线路。神经传导的速度和精确度左右着人们技能的水平。髓鞘质尽管只是基础设施,却功能强大:在大脑这个辽阔的大都市里,髓鞘质悄无声息地把窄巷子变成了宽阔、可供飞速奔驰的超级公路。由髓鞘质包裹的神经纤维,整体信息处理能力增加了3000倍堪称“神经宽带”。更可贵的是,髓鞘质能够调控速度,偶尔减慢信号传递速度,从而确保它们在最佳时刻到达目的地。髓鞘质的原则:1、回路放电至关重要。髓鞘质不会凭着天真的愿望、模糊

21、的想法,或者那些洗个热水澡就忘光光的东西而生长。这种生理机制只钟情行动:真真实实的电流脉冲传过神经纤维。它钟情坚持重复。每次我们进行精深练习时,髓鞘质即慢慢生成,伸向神经纤维,吸附,一层一层地包裹。这个速度非常缓慢,因而给一个庞大的神经回路包裹上髓鞘质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线路多裹一层髓鞘质,技能回路的带宽和精确性就增加一点,表现出来的就是技能和反应速度上的些微提升。犯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说,这是必须的:要想使技能回路达到最佳状态,必须先找到次佳位置;你必须犯错误,并关注这些错误,改正这些错误。你还必须持续重复正确的动作或思想,使正确的回路中持续通过神经电流脉冲。2、髓鞘质包罗万

22、象。以不变应万变。髓鞘质并不“知道”自己会被谁拿来使用,是棒球的击球手?还是舒伯特乐章的演奏者?无论何种用途,它的生长遵循同样的规则。髓鞘质一视同仁:哪条回路开启了,哪条回路就会包裹上绝缘体。如果你移居美国,髓鞘质就将包裹那些帮助你掌握英语的纤维。换句话说,髓鞘质不在乎你是谁,只在乎你做了什么。3、髓鞘质无法逆转。髓鞘质化就像铺路。一旦技能回路包裹上了绝缘体,你就很难去除这层绝缘体。这就是为什么习惯很难打破。改变旧习惯的唯一办法就是重复新动作以养成新习惯。4、髓鞘质与年龄。儿童时期,髓鞘质一波接一波的生成,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30多岁,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掌握新技能的关键期。此后,髓鞘质持续生长,但

23、速度会放缓。值得庆幸的是,有5%的生成髓鞘质的物质一直处于不成熟状态,随时待命,给那些年纪虽大,但不畏付出更多时间和汗水的人提供了掌握新技能的机会。人们的基因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但生长新髓鞘质的能力不一样了。髓鞘质让稳重的神经学家都惊喜万分,他们不想失态,想尽力维持神经学家那副严肃正经的样子。但是髓鞘质让他们端不起架子,髓鞘质的发现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2.2.2 一万小时法则埃里克森出生于1947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北部的郊区,他从小仰慕著名的探险家。然而长大后,埃里克森的梦想遭遇挫折。人类的足迹似乎早已遍布所有的疆界,地图上的空白早已被填满。他虽然数学不错,但是不擅长足球、篮球、语文、

24、生物和音乐。15岁那年,埃里克森发现自己国际象棋下得不错,常常能在午休时候的比赛中打败同学。他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可惜只维持了几个星期。有一个男孩曾是组里最差的棋手,棋艺竟然突飞猛进,每次都大败埃里克森。埃里克森气疯了。 他还很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之前的手下败将,现在能轻松击倒我呢?我知道他在学习,参加国际象棋俱乐部,但是到底这背后发生了什么事?从那以后,我刻意避免深入钻研某项技能。我逐渐痴迷于研究高手,而不是成为一名高手。”20世纪70年代中期,埃里克森在瑞典皇家工学院学习心理学。此时,瑞典正在享受其艺术和体育的黄金时代:瘦弱的无名小卒比约恩博格技压温网群雄,英格玛伯格曼统治

25、世界电影界,英格玛斯滕马克统率各路滑雪英豪,阿巴合唱团占领了流行音乐领域。埃里克森相信,所有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信息混合在一起,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那样东西:一片全新的冒险之地。什么是才能?是什么东西造成了成功人士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异?大师从何而来?从此埃里克森在“人才”这个王国里流连长达30年,他探究技能表现的方方面面,观察各种职业护士、体操运动员、小提琴手、标枪选手、拼字选手、打字员、特种部队官员,并对这些职业技能加以研究。他没有观察髓鞘质(他是一名心理学家,不是神经学家。何况观察髓鞘质所需的成像技术还未出现),相反,他从一个同样重要的角度研究了技能学习过程:练习。具体来说就是,测量了练习的时间

26、和特点。 埃里克森与该领域的同事们一起奠定了杰出的成就基础理论(这个理论收录在数本书中,最近收进了厚如圣经的剑桥手册之专门技能与专家表现。其核心原则就是一项统计数据: 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要经过10000小时专心致志地练习。 埃里克森同赫伯特西蒙、比尔蔡斯等研究人员共同验证了诸如“十年法则”之类的标志性理论。那是一项有趣的发现,可追溯至1899年。该法则认为,在任何领域要想获得世界级的专业能力大概需要10年时间专心致志地练习。象棋神童鲍比菲舍17岁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但在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时间的艰苦训练。这一法则通常用来确定合适的启蒙时间:比如网球女运动员的体力顶峰在17岁,所以她们应

27、该从7岁开始;男运动员的巅峰来得较晚,所以9岁也行。但是10年一万小时的法则含有更普遍的含义。它意味着所有的技能都可以通过同一套基本生理机制获得,并且进一步指出该生理机制有其生理极限,无人能幸免。有人也许会拿莫扎特来反驳:年轻的莫扎特才华冠世,听一次就能抄写下整首乐曲,这是怎么回事呢?在解读天才一书中,塞特大学的迈克尔豪博士估计,莫扎特在六岁生日之前,他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这一点足以让他的音乐记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埃里克森总结道:“天才拥有的细胞类型,我们其他人也拥有。” 有了精深练习、髓鞘质、一万小时等概念之后,我们就如同带上了X光眼镜,可以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但是

28、更有用的是,我们通过这个视角看清了天才理论的运作机制。一旦发现两个互不相干的世界之间隐藏着关联,我们就会开始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勃朗特姐妹和滑板男孩有什么共同点吗?2.3 天降人才(从天而降的女孩、滑板玩家)2.3.1 从天而降的女孩大部分有关人才的故事都惊人地雷同:一个孩子从天而降,完全没有预警,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平静。这个孩子在绘画或数学或棒球或物理方面拥有神奇的天赋,凭着自己的才华,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以及身边的人们。 讲述青年才俊的耀眼成就的故事中,勃朗特姐妹的故事是最有吸引力的。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在1857年写就的夏洛蒂勃朗特的一生中定下了整个故事的基调。故事是这样的:在西约克郡霍沃斯

29、遥远的芒野上,夏洛蒂、艾米莉、安妮三姐妹住在一间四面透风的牧师寓所里,早年丧母,由冷漠且专制的父亲管教。她们英年早逝,在死前却留下了许多精彩的作品。在盖斯凯尔的笔下,勃朗特姐妹们的事迹是一个悲剧性的传奇,其中最神奇的部分是,孩子们创作了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简爱、呼啸山庄、阿格尼丝格雷,还有女房客。盖斯凯尔写道,勃朗特姐妹们小时候创作的一系列微型小书展示了她们的天赋,那些作品在格拉斯镇、安格瑞亚和冈德尔这几个梦幻王国里演绎着美妙的故事。盖斯凯尔讲道,“当创造力爆发时,想象和文字一样狂野不羁,有时候甚至到了妄想的边缘。” 盖斯凯尔写的传记塑造了一个坚固的模板,后来有关勃朗特的传记老老实实地陷

30、了进去。盖斯凯尔的作品已经被改编成电影、舞台剧、还有伦理故事。只是有个问题:盖斯凯尔的传记不真实。更准确地说,真实的勃朗特姐妹的故事更加精彩。 勃朗特姐妹真实的面纱由朱丽叶巴克揭开,她是一位受训于牛津大学的历史学家,在勃朗特故居博物馆担任了六年的馆长。巴克在当地四处收集资料,同时跑遍了欧洲整理海量的材料。1994年,她完成了一本厚达1003页的学术著作勃朗特家族由此系统地纠正了盖斯凯尔虚构的故事。巴克的作品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画面。霍沃斯镇并不是荒凉的边远地区,而是一个相对繁荣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勃朗特家比盖斯凯尔所描绘的不知道要有趣多少,她们家里摆满了书籍、最新的杂志、玩具,善良且宽容的父亲负责照

31、看这个家。但是关于这个虚构的故事中,巴克推翻得最彻底的部分是勃朗特三姐妹天生就是小说家这一断言。她们第一批微型小书的文学水平不单单是业余而已,丝毫没有天才萌芽的迹象。它们绝非原创,而仅仅是对当时的文章和书籍的仿写。三姐妹以及她们的弟弟勃兰威尔抄袭异国冒险剧和肥皂剧情节,学习著名作家的表达,大批地复制人物特征。有关勃朗特姐妹的微型小书,巴克的文章确凿证实了两点。首先,她们写了大量形式多样的文字22本微型小书,平均80页,每本写作要用15个月;第二,她们的作品,尽管情节曲折荒诞,却并不优秀。正如巴克写道,“草率的文字、错误百出的拼写以及没有一个标点符号,这些毛病甚至持续到她们青少年时代的后期,对待

32、她们不够成熟的思想和作品的人物刻画,勃朗特传记作家往往视而不见。青少年时代作品中的种种问题并没有降低勃朗特姐妹的成就,却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她们是天生小说家这一看法。” 有关精深练习的新认识给了我们更好的角度去诠释勃朗特姐妹。她们早期那些缺乏技巧的文字与她们最终取得的文学成就并不矛盾前者更是后者的先决条件。她们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作家,不是由于一开始不成熟的仿写,而是因为她们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童年的写作就是共同协力的精深练习,锻炼讲故事的“肌肉”。迈克尔豪在解读天才中提到勃朗特姐妹时说:“虚构一个世界,这样的创造活动是一项联合演习,这件事情给了作者们巨大的享受。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比赛,每位参与者必须积极地消化姐妹们最新的故事发展,然后做出回复。” 写书,哪怕是写微型书这种特别的游戏,也必须制定每个参与者遵从的规则;必须构思文字创作;必须要有景观描写;必须苦苦思索人物的对话,并得衔接上下文。没有父亲的检查,没有任何正式的压力,这种微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