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1.63KB ,
资源ID:17184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184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1.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1.docx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1)绪论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答:实现共产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什么? 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什么? 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6.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答: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 1.时间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维性。 2.意识的产生、本质是什么? 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和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

3、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体系问题。 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6.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如何?说说如何对待我国国有

4、企业改革。 答: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量互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7.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 答: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人类改造自然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的社会。 8.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答: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答: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点。 三,构成事物的

5、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0.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 答: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11.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6、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 答: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和相对的。 联系: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的运动,即静中有动,在绝对的运动中有相对的静止,即动中有静。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答:联系发展。 16.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开展思想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答:矛盾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

7、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过渡句 实际 第二章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什么是感性认识?有几种形式?有何特点? 答:对事物的现象或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特点:抽象,间接,深刻。 3.什么是真理?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答:真理:与客观实体相符合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实践是检

8、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4.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 答: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为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5.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什么?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2、认识能够指导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人类认识的基础是

9、 社会实践 。 第三章 1.什么是社会存在,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什么是社会意识,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 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如何?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10、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在当前,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敏锐地把握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

11、向前进。 4.生产力的构成是怎样的? 答:1、劳动资料 2、劳动对象 3、劳动者 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生产关系 。 6.社会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答: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什么? 答:国家政权。 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如何? 答: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10.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人

12、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用这个原理说明科教兴国的意义。 答:1、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改变和巨大进步;2、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3、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4、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事实表明,我国制定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3、促进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是正确的战略 决策。 12.国家的实质是? 答: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13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4.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阶级斗争 。 15.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明社会形态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答: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社会形态的更替还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

14、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行、渐进性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 第四章 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一、社会分工的出现;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答:对立统一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3.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答: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

15、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什么? 答: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5.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关系? 答: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反比关系) 6.为什么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答:商品的价值是

16、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7、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8.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什么? 答:货币资本的职能,生产资本的职能,商品资本的职能。 9.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什么? 答: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

17、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10.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分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1.什么是货币?它的职能有哪些? 答: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剩余价值 。 1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

18、么特点? 答:它的使用价值就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14.什么是商品?它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答: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 答: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答: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真正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19、原因、实质是什么? 表现: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 原因: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变,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

20、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4.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答: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 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及后果是什么? 答:表现:1、生产的全球化;2、贸易的全球化;3、金融的全球化;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动因: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后果:积极影响:发展中国家可利用这一机会增强经济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解决产品销售问题,组建大型跨国公式,以便获得更大的利益。 消极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环境恶化,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

21、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存在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1.简述生产力的含义以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答:生产力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是人们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构成:实体性要素有: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智能性要素有:科学技术、管理技术、教育水平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答: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直接性;生动、具体性;表现性、片面性。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其基本特点是:间接性;抽象性;深刻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

22、系:第一,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这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原理是一致的;是由认识的秩序决定的。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真正任务决定的。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的。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的成分。感性认识和经验丰富与否对事物理解的深度也大不相同。3.简述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答: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稳定性、可认识性。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A克服了社

23、会化在生产和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B国家调节经济活动,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狭隘界限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在生产的要求。D国家的干预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及垄断资本同中小资本的矛盾。E通过国家出面进行国际经济调节,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得到协调和发展。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本大题满分共20分)1、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

24、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3)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理解,即作

25、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

26、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2. 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4.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 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

27、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在发挥是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5. 什么是物质?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6.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

28、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7. 运动与静止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8.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以自然为对象,运用人们自身的力量,借助于物质工具和手段,改造自然界以获

29、取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改造人们的生活环境及条件的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生产、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都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答:对立统一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

30、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0.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答: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食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

31、了唯物论。11.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2.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答: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在时间上的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1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答: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新事物。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