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16.83KB ,
资源ID:1719825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1982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中考真题山东潍坊市届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中考真题山东潍坊市届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语文中考真题山东潍坊市届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2018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青峰湖(簇拥/倒映)着广袤的蓝天和绵延的青山,像一位和蔼的母亲,把 揽入自己温暖的怀抱。清风吹拂过来,轻轻揉皱湖水。涟漪缓缓地,一波一波亲吻着岸边的岩石。清澈透明的湖水将金黄的阳光梳了又梳,折了又折,镀在浅水里的岩石上、草株上。湖中的芦苇,悠闲地弯成几条长长的曲线,分不清哪一段是自己,哪一段是倒影。偶有鱼儿慢不经心地游过, ,闪烁起无数(耀眼/炫耀)的光斑,似有数不清的金鱼银鱼在欢腾蹦跃。而大多数时候,湖面是幽静的,好像智者的黑眸,(深邃/深刻)而悠远; 。无疑,青峰湖

2、是美的,不矫不饰,不矜不伐;美得真实,美得动人。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漪(y) 广袤 慈详和蔼B. 折(sh) 吹拂 清澈透明C. 烁(shu) 悠闲 慢不经心D. 眸(mu) 幽静 不矫不饰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簇拥 炫耀 深邃B. 倒映 耀眼 深邃C. 倒映 炫耀 深刻D. 簇拥 耀眼 深刻3. 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蓝天上飘浮的白云和青山放飞的小鸟 便打碎了明镜一般的湖面 仿佛一首含蓄而内敛的朦胧诗B. 青山放飞的小鸟和蓝天上飘浮的白云 便打碎了明镜一般的湖面 仿佛一首朦胧诗,含蓄而内敛C. 蓝天

3、上飘浮的白云和青山放飞的小鸟 湖面便如同被打碎的明镜 仿佛一首朦胧诗,含蓄而内敛D. 青山放飞的小鸟和蓝天上飘浮的白云 湖面便如同被打碎的明镜 仿佛一首含蓄而内敛的朦胧诗【答案】1. D 2. B 3. C【解析】1. 试题分析:D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A项:慈祥和蔼。B项:折。C项:漫不经心。2. 试题分析:B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倒映: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物体上。簇拥:紧紧围着。“青峰湖”中的“广袤的蓝天和绵延的青山”,自然用的“倒映”。耀眼:光线强烈,使人眼花。炫耀:照耀,夸耀。形容“光斑”明亮自然用“耀眼”。深邃:深奥。深刻: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

4、形容“智者的黑眸”自然用“深邃”。3. 试题分析:C衔接最恰当。的语序与上文的“蓝天”“青山”相对应。的“湖面”作后面分句的主语,与下句话题统一。的结构与上文一致。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青年一代要勇立时代潮头,只争朝夕,在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B. 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C. 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有不少以诈骗为目的。D. 美国采取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霸凌行径直指中国,大有挑起贸易战之势,其图谋无可非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

5、加点成语使用恰当。B项: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大。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C项:不厌其烦,不嫌烦琐。指很有耐心。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D项: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指做得妥当。与语境矛盾。5. 下列句子中,表达准确、逻辑严密的一句是A. 这所学校校舍漂亮,树木繁茂,一定是一所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的好学校。B.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发展,也关乎国家繁荣昌盛。C. 如果生活条件优越,工作环境舒适,没有苦难与挫折,事业就不会取得成功。D. 只要关注极其普通的甚至瞬间产生的想法,你就会成为有非凡创造力的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表达准确、逻辑严密。

6、A项:因果关系的原因与结果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C项:假设关系的条件与结果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D项:条件关系的条件不充分。说法绝对。应改为“只有才”。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6.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观潮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B. 陈涉世家中“足下事皆成”的“足下”和惠子相梁

7、中“子知之乎”的“子”,都是古人称呼对方的敬辞。C. 公输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的思想。D. “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应把“道家”改为“墨家”。7. 名篇名句填空。(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传不习乎?(论语学而)_,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2)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问君能有几多愁,_。(李煜虞美人(3)苟全性命于乱世,_。(诸葛亮出师表)_,犹抱

8、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4)李白行路难中的“_,_”,表达了诗人理想抱负终能实现的信念。(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向离别的亲人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答案】 (1).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 国破山河在 (3).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 (3)不求闻达于诸侯 (6). 千呼万唤始出来 (7). (4)长风破浪会有时 (8). 直挂云帆济沧海 (9). (5)但愿人长久 (10). 千里共婵娟【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

9、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侯”“沧”“婵”等字词的书写。8. 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我身边的人都听见了远处的笛声,听到了牧童的歌唱,而我什么也听不见,这对我是何等的羞辱啊!为此,我痛苦不堪,陷入了绝望之中,甚至想到了自杀。可是,我没有去死,是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我想在还没有把艺术使命完成之前,我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于是,我就开始忍耐这种悲惨的生活。尽管,身体的一点变化都有可能损坏我的健康,我还是要坚持下去,直到死神最终割断我的生命线为止。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1920至1954年间的

10、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艺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1)片段中的“我”是指_,片段中的“我”是指_。(2)阅读以上材料后,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答案】 (1). (1)贝多芬 (2). 傅雷(2)要勇敢面对命运的挑战;要坚持对梦想的追求;要抵制物质的诱惑。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

11、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9. 阅读“材料1”,

12、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_。10. 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11. 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1)_处,修改意见:_(2)_处,修改意见:_【答案】9. 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 10. 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

13、得益彰。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11. (1)去掉“都”(将“双升”改为“上升”)。(2)将“而是”改为“而且是”。(3)在“在于”后面加“是否”(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解析】9.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材料一,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如可分析“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一句,即可得出让读者有阅读收获的答案。10. 试题分析:探究题。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材料2”强调“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二“材料3”谈的是“在

14、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两个观点整合在一起即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相得益彰和可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11. 试题分析:考查语病的修改。句语意重复。“都”与“双升”内容重复。去掉之一即可。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这是个递进复句,不是并列复句。所以要将“而是”改为“而且是”。句两面对一面。在“在于”后面加“是否”或删去“能否”均可。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注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六幺:绿腰,曲调名。12. 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13.

15、 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答案】12. “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13. 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解析】12. 试题分析: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13. 试题分析

16、: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词的下阙写诗人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景:白发上插着鲜花的诗人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以议论结尾并抒发诗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蕴含词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最后一句反问形式发议论,表达出诗人乐而忘忧(贬谪流放、志不得伸的忧愁)、与民同乐、行乐惜春的思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

17、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注佚(y):通“逸”,逃跑。厩(jiu)人:马棚的差役。躐(e):超越。趣:同“促”。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组:编织。14.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

18、意思。(1)乡寡人曰 (2)昔者舜工于使人 (3)然犹策之不已 15. 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 定公躐席而起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C.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D. 舜不穷其民 |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16.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侠闻矣。(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17. 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答案】14. (1)通“向”,从前(先前)。(2)擅长(善于)。(3)用鞭子打(驱赶)。 15. C

19、 16. (1)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2)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17. 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解析】14.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乡”:通“向”,从前(先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15. 试题分析:C项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代词,指代前文所说之事。A项:介词,把;介词,因。B项:连词

20、,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D项:代词,他的;助词,加强语气。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

21、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俄而”“厩人”“穷”“下”等字词的翻译。“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的翻译。17.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如可从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的角度考虑作答。译文:颜回陪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御驾马车。定公说:“东野毕驾车(的技术),很好啊!”颜回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有纰漏了!”定公(听后)不高兴,对旁边的人说:“我听说君子不中伤别人。难道君子也中伤别人吗?”颜回退下后,不大一会儿,管理马棚的人就

22、报告说东野毕的马出来纰漏了。定公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马上催促车去召回颜回!”颜回到,定公说:“刚才我说:东野毕驾车技术很好。您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有纰漏了!不知道您是如何知道的呢?”颜回回答说:“我以治理国家的道理知道的。从前舜善于任人办事,造父(周穆王的车夫,驾车能手)善于驾驭马车。舜不竭尽民力,造父不竭尽马力。因此,舜的时候没有因为受不了压迫而逃散或反抗的人民,造父(手中)没有因为不服驾驭而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驭马,上车时把马缰绳勒的太紧,使马的身体过于挺直,让马左盘右旋前后进退缓行快跑耗尽了体力,然而却仍然不停的鞭打它,所以知道必出纰漏。”定公说:“很好,可以进一步说说吗?”颜回

23、说:“野兽到了穷途末路,就要咬人;禽鸟到了穷途末路,就会啄人;人穷困到极点,就会变得相互欺骗。诗经上说:手握缰绳如丝带,车旁两马像跳舞指善于驾驭马车也。”定公说:“是我的过错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目光里的松阳彭彭程“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里,蓝天白云是天空的常态,缭绕的云雾是山中的常客;溪水澄碧清亮,茶园舒缓开阔,桂花浓香飘逸。行走于山水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中。更为可贵的是,这巨幅山水画中,保留了一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这

24、些山水环绕、林木蓊郁的村落,依据地形的不同,或倚靠青山,或襟带绿水,或俯瞰幽谷,散布在县境各处。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覆盖着一层湿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的典型的农村建筑和器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随意推开一扇老旧的门板,走进一座老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纹路纷乱;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25、。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蕴含。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八仙过海、岁寒三友、松下问童子、鲤鱼跳龙门,丰,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耕读传家”被刻写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并扩展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镌刻于楹柱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古村落中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价值,滋润着一代代人的灵魂。仿佛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才是诗意的生存。今天,这里的人们

26、也没有辜负上苍的厚爱。西屏街是一条明清老街,长约两公里,青石板的街路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下店上宅式的几十家二层木结构店铺。通过设施改建,西屏街既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又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样子,堪称街区“活态传承”的样本。位于半山腰处的平田村,在古村落改造中强调“原真性保护”,二十八幢老屋被改建成不同档次的民宿,以品位不俗、知名度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但是,现代化浪潮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逃遁。这样的古村落在不少地方或者被拆除,或者住户被迁走,只留下徒有“古老”外壳、毫无“人气”的所谓的旅游项目。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相形之下,这里

27、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8. 阅读第段,完成下面的表格。顺序景物村头_石径,宗祠、水槽等建筑和器具老宅廊道、天井、方砖,雕刻、彩绘等19. 第段中,“丰厚的蕴含”包括哪些具体内容?20. 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21. 作者通过“目光里的松阳”,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答案】18. (1). 溪流、古树 (2). 街巷 19. 雕刻、彩绘等内容的教化作用。匾额、楹联语句的熏陶作用。先人文魂的引领作用。 20. 主语部分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表

28、意丰富。把“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喻为“无形的网”,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21. 古村落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文化价值,要注意保护,不能一拆了之。古村落保护要注重人文关怀,考虑人居环境。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存方式、浓郁的人文气息,在现代社会弥足珍贵。【解析】18.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脉络的梳理。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如空的答案第3自然段的“溪流”和第4自然段的“古

29、树”。空可抓住第3自然段的“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一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为“街巷”。19.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如可提取第4段的“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古宅老院的匾额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分析作答。20. 试题分析:欣赏文句。“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为排比;“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属于比喻。前

30、者的作用增强语势,表意丰富。后者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刻画描写对象。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和文章的中心,体会语句的表达作用。点睛: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21. 试题分析: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可提取“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