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57.28KB ,
资源ID:1722673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2267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1课时作业2 古代中国的经济.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1课时作业2 古代中国的经济.docx

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1课时作业2 古代中国的经济课时作业2古代中国的经济一、选择题1.“鞭打春牛”是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节目(下图)。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假牛,也叫“土牛”。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月冷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述。“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A我国古代对牛的高度重视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并推广C是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的标志D说明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答案:D2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引自吕氏春秋)材料用神农的话指出了()A重农抑

2、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井田制瓦解的必然性 D自然经济的脆弱性解析:本题易错选为A,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对商业的抑制,主要强调了一家一户男耕女织,即“身亲耕,妻亲绩”的重要性。答案:B3“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解析:从材料中“平均分配”防止“土地兼并”等信息,可判断这是对均田制特征的描述。答案:C4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中存在雇

3、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解析:从“妇织、儿锄”可以看出该诗反映的是小农经济,不是雇佣关系。答案:A5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反映了当时“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B土地兼并的盛行瓦解了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C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这与清政府倡导的“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的指导思想相吻合解析: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为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选项A、C、D符合中国

4、封建社会的史实。注意题目是逆向选择。答案:B6宋朝的经济和科技成就载,熙宁10年(1077)北宋财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这个数字说明()A北宋工商业迅速发展,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北宋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C北宋时期已经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D北宋政府不再向小农直接征收农业税解析:从财赋组成来看,工商业财赋收入大大超过农业,说明工商业经济获得重大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不能据此断定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已经开始向工业社会迈进。农业两税仍然占30%,是直接向小农征税的结果。答案:B7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广东南海霍韬

5、的霍氏家训(田圃)说:“人家养生,农圃为重,末俗尚浮,不力田,不治圃,坐与衰期。”力言“非力耕不得食”,“子侄不可不力农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以农为本”观念的根深蒂固B排斥商品生产C只重视农耕经济D要求所有人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财富解析:从“农圃为重”、“末俗尚浮”、“坐与衰期”等词语可以看出,体现的是重农抑商、以农为本的政策,表明“以农为本”观念的根深蒂固。答案:A8“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行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风。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A丝织业 B制瓷业 C冶铸业 D造纸业解析:由材料中的“采桑”“蚕”“

6、黄丝”可知描述的是丝织业。答案:A9各朝末期土地高度集中的状况,用一句在中国两千年封建史上被历朝历代抑兼并思想家反复引用的话可以说明,叫“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对这一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封建中央政权软弱是造成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C土地兼并严重时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和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会突出起来D均田制是根本解决土地兼并现象的良策解析:封建国家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权的条件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缓和这种形势,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D10荀子王制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

7、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工匠,不可能()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按生产件数领取工资在白瓷器皿上雕琢美丽图案有选择雇主的自主权A BC D解析:题干材料出自荀子王制,说明材料反映的是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状况,皆不可能;“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反映的就是官营手工业工匠不敢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必须在官府作坊劳作,也不可能。答案:D11观察下面两幅图片,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工商业均以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下游为中心B发展趋势从总体上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均为封建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奠定了基础D工商业中心众多且大多都是毗邻江河水道解析:古代工商业的发展是农耕经济的补充,

8、活跃了社会经济。中国古代未能实现封建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演变的根本性变革,C项的叙述夸大了工商业发展的作用。答案:C12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解析: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明朝时仍继续实行,据此可排除B、C、D。明朝时期,在农业、手工业恢复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在此背景下,张居正主张农商并重。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9、: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图1二牛抬扛(北方地区)图2唐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操作较为灵便,特别适于在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使用。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铁搭:农具名。有4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三新设备(注:广告图片。19世纪末,农业设备在变化,从美国传入第一批收割机、蒸汽

10、脱粒机、割草机。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然而取代了大量劳力)材料四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被称作“农业革命”,然而这些改变并不像工业上的变化那么迅猛,所以称之为“农业变革”较为妥帖。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从此土地由农业工人或小耕作者耕种。1850年左右,将农民系于土地之上并迫使他们耕种土地的封建制在西欧已基本上消失由于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欧洲人

11、口的食物得到改善,周期性缺粮情况越来越少,但发展并不均衡。农业变革使工业化更充满活力。农业的盈余创造了资本,资本再次投入运输业与工业,促进了新技术在欧洲的传播。材料三、四摘自欧洲史(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18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及对欧洲带来的影响。(4)怎样理解材料一与材料四所述的农业领域中的“革命”?解析:第(1)问根据图片可以联想到犁耕区域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第(2)问需要紧扣材料

12、,说明耕作变化的表现和原因。材料二共4句话,逐一分析、判别。第(3)问可以按照材料概括出来的内容一一回答。第(4)问,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主要是要联系到铁器、牛耕推广后封建生产关系出现这一结论上。欧洲农业革命主要是指农业生产工具的巨大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答案:(1)农耕技术逐步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2)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因为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原因:轮作制使农业产量提高;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对牲畜品种的改良和

13、农业技术改革;城市化带来食品需求大增。(答出任意3点即可)影响:食物增加,缺粮得到缓解;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在西欧逐渐消失;农业人口减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农业革命为工业提供了原料和资本。(答出任意3点即可)(4)材料一农业革命是指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并取代井田制,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成为中国传统的经济形式。材料四农业革命是指农业机械化,解放农村劳动力,如英国圈地运动,雇用农业工人,属于资本主义农业。14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一奖励耕织图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古代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

14、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下面两幅图选自曾经来华游历的英国建筑设计家Thomas(18041872)的画册All of China Illustrated(18431847,伦敦)。画册出版后在近代西方颇具影响,被视为了解神秘中国的一扇窗口。(1)材料一表明中国在当时实行怎样的农业文明?这一农业文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有什么地位?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2)材料二中所说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明清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3)材料三中两幅

15、画透露出当时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有哪些特征?西方人能从中了解到中国怎样的风土人情?解析:第(1)问从图中的男耕女织可以判断当时的农业文明类型,然后再回答“地位”,然后再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来思考与封建社会发展的关系。第(2)问注意要求回答的是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不要答成资本主义萌芽;然后再从城市、货币、娱乐场所等方面归纳其“表现”。而明清时期的“突破”则应从资本主义萌芽的角度考虑。第(3)问关键是从图中的建筑、人们的穿戴、发型等角度来思考。答案:(1)农业文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关系: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2)“新型经济”是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清明上河图,夜市、交子的出现;瓦子、勾栏出现。突破: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特征: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经济:自然经济,鸦片输入;思想文化:保守稳定。风土人情:城镇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人们的发型、服饰奇异;生活节奏缓慢;吸食鸦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