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1.19KB ,
资源ID:1727337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2733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主干课2国学概论.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主干课2国学概论.docx

1、主干课2国学概论国学概论复习大纲一、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方向)专业最基本的基础课程之一,为进一步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的课程打下基础。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国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较全面地理解国学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学习国学的各种知识,了解我们传统文化的内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本课程要求学生正确的认识国学,理解国学的基本精神。三、课程考核方式和题型设置:本课程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题型包括五种,即填空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各种题型的分值为:填空题10分,包括10个小题

2、;不定项选择题20分,包括20个小题;判断题10分,包括10个小题;名词解释题30分,包括5个小题;简答题30分,包括3个小题。本课程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四、课程知识要点:绪言重点内容:(一)什么是国学国学的基本意思是指本国的传统学术。我国的国学是指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学术。 (二) “国学”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化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万世太平。西方文化重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无休止的发展科技与经济。中西文化是互补的。(三)学习国学的目的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2、建设新的精神家园。3、提升精神境界4、修复中华民族对自己未来的筹划、构想能力5、为输出文化,输出价值观做准备(四)国学的

3、基本分类传统上分为四部:经、史、子、集 ,我了便于讲述,我们分为五类: 小学、经、史、子、集。 (五)国学的学习方法建立国学的观念,由小学通经学,由经学通文史,然后出入诸子百家。第一章 小学第一节 文字学重点内容:(一)什么是小学古代的小学生习六书,发展到今天我们称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学。(二)文字学1. 小学的内涵:“文”指象形字,“错画”而成;字是合体字,“孳乳”而成。二者混言文字。2. 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一是汉字的原义;一是古今字形的变化。(三)汉字与中国文化1.汉字形义中蕴藏着一个世界2.汉字所记载的传统文化典籍,其丰富性远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其他一种文字。3.汉字

4、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4.汉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以及博大的文化思想,也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四)六书1.“六书”是后人研究古人造字规律时归纳总结出来的条例,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2.说文解字是今存最早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它是东汉许慎所撰。3.所谓“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来表事,有可能是最早产生的一类文字。4.象形字指纯用点划描摹物体的字。5.形声字是由形、声两部分组成的文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汉字中所占比例最大。6.会意字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意符构成的字。7.转注不是造字法,是读音相近、意义相联的字,可以相互解释其意义。 8.假借与转注

5、一样,都不是造字法。转注是解释文字的既定意义的一种方法。第二节 训诂学重点内容:(一)什么是训诂学训诂就是疏通文义,用语言来解释语言。(二)学习训诂学的意义1明训诂能够使我们正确的理解古籍的意义。2.明训诂可以自觉发现古籍诠释中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3.明训诂可以使我们对汉语言文字的意义作根本性的了解,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三)训诂学的方法与实践训诂的方法有四种:即形索义(形训)、因声求义(声训)、据文考义(义训)、援事解义。第二章 经学第一节 五经重点内容:(一) 什么是经学经学以儒家经典研究为对象。经学是一个价值系统,它所承载的是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价值核心。就中国文化、学术而言,经学

6、是源,史学、子学、文学都是出自源的河流。(二)“五经”“五经”最终在汉代确立。五经便成了中国人的治国大法、行为纲纪、一切立论的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五者之中,简单的说,易是天地之大道,书是先王行事的记录,诗是民众及贵族情怀的表达,礼是人的行为规则,春秋是人间是非价值的判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与价值系统,确立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三)易经1易经的功用:易是五经的本源,是人们行为准则的法理所在。2.周易的构成:整部周易由经、传两部分构成,3.周易的性质: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推天道以明人事的义理之书。一种认为是占卜之书。4.周易的三个理论:阴阳论、则天论、变通论(四)尚书1尚书的性质易

7、主言理,尚书主言事。尚书是帝王学习的书,可以说是“王者之范”。从内容上讲,它是上古“中央政府”文件的汇编。它本来是史书,到汉代上升为“经”。2.尚书的内容尚书凡五十八篇,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内容是由六类构成:典、谟、训、诰、誓、命。3.尚书的文化意义尚书确立了圣王系统与王道政治典范,它是供帝王学习治国之道的一部书。尚书确立了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系统。尚书展示了圣王的忧患意识。尚书树立了天下观念和世界精神。4.尚书中治道与中国古代政治:尚书是供中国古代帝王学习的一部书,里面所写圣王是此后历代皇帝的榜样。中国讲究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讲究的是“以民为本”。(五)诗经1.诗经的性质诗经表现的

8、是“人情”,是情感之物。这情感是“先王之泽”的产物,思无邪,有“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的功能。2诗经的内容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全书分风、雅、颂三部分。3.诗经的意义第一、它是先民真情的宣泄,真实的表达了作者在现实政治及社会生活中的感受。为政者可根据诗反映的情况,“知得失,自考正”。第二、诗经是先王之泽的产物,融进了伦理道德观念,其中有美刺善恶的是非评断,所以有“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教化意义。第三、诗经是周代礼乐文明的产物,它体现着“上以风化下,下以讽刺上。第四、诗经反映的是周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是这一个历史进程中先民喜怒哀乐情感的展现。总之,易言天

9、理,书言政事,诗言人情,三者构成“经”的核心,作为一种思想与精神,千百年来,渗入不同阶层的思想意识与行为规范之中。(六)“三礼”1.“三礼”的性质“三礼”包括仪礼、周礼、礼记三部书。“三礼”是人的行为规范。这三部书作为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和礼制的渊薮,确立了中国社会两千年以来以礼为核心的组织形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周礼的性质:周礼又称周官,是一部关于周代政治制度的书。3.周礼的内容:全书分六个部分,区分为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介绍各官及其属官的职责 。但冬官部分已经亡佚,详情难知。现在的冬官部分是拿内容相近的另一篇古籍考工记代替的。4仪礼的性质:仪礼与周礼不同

10、,周礼讲的是行政制度,仪礼讲的是生活礼仪。从实际意义上讲,仪礼的内容更符合“礼”的本义。仪礼所记录的是周代的礼仪。5. 仪礼的内容:关于成年礼的礼仪,如士冠礼;关于婚礼,如士婚礼;关于交往之礼的礼仪,如士相见礼、聘礼、觐礼;关于宴饮之礼的礼仪,如乡饮酒礼、燕礼、公食大夫礼;关于射礼,如乡射礼、大射礼;关于丧礼的礼仪,如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关于祭祀之礼,如特性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6. 仪礼的影响及意义:仪礼中所记载的烦琐礼节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早已无存,但这些礼的基本内容,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却得到了延续和发展。7.礼记的成书:“三礼”之中,最为繁杂的是礼记。在西汉流传关于礼的解说文字

11、据说有两百余篇,内容十分庞杂。戴德、戴圣叔侄二人,都是研究礼学的专家,他们选编了不同的礼记本子,人称叔叔戴德编的为大戴礼记,侄子戴圣编的为小戴礼记。东汉末大儒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注,一下子抬高了小戴礼记的地位,现在所说的礼记多是指小戴礼记,共四十九篇。8礼记的内容:解释仪礼或与仪礼有关的文字,如冠义、婚义、乡饮酒义等;记述各种礼制、礼节的文字,如王制、礼器、祭法、曲礼、内则、少仪、月令等;杂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文字,如坊记、表记、缁衣、孔子闲记等;专题论文,如礼运、学记、经解、乐记、大学、中庸等。以上四组文章中,从礼的角度看,最应该注意的是第一组,它是礼记的主题部分。9. “三礼”是一门实践的学

12、问:“三礼”与其他经书不一样,不只是理论上讲述道,或者是由学者去开发其微言大义,而是直接关系到实践的。所以,“礼学”在历史上是一种实践之学。(七)春秋1.春秋的性质:春秋其实就是以礼来评断历史的一部史书。2.春秋的产生: 春秋相传为孔子所作,孔子将自己对历史的褒贬寓于行文之中。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讲,不管此书是否孔子所作,书中不管是否有意寓有褒贬,都不很重要了,因为历史上已经认定这是一部经过孔子亲裁又寓有褒贬的圣典,并在这个意义上不断对其进行阐释,由此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春秋的名字实际上是沿袭鲁国史记的旧名。3.春秋的内容:春秋是春秋二百四十年历史的大纲。4.春秋的意义:春秋中存有王道,为王

13、道之大者,可以拨乱反正;春秋中存礼义之旨,是礼义之大宗,可以正君臣、父子之位。5. 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 第二节 四书(一)什么是“四书”四书是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二)“四书”的性质“五经”主言万物之理、政事、人情、礼仪制度,而“四书”则是发自圣人内心的声音。后人学习圣人,要从这四部书入手。(三)大学1.大学的来历:大学原为礼记的第四十二篇。宋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2大学的性质:“大学”是相对小学而言。大学就是一篇谈古代大学精神的经典之

14、作。3.大学的内容:“三纲六证八目”。所谓“三纲”,即明德、亲民、至善。所谓“六证”就是止、定、静、安、虑、得。所谓“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大学的意义:大学是传古代圣王致治的办法,不是孔子一人的想法,是圣学的渊源,治道的根本,治理国家必须遵循的。(四)中庸1.中庸的来历: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中庸的性质:在儒家的理论中,“中庸”是一个非常重

15、要的概念。程子说:“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就是说中庸是不偏不倚、不可更易的中正平常之道。对儒家来说,“中庸”也是一种极高的道德精神。3.中庸的内容:中庸重点谈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庸,二是修道,三是至诚尽性。4.中庸的目标:中庸中提出了命、性、道、诚诸命题,成了宋明以降儒学的重要命题。(五)论语1. 论语的来历: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2.孔子的文化意义:孔子的一生进行着三项活动:复兴礼乐文明;整理典籍,确立以“六经”为核心的经

16、典体系与文化学统;开门收徒,有教无类。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是第一号巨人,从孔子所处的文化背景来看,他代表的是先进的文明制度;从孔子的社会文化观看,他是主张社会发展、变革的;从孔子的思想本质来看,呈现出的是仁慈和善良,没有一点恶的影响。3.论语的内容:论语展示了圣者的作风,确立了君子人格的典范。论语一书中很少记述轰轰烈烈的事情,也很少豪言壮语,全书在平实的记述中表现了孔子及这个群体的圣贤气象。他们在具体的言行中为人们树立了楷模。(六)孟子1.孟子其人及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思想与为人原则

17、,都保持在孟子一书中。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行录,这七篇十四卷: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2.孟子的思想:性善论;民本思想;仁政思想;教育思想;轻利重义;忧患思想;人和。 第三章 史学 第一节 史学概说(一)什么是史?中国的史学是在“经典”的道德精神哺育下生成的一个以纪事为主旨的价值判断系统。(二)中国史学的传统与精神1. 史官的精神:“秉笔直书”。2.曲笔(三)中国史学的价值与意义正是有了史官的传统和道德精神,才使得中国历史在强大的政治压力面前,最大限度的保持了真实性,使得暴君、昏君、庸君、佞相、权臣等丑恶现象被载入史册。(四)史籍

18、的传统分类1.正史何以称“正史”?“正”有主要的意思。在先秦,史书以编年体为主,如春秋、左传和出自汲冢的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都是编年体。学者丁山考证甲骨文,认为殷朝就应有编年史的出现。这说明编年体是最先兴起的一种史书体裁。而司马迁史记是纪传体,它出现后,后人纷纷效法。史记内设五体,即记载帝王行事的“本纪”,记载典章制度的“书”、记载诸侯的“世家”、记载将相的“列传”,以及各种事迹的“表”,在全面记载历史的功能上明显优于编年体,便于批阅,故成了史籍最主要的一种体裁。这种体裁为后世史家所接受,号称正史。我们现在一般说有正史二十五部。2.编年史编年史是按照一定年代编排的一种史学体例,一年中发生的历史

19、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列。先秦时史书以编年体为主。这种体例在春秋时代已经成熟,春秋、左传都是典型的编年体史书。自从史记、汉书问世后,编年体史书相对减少,不能每代都有编年史了。现在最有名的编年史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3. 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史籍出现得比较晚,是在编年体史籍的基础上出现的。司马光资治通鉴,虽说每年大事,一览无余,但往往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分述在数年之内,就割裂了事件的完整性,不便于了解。纪事本末体就是为了补救此弊而产生的,它以事件为中心,将割裂于各年之下的史事汇在一起,便于了解一事之始末。开创纪事本末体的史学家是袁枢。4.别史类别史是居正史之外而与正史非常接近的一个历史记述系统。5.杂史

20、类“杂史”首先见于隋书经籍志,这一类主要著作有国语、战国策、贞观政要等。6.诏令、奏议类诏令是皇帝、皇太后、皇后等向下发布的命令、文告,包括册文、敕、诏、玺书、谕旨等。奏议是臣下向帝王上奏的各类文字,包括表、奏、疏、上书等。这两类文字都是记言的,在编写正史时往往被采入本纪和列传。7.传记类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记人物需要记事迹,记事迹也需要记人物,二者是无法完全分开的。8.史钞类“史钞”实际上就是抄史,摘抄一史或合抄众史的一部书。9.载记类“载记”是为地方割据时期曾经建立名号而又非正统者所做的传记。10.时令类“时令”就是古代当政者按照季节制定的有关农事的政令。11.地理类地理类的书在我国

21、出现的很早,尚书中就有禹贡,本是陈说各地物产的,实际上也关系地理。还有山海经,大家都认为它是一部奇书,其实它是一部地理书。周礼里有职方氏,他的职责就是“掌天下之图,掌天下之地”的。汉书中有地理志,开了正史记述地理的体例。地理类图书是中央王朝了解四方物产、风俗的依据。12.职官类“职官”即官职。这一类所收的是关于历代官吏制度的书。这方面最古的书是周礼,到了汉代它成了经书。13.政书类政书类收录于政治相关的历朝典章制度的书。14. 目录类目录指的是图书目录。15. 史评类“史评”是对历史的评价。第二节 三个系统及要籍(一)国史系统及要籍国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史录,记录王朝的兴衰;二是典志,

22、即典章制度的变迁。1编年史:编年史以竹书纪年、左传、资治通鉴为代表。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等人所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共二百九十四卷。“穷究治乱之迹,考当今之得失”。2.国别史以国语、战国策为代表,分国记录历史。3纪传体:纪传体史学,前人推崇“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史记:史记是司马迁的私人撰著。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既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伟大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无与伦

23、比的文学名著。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等撰。全书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组成。相对史记,它将“本纪”改成了“纪”,“列传”改成了“传”,“书”改为“志”,取消 “世家”,并入“传”。后汉书:汉书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史书。这部史书在思想上、在文学特色上都胜过了汉书。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国别史。4.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就是在资治通鉴影响下产生的一部具有新的史学体例的史书。作者是南宋袁枢。5.典志:“典志”即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史籍。通典,作者杜佑 。通典的体例仿效纪传体正史中的志书,将断代体改为通史体,是一部专门记载历代政治、经济等制

24、度沿革变迁的典志体史书。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通志:继通典之后的又一部典制通史。作者郑樵。最具有创造性、最具有价值的是其“二十略”。文献通考:简称通考,是马端临编撰的从上古到宋朝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通史。是继通典、通志之后,规模最大的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和通典、通志合称“三通”。五礼通考:典志类的书,除了以上“三通”以外,还用清人秦蕙田的五礼通考。 6.史评:史评是关于史学理论与批评的著作。这一类著作对史学有总结和引导意义。它最能体现史学家的见识与眼光。史通:刘知几的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论专著。它兼有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方面

25、内容,是集唐以前史论之大成的宏伟巨著。 文史通义:堪称能与史通匹敌的第二部史学理论巨著。作者章学诚。(二)地理方志与笔记野史地理方志系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记载历代地理的“地志”,二是记载各地事物的“方志”。这两类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记载没有地域的限制,后者是记录某一地之地理和风物的。1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记录山川物产为主的地理著作。全书现存18篇,分山经、海经、大荒经三个部分。2.水经注: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三国时的桑钦写了水经一书,郦道元认为太简略,为它作注,因而名水经注。3元和郡县志:唐李吉甫撰。这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最完

26、整的一部地理总志。4. 读史方舆纪要:清代地理著作层出不穷,这部清初顾祖禹撰的读史方舆纪要颇受后世称道,被誉为“千古绝作”、“海内奇书”。5、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经三十四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十七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六十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6.总志:汇集全国各地方资料而编撰成的,如一统志,元明清三代都有一统志,其中最为完备的是大清一统志。7.通志:各省的总志,汇集了一省内各州府县资料的方志,分府、州、县编排,如山东通志、湖南通志等等。8

27、.分志:指各府、州、县志,是汇集一州、一府、一县资料的方志。如天津府志、昌平州志等等。9.野史笔记:指私家编撰的带有历史记述性质的典籍,是与官修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这类史书多是一些街头巷谈、细碎之语,内容则是逸闻轶事,魏晋以来的轶事笔记,唐宋以来的大量私家笔记,多属于此类。第四章子学 第一节 概说(一)什么是子学所谓“子学”,就是诸子之学。诸子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前有老子、孔子及七十子之徒,后有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之流,习惯上被称为诸子百家。诸子之学,皆是在六经的基础上产生出的思想和智慧,是在六经的精神的滋润下产生的治国方略和社会理想。(二) 先秦诸子在汉代被分为儒家、道家、墨家、

28、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1.儒家:在先秦诸子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丘。汉代以后,儒家逐渐分为两派,一派是专务修身治人,如宋代范仲淹、清代的顾炎武属于这一派。另一派是讲究明心见性的,如宋代的张载、程颐、程颢、杨时、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等。2.道家:诸子百家,儒家之外,影响最大的是道家。“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是对道家,特别是道家开创者老子思想的最精辟的概括。 3.阴阳家:介于儒家、道家之间的一个流派。“阴阳”这个概念,是儒家、道家都谈的。儒家谈调和阴阳,道家谈阴阳变化。而阴阳家则谈历象星辰、四时教令、阴阳消息、五德终始。根据史记的记载,早在尧

29、时就设立了观测天象、推算历法的官职,阴阳家当出于此。 4.法家:在百家九流中,法家与政法比较切近。这一派注重以法治国,故名之法家。先秦并没有法家之说,这个名字是汉人给加的。从文化渊源上看,法家的思想源出于古代的司法之官。法家的思想是不讲德行而只讲以严法治国,奖励耕战,强调富国强兵,以物质利益为最高目标,而不考虑教化百姓,使人向善,因而在中国历史上多受非议。5.名家:名家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家诸子学派。之所以称为名家,是因为,这一派主张辨名与实的问题。春秋时期的王室衰微,社会变动,导致了出现了很多名实不符的问题。名家在战国混乱之世提出辩名实,正是对古礼官职能的继承。6.墨家:墨家的出现要早于儒家之外的各家,而且在春秋之际是一个比较大的学派,孟子、韩非子中都把墨家视为显学。7.诸子的其他学派: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三)诸子精神与文化思潮的变迁子学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学术问题,实际上与中国社会的文化思潮与精神密切相关。1.秦:法家统治的时代2.汉初:黄老思想的统治时代3.两汉:儒家的经学思潮统治时代4.魏晋:道家的玄学时代5.南北朝隋唐:佛学思潮的时代6.宋明:儒家理学思潮的时代7.近代以降:西学思潮的时代 第二节 先秦诸子(一)先秦诸子学的重要意义先秦诸子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一大渊薮,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根源所在。(二)老子:1.老子和庄子被认为是道家的代表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