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49.13KB ,
资源ID:1727713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2771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概论模拟题4套.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概论模拟题4套.docx

1、教育学概论模拟题4套教育学概论模拟题一一、判断题1、“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2、“五经”包括诗,书、礼、中庸,孟子( )3、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4、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而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5、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 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

2、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2、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13、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14、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含义基本相同。( )15、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合理。( )16、学生掌握知

3、识是提高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17、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18、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2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1、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22、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23、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

4、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24、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体系组织而成的课程。( )25、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26、“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地学习。( )27、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28、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 )2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30、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31、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

5、多采用奖励,而避免使用处罚的方式。( )3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33、“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实施德育中应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来进行。( )3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于受到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35、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但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36、学校管理的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和反馈机构。( )37、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38、正确的集体舆论标志着班级成员在自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

6、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39、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40、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功能。( )二、单项选择题1、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 )。A 识字学习 B 音乐学习 C 绘画学习 D 算术学习2、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 )。A 天文学习 B 技术学习 C 儒家经学学习 D “射”与“御”学习3、书院的官学化的倾向始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明朝 D 清朝4、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中小学堂是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明朝 D 清朝5、“六艺”中的“礼”为( )教育内容。A 艺术 B 基础文化知识 C

7、 文字 D 政治伦理6、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哪个目标的具体内容( )。A 态度和价值观 B 技能 C 知识 D 行动7、下列哪个哲学家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A 柏拉图 B 康德 C 亚里士多德 D 苏格拉底8、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 )。A 遗传 B 家庭环境 C 学校教育 D 社会环境9、青少年儿童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 )。A 五六岁之间 B 七八岁之间 C 三四岁之间 D 十一二岁之间10、下列哪个时期是一个人的启蒙时期,个体开始主动地认识自己及周围世界( )。A 童年期 B 婴儿期 C 乳儿期 D 幼儿期11、以下关于

8、“自治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 B 它有助于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承担责任C 它是学生学会运用自由的根本手段 D 自治教育是不需要纪律约束的教育12、关于我国古代教育的教育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 以道德教育为轴心 B 强调“明人伦”、“明礼”C 主要反映在儒家教育思想之中 D 重视个别教育和个性发展13、在中国近代学者中,最早专门论述设立教育目的重要性的是( )。A 严复 B 龚自珍 C 张之洞 D梁启超14、借鉴英国学者斯宾塞的教育思想首先倡导对学生进行体育、智育与德育的我国学者是( )。A 梁启超 B 严复 C 魏源 D 康

9、有为15、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教育目的思想表述是( )。A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相关表述B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相关表述C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相关表述D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相关表述16、教师的专业成熟最终反映在( )。A 班集体的培养 B 对教育工作的认同程度C 对教育工作理解认识处于稳定状态 D 对完成所担任工作的努力17、建构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华生 B 皮亚杰 C 布鲁纳 D 班杜拉18、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识发展( )。A 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 能够进行逻辑推理C

10、 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 D 能够根据经验进行预见和假设19、研究表明,大致30%的学期儿童和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属于( )。A 沉思型 B 辐合型 C 发散型 D 冲动型20、下列哪项权利是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本保障( )。A 参加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B 获得公正评价权 C 获得学金权 D 获得申诉或诉讼权21、关于儿童的心理经验与学科中所包含的逻辑经验的关系,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逻辑的经验是由心理的经验发展而来的B 二者是一个动手与动脑的关系 C 同一生长过程的起点与终点D 逻辑的经验是运用抽象与概括的手段,将心理的经验加以系统化、条理化的结果22、下面所列举

11、的各种课程类型中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是( )。A 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融合而成的“生物学”课程B 环境教育课程 C 活动课程 D 中学数学课程23、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隐性课程”,这一学术概念的是( )。A (美)杜威 B (美)克伯屈 C (美)杰克逊 D (美)阿普尔24、下列描述与隐性课程无关的是( )。A 美国学者杜威所讲的“附带学习”B 班级生活中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结构对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影响C 课程知识负载着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以隐含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态度D 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生活中,有意无意之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25、提出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12、A (美)杜威 B (美)布鲁纳 C (英)L斯腾豪斯 D (美)R泰勒26、“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衡量教师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这是(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27、“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28、“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发展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这是(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

13、能力相统一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2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 )是中心环节。A 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 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 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 检查和巩固知识30、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实施教学是由( )原则决定的。A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B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C 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1、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属于( )的内容。A 道德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民主与法制教育32、“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任感”,这是实施( )的要求。A 自觉纪律教育 B 集体主

14、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道德教育33、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A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 B 教育者和德育内容的矛盾C 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 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3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反映了德育的( )规律。A 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B 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C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D 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35、“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A 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 知比行重要 C 行比知重要 D 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36、关于操作测验,以下描述不恰当的是( )。A

15、 它是一种非文字测验B 它主要通过观察被试实际的操作行为表现来进行评价C 这种评价主要用来检测被试将知识、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D 操作测验只适用于动作技能的评价37、我国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的是( )。A 校长负责制 B 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 党支部负责制 D 民主集中制38、以下各种类型的评价形式中,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 )。A 新课程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的摸底测验 B 课堂提问 C 课程结业考试 D 升学考试39、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中,不恰当的是( )。A 形成性评价是多次性的,终结性评价则是一次性的B 形成性评价往往与教学过程合而为一,终结性评价则独立于

16、教学过程之外C 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往往是正式的评价D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40、以下关于纸笔测验中主观式题目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 允许学生自由作答、自由作出反应 B 命题比较简便、比较省时C 能够较好地用来检测学生高水平的认识能力,能较为清晰地反映被试的思维过程或解题过程D 给被试提供了猜测答案的机会三、多项选择题1、学校教育概念的几个基本内涵是( )。A 教育发展受社会制约 B 教育发展受到受教育者的制约 C 教育具有不同层级、结构D 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这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重要标志2

17、、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 )。A 官学 B 私学 C 书院 D 大学3、我国古代的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 )几种形式。A 察举制 B 推荐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4、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 )。A 取消等级教育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 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C 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 D 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5、教育平等的含义包括( )。A 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社会化 B 教育权利平等 C 教育机会均等 D 差别性对待原则6、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 )。A 自然环境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 人口的可持续发展C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政治的可持续

18、发展7、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从它产生与兴起的历史背景来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A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B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C 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8、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从它产生与兴起的历史背景来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A 社群主义哲学 B 国家主义思潮 C 极权主义运动 D 科学技术的发展9、在教育目的观上,具有社会本位论倾向的教育学者有( )。A(法)涂尔干 B(英)罗素 C(德)凯兴斯泰纳 D(意)秦梯利10、新教师的入职辅导,主要通过( )进行。A 安排一个有序的计划 B 请有经验的导师进行指导C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D 定期

19、到师范院校学习11、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履行教师聘约的义务包括( )。A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B 忠实执行教育方针,努力实现教育目的C 遵守教育规章制度,努力工作 D 履行学校聘任合同规定的各项聘约,完成教学任务12、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 )。A 教育学 B 管理学 C 心理学 D 学科教学论13、学生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在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针对这种差别所作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主要是学术型知识,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主要是实践型知识B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是外显的公共知识,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是内隐的个人知识C在学科

20、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是呆滞的、固定的、无活力的知识,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是运转着的、有活力的知识D 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是远离行动,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知识从不远离行动14、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 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C 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 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15、设置综合课程的合理性或内在依据在于( )。A 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这是人类知识发展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客观B 有利于消除学生孤立地看待各门学科知识的倾向,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世界观C 有利于学生探索各门学

21、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发现新知识D 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综合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16、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 )。A 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 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C 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 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17、教学的任务是( )。A 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B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C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8、教学过程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 )。A 间接性 B 目的性 C 引导性 D 简捷性19

22、、德育目标的确定受到( )制约。A 社会发展因素中的政治思想道德对德育目标的确定的要求 B 教师的德育水平C 社会发展因素中的生产力 D 德育对象的发展状况20、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教师需要( )。A 建立培养一个健全的班集体 B 通过集体的实践活动来进行C 注意非正式集体的引导 D 正面教育为主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二一、判断题1、选修制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2、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3、个性的多样性有助于扩大人类集体经验的范围。4、运用品德评价的方法,只能表扬、奖励,而不能批评、惩罚。5、人文学科具有它的科学性,自然学科也具有它的人文性。6、

23、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班级授课制还有长期存在的必要。7、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8、有什么刺激,必定会产生什么反应。9、西方的导生制要比中国的转相传授早出现1000多年。10、终结性评价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等级,供升学、评比、鉴定之用。11、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12、杜威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13、发散型认知方式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点。14、相对评价通常以百分制的形式出现。15、备课特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16、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17、论语被称为是教育学的雏形。18、在处理

24、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19、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没有本质上的矛盾。20、制定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翩中心环节。21、杜威是对新中国教育学影响最大的教育家。22、智育本身就包含德育方面的目标。23、1922年学制以美国学制为主要学习蓝本。24、清末,西方教育理论直接从欧洲传入中国,形成近代西方教育理论输入的第一个高潮。25、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判断及评价,就是道德认识。26、班级组织具有一种完全自治性。27、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8、个人本位论秉持一种抽象的个人观念。29、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定性评价。30、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

25、的获取,这是课程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范式。3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运算概念,是指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演算。32、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3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的地位。34、教育的社会目的与教育的国家目的是内在一致的,不矛盾的。35、教育能够延续和发展社会政治制度。36、诊断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37、科学教育并不限于自然学科,人文教育也不限于人文学科。38、政治性是教育目的的一个属性,但不是教育目的的全部属性。39、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40、过了青春期之后才开始学习外语

26、的人,总难以摆脱原来口音影响,这是过了语言关键期的缘故。二、单项选择题41、看重发现、探究,强调对话、讨论教学方法的课程编制模式是(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纵向模式 D、横向模式42、我国明确提出要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在(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43、中国教育史上文翁兴学发生在( )。A、公元前136年 B、公元前124年 C、公元前141年 D、公元前144年44、提出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德育

27、原则的是( )。A、杜威 B、马卡连柯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45、教育理论界明确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是在( )。A、1929年 B、1957年 C、1982年 D、1983年46、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往往利用教具向学生进行呈示,这符合教学过程的( )规律。A、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 B、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C、发挥学生主体性 D、知情意统一47、以下不属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是( )。A、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B、发展速度的持续递进性C、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48、以下关于个性发展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单个命体各方面的平均发展

28、而言的B、个性发展是相对于社群内部众多个体的高度趋同发展而言的C、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全面发展而言的D、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独特内在潜能的发展或具有社会意义的个体独特性的发展49、产婆术是下列哪位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方法(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伊拉斯谟50、有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施工的依据,这种认知方式称作( )。A、场独立 B、场依存 C、沉思型 D、辐合型51、将新知识、新事物引人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是教学基本阶段中的(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检查和巩固知识52、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

29、( )三个阶段进行。A、导人、详述和汇总 B、导火、分析和汇总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53、关于诊断性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种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对学生已有准备状况所作的粗略评估B、它仅限于查明、辨识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各种困难或障碍C、其根本目的在于摸清学生已有的基础、准备状况D、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54、提出自然后果德育原则的是( )。A、孔子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55、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改进教学的是(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56、中华人民

30、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于( )。A、1986年 B、1992年 C、1994年 D、1995年57清政府将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是在( )。A、1901年 B、1902年 C、1904年 D、1906年58、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 )。A、大学 B、礼记 C、颜氏家训 |D、学记59、我们在安排课程和教学时,应当循序渐进,这是因为个体的发展具有( )。A、稳定性 B、顺序性和阶段性 C、可变性 D、差异性6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下列哪位教育家首先提出来的(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朱熹61、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中,不恰当的是( )。A、形成性评价是多次性的,终结性评价则是一次性的B、形成性评价往往与教学过程合而为一终结性评价则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C、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往往是正式的评价D、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6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B、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C、决定教育的内容 D、决定人们受教育的年限63、评价可以敦促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织或再加工,这是教育评价的( )。A、导向功能 B、鉴定功能 C、诊断功能 D、教学功能64、给我一打健全的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