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4.24KB ,
资源ID:1732017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3201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1、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书后的词语造句。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生了解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猜题导入1、板书课题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前置性学习:1、读熟课文。2、理解生字词语,并用自己的巧计生字的方法记住课后的生字。3、课文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的什么事?并思考: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各是怎样的人?4、搜集爱因斯坦的资料和关于爱因斯坦的名言。三、小组合作探究 并展示汇报。1、检查前置性学习的读。2、比赛识记课后的生字词,并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2、3、小组内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理出思路:相撞相遇相邀相处四、课堂作业:1、抄写词语2、辨字组词(自己编题)3、分段,写段意。 实践作业: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被3句爱因斯坦的名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爱因斯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生了解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一、揭示探究主题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

3、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二、小组合作探究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可分成4个小主题(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和你),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三、交流推进探究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2、小女孩的看法:认为不是读第2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2、3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

4、)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4、我们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四、总结表现结果1、学生小结:2、自由表现:选择一个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情朗读、角色表演、边读边演)来表现出你对课文的理解。五、作业课堂作业:课后练习4、5实践作业;与人合作,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角色表演。板书设

5、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 专注思考 不拘小节 衣着 平易近人 充满童趣 外貌 潜心研究 为人谦逊 动作 语言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会用“崇敬、稠密”造句。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插图,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2、板书课题: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三、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

6、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检查自读情况。(1)抽读词语卡片。(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3)交流学会的词语。(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

7、思考,全文可分几段?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五、作业1、读生字表中的字。2、分段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一、复习检查二、细读课文、细读第一段(第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细读第二段(第自然段)()学习第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默读第自然段,

8、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学习第自然段。 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学习第句。 a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b、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学习第句。 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 指导朗读。、细读第三段(第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9、。()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板书设计: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永久保持教后小结:23、黄河的主人教学要求: 1、掌握课文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2、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1、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激流 湍急 汹

10、涌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如履平地(1)指名读-集体读(要读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2)这些词语在下面的课文朗读中还要加深体会。 2、黄河之水日夜奔流,汹涌咆哮,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人(板书:的主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谁是黄河上的主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上的主人?它有什么本领能成为主人?)教师在课题的右侧打上几个?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1、同学们围绕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你们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读书和讨论)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相信你能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还要注意,读书要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反复读读。 2、同

11、桌互读,你喜欢读哪些段落就读哪些段落,并让同桌评价一下读的效果。3、个别朗读,把你最喜欢读的或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如果一个同学读了以后,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也喜欢读这一段或认为自己会读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来再读。教师引导学生相机点拨、评价。4、交流初步的感受: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5、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教师提醒艄字的写法)课文中的艄公在干一件什么事?艄公_(艄公撑着羊皮筏子送五个乘客过黄河) (板书:黄河 羊皮筏子 乘客)(教师提醒筏字的注意点,不要少一撇)5、你见过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吗?哪位同学在预习课文时已经找到了介绍羊皮筏子的材料,如有图片就更好。请你上台

12、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羊皮筏子。三、小结课文1、指导完整的朗读课文(教师逐节朗读课文)2、质疑问难: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吗?四、学习词语1、出示词语筏子 艄公 竹篙 沉着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激流 险恶 赞颂 尝试 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浊浪排空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2、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唤起记忆1、课前板书:黄河的主人2、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初步学习,你了解了些什么?(板书:艄公)(课文介绍了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艄公撑篙驾着羊皮筏子送

13、五位乘客渡黄河的事。)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黄河上羊皮筏子的惊与险1、同学们,课文一开始,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奔腾不息、汹涌咆哮的黄河边,请大家看画面,不仅要仔细观察,而且要用心感受。演示多媒体:(远景)汹涌激荡的黄河水、震耳欲聋的波涛声。2、师:看了这幅画面,假如让你给画面配音的话,你该诵读课文的那一部分,又该怎样诵读读?先自己练读,然后交流。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评价:是否感受到胆战心惊-再指名读-集体读4、多媒体出示:在汹涌的激流里的一叶筏子。(1)师:请你练读下一个自然段,然后给这一幅画面配音。(指名读)(2)在原来的画面上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让学生再仔细读一读,然后谈谈读

14、后的感受。(3)(多媒体去除配音,只保留画面。)交流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让学生说一说重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教师随机点拨评价,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要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凶险无情,那小东西的渺小危险和作者的深切担忧。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1)师过渡:同学们,作者远望时,看到的仅仅是一样东西,即使如此,作者已经为这样东西而担心害怕,那么,当他定睛细看时,发现这东西上面坐着的竟然是人,这时,作者的感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你找出相关的文字读一读,再谈谈体会。 (2)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朗读(教师可随机点拨)(1、3句带感叹号的句子重点指导朗读)教师要引导学生

15、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感情:那小东西上坐着的竟是人,而且有六个人,黄河的水那么湍急,人就像贴在水面上漂流。作者既觉得不可思议,又为他们担惊受怕。(必要时教师可以范读)(3) 师:此时作者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十分担心、异常震惊、惊恐不已、胆战心惊)(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三、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艄公的大智大勇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这样的心境下,你再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够发现什么问题? (2)学生边读边思,然后引导提问。学生可能会问: 在如此危险(危急四伏)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 用小心和大胆来同时形容艄公的行为,是否矛盾

16、? 2、自主合作探究 (1)师:同学们,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2)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同时自由地寻找自己的交流伙伴。 3、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1)组织大家交流讨论,合作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总小组的意见。比一比哪个小组交流得最好。 (2)重点指导朗读描写艄公的句子。 4、重点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深领悟 (1)师: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说些什么话? (2)作者是怎么赞颂艄公的呢?(3)谁能替作者来赞一赞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四、小结全文板书设计:23、黄河的主人 (艄公) 惊涛骇浪 沧海横流 如履平地 方显英雄本色教后小

17、结: 习作7 体验 教学要求:1、将自己参加体验活动的经历和过程写下来,要注意写清自己内心的感受。2、语言流畅,内容具体生动。教学重难点:将自己参加体验活动的经历和过程写下来,要注意写清自己内心的感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出活动内容,提供协作素材,指导体验1、同学们,看看我们今天教室里的摆设,猜猜,老师想让同学们干什么呢?2、谁想来试试?不过,在比赛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大家要注意了:(1)选手必须蒙眼,学着盲人的模样进行接力比赛。(2)从本队的独木桥上走到对面的桌前,那到放在桌上的苹果后方可摘下眼罩径直跑回前点拍同伴的手后下一位同学才能开始比赛。最后一个比赛的同学回到起点方算胜利 (3)

18、观赛的同学不许有任何形式的提醒、帮助,否则队违规,必须重新比赛。二、通过游戏,指导体验赛前指导1、找出3组学生进行比赛2、现场采访学生:请告诉老师,你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过渡:同学们刚才谈的感受多真实啊!老师希望你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能把它生动地写出来,能做到吗?3、好,做好准备,比赛开始!赛中指导1、现场采访已经赛过的学生:谈谈你刚才的感受行吗?2、(比赛结束)刚才的比赛很激烈!在比赛过程中,同学们也把参加比赛的过程谈得很具体也很生动,如果写出来应该是篇很棒的文章。大家刚才都进行了体验,现在,让我来谈谈刚才学盲人的感受。师:大家能从这次体验活动中认识到这么深刻的道理,老师真的非常高兴

19、。三、指导学生写作1、现在,写作的题材及内容都有了,这样才能写好这篇文章呢?2、指名回答。第二课时一、学生动手试作,教师巡回指点1、 列好提纲,把握好各个方面。 2、 准确表达。二、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三、自改互改,直到满意为止四、认真眷写板书设计:习作7 赛前 赛中教后小结: 练习7教学要求:1、了解象棋的一些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2、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下)。3、练习口语交际,小烦恼热线。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处处留心1、教学第一部分。(1)谈话引入:同学们听说过象棋吗?象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棋类运动,它是象征着古代战场双方厮杀的一种游戏。我们生活中有些词语就来源于象棋。练习中举了一个

20、例子。请同学们看看。(2)我们了解了象棋中“将军”的本意,那么,现在“将军”一词常常比喻什么呢?(3)书中还列举了一些这样的词语,请读读这些词语,想想它们在象棋中是什么意思,现在在生活中又表示什么意思。(4)除了书中提到的,你还能说出哪些呢?(5)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2、教学第二部分。(1)同学们会下象棋吗?下象棋是有一定规则的。(出示歌诀)这段歌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请同学们自己读读。(2)能读懂歌诀的意思吗?请问学凭借棋盘讲解。(3)一首简单的歌诀,让我们对象棋的竞赛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琅琅上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对称押韵)(4)欣赏朗读。 3、

21、教学第三部分。(1)胡荣华是我国著名的象棋大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读短文。(2)在这段话中有一组近义词,你发现了吗?(技术、战术)它们可以调换吗?说说理由。(3)“蝉联”这个词,听说过吗?根据上下文来猜一猜意思。再查查字典,看看自己猜得对小对。第二课时一、 教学读读背背1、审题。(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2)指名读。 (3)说说这8条成语都是讲的什么意思并理解这段贤文。 3、练习。(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2)同座位练习背诵。(3)教师随机抽读、抽背。4、反馈。(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背

22、、“开火车”练背(4)指名背。二、 教学写好钢笔字1、指导。(1)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犯、饱、它”这三个字。(2) 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犯、饱、它”在书写时上下两钩见了面,总是下钩包上钩(3) 教师范写“犯”。提醒学生注意:“钩”画在下时要包住上钩。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课前准备: 提前两三天将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布置下去,请同学们作些思想准备、同学之

23、可适当讨论,也可通过其他途径收集有关素材。 1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略)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A :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B: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2 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2)小烦恼-某位同学 (3)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指导内容: a:教师要指导“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已内心的烦恼。 B:教师也要指导热心 听众如何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C:教师做主持人为同学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3 练习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一个“小烦恼热线”,分别为“小烦恼热线1、2、3、4等”,在每小组中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上台的主持人,小烦恼及本组热心听众应尽量做到口语表达清楚、有条理、流利等、 4 反馈 (1)教师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客观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尽快消除烦恼。板书设计:练习7继往开来 革故鼎新一衣带水 以德为邻唯才是举 知人善任科教兴国 与时俱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