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595.50KB ,
资源ID:1734762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3476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docx

1、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亳州二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 分)下图甲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 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 B. 风沙 C. 气温 D. 降水2. 近年来,线逐渐靠近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 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C.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 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3. 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 土地荒漠 B. 次生盐渍化 C. 沙尘暴 D. 水土流失【答案】1. C 2

2、. B 3. D【解析】该题以内陆湖为背景湖泊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湖泊萎缩的原因和区域的环境问题,掌握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结合区域地理的特征分析是解题的关键。河流的特征分析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湖泊的相关知识.【1题详解】影响湖泊水位变化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气温,结合图文材料,获得信息:该湖泊位于北半球内陆沙漠地区,降水比较少;图乙中显示湖泊的面积在7月最大,1月最小,可以推知湖泊面积的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关,夏季,冰雪融化,湖泊面积大。故选C。【2题详解】这种变化说明湖泊面积变小,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湖泊面积减小主要是入湖水量减少所引起。对于干旱地区,水源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中上游取水灌溉

3、可引起湖泊萎缩。故选B。【3题详解】该地位于中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稀少,不会发生水土流失,D符合题意;干旱区不合理灌溉容易导致次生盐渍化,干旱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及沙尘暴,ABC会发生。故选D。4.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 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B. 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C. 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低 D. 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一般。【详解】根据图中

4、信息可知,渭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其南侧的秦岭,由于秦岭植被逐渐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减弱,水源枯竭,故选D。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5. 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低,气温较高 B. 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 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D.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6. 乙地森林多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区域,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 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 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 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 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5、答案】5. C 6.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意在考查学生对气候对植被分布影响分析情况,总体难度不大。【5题详解】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热量相对丰富,带来丰沛的降水,水热条件好,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不会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故选C。【6题详解】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涝渍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的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地下水顺地势向下流,不易出现渍涝现象,所以乙的森林多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区域,河谷平地却少有分布,故选C。【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在各森林地

6、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读“山西省“六五”期间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各小题。7. 山西省“六五”期间围绕能源开采,构成的产业链是( )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煤电钢 煤气液A. B. C. D

7、. 8. 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 煤炭的露天开采 B. 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C. 井矿巷道的建设 D.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9. 下列概念与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多年努力变害为宝做法不符合的是( )A. 循环经济 B. 开发新能源 C. 科学发展观 D. 节约型社会【答案】7. A 8. D 9. B【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能源开发,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难度一般。【7题详解】根据图示山西省从“六五”期间围绕能源开采,构造的产业链是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故选A。【8题详解】山西省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以煤炭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大量排放废弃物,产生严重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大

8、气污染等问题,故选D。【9题详解】从材料中可知,晋煤集团对资源进行了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属于循环经济,节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范畴,但不是开发新能源,故选B。读下表和图。完成下列各题。10. 19782010年R河流域( )A. 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B. 土壤层变薄C. 生物多样性增加 D. 下游泥沙沉积增多11. 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 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B. 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C. 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D. 矿产冶炼导致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强;使用石灰中和12. 图示区域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9、A. 温度高,降水多 B. 成土母质含氮低C. 植被稀疏 D. 地势起伏大【答案】10. C 11. B 12.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10题详解】从R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可以看出,林地面积比重增加很多,该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生态坏境改善,径流季节变化变小,水土流失减弱,土壤层变厚,生物多样性增加,下游泥沙沉积变少,故选C。【11题详解】露天开采不会引发地面沉降,会导致表土裸露及植被破坏,A错。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B对。矿产开采不会造成水资源枯竭,C错。矿产冶炼会导致大气污染

10、加剧,对土壤影响不大,D错。故选B。【12题详解】图示区域自然土壤为红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气温高,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故选A。下图为我国呼伦贝尔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呼伦贝尔市煤炭能源基地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煤炭资源丰富 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国家政策支持A. B. C. D. 14. 呼伦贝尔煤炭产量下降的原因包括( )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清洁能源的使用 改变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环保要求不断提高A. B. C. D. 15. 下列关于呼伦贝尔市煤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积极实施“洁净煤”战略,促进煤炭生产和消费的高效化、清洁化B. 推进矿

11、区土地复垦和生态建设C. 加大煤炭开采量,提高市场占有率D. 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答案】13. A 14. D 15.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13题详解】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丰富,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需求量大,加之国家政策支持,因此建设了煤炭能源基地;呼伦贝尔位于内陆,距海较远,区域内的河流通航能力有限,因而水路运输不便利。故选A。【14题详解】煤炭燃烧效率低,污染严重,我国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关停高耗能企业,使煤炭的市场需求量下降;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使清洁能源得以使用,也使煤炭的需求量减小;目前我国能源消

12、费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故选D。【15题详解】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加大开采会导致煤炭资源的枯竭,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故选C。下图是我国青海湖流域1960年以来降水、气温和水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6. 1960年以来,青海湖的变化是( )A. 面积增大、水位升高 B. 面积增大、水位降低C. 面积减小、水位升高 D. 面积减小、水位降低17. 引起青海湖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年蒸发总量 B. 年降水总量C. 年地表径流总量 D. 年地下径流总量18. 青海湖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A. 加剧洪涝灾害 B. 生物物种增加C. 加剧土壤盐渍化 D. 湖泊环境容量减小【答

13、案】16. D 17. A 18. 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及湿地保护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的分析阅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16题详解】图中信息显示,青海湖的水位变化量大多年份处于负值,则可知青海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由此推知,青海湖的面积减小,故选D。【17题详解】读图可知,气温曲线总体呈升高趋势,年蒸发量变大,河湖水位下降,A对。读图中的年降水量曲线,该地的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减少,B错误。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应变大,年地表径流总量随之增大,C错。地下水对青海湖的补给量很少,对青海湖水位的变化影响不大,D错。故选A。【18题详解】青海湖水位下降,面积减少,水生生物

14、生存空间减少,湖泊环境容量减少,故选D【点睛】湿地的保护措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湿地的形成原因: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其类型多样.因而成因也多样.一般来说.是因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且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除此之外.热带地区还因降水丰富.排水不畅形成湿地.(如印尼)高原地区还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且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于易积水的低洼处易形成湿地.(如青藏高原)高纬度地区还因气温较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并且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地平排水不畅,也易形成湿地。山

15、西晋城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了清洁、方便的能源。瓦斯实际上是甲烷,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9. 图示省区煤炭产量和使用量都很大,但酸雨危害轻于江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A. 法制健全 B. 风力弱C. 降水少 D. 水土流失严重20. 我国政府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原因是()A. 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B. 资源利用效率高,但浪费严重C. 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全面枯竭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资源短缺【答案】19. C 20. A【解析】本

16、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严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度一般。【19题详解】山西省位于北方地区,降水较少,酸雨危害小于江苏省,江苏省降水量较丰富,酸雨危害较大,C正确;法制健全与酸雨无关,A错;冬季山西省风力较大,B错;水土流失与酸雨无关,D错。故选C。【20题详解】由于我国在能源利用中,污染严重,导致了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资源利用率低,所以要进行节能减排,故选A。龙溪河流域位于我国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部,龙溪河向南汇入岷江,属于岷江水系的一级支流。下图是不同年份该流域植被覆盖度分级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1. 据图判断,下列时间段,该流域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概率最大的是( )A. 200

17、7年以前 B. 20072010年C. 20102014年 D. 2014年以后22. 该流域A. 河谷横剖面多呈“U”形 B. 水力资源贫乏C. 流水堆积作用明显 D. 流水侵蚀作用明显23. 若该流域实行梯级开发,则会A. 使岷江水量季节变化减小 B. 为南水北调中线提供更多的优质水源C. 减轻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 D. 限制炼铝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答案】21. B 22. D 23. A【解析】【21题详解】植被覆盖度越高,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概率越小。根据年份,该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在20072010年降低,可能受自然灾害或人类活动影响。所以该流域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概率最大的是20

18、072010年,B对。2007年以前、20102014年、 2014年以后植被覆盖度较高,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概率较小,A、C、D错。【22题详解】根据材料,该流域位于岷江水系上游,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形成V形谷,A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B错。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仇,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堆积作用不明显,C错,D对。 【23题详解】该河流实行梯级开发,需要修建水库,水库具有调节功能,使该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减小,A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B错。实行梯级开发,工程建设可能会带来一些生态环境问题,C错。实行梯级开发,流域内水电充足

19、,利于促进炼铝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屋,D错。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4. 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A. 工程质量低 B. 设计不准确C. 人为破坏严重 D. 泥沙淤积严重25. 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 已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能源 B. 恢复原始生态环境C. 水坝防洪功能丧失 D. 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答案】24. D 25.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综合开发与治理,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24题详解】读图可知,乙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流经四川盆地,由于上

20、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库区淤积,致使库容减小,发电受限,故选D。【25题详解】读图可知,甲河位于法国境内,其电力构成以核电为主,拆除水坝的原因是为了恢复河流原始生态环境,故选B。下图为我国某地的蔬菜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该农业面向国内外市场,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6. 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 土壤沙化 B. 土壤酸化 C. 土壤盐碱化 D. 土壤有机质减少27. 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 采用滴灌技术 B. 适量掺沙改造C. 增施速效肥料 D.

21、及时深耕土壤28. 该蔬菜大棚最可能位于( )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塔里木盆地 D. 黄淮海平原【答案】26. B 27. D 28.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退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一般。【26题详解】读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示意图可知,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0-20cm土壤的PH值减小到小于7,使土壤呈酸性,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故选B。【27题详解】读图可知,连作使大棚内表层土壤呈酸性,而深层土壤PH值变化不大,故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措施中和土壤酸碱度,以致减缓大棚内土壤酸化及退化速度,故选D。【28题

22、详解】读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示意图可知,表层土壤(0-20cm)刚耕作1年时呈碱性,说明当地土壤呈碱性,可能位于北方地区,A、B错,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塔里木盆地中有机质含量低的的荒漠土,C错、D对。故选D。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29. 从图中可知,该地()A.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 B. 城市化水平高C.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D. 工业发达30. 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A.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B. 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C. 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 D.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答

23、案】29. C 30.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29题详解】对比两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一半以上,而产业结构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工业落后,故选C。【30题详解】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来看,该区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产值比重较低,说明农业落后,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技,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但并非只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一、综合题(本题共2道大题,第31题18分,第32题22分)31.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古称黔江。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专家曾断言,乌江流域因为处在喀斯特地貌区而不适合修建水库,但是在流域内却有大大小小数十座水库。近些年来,贵州省政府大力开发乌江流域,经济取得较快发展。(1)分析乌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指出乌江流域的开发对河中鱼类生存产生的不利影响。(3)分析喀斯特地貌区修建水库的不利条件。(4)针对乌江流域的现实情况,请您为乌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乌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面积大,汇水面积广,河流流量大;

25、地处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落差大。(2)流域内工农业发展排放污水,污染河流(或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水库截流蓄水,加重污染程度,严重影响鱼类生存;修建大量水库,阻碍鱼类洄游繁衍(或改变鱼类的生存环境)。(3)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漏斗和暗河,地基不牢固;水库区容易渗漏,导致水库区水量减少,水库存水作用减弱;水库、大坝安全性相对较差,威胁着河流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安全。(4)合理开发水能和火电资源,并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建设乌江流域综合性工业基地;通过水库区建设,治理洪水灾害,大力发展航运;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第三产业比例;植树造林,加强乌江流

26、域生态建设等。【解析】整体分析:水能丰富主要从水量、落差两方面分析。降水多,径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流域开发,可能导致河流水质恶化,影响鱼类洄游生存等。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对技术要求高。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经济,要注意保护环境。(1)水能丰富主要从水量、落差两方面分析。乌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面积大,汇水面积广,河流流量大。地处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落差大。所以水能丰富。(2)乌江流域的开发,流域内工农业生产活动增加,排放污水增多,污染河流,导致河流水质恶化。水库截流蓄水,河流径流量减少,加重污染程度,严重影响鱼类生存。流域内修建大

27、量水库,阻碍鱼类洞游,改变鱼类的生存环境,影响鱼类繁殖。(3)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漏斗和暗河,地基不牢固,修建水库的难度大,对技术要求高。修建水库,库区容易渗漏,导致水库存水作用减弱。库区渗漏也导致水库、大坝安全性相对较差,威胁着河流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安全。(4)乌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应合理开发水能和火电资源。当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充足的电力能源,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建设乌江流域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地水库建设,有利于治理洪水灾害,大力发展航运。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第三产业比例。植树造林,加强乌江流域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红水河

28、,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材料2:珠江流域图(1)说明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 (4)与周边省份相比,贵州地下水资源较贫乏,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5)广东省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但目前仍有很大范围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试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答案】(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形崎岖,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2)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改变珠江三

29、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有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3)发展旅游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发展水产养殖。(4)地表崎岖,坡度大,水流快,存留时间短;石灰岩广布,地下含水层少。(5)原因:经济发展较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存在污染和浪费现象。措施:加强立法管理,制订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工业和农业;防治水污染。【解析】本题以我国珠江流域为背景,考查河流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考查工程建设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

30、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考查水力资源丰富原因,主要从河流水量丰富和地势落差大等方面分析。(2)考查区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经济效益: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环境效益: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有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3)考查流域开发的发展方向。结合当地的条件,可以发展发展旅游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发展水产养殖。(4)考查地下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地表崎岖,坡度大,水流快,存留时间短;石灰岩广布,地下含水层少。(5)考查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水资源不足可分为水源性短缺和水质性短缺,解决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