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8.83KB ,
资源ID:1739849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3984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普通心理学梳理.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普通心理学梳理.docx

1、普通心理学梳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一般认为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又包括需要动机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过程。个性心理分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和兴趣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人格。二,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1、对所研究的对象

2、无法加以控制;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观察法的缺陷:1、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2、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结果难以精确分析。3、由于未对条件加以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的研究对象,而要研究的对象却没有出现。4、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影响(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联系,并可以进行反复的验证;但是缺点是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

3、景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使人们在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情景中进行的。它消除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但是由于条件控制的不够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实验法的优点:1.可揭示因果关系2.可重复,可检验3.数量化指标明确实验法的不足:在实验中容易产生主试效应和被试效应,研究者的期待和态度等也可能对实验产生影响,同时被试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试验,也可能干扰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三),调查法:一大家关心和了解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其观点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调查法操作简单,收集数据快,不足是:1.不能揭示因果关系2.不够严谨3.受研究者主观

4、性影响较大(四),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三,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奠基人是德国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经验分为感觉、意想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其他所有的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知觉是由感觉,观念是由意向,情绪是由激情构成的。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法,强调被是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的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主张是心理学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功能。他们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推动了心理学

5、向实际生活的发展。3.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特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虽然过于极端,否定了意识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但是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对研究客观性的强调,促进了心理学眼科学的道路发展下去。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他们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格式塔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领域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果

6、。5.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的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愿望或冲动。主要研究方法是通过自由联想和释梦。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6.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正常人的心理和行为。他们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不是手痒无意识的欲望驱使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主义学派强调充分发展人潜能,并获得成就的过程,即自我实现。7.认知心理学:产生第二章一,7.脑功能学说(1)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相说

7、”。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失语症人的临床研究。1825年,波伊劳德提出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并且控制是在左半球。功能定位于大脑的某一区域(2)整体说:弗罗伦斯实验采用局部毁损法发现,动物可以恢复功能,动物行为损伤程度与与切除大脑皮层大小有关,而与特定的部位无关。从而提出脑功能的整体说。拉什利的脑毁损实验发现脑损伤后对习惯的形成造成很大的障碍,并且这种障碍于损伤的面积有密切的关系。提出了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并且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3)机能系统学说: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会

8、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鲁利亚把脑分为三个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第一机能系统并不对某个特定的信息进行加工,但却提供了各种活动的背景。当这个系统受到损伤时,大脑的激活水平或兴奋水平将普遍下降,并影响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和对行为的调节。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它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其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

9、的各种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并把它们保存下来。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它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其主要作用是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应;实现对运动的组织,制定运动的程序;产生活动的意图,形成行为的程序,实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与控制。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鲁利亚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脑功能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4)模块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

10、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认知神经科学的许多新的研究成果,都支持了模块学说。第三章:注意和意识一,注意的种类1.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的努力的注意。是一种较低级的消极被动的注意,人和动物都有的一种注意形式。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本身的特征:刺激物的强度,活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以及刺激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2),人本身的状态:人的需要,兴趣态度,当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已有的知识经验等都会影响人们的不随意注意。2.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

11、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影响随意注意的主要因素有:(1),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兴趣特点:对活动结果的强调,激发人们对活动的兴趣,即间接兴趣,能够维持稳定而集中的注意。(3),活动的组织性:正确合理组织活动(4)过去的经验:要与过去的经验有一定的联系才能更好的维持注意(5),人格特征:顽强坚毅的性格特点的人,容易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任务与目的。3.随意后注意:兼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与一定的目的,任务联系,但是又不需要意志的努力。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注意的认知理论(1)过滤器理论: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试验提出的

12、理论。他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过滤器的工作方式是全或无的。(2)衰减理论:特瑞斯曼提住了注意的衰减理论。认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不同刺激的阈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布罗德本特和特瑞斯曼的理论的共同点:都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对外来的信息必须经过过滤或者衰减装置加以调节;都假定信息的选择

13、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3)后期选择理论:由多伊奇等人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这种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人的重要性,重要的反应,不重要的不反应。第四章:感觉一,色觉理论:(1)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认得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红,感绿和感蓝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他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赫尔姆霍茨放弃了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波长敏感的看法,认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波长的光有

14、反应。但红色感受器对长波的反应最强烈,绿色感受器对中波的反应最强烈,蓝色感受器对短波的反应最强烈。其他色觉经验是由这三种感受器按比例兴奋地结果。但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红绿色盲。(2)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赫尔维奇和詹米逊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证实了黑林的对立过程理论。发现了三种对立细胞:黑白、红绿、黄蓝。其中黑白细胞与明度有关,红绿和黄蓝细胞与颜色编码有关。有这些发现,我们相信:在视网膜上存在的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网膜水平,色

15、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视觉系统更高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二,听觉理论(1)频率理论:由物理学家罗.费尔德提出来的。认为:内耳的基底膜和镫骨按相同的频率运动,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如果我们听到一种频率的低的声音,连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震动的次数较少,因而使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较少,毛细胞发出的神经冲动的量少。频率理论很难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底运动。(2)共鸣理论:也叫位置理论。是赫尔姆霍茨提出。他认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因而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刺激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做出反

16、应,声音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做出反应。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了高低不同的音调。后来人们发现基底膜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3)行波理论:生理学家冯贝克西发展了共鸣理论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震动某一部位,增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的最大振幅所在的位置也不同。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但是行波理论难以解释500赫兹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但可以用频率理论解释)。(4)神经齐射理论:韦弗尔提出的。认为:当声音

17、频率低于400赫兹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的频率对应的。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反应频率,他们联合齐射就可以反映频率较高的声音。但是,对于5000赫兹以上的频率,神经齐射理论无法解释。第五章:知觉一,大小-距离不变假设:我们知觉的物体的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投影的大小有关系,人们在知觉物体时,似乎不自觉的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即:物体的大小=网膜投影的大小*物体与眼睛的距离。这就是大小-距离的不变假设。二,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或者

18、说我们把物理刺激变化而知觉保持稳定的现象叫知觉的恒常性。种类有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知觉的恒常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所谓的视觉线索是指环境中各种参照物体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视觉线索说明了人们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的影响。三,深度知觉:关于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其线索有:肌肉线索:1.眼睛的调节:眼球水晶体的曲度变化2.双眼视轴福合线索;单眼线索: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双眼线索:两眼视差四,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

19、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运动,也叫最佳运动或phi运动。2.诱发运动:由于一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3.自主运动:在暗室中,如果你点一支烟,并注视这个光点,一会儿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就是自主运动。4.运动后效:在注视像一个方向运动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会看到静止的物体时候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就是运动后效。五.知觉中的数据驱动和概念驱动理论数据驱动加工: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直接依赖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

20、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六,错觉理论(1)眼动理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在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2)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这是从神经生理学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错觉。(3)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

21、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可以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13.模式识别理论模式是指有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即刺激组合。(一)模板匹配理论:观点:1)人长时记忆中存储着各种模板。2)刺激信息与脑中的模板实现最佳匹配,这种匹配要求两者具有最大相似的重叠。 3)人会在模板匹配前主动将刺激信息在局部性与标准化两方面进行前期加工。评价:模板匹配理论有它一定的启发性,但如果按该理论观点来看,没有预存储模板便不能识别事物,因此就要求人脑中必须存储无数个模板,

22、既加重记忆负担,也使得识别缺少灵活性。并且,该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人有时能够迅速识别某些新事物的现象,也没能说明模板匹配的信息编码方式。(二)原型匹配理论:观点:1)人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不是模板而是事物的某种“原型”。2)外部刺激是以原型为表征,并在人脑中与原型进行近似匹配。3)模式识别开始于特征分析,通过结合刺激信息各属性的关系来加工并与已有原型或改变原有模型进行完全或不完全匹配、命名。评价原型匹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容纳模板匹配理论,也显得较活泼而富有弹性。但是该理论只有自下而上而无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然而在知觉过程中,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有时候更重要。(三)特征匹配理论:观点:1)模板是由若干

23、元素及其之间关系的特征组成,模式识别就是对信息特征的分析并与原有模式比较后再匹配的过程。 2)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是该模式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属性的存储。3)“魔鬼城堡”模型进一步完善特征匹配理论:记忆对模式的分析是呈阶梯结构的,模式的识别是平行加工与系列加工共同进行的过程。评价:特征匹配理论被运用于计算机模式识别中,对特征的觉察也具有重要作用,相比于其他模型,该理论更加灵活有效地解释了人的模式识别过程。然而,人的模式识别过程并不仅只依赖于目标特征与干扰特征,还受空间频率的影响,并且该理论只关心自下而上的加工部分却忽略了基于背景信息与主观期待的自上而下加工的过程。第六章记忆一,记忆的脑学说理论:

24、(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他用实验的方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潘菲尔德和鲁利亚的研究都发现记忆和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有关。(3)SPI理论:功能模块。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独立(Independent)的缩写。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

25、,在一个记忆模块中的编码依赖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块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也就是说,一个记忆模块的输出提供给另外模块的输入。信息以并行的方式存储在各个特定的记忆模块中,提取一个子系统的信息不会牵连其他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二,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斯腾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检索可能有三种方式:1.平行扫描:即被试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检索。2.自动停止的序列扫描:即被是对项目逐个进行扫描,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扫描。3.完全的序列扫描:即被试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再作判断。斯腾伯格的试验支持完全序列扫描,认为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完全序列扫描。但后来研究表明,

26、序列扫描和平行扫描都是记忆中信息提取的途径。三.长时记忆的含义和信息加工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储存时间长,可达终身,容量无限。主要编码形式:按语义类别编码,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主观组织,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有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和加工深度四,长时记忆保持所需条件是:A.组织有效的复习。与遗忘斗争的首要条件是组织记后的复习,没有复述的信息是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的,因此我们要复习要及时;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B.利用外部记忆手段。C.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五,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提出了艾宾浩斯曲

27、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保持和遗忘都是时间的函数。遗忘的过程最初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除了最主要的时间因素以外还有: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如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4、识记者的态度。遗忘的原因:1、衰退说;2、干扰说;3、压抑说情绪动机的压抑;4、提取失败:没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1)加工深度因素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加工深度不影响内隐记忆;但对外显记忆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要比外显记忆慢的多。(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

28、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会随着记忆的项目的增多而不容易记住;内隐记忆则不然。(4)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影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5)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而内隐记忆则不同。第七章思维一,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其特征是: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

29、接的认识。3、思维是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二.概念结构理论概念结构的理论主要有层次网络理论、特征表理论和原型理论。1、层次网络理论。柯林斯等人提出。(1.)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即概念是由语义表征的。(2),概念是以节点的形式储存在概念网络中,各类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3)每个概念的特征实行分级存储,即在每一层概念的节点上,只储存该概念的特有特征,而同层个概念共有的特征,存储在上一层的概念节点上。层次网络模型简洁地说明了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30、,分级储存可以节省储存空间,体现出经济原则,但他说概括的概念种类较少。2、特征表理论。波纳等人提出。该理论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定义性特征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本质特征。特异性特征是具有描述性功能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非本质特征。基本观点是:(1)概念是由一些语义来表征的。(2)概念的语义特征分为语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3)概念的结构是由概念的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的。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人工概念,但是难以解释自然概念。3、原型理论。茹什等人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形来表征的,于是提出了原

31、型模型。所谓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从概念的结构来讲,原型理论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似性的成员来组成的。较好的解释了自然概念的组成因素,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有原型,比如抽象概念。三.概念形成的策略: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常采用四种策略: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焦、同时性扫描和继时性扫描1.保守性聚焦:它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为之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只改变其中一个属性。如果改变后的这个实例被证实为肯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位置概念的无关属性。相反,那么这一属性就是该概念的有关属性。2.冒险性聚焦:它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

32、属性都看作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但同时概念改变焦点卡片上的一个以上的属性。这种策略带有冒险性,不一定能保证成功,但是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发现概念。3.同时性扫描:它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包含的属性提出全部可能的假设,然后逐个加以验证。这种策略,记忆负担重,难度比较大。4.继时性扫描:它是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只检验一个假设,如果这个假设是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解决的策略,选择一种好的策略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有算法和启发法。2、知识在问题的解决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各个领域的专家就具备这种能力。专家和新手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的数量和知识的组织方式上的不同。3、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有:1,知识表征的方式;2,定势;3,功能固着;4,动机;5,情绪;6,人际关系。五,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想象的功能有:1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