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9 ,大小:111.43KB ,
资源ID:174110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4110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docx

1、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

2、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以故陈和尚系狱。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奏上,久不能决。未几,斜烈卒。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汝奋发立功名,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六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城破,大兵入,

3、即纵军巷战。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摘编自金史忠义传)【注释】北兵:蒙古兵。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1234年金朝灭亡。(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B.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C.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

4、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D.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B.台省,汉朝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C.白衣,犹“布衣”“乌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后世以此借指平民,亦用来指代无功名或无官职的读书人。D.勒石,刻石记功,亦指立碑。此典故出自后汉书“勒石燕然”,当时东汉窦宪破北

5、匈奴后,封燕然山,刻石记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和尚出身高贵,天资聪颖。他是金朝贵族,身为武将而有才名,雅好读书,颇受时人称赞。B.陈和尚善于应变,处事灵活。他被蒙古兵俘虏后,虽受赏识,但以探望母亲为借口回到丰州。C.陈和尚守法不阿,性情刚烈。他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但内心坦然,坚信自己清白无辜。D.陈和尚能征善战,忠心报国。他屡破蒙军,“力挽大厦之将倾”,功绩显赫,终于壮烈殉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答案】 (1)B(2)C(3)C

6、(4)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违犯法律,判处死刑。 他先前就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去死一样,披挂铠甲骑上战马,不再回头看。【解析】【分析】(1)本题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夺马奉其母南奔” 夺过马侍候着母亲向南奔逃,“南奔”做状语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AC两项。根据理解原文文句,“载以鹿角车”就用鹿角车载着她,可以排除D。故答案选B。 (2)选项C,“白衣”“布衣”“乌衣”三者内涵同中有异。布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借指平民:鸟衣,黑色衣服,古代贫贱者之服,借指穿黑衣的差役。故答案选C。 (3)选项C,“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理解错误,原文是“宜翁事不直,

7、即量笞之”,“宜翁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故答案选C。 (4)此题中的“疑”怀疑;“倚”依仗;“之”结构助词,的;“横恣”横行恣肆;“以”介词。“已”已经;“易衣”换了衣服;“若”好像;“然”的样子;“擐”披挂;“顾”回头看。 故答案为:B;C;C; 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违犯法律,判处死刑。 他先前就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去死一样,披挂铠甲骑上战马,不再回头看。【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

8、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参考译文】

9、 完颜陈和尚,是丰州人。出身于萧王的孙子辈。贞祐年间,陈和尚二十多岁,被蒙古兵掳掠,蒙古军大帅很喜爱他,将他安置在军帐中。当时陈和尚的母亲留在丰州,堂兄安平都尉完颜斜烈侍奉她很恭敬。陈和尚在北方一年多,假托要探视母亲,乞求回家。大帅派士兵监视他来到丰州,他就与完颜斜烈劫持杀死了监视的士兵。夺过马侍候着母亲向南奔逃,大军发觉后,集合骑兵追赶他们,(他们因为)走其他的道路得以逃脱。不久又丧失了马,母亲年老不能行走,(他们)就用鹿角车载着她,兄弟两人共同拉着,向南渡过黄河。宣宗感到很惊奇。陈和尚天资聪慧,一向爱好文史,人们把他看着是优秀的人才。正大二年,完颜斜烈被罢去元帅之职,按规定改任总领,屯驻在

10、方城。陈和尚跟随他前往,凡是堂兄军中的事务他都参与并了解内情。完颜斜烈当时正患病,军队中李太和与方城镇防军军士葛宣翁相殴斗,向陈和尚申诉,葛宜翁的事理有亏,陈和尚就参酌军令笞打了他。葛宜翁一向凶横强悍,以输理受杖刑为耻辱,竟然忧郁苦闷而死去,(他)留话告诉妻子,一定要报复陈和尚。宜翁的妻子控告陈和尚因为私人愤恨侵犯官吏职权,有意谋杀地的丈夫,向御史台申诉。因为这个缘故,陈和尚被关在狱中。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违犯法律,判处死刑。奏章呈递上去,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完颜斜烈去世。皇帝听到消息,才立即赦免了陈和尚,说:“主管部门上奏你因为私人愤恨杀人。现在因为你

11、兄长去世(的缘故),我违背法令放免你,天下一定会有议论我的人。你发奋努力,建立功名,天下人才会认为我不是随意救免你的。”陈和尚边哭边行拜礼,说不出一句感谢的话。(他)于是以平民百姓身份接受紫微军都统的职务,过了一年调任忠孝军提控官。正大五年,蒙古军进攻大昌原(今甘肃宁县东南),总帅平章政事完颜合达问谁可为前锋,陈和尚应声而出。他先前就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去死一样,披挂铠甲骑上战马,不再回头看。这一天,他率领四百名骑兵打败了蒙古兵八千之众,名声震动天下。正大六年,取得卫州之战的胜利,正大八年,取得倒回谷之战的胜利。正大九年正月,三峰山之战战败,(他)跑到钧州。钧州城被攻破,蒙古大军入城,

12、(陈和尚)就任由士兵在街巷中作战。陈和尚躲藏在偏僻隐蔽的地方,等到军队杀我掳掠稍微结束才出来,自己声称:“我是金国大将,要见大帅禀告事情。”兵士们用几个骑兵将他夹在中间,来到行营军帐前面。当时蒙古军想叫他归降,他被砍去脚折断胫骨也不屈服,嘴被割开,创口一直连到耳朵边,他仍然喷血呼喊,喊声到死也不停止,当时他年龄是四十一岁。这年六月,(哀宗)下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刻石立碑纪念他忠烈的事迹。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

13、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

14、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已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乃去。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

15、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1)下列加下划线“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皆予之以归 维以卒岁 师己以实告 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以策指之曰 吾以汝为死矣A./B./C./D./(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粥羔豚者弗饰贾/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B.四方之客至乎邑者/文不在兹乎C.皆予之以归/请先尝沮之D.齐人闻而惧/沮之而不可则致地(3)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盍致地焉/孔子恐获罪焉B.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居十月,乃去C.沮之而不可则致地/霸则吾地近焉D.桓子慨然叹曰/然后得去(4)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16、) A.孔子亦何言B.居鲁得禄几何C.回何敢死D.匡人如予何(5)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于”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怠于政事 又不致膰俎于大夫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于卫 男女行者别于涂 或谮孔子于卫灵公A./B./C./D./【答案】 (1)B(2)C(3)D(4)C(5)C 【解析】【分析】(1)句中“以”是连词,来;句中“以”是连词,来;句中“以”是介词,把; 句中“以”是介词,由于; 句中“以”是介词,用;动词,认为。故选B。 (2)A项中第一个“者”是代词,的人;第二个“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B项中第一个“乎”是介词,到;第二个“乎”助词,吗。C项“之

17、”均为代词,第三人称。D项中第一个“而”是连词,就;第一个“而”是连词,如果。故选C。 (3)A项“焉”均为兼词,“于之”“于此”。B项“乃”均为副词,才。C项“则”均为连词,如果,那么。D项中第一个“然”是助词,样子;第二个“然”是代词,这样。故选D。 (4)C项中“何”是副词,怎么;其余为代词。故选C。 (5)中“于”是介词,在方面; 中“于”是介词,给;中“于”是介词,对于;中“于”是介词,到;中“于”是介词,在;中“于”是介词,向。故选C。 故答案为:B;C;D;C;C;【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

18、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3)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虚词的具体义项。 (5)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19、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参考译文】 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门人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吗?”于是就把扰乱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官员求情送礼,都给予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齐国人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有人说:“孔子主持政治,鲁国

20、一定会称霸,一旦称霸,我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何不送给它一些土地呢?”黎鉏说:“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都穿上华丽的衣服,且会跳康乐舞,还有身带花纹的马三十匹,一并送给鲁国国君。齐国先把女乐和纹马采车安置在鲁城南边的高门外。季桓子身穿便服多次去偷看,打算接受,就告诉国君外出巡游,以此为名,整天在城南观赏齐国的美女、纹马,连国家的政事都不想了。子路见此情形,说:“先生,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孔子说:“鲁国如今就要郊祭,假如能按礼法把祭肉分给大夫,那么我们还可以留下来。”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送来的美女,一连三天不问政务;

21、郊祭结束,又没有把祭肉分给大夫们。孔子于是离开鲁国,在屯地住宿过夜。鲁国的师己赶来送行,说:“先生是没有罪过的。”孔子说:“我唱首歌行吗?”于是唱道:“那些妇人的口,可以把大臣赶走;亲近那些妇人,可以使国破家亡。悠闲啊悠闲啊,我只有这样安度岁月!”师己返回,桓子问:“孔子说了些什么?”师己照实告诉。桓子长叹一声说:“先生怪罪我是因为我接受齐国那一群女乐的缘故啊!” 孔子于是去到卫国,寄居在子路的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在鲁国得俸禄多少?”孔子回答说:“俸禄粮食六万。”卫国人也致送粮食六万。过了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孔子的坏话。卫灵公派大夫公孙余假频繁出入孔子住所。孔子害怕得罪卫灵公,居住了

22、十个月,离开卫国。 孔子将要到陈国去,经过一个叫匡的地方,弟子颜刻替他赶车,颜刻用马鞭子指着说:“从前我进入过这个城,就是由那缺口进去的”。匡人听说,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来了,阳虎曾经残害过匡人,于是匡人就围困了孔子。孔子的模样很像阳虎,所以被困在那里整整五天。颜渊后来赶到,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颜渊说:“老师您活着,我怎么敢死!”匡人围攻孔子越来越急,弟子们都很害怕。孔子说:“周文王已经死去,周代的礼乐制度不就在我们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承提起维护它的责任。上天并没有要消灭周代的这些礼乐,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派了一个跟从他的人到宁武子那里

23、称臣,然后才得以离开匡地。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避风岩记(明)张明弼 避风岩在端州之北三十里许,或曰与砚坑相近。古未有是名,余避风其下,故赠以是名也。 余何以避风其下?崇祯己卯仲秋,余供役粤帷。二十五日既竣事,则遍谒粤之大吏。大吏者,非三鸣鼓吹不启户,非启户则令长不敢入。余东驰西鹜,左诇右需,目厌于阍驺卤簿绛旗朱帽之状,耳厌于笳鼓引赞殿喝之声,手足筋骨疲于伏谒拜跽以头抢地之事。眩瞀车上,至不择店肆而解衣卧之。凡六日而毕,则又买舟过肇,谒制府。制府官厌贵,礼愈绝,控拜数四,颔之而已。见毕即登舟,将返杨山。 九月朏 , 宿三十里。力引数步,偶得一岩。江回峰抱,风力稍损,乃息焉。及旦而

24、视之,则断崖千尺,上侈下弇,状如檐牙。仰而睨之,若层衡之列烟上,崩峦倾返,颓石矗突,时有欲落之势,栗乎不可以久留焉。狂飙不息,竟日居其下。胥仆相扶,上舟一步,得坐于石隙草际。听怒涛声,若奔走败马;望沸波,若一群白鹅鼓翼江心,及跳沫山足,又若千百素鳞跃上岸。石崖磔磔,不沾土壤。面紫茎缠带,青芜数尺,一偃一立,若青狮奋迅而不得去,又若怒毛之兽,风过毛竖,不能自休。身往江坳,目力相界,不能数里,而阴氛交作,如处黑帷。从者皆惨容而相告曰:日复夕矣,将奈何? 余笑而语之曰:“第安之,第安之。吾视夫复嶂重峦,缭青纬碧,犹胜于院署之严丽也;吾视夫复崩崖倾石,怒涛沸波,犹胜于贵人之颐颊心腑也;吾视夫青芜紫茎,

25、怀烟孕露,犹胜于大吏之绛骑彤驺也;吾视夫谷响山啸,激壑鸣川,犹胜于高衙之呵殿赞唱也;吾视夫藉草坐石,仰瞩云气,俯视重泉,犹胜于拳跽伏谒于尊宦之阶下也。天或者见吾出则伛偻,入则簿书,已积两载矣,无以抒吾胸中之浩浩者,故令风涛阻滞,使此孤岩以恣吾数刻之探讨乎?余年少有志,养二龙于水壑,调一鹤于中峰,与羽服思玄之徒,上烟驾,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如聚米萦带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甘于下人。今日见此水石,若见好友,犹恐谆芒、卢敖诸君,诋余以井甃之识,而又何事愁苦于兹岩之下乎?”从者皆笑,余乃纳以兹名。 岩顶有一石,望之如立人,或曰飞来之塔顶也;或曰当是好奇者,跻是崖之巅,如昌黎不

26、得下,乃化而为石云。岩侧有二崩石,一大一小,仅可束两缆。小吏程缨曰:“当黑夜暴风中,舟人安能择此,神引维以奉明府耳。”语皆不可信,并记之。(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减)【注释】阍:看门人。驺:官吏的侍从人员。卤薄:帝王和官员们出行时的仪仗。朏fi,农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甃(zhu):井壁。明府:汉代对郡太守的尊称,唐以后多用以称县令。作者时任杨山县令。(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层衡之列烟上 衡:横贯。B.目力相界 , 不能数里 界:交接。C.使此孤岩以恣吾数刻之探讨乎 探讨:探索,寻求。D.跻是崖之巅 跻:登上。(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27、相同的一组是( ) A.栗乎不可以久留焉 知不可乎骤得B.犹胜于院署之严丽也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C.天或者见吾出则伛偻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D.余乃纳以兹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题目“避风”可谓一语双关,既指避自然之风,又指避官场的种种邪气、种种歪风。B.第二、三自然段的铺陈两两相对,指出岩下风之凶险胜过官场的恶习,令作者惊悚愁苦。C.本文叙述清晰,描写形象,尤其是议论部分言语铿锵,气势奔涌,具有纵横挥洒的雄辩色彩。D.文末引小吏程缨“神引维以奉明府耳”的话,再现官场溜须拍马的陋习,与前文形成照应。(4)用“/”给文中画线

28、的部分断句。 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如聚米萦带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甘于下人。(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制府官厌贵,礼愈绝,控拜数四,领之而已。犹恐谆芒、卢敖诸君,诋余以井甃之识,而又何事愁苦于兹岩之下乎?”【答案】 (1)A(2)C(3)B(4)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如聚米紫带/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甘于下人。(5)肇庆知府位高权重,礼节愈加缺少,(我) 按规定向他跪拜四下,而他也只不过点点头罢了。 只怕谆芒、卢敖各位先生,嘲笑我井底之蛙般的见识,那么,我又会因什么事情而在这避风岩下愁眉苦脸呢?【解析】【分析】(1)A

29、项,“若层衡之列烟上”,意思是,在山岚雾霭之上好像有层迭的栏杆。“横”,悬浮。故选A。 (2)A项,乎:语气助词,的样子/语气助词,句中无实义。意义和用法不同。B项,于:介词,比/介词,在。意义和用法不同。C项,则:两个都是连词,表并列。意义和用法相同。D项,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用来。意义和用法不同。故选C。 (3)B项,“令作者惊悚愁苦”理解错误。根据原文“从者皆惨容而相告曰:日复夕矣,将奈何?”“余笑而语之曰:第安之,第安之”“吾视夫藉草坐石,仰瞩云气,俯视重泉,犹胜于拳跽伏谒于尊宦之阶下也”可知,是随从们惊悚愁苦,而不是作者,作者是淡定从容甚至惬意的。故选B (4)划线句的翻译是

30、:走上香烟缭绕的祭坛,走进拜月的馆堂,为的就是看到神仙居住的四海三山(蓬莱方丈瀛洲),看人间山河就像聚集堆积的米粒和盘桓萦绕的丝带一样;可是我的心却被世俗时运剥夺,以至于落入仕途的俗网里面,往返于家乡与供职的县衙几千里路,白白地充当养马和烹饪服侍人的贱差役。虽然胸有奇才大略却不遇好的时运,甘心干一些下人的事情。“登”的宾语是“月馆”,“望”的宾语是“四海三山”,两处结构完整,应在“以”前断开;“聚米紫带”是“四海三山”的喻体,“而”表转折,应在“而”前断开;“心为时夺”与“至堕俗网”前后因果相承接,中间应断开;“往返数千里”表意完整,其后断开;“充厮养之役”结构完整,其后断开;“有才无时”“甘于下人”表意完整,中间应断开。 (5)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贵,高;绝,少;控拜,跪拜;领,点点头。诋,嘲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