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4.36KB ,
资源ID:174377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4377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

1、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南安军/文天祥 二、别云间/夏完淳 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南安军文天祥 【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作者

2、】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背景】公元1279年(帝昺祥兴二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

3、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 ,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 ,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 , 。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诗句与“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 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人生自古谁无死,

4、留取丹心照汗青。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赏析南安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B、“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C、“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D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5、”诗人文天祥收到敌人的虐待,吃不上饭,在梦中采摘野菜吃。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借“梅花”与“风雨”对照,突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B. 颔联写作者以拘囚身份途径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C. 颔联将山河依旧与城郭一时沦陷作对比,突出作者亡国之痛和对恢复大宋江山的坚定信念。D. 全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写出了诗人被俘后经过家乡时真切的思想感受。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B.领联上句写诗人

6、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单,而用问句的形式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回乡与否没有实际意义。C.颈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D.尾联中“饿死真吾志”,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而且有实际行动,感人肺腑。三、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的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山河

7、千古在,城郭一时非。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诗句与“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C ) 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解析】都是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2、赏析南安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B、“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8、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C、“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D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人文天祥收到敌人的虐待,吃不上饭,在梦中采摘野菜吃。【解析】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

9、,借“梅花”与“风雨”对照,突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B. 颔联写作者以拘囚身份途径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C. 颔联将山河依旧与城郭一时沦陷作对比,突出作者亡国之痛和对恢复大宋江山的坚定信念。D. 全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写出了诗人被俘后经过家乡时真切的思想感受。【解析】A“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联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B.领联上句写诗人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单,而用问句

10、的形式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回乡与否没有实际意义。C.颈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D.尾联中“饿死真吾志”,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而且有实际行动,感人肺腑。【解析】B虽然途经故乡,但身系拘囚,无颜见家乡父老,还不如战死沙场。三、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答: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写出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表现了诗人对恢复

11、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3、诗的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诗的尾联用了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采薇首阳山,最终饿死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绝不投降、取义成仁的节操和以死明志、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感,显示出了高尚的民族正气。 二、别云间夏完淳 【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作者

12、】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背景】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之中的夏

13、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朝的坚毅决心。为了抗清,义军上下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1647年(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方式当面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在南京狱中,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示要“报

14、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主题思想】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 , 。2、别云间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的诗句是

15、: ,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 。二、赏析选择题:、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

16、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2、下列对别云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B.领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C.颈联祖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三、简答题: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3、“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 4、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两句,赏析诗句中所表达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一、

17、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2、别云间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的诗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二、赏析选择题:、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B过诗多用

18、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解析】全诗透露出诗人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2、下列对别云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B.领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C.颈联祖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解析】D表

19、达了复兴大明王朝的决心。三、简答题: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答: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答: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3、“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答: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已沦丧,还怎能说天地宽!一个“泪”字,一个

20、“言”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4、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两句,赏析诗句中所表达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答: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的鲜明表白!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表达了诗人亡国之痛,壮志未酬的悲愤,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和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原曲】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年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情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

21、做了土。【译文】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作者】张养浩(12691329),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镇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他的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有三事忠告、归田类稿等。散曲集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明朱权太和正音谱 谓其曲“如玉树临风”。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等。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

22、60多首,诗近400首。【背景】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小令。【主题思想】表达了他对历史兴衰更迭的感叹,咏怀,和对无论统治阶级如何改变,百姓总是受苦,表现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不满!【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再玩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荒凉景象的语句是: , 。 。2、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们的否定(表现诗人感时伤怀的情绪,慨叹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的语句是: ; 。二、赏析选择题:1、对山坡羊.骊山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骊山怀古中的“阿房一炬”,同杜牧

23、阿房宫赋中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同指一事,即秦始皇极尽奢华修造的阿房官,被进入咸阳的项羽付之一炬。B这首散曲是作者在登临古代帝王宫殿遗迹之后抒发的感慨。C骊山怀古中的“至今遗恨迷烟树”,其叙事的主体是“列国周齐秦汉楚”“迷烟树”同苏轼赤壁怀古词中的“灰飞烟灭”语义相同。D骊山怀古的尾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孤立地看,似乎显得消极,但整体把握全曲,则不难看出一位封建文人对历史兴亡的彻悟。2、对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坡羊骊山怀古中的“阿房一炬”,同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同指一事,即秦始皇极尽奢华修造的阿房官,被进入咸阳的项羽付之一

24、炬。B.“当时奢侈今何处”一句中,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C.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尾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孤立地看,似乎显得消极,但整体把握全曲,则不难看出一位封建文人对历史兴亡的彻悟。D.山坡羊骊山怀古中的“至今遗恨迷烟树”,其叙事的主体是“列国周齐秦汉楚”,“迷烟树”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灰飞烟灭”语义相同。三、简答题:1、这首小令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2、这首曲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3、结尾说赢、输“都变做了土”,指什么而言?诗人的议论又是针对

25、什么而发? 【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再玩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荒凉景象的语句是: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2、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们的否定(表现诗人感时伤怀的情绪,慨叹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的语句是: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二、赏析选择题:1、对山坡羊.骊山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骊山怀古中的“阿房一炬”,同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同指一事,即秦始皇极尽奢华修造的阿房官,被进入咸阳的项羽付之一炬。B这首散曲是作者在登临古代帝王宫殿遗迹之后抒发的感慨。C骊山怀古中的“至今遗恨迷烟树”,其叙事的主体是“列国

26、周齐秦汉楚”“迷烟树”同苏轼赤壁怀古词中的“灰飞烟灭”语义相同。D骊山怀古的尾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孤立地看,似乎显得消极,但整体把握全曲,则不难看出一位封建文人对历史兴亡的彻悟。【解析】C 此选项有两处不当。一处是“至今遗恨迷烟树”的叙事主体不是“列国周齐秦汉楚”,而是作者发出的感慨,感叹直到现在遗留下的遗憾还萦绕不去。另外一处是“迷烟树”与赤壁怀古中的“灰飞烟灭”语义不同,后者的意思是指一切均不存在了。2、对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坡羊骊山怀古中的“阿房一炬”,同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同指一事,即秦始皇极尽奢华修造的阿房官,

27、被进入咸阳的项羽付之一炬。B.“当时奢侈今何处”一句中,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C.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尾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孤立地看,似乎显得消极,但整体把握全曲,则不难看出一位封建文人对历史兴亡的彻悟。D.山坡羊骊山怀古中的“至今遗恨迷烟树”,其叙事的主体是“列国周齐秦汉楚”,“迷烟树”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灰飞烟灭”语义相同。【解析】D此选项有两处不当。一处是“至今遗恨迷烟树”的叙事主体不是“列国周齐秦汉楚”,而是作者发出的感慨,感叹直到现在遗留下的遗憾还萦绕不去。另外一处是“迷烟树”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灰飞烟灭”语义不

28、同。三、简答题:1、这首小令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作简要的分析。答:当年骊山上供帝王们寻欢作乐的华清池,和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一样,已经荡然无存。眼下,只见弯曲的河流,萧疏的衰草,以及那莽苍的林木。 2、这首曲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答:当年骊山上供帝王们寻欢作乐的华清池,和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一样,已经荡然无存。眼下,只见弯曲的河流,萧疏的衰草,以及那莽苍的林木。3、结尾说赢、输“都变做了土”,指什么而言?诗人的议论又是针对什么而发?答:打赢了的(项羽)把输掉了的(秦王朝)的一切,都付之一炬;而赢了的到头来也变成了泥土,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

29、中。诗人谴责讽刺的就是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权利而进行的残酷厮杀与夺得政权后的荒淫奢侈。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原曲】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作者】王磐 (约1470一约1530),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

30、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有王西楼乐府。【背景】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15061521) 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主题思想】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朝天子咏喇叭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 , , !2、朝天子咏喇叭一诗中,借咏喇叭讽刺宦官狐假虎威,为害军民的句子是: , 。二、赏析选择题:1、对朝天子咏喇叭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器张的情状,生动传神。句中的“小”和“大”互为反村,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B、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阉党既要加重对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又想避免火山爆发而危及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就装腔作势,借以吓人。C、小令第三层“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这两句上承“曲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