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7.16KB ,
资源ID:1749662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4966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选修一.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选修一.docx

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选修一选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第1讲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命题研究大题预测1.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答案 (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

2、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2.阅读下列材料: 梭伦制定的四个财产等级及其权利的分配 500麦斗级拥有年产500麦斗(1麦斗约合52公升多)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官职的资格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麦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官职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牛轭级拥有两头耕牛,其财产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麦斗农产品。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官职的选举和任

3、职资格日佣级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麦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请回答: (1)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与凭血缘建立的等级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2)财产等级制度能给雅典公民带来真正的平等吗?为什么?答案 (1)财产的多少。打破了贵族靠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道路,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对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最有利。 (2)不能。因为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越多,这是一种有条件的

4、平等,而不是公民的普遍平等。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

5、二说明商鞅实行“连坐”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3)如何正确认识商鞅变法的“严刑酷法”? 答案 (1)赞扬态度。 (2)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 (3)利用严刑酷法打击了守旧势力,树立了变法的权威但又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造成阶级矛盾激化,也给守旧势力以反对变法的借口。 4.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西方和东方比较典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媾和、制定法律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

6、油出口。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31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分别说明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 (1)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目的:梭伦改革,缓和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挽救贵族政治面临的严重

7、危机;商鞅变法,顺应社会大变革形势,实现富国强兵。 (2)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命题研究大题预测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而崩溃,。 魏书材料三 孝文帝此举为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和政治统治秩序的稳定,为民族融合注入了新

8、的活力,是北魏政权进一步封建化的有力保障。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孝文帝在政治上将要进行哪一重大举措?他为何要这样做? (2)材料二、三反映了人们对孝文帝上述重大举措的不同态度或观点。你对孝文帝这一举措持什么态度或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 (1)举措:迁都洛阳。原因: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粮食供给经常发生困难;军事上,时常受柔然族骚扰,很不安全;地理位置上,平城偏北,不利于控制中原地区。洛阳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利于改革的深入进行,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2)答案一:同意材料二的观点或对孝文帝迁都洛阳持否定态度。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全面否定了本民

9、族的文化和历史,使鲜卑族走向衰亡。 答案二:同意材料三的观点或对孝文帝迁都洛阳持肯定态度。孝文帝迁都洛阳,赢得了汉族地主阶级的拥护和支持,改革取得了成功,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答案三:以上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或对孝文帝迁都洛阳持辩证态度。第一种观点否定了孝文帝迁都的历史作用;第二种观点忽视了迁都对鲜卑族在保留民族特色方面的消极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时,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材料

10、二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材料三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 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有关孝文帝改革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有关孝文帝改革的信息。(不得直译或摘抄原文)答案 (1)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矛盾尖锐,奴隶制盛行;孝文帝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大,对儒家文化的学习有很深的造诣;孝文帝改革后,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服饰和饮食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2)对汉文化的热爱,使孝文帝在改革中推行汉化政策,由此

11、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胡汉民族的融合。3.(2008北京文综,37)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发言一:王安石变法与民生 发言引用了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 。 (2)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答案 (1)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2)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

12、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 他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类别目的措施理财富国青

13、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整军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取士选才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材料三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遂,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法度,以至于此。司马光司马温公集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祸患。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3)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答案 (1)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时代需要改革家。王安石勤

14、奋好学,立有大志;注重调查,了解下情;为人刚正、意志坚强。具备了改革家的素质。 (2)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免役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农民负担仍很沉重,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3)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减小变法的阻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统治阶级内部的认识,解决内部纷争。 第二单元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第1讲 欧洲的宗教改革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命题研究 大题预测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Every truly repentant(adj.后悔的,悔改的,有悔改表现的)Christian has a right to full remis

15、sion(n.免除)of penalty(n.处罚)and guilt,even without letters of pardon(n.赎罪券)。Disputation of Doctor Martin Luther on thePower and Efficacy of Indulgences by Dr.Martin Luther(1517) 材料二 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材料三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个观点更激进,为什么? (2)这些宗教主张有何历史影响

16、?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马丁路德:灵魂的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购买赎罪券。 加尔文:得救在于上帝,发财致富是上帝的恩赐,应予以肯定。加尔文的观点更激进,他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2)促进了思想解放,冲击了天主教神学和教皇的权威,为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思想支持。 (3)宗教改革后,从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期的争论和战争。 信仰问题不能诉诸武力解决,世界和平需要宗教宽容。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另一个重要法案是1534年通过的“至尊法案”。它把宗教改革5年来国王取得的权力综合起来,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唯一和至高无上的首脑,

17、拥有决定一切宗教事务的权力,包括推荐神职人员、规定教义至此罗马教皇在英国的权威被彻底摧毁。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如果教皇命令作恶,或禁止修德,教会就必须坚信作恶是好事,修德是坏事必然坚信,凡教皇指示的便是善,凡教皇禁止的便是恶。 耶稣会一位理论家请回答: (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的基本主张。 (2)材料一体现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一矛盾在17世纪的英国又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材料的实质各是什么。 答案 (1)材料一:加强王权,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材料二:加强和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地位。 (2)主要矛盾:王权与教权的矛盾。变化: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原因:英国资本主义

18、经济的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英国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工具,要求改革。加尔文教的传播及影响。 (3)材料一:加强日益强大的王权;材料二:巩固天主教的神权地位。 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包税制使农民在经济上和人身上都依附于包税人。据埃及历史记载:“农民的地位比用金钱买来的奴隶还要卑贱。奴隶在走投无路时还可能逃亡;农民则不行,他们不能轻易遗弃自己的土地,即使逃跑了,他们的主人也会把他们追回来,加倍地处罚他们。”这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是最反动的因素。但也有人认为包税制节约了征收成本,提高了收税效率,是一种有效的税收制度。请回答: (1)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中期

19、之前埃及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状况。 (2)材料二是对当时包税制的两种不同观点,你是怎么看的? (3)拿破仑统治埃及时,对这一制度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 (1)当时埃及是封建的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马木路克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盛行包税制,社会经济落后。 (2)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它反映了包税制的不同层面:一是土地制度,二是赋税制度。奥斯曼只关心在埃及的统治和收缴的赋税,对其来讲,包税制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确保赋税收入的手段。但是,马木路克获得包税权后,不仅控制了土地,还控制了农民的人身自由。农民地位的沉沦,严重破坏了埃及农业的进步,并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0、。马木路克竭力维护封建统治,争战不休,成为阻碍埃及社会进步的最反动的因素。 (3)废除包税制,由法国人负责征税。目的是巩固法国在埃及的统治。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09年,阿里颁布法令,规定宗教地产不再享有免税权,对宗教地产的证件重新查验,把那些没有地契或地契不合规格的宗教地产收归国有。接着,开展土地普查,没收了许多违规的宗教地产。材料二 穆罕默德阿里为了彻底消灭马木路克势力,于1811年3月1日以任命他儿子出征为名,邀请马木路克头目参加在撒拉丁堡举行的任命仪式。当这些头目进入城堡后,穆罕默德阿里便下令关闭城门,将他们一网打尽,统统都杀了。这就是埃及历史上著名的撒拉丁城堡大屠杀事件。

21、请回答: (1)阿里在上述材料中做法的原因是什么?目的何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里上台后是如何逐步削弱和打击宗教长老势力和马木路克势力的? (3)这一做法的结果如何? 答案 (1)原因:宗教长老阶层势力日益膨胀,逐渐成为骄奢淫逸的封建主,威胁着阿里政权;阿里上台后,马木路克仍控制着国计民生,对阿里政权构成威胁;阿里土地改革,废除包税制,遭到他们反对,马木路克起兵叛乱。目的:解除宗教长老阶层和马木路克对其政权的威胁,巩固统治。 (2)没收违规宗教地产。颁布法令,没收了一些不向政府纳税的包税人的土地,取消了包税人的免税地,规定包税人必须将包税余额的一半上缴政府。镇压马木路克的叛乱,歼灭马木路

22、克的残余势力,没收马木路克的土地。废除包税制,将全部包税地收归国有,将其中一半土地分配给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绅,另一半土地作为官田租给农民耕种。 (3)消除了宗教长老阶层和马木路克势力对阿里政权的威胁。巩固了统治基础,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第2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大题预测 1.(2008济宁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意义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发表的解放宣言都重大:解放宣言仅关系到美国的少数黑人,而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则涉及到在俄罗斯占压倒多数的人口。材料二 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推动了新价值观和新

23、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并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到外国的压迫,。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精挑细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美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需要的东西。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同背景是什么?相同影响又怎样? (2)据上述材料,指出在俄、日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两国各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 (1)背景:工业文明的冲击、封建统治出现严重的危机、历史人物的促进。 影响: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有利于本国的现代化;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

24、行,迅速迈向帝国主义。(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俄国:劳动力(农业原料、资金)问题。 日本:科技教育(文明开化)、殖产兴业。 (以上两问答对任意1点即可)。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材料二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最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25、。”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这名知识分子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什么看法? (2)你同意材料二中“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这一说法吗?为什么?答案 (1)因为他已经认识到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致使农民生活贫困,处境悲惨。农奴制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 看法: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2)同意。因为这次农奴制改革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农民要缴纳高出地价数倍的赎金购买。3.(2009盐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

26、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惟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材料二 一、兹以御誓文(即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为目标,制订国是,建立制度法规二、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官(即中央政府,非指官职),以除政令分歧之弊四、亲王、公卿、诸侯之外,他人不得升为一等官职,此所以尊皇室、敬大臣也十一、各府、各藩

27、、各县所颁政令亦应以御誓文为原则日本维新政体书材料三 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第五条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第十九条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官及其他公务。 日本帝国宪法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停步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2)材料一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3)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日本政体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据材料指出其具体表现。材料二和材料三在任用官员的原则上有何不同? (4)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

28、展趋势? 答案 (1)文明:资本主义文明(西方主要国家所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工业资本主义文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表现:农奴制度、沙皇专制度。 (2)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3)由君主专制改成君主立宪制。 表现在:宪法规定设立帝国议会,由议会协助天皇行使立法权。材料二依据的原则是封建等级;材料三依据的是近代法律。(4)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决万机于公议;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

29、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五条誓文”给日本政治近代化提出了什么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天皇政府在政治上是如何革新的?(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改革进程的估计是什么?对改革之后的中国状况,材料三中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的?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对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梁维新之路不能拯救中国的根本原因。 答案 (1)设立议会,实行民主。“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通过改革能使中国迅速走向独立和富强。认为中国社会有进步,但比起西方各国发展缓慢。日本明治维新是康有为变法的蓝本。 (3)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