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8.58KB ,
资源ID:174990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4990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比较证券doc.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比较证券doc.docx

1、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比较证券doc足轻重的交易品种,上市数量及交易金额均远远小于股票。在2000年所发行的6400亿元债券中,企业债不足百亿元。从企业的海外发债数字来看,截止到1998年底,中国企业海外发行的债券余额仅为84亿美元,而当年全球企业发行的国际债券余额为30251亿美元。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和市场开拓不但不能适应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各种融资渠道不断深化的现实需要,而且与国际企业债券市场加速发展的势头背道而驰。(二)上述现象是否表明企业采取股票融资比通过发债融资更为有利?事实并非如此。从纯理论上分析,与发行股票融资相比,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综合成本反而更低。首先,

2、在债务融资中,债务的利息计入成本,因而它有冲减税金的作用,而在股权融资中,向来就存在着对公司法人和股东“双重纳税”问题,加大了企业融资的财务成本。其次,债务融资可以使公司更多地利用外部资金来扩大公司规模,增加公司股东的利润,即产生“杠杆效应”,而在股权融资中,新股东固然可以向公司提供更多可运用的资金,但同时也增加了分配公司利润的基数。再次,在债务融资中,公司原有的管理结构基本不受影响;而股权融资会使公司的管理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引发新老股东的权益纠纷。考虑到目前通过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进行融资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因此,把握国有企业的融资目的是理解企业现实融资状况的关键。国有企业在融

3、资活动中最关注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募集资金的最大化,二是风险的最小化。募集资金的最大化,一方面可以利用新的资金弥补沉重的亏损和负债,另一方面可以推动企业新的发展,即使这种发展仍然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资金的粗放型使用。风险的最小化,主要是指由于企业融资带来的企业破产风险的最小化。在目前的经营机制条件下,国有企业只要不破产,而且又有充足的资金流来支撑企业的运转,经营者就可以通过“内部人”控制获得长期的、实际的收益,并且这种收益在相当程度上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直接联系。相对而言,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并未成为国有企业融资的首要考虑因素,因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能保证企业经营者利益的最大化,相反,在募集资金最大

4、化和破产风险最小化的情况下,其利益反而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保障。因此,当国有企业从资本市场上选择融资渠道时,考虑到企业债券还本付息的硬约束,故更倾向于选择没有偿还压力的股票融资,因为股票融资至少从形式上是一种无风险的永久性融资,即使企业不进行任何股利分配,投资者也无法要求其偿还本金,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配股的形式募集更多的资金。(三)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发展的巨大反差反映了融资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类的融资主体还没有完全走向市场化,其融资行为必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谋求短期利益为目的。因此,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发债主体是否为真正市场化的、富有效率的企业。从这一点上来说,当前进行的国有企业改组以及建

5、立现代企业制度将为下一步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开辟广阔前景。此外,从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还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大力发展债券流通市场。企业债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发行之后的流动性。一般来说,企业债券的流动性越强,企业利用债券进行融资的空间就越大。但由于目前企业债券流通市场的深度、广度有限,缺乏相关做市商制度予以配套,从而使企业债券难以大规模发行。二是要建立健全市场信用体制。发债企业有责任在债券到期日偿还本金和利息,这就必须以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其提供保障,这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急需强化的薄弱环节。(中国金融2001年第6期,田晓东)足轻重的交易品种,上市数量及交易金额均远远小于股票。

6、在2000年所发行的6400亿元债券中,企业债不足百亿元。从企业的海外发债数字来看,截止到1998年底,中国企业海外发行的债券余额仅为84亿美元,而当年全球企业发行的国际债券余额为30251亿美元。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和市场开拓不但不能适应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各种融资渠道不断深化的现实需要,而且与国际企业债券市场加速发展的势头背道而驰。(二)上述现象是否表明企业采取股票融资比通过发债融资更为有利?事实并非如此。从纯理论上分析,与发行股票融资相比,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综合成本反而更低。首先,在债务融资中,债务的利息计入成本,因而它有冲减税金的作用,而在股权融资中,向来就存在着对公司

7、法人和股东“双重纳税”问题,加大了企业融资的财务成本。其次,债务融资可以使公司更多地利用外部资金来扩大公司规模,增加公司股东的利润,即产生“杠杆效应”,而在股权融资中,新股东固然可以向公司提供更多可运用的资金,但同时也增加了分配公司利润的基数。再次,在债务融资中,公司原有的管理结构基本不受影响;而股权融资会使公司的管理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引发新老股东的权益纠纷。考虑到目前通过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进行融资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因此,把握国有企业的融资目的是理解企业现实融资状况的关键。国有企业在融资活动中最关注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募集资金的最大化,二是风险的最小化。募集资金的最大化,一方

8、面可以利用新的资金弥补沉重的亏损和负债,另一方面可以推动企业新的发展,即使这种发展仍然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资金的粗放型使用。风险的最小化,主要是指由于企业融资带来的企业破产风险的最小化。在目前的经营机制条件下,国有企业只要不破产,而且又有充足的资金流来支撑企业的运转,经营者就可以通过“内部人”控制获得长期的、实际的收益,并且这种收益在相当程度上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直接联系。相对而言,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并未成为国有企业融资的首要考虑因素,因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能保证企业经营者利益的最大化,相反,在募集资金最大化和破产风险最小化的情况下,其利益反而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保障。因此,当国有企业从资本市场上选择

9、融资渠道时,考虑到企业债券还本付息的硬约束,故更倾向于选择没有偿还压力的股票融资,因为股票融资至少从形式上是一种无风险的永久性融资,即使企业不进行任何股利分配,投资者也无法要求其偿还本金,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配股的形式募集更多的资金。(三)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发展的巨大反差反映了融资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类的融资主体还没有完全走向市场化,其融资行为必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谋求短期利益为目的。因此,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发债主体是否为真正市场化的、富有效率的企业。从这一点上来说,当前进行的国有企业改组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为下一步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开辟广阔前景。此外,从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来

10、看,还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大力发展债券流通市场。企业债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发行之后的流动性。一般来说,企业债券的流动性越强,企业利用债券进行融资的空间就越大。但由于目前企业债券流通市场的深度、广度有限,缺乏相关做市商制度予以配套,从而使企业债券难以大规模发行。二是要建立健全市场信用体制。发债企业有责任在债券到期日偿还本金和利息,这就必须以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其提供保障,这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急需强化的薄弱环节。(中国金融2001年第6期,田晓东)中国企业走出你的西方情结当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约翰科特(JohnP.Kotter),彼得圣吉(PeterM.Senge)等

11、名字在北京的朋友圈中变得琅琅上口的时候,回到故土的感觉便令我恍惚仍然置身于波士顿的坎布里奇(Cambridge)-一座随处可以亲耳聆听或道听途说美国“管理大师”理论的小城。这个春天,出发南下调研,仍然一路听到对这些美国商学院的大腕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西方经典管理思想的兴奋讨论。与这些名字在空气中同时穿梭着的,还有标榜潮流的目接不暇的时髦概念核心竞争力,国际化,并购,。企业管理者们和观察家们凝视那个具有强大企业竞争力的美国时的眼光,泄漏着一种浓郁的西方情结。我质疑,现时点的中国,有多少人在真正关注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企业必须走自己的路?中国打开国门之后,跨国公司凭借丰厚的资源和中国政府引进外资的政策支

12、持,迅速开拓或占领了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在降落到“市场经济”的那天,中国企业睁眼便满目是跨国公司踏在中国市场上的巨大脚印。西方的商业强势给予了年幼的本土企业太深刻的冲击。从此之后,中国企业便踏上了一条与西方企业息息相关的路径。以电脑行业为例,从1980年代开始,本土创业企业开始以外企代理商的身份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的商业运作和企业管理。进入1990年代,积累了有限资源和经验的中国年轻企业便开始雄心勃勃地做出自己的品牌,摆出一副与跨国公司一决胜负的姿态。这时候,铺天盖地涌向中国国土的外国品牌,已经轻松攫取了刚刚从物质匮乏时代的麻木中苏醒过来的中国消费者的注意力。与具有优质品牌资源的外国企业对峙,本土

13、企业发起的第一轮较量便是一场品牌争夺战。瞄准跨国公司未涉足之处,联想在推出真正适合家庭使用的产品之前,便在1993年推出了“家用电脑”的概念。一批本土企业极善于以概念先声夺人的做法,极为有效的市场宣传攻势,不得不说是相对弱小的本土公司在这种与跨国公司的较量中选择的必由之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企业进入中国布下了一个场。本土企业顺着西方定义的主导范式,在这个既定的场中成长起来。中国企业的西方情结,便在这样一场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的发展中形成。同时,与世界级企业同行,给本土企业提供了一个跳跃式发展的巨大机会。而这种跳跃所要求的飞速发展节奏,令中国企业将的能量放在了前方追逐的对

14、象身上,而无暇审视自身。急躁之中,中国企业受限于了一个时代。于是我们有了西方管理的大肆流行。我们视西方为“先进”的代名词。我们初生,我们面临一个强大的西方,我们要追赶。为了向西方看齐,西方企业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要做。在渴望迅速成长的焦虑中,跨国公司成为我们企业发展的参照坐标。西方,逐渐成为左右着我们认识现实的尺度。正如一位著名中国企业的总裁对我说我从来不看国内的竞争对手。我只认为跨国公司才是我的对手。我要打败这样的对手,我必须学习西方的管理。如此理解知己知彼,逻辑本身并无可非议。然而我们无论是追赶西方还是打败西方的理想却似乎都建筑在对西方的一种亦步亦趋,以西方为对象的视角之上。这样的西方情结

15、真的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崛起并维持这种强大吗?让我们将目光移向我们的邻居,一个从战败的废墟中站起来并成功地追赶上美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国度。战后的日本一直是一个有着严重“美国情结”的国家。但是日本的企业在追赶西方的过程中成功地克服了泛滥在日本社会中的“崇美”的情绪。(一直到在西方市场获取决定性的成功之后,日本公司才放心大胆地释放了其美国情结。日本泡沫经济时代购买美国公司风潮便是对其“美国情结”的诠释。)面对战后的的一无所有,日本企业踏踏实实地将精力放在了发掘自己的潜力之上。他们也努力地学习西方,但是的只是着眼于对西方在技术层次的模仿。在管理层面,日本企业则明智地在接纳西方经验的同时,着眼于自身ZUOWEN123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