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2.82KB ,
资源ID:175783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5783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docx

1、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3.体液是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的总称。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4.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5.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6.稳态的意义: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生理功能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8.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

2、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的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9.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神经分泌。10.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11.神经调节的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的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的生理过程。 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

3、节的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第3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2.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温度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4.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特异性高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5.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指带电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具有以下特征:离子的选择性转运速度快门控特性6.主动转运特点:耗能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7.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钾泵:实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具有ATP酶的活性分解A

4、TP释放能量供Na+、K+逆浓度梯度运输。特点:钠泵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细胞外,2个K+移入细胞内。钠泵活动的意义:建立和维持的Na+、K+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细胞内高K+浓度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的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细胞外较高的Na+浓度所贮存的势能可用于其他物质具有生电作用8.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机制的K+外流维持。9.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10.动作电位特点:全或无不衰减性传导11.动作电位包括上升支(N

5、a+内流)和下降支(K+外流)。12.局部兴奋特点:非全或无式电紧张扩布可以总和13.刺激作用:使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14.后电位:膜电位在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以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相对缓慢的波动。15.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的信息传递实质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6.终板电位实际上是由一次动作电位所引起的囊泡释放产生的所有微终板电位的总和。17.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可以点紧张扩布的方式使邻近正常的肌细胞膜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从而爆发动作电位。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概念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所形成(主要是电解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大小大小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6、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正常的血容量。1.红细胞的成熟因子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少成熟因子则患巨幼红细胞贫血。2.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即可自行停止。3.凝血因子种类:因子I-XIII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4.启动因子:内源:凝血因子XII 外源:凝血因子III5.凝血因子I:纤维蛋白原;II:凝血酶原;III:组织因子;VI:Ca2+6.正反馈过程有凝血过程、排尿和分娩。7.Ca2+参与多个血液凝固过程。8.正常是血液不凝固、保持流动状态的原因血管壁光滑,凝血因子不能接触活化血流快,即使局部有少量凝血因子被激活,随即被血流冲走血浆中存在抗

7、凝物质存在纤溶系统第6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心室肌细胞的AP分为5期: 0期:去极化期,Na+迅速内流导致 1期:K+过性外流 2期:Ca2+缓慢持续内流,抵消K+外流 3期:Ca2+通道失活,K+大量外流 4期:钠泵活动增强,Na+、Ca2+流出细胞,K+流入细胞2.窦房结P细胞AP的形成机制: 0期:慢Ca2+通道开放 3期:K+外流 4期:自动去极化 K+外流进行性减少Na+内流进行性增加Ca2+内流, ICa-T在4期后半段发挥作用3.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由一侧心室射出得到血液量。简称为搏出量。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

8、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5.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因素:心脏泵血功能静脉流速度。第7章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呼吸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2.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原动力是呼吸运动。3.胸膜腔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胸膜腔实际为一潜在腔隙,其中仅有少量浆液。胸膜腔内的浆液有两方面作用:在两层胸膜之间起润滑作用,减小呼吸运动时的摩擦浆液分子间的内聚力使两层胸膜贴附在一起,不易分开,使肺能够随胸廓的运动而运动。4.胸膜腔负压的意义:维持肺的扩张状态促进胸腔淋巴液和静脉血回流。5.肺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II型细胞合成并释放。肺表面活性

9、物质作用: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生理意义: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减少肺泡间质组织液生成增加,防止肺水肿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保持肺的扩张。6.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7.(选择)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的面积通气/血流比值8.1分子血红蛋白可以结合4分子氧气9.二氧化碳化学结合的形式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10.呼吸节律基本中枢:延髓11.动脉血液中CO2分压对呼吸的调节:要一定范围内动脉血的PCO2对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的的兴奋性是必要的CO2分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可加强呼吸,但CO2超过一定限度则有压抑和麻醉效应第8章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

10、能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消化的方式:机械性消化(肌肉运动)化学性消化(酶)3.吸收: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血液、淋巴(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4.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动节律性紧张性富有伸展性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5.慢波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产生的节律性的去极化和复极化电位波动。又称基本电节律。作用:不引起收缩,使HP接近阈电位,触发AP。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6.动作电位:Ca2+内流7.肌肉收缩的幅度和张力与动作电位锋电位的数目有关8.消化液的功能:水解食物改变消化腔内的PH稀释食物保护消化管粘膜-粘液、抗体9.交感神经对

11、心脏是兴奋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时,抑制胃、肠道运动,消化液分泌减少。10.内在神经系统包括两类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11.(选择)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营养作用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12.(选择)唾液的作用:可以湿润口腔和食物,以利于咀嚼、吞咽和引起味觉清除口腔内的残余食物,冲淡、中和有害物质,对口腔起清洁和保护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能杀灭细菌和病毒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把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具有排泄功能,进入体内的铅、汞等可部分随唾液排出。13.盐酸的主要生理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水解杀死随食物进

12、入胃内的细菌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可促进Ca2+、Fe2+在小肠内的吸收14.胃酸分泌过少:消化不良。胃酸分泌过多:溃疡。15.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作用:润滑作用中和胃酸减慢H+扩散速度使胃蛋白酶失活16.内因子是胃黏膜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其作用是保护维生素B12免受小肠内蛋白水解酶的破坏,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17.头期胃液消化能力强18.消化期胃运动的主要形式: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蠕动(特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越接近幽门,收缩越强,传播速度越快回推作用。意义:磨碎食团,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利于化学性消化推进食糜)19.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胃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

13、状和化学组成有关。20.胰液是消化能力最强,消化功能最全面的消化液21.胰淀粉酶:水解淀粉。胰脂肪酶:水解脂肪。22.胆汁中无消化酶23.胆汁的作用:促进脂肪消化促进脂肪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利胆作用24.小肠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25.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26.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或小肠具有吸收的有利条件) 小肠的吸收面积大,有许多皱襞、绒毛和微绒毛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小肠黏膜绒毛内有较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有利于物质的吸收第10章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肾脏尿的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2

14、.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3.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4.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5.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的因素: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肾血浆流量有效滤过压6.葡萄糖100%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7.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8.为什么糖尿病人出现尿糖糖尿病人血糖含量高,因此血浆的渗压也高,尿液的前体就是血浆,血流过肾脏被滤过和重吸收后就成为尿液,在重吸收过程中,原尿中的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入体内,如果尿液的渗透压高的话,那重吸收的水自然减少,尿液也自然增多。血浆中糖

15、浓度高,出现尿糖现象。9.肾血流的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保持不变。10.为什么糖尿病病人尿量多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小管液渗透压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11.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合成于下丘脑,由垂体释放12.解释水利尿现象:大量饮清水血浆晶压降低ADH下降水重吸收减少尿液稀释,尿量增加13.醛固酮作用:保Na+排K+14.清除率: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第12章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2.神经元各部分功能:树突、胞体:接受信息轴突:传导冲动兴奋产生于轴突始段突触小体释放递质3.神经纤维传导

16、兴奋的特征: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4.神经的作用: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末梢能经常性的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影响被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从而影响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变化神经的功能性作用5.突触通常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接触和联系的部位6.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7.按照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突触主要分为轴突-树突式突触轴突-胞体式突触轴突-轴突式突触。 根据突触前神经元对下一个神经元功能活动的影响,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根据突触处信息传递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8.非定向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曲张体9.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

17、接10.神经递质概念: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轴突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产生突触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11.神经调质:突触前神经元产生和释放化学物质,虽不直接参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但可通过改变突触前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来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12.外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13.胆碱能纤维:所有的躯体运动神经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14.递质共存: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15.毒蕈碱受体,又称M受体,阿托品是其阻断剂16.烟碱受体,又称N受体,筒箭毒碱是其阻断剂17.受体的阻断剂是酚妥拉

18、明18.受体的阻断剂是普萘洛尔19.兴奋在反射中枢内传播的特征:单向传递中枢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发放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发生疲劳20.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的区别区别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抑制结构基础轴-轴突触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制机制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后电位EPSPIPSP抑制形式去极化抑制超极化抑制生理意义调节传入神经元的活动,控制外周感觉信息的传入调节传出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神经元的活动,使不同中枢内神经元活动相互协调21.特异性神经系统:特点点对点投射投射区小终止于皮质第四层 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22.非特异性投射

19、系统:特点弥散投射投射区大 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23.第一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特点:交叉性投射投射区域的大小与躯体表面的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投射区域有一定的分野24.躯体总的安排是倒置的,而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排列是正立的。25.快痛:产生快、定位明确、性质为尖锐的刺痛 慢痛:产生慢、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26.内脏痛:特征疼痛缓慢,持续时间较长定位不准确对于机械性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并常常伴有牵涉痛。27.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一定部位产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28.牵张反射:与脊髓中枢保持正常联系的骨骼肌,当受

20、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29.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骨骼肌中的肌梭,效应器是梭外肌。特点: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内。30.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31.腱反射意义:了解神经系统的状态 肌紧张意义:维持姿势反射和随意运动的基础32.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动物立即出现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抗重力肌(伸肌)过度紧张的现象。33.去大脑僵直原因: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来自大脑皮质、基底神经节等高位中枢对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的神经联系通路被阻断,抑制肌紧张的活动减弱,而易化肌紧张的活动则占有相对优势,易化区和抑制区二者的平衡被

21、打破,因而出现伸肌(抗重力肌)紧张的明显亢进。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激素作用的共同特点:信息传递作用相对特异性生物作用的高效性在靶细胞水平的相互作用2.甲亢:消瘦、肌无力、血糖升高、喜凉多汗、基础代谢率升高 甲低:粘液性水肿、血胆固醇高于正常,喜热畏寒,基础代谢率降低3.胰岛素作用:调节糖代谢脂肪代谢,促进肝细胞和脂肪细胞合成脂肪酸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促进机体生长,与促进蛋白质合成直接有关4.肾上腺包括两部分:中央部的髓质和周围的皮质5.肾上腺皮质在光镜下观察分为三层:自外向内依次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6.应急反应和应激反应: 应急反应是紧急情况下,机体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应激反应是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HPA轴激活,血中ACTH和糖皮质激素增多,并引起一系列全身反应以抵抗有害刺激。 两者差异:刺激相同激活系统不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机体的适应能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