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1 ,大小:1.80MB ,
资源ID:175898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5898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益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益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docx

1、益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心城区城市发展方向分析图中心城区山水生态城市格局设想图中心城区景观生态与特色图中心城区产业布局引导图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中心区空间结构规划图1、市域空间结构与形态(1)现状特征 城镇分布中部、北部密西部疏,中北部呈均匀分布,西部呈首位分布根据益阳市统计年鉴2004,益阳北部地区(沅江市、南县、大通湖区)城镇密度为14.04个/千平方公里,中部地区(资阳区、赫山区)为15.50个/千平方公里,西部地区(桃江县、安化县)为7.56个/千平方公里,中部地区最大,是西部地区的两倍。非农业分口密度北部为140.15人/平方公里,中部为325.17人/平方公里,西部为38.2

2、5人/平方公里,中部为西部的8.5倍;人口密度北部为469.0人/平方公里,中部为661.5人/平方公里,西部为254.5人/平方公里,中部为西部的2.6倍。 市域城镇呈现沿交通道布局态势总体上,目前市域空间结构是以益阳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主要城镇沿重要交通轴线(公路和航道)分布,呈现出中心密集、外围疏散、规模呈等级分布的特征。沿319国道、益沅公路、益桃公路和资水航道聚集了主要的城镇,其中沿308 省道城镇最为密集。(2)存在问题 市域城镇空间形态分散,结构不明确,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城镇带和产业带。 各级市镇普遍规模偏小,尤其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城市和区域性中等城市,城市化任重道远。 城市

3、规模偏小导致土地使用不经济,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较高、地均产出偏低。 产业用地比例偏低,缺乏规模化工业园区,表明工业化滞后,对创造就业机会的贡献低。 2、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及存在问题 (1)城市形态 过去20年,益阳市中心城区不断向南发展,城市重心不断南移。80年代,城市建成区主要集中在资江沿岸;90年代后,城市中心转移至桃花仑路一带;目前城市中心进一步向朝阳路一带转移。 (2)空间结构 目前,益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还只是一个中等城市。随着朝阳开发区的建设、省级高科园区的成立,其城市骨架正在不断拉大,处于向大城市过渡的阶段,城市空间结构不稳定、城市形态不完整,具有较大的

4、可塑性。 (3)用地结构 中心城区1995年到2004年,建设用地增长最多的是居住用地,减少最多的工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也略有增长。到2004年,居住用地比率超过了国标35%的上限,工业用地却低于10%的下限。对于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的益阳而言,工业用地比例严重偏低。表4-1 益阳市中心区1995年和2004年建设用地汇总 (4)用地功能布局 目前,城市中心尚不明确,也未形成规模。整个中心城区基本仍为单中心的布局结构,部分组团正在形成,但功能尚不完善;朝阳开发区的定位不明确,功能较混杂,既有市级公共设施,也有污染性及一般性工业;资阳区旧城衰败,城市功能需要更新和加强;赫山区建成区也同样功

5、能不够明确。 (5)现状问题 城市规模:中心城区规模偏小,不适应区域城市化发展要求。 空间结构与形态:大城市的空间结构正在构筑,但结构和形态尚不完善。若应对特大型城市,则城市空间结构有待调整。 用地结构:用地结构不合理,工业用地比例偏低。 用地布局:城市中心定位不明确,也未形成规模,组团功能不完善。 (二)市域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1、总体思路(1)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底,以城镇空间集聚为特征,构筑生态化、规模化的城镇空间格局,走规模化竞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采取梯度推移,避免恶性竞争,降低发展成本。 2、空间结构设想 (1)区域空间结构演变态势分析 未来湖南省城镇空间将形成“一核四轴”的

6、结构形态。 一核 即长株潭。 四轴 湖南省内部,受北部长三角大武汉经济区和南部“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影响,由长沙-岳阳和长沙-郴州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将是未来湖南省最主要的发展轴线。其他以长株潭为核心至常德、娄底、永州等地区形成三条次一级城市发展轴线。 益阳与长沙距离仅70公里左右,未来将成为长株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益阳未来即属于长株潭即湖南省城镇空间核心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长沙-常德城市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沙与常德是益阳未来城市经济联系主要方向,其中长沙尤为重要。 (2)市域空间结构模拟 结合市域自然地貌及城镇空间分布形态,可以将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进行如下模拟:即整个市域划分为雪峰山区、洞庭

7、湖区以及山湖过渡丘岗区三大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区域,中间由资江东西贯通,构筑整个市域自然生态空间基底。依托南北向由长沙至常德的省域城镇发展轴,重点发展益阳中心城区,形成市域一级增长极核。同时,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分别沿资江向西及向东形成两到三级更次一级的增长极核,构筑由三到四级增长极核组成的中心集聚、梯度推移的整体空间发展格局,并由此形成东西向沿资江的市域城镇发展轴。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图4-1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模拟 (3)市域空间结构设想 仍依托现有城镇交通发展轴线,选择目前发展基础较好的位于发展轴线上的中心地区城镇以及位于重要交通节点地区的城镇作为未来重要的城镇空间增长极核地区,结合益阳市域

8、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根据梯度推移、规模集聚构筑不同等级的城镇空间增长极核,最终形成“四级城镇中心、四级城镇发展轴的中心集聚、梯度推移的市域城镇空间总体格局。 四级城镇中心 一级城镇中心:益阳中心城区 二级城镇中心:沅江中心城区、桃江中心城区 三级城镇中心:南茅草、南县、马迹塘-武潭、安化 四级城镇中心:大通湖、梅城 四级城镇发展轴 区域城镇发展轴:长沙-中心城区-常德方向 市域一级城镇发展轴:益阳中心城区-沅江中心城区、益阳中心城区-桃江中心城区 市域二级城镇发展轴:沅江中心城区-南茅草-南县中心城区、桃江中心城区-马迹塘武潭-安化中心城区 市域三级城镇发展轴:南茅草-大通湖

9、、马迹塘武潭-梅城 中心集聚、梯度推移 本次规划将沿益阳沿资江的城镇发展轴线具体划分为三级,就是强化该发展轴线上中心城区的重点的层次和等级,为中心集聚和梯度推移做好路径和时序准备。要强化区域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城镇发展初期阶段,必须强化非均衡发展,形成内部经济要素的流动性。否则,全面的均衡发展只能导致全面的不发展或全面的低速发展。 (4)未来大益阳都市区设想 一方面,益阳省域城市发展轴线过短,经济腹地过小,不利于未来发展;另一方面,益阳中心城区与桃江联系便捷,建成区之间仅10-15分钟路程。为强化益阳中心城区的规模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可考虑将桃江设区,与现中心城区形成一主一副双中心

10、的未来大益阳都市区城镇空间结构。本次规划在空间形态结构和产业发展、交通网络等方面适当强化了与桃江的联系,并建议未来在条件成熟情况下着手大都市区空间战略规划。(三)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1、总体思路(1)明确自然生态基本格局,强化中心城区规模集聚;(2)提出不同阶段空间结构演变路径,强化规划可操作性;(3)保证空间速度、规模与结构适度弹性,适应市场不确定性;(4)构筑极差成本空间单元,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需求;(5)根据不同阶段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需求,选择成本洼地确定空间发展时序和重点。2、中心城区概念及范围界定本次中心城区范围界定主要考虑三个因素:(1)自然分隔。现状城市建成区周边被洪山

11、竹海、寨子仑-碧云山-四方山与洞庭湖包围,形成相对完整的自然地域范围。(2)交通联系。考虑中心城区服务半径,至中心城区约15-20分钟路程,距离约15公里左右。(3)行政完整。不跨越资阳与赫山区,不分隔各城镇。由此确定中心城区范围包括资阳4个街道办、长春镇、6个镇乡,赫山区5个街道办和9个镇乡,总面积为916.6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中心区、外围专业镇及周边农村居民点,本次规划仅研究中心区+专业镇,构成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框架。由于外围专业镇随着中心区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如沧水铺镇随着中心区向东南发展,将由专业镇转化为中心区。因此,本次研究首先以中心区空间发展为重点,再此基础上确定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12、。 (1)阶段战略重点 益阳现阶段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初期阶段,未来中心区的发展也将经历三个阶段,分别对应全市工业化初期(中心区工业化中前期)、中期(中心区工业化中后期)和后期(中心区后工业化时期)。中心区未来发展应分阶段确定城市和空间发展与建设重点。其中城市发展重点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本阶段城市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同时兼顾下一阶段城市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图4-2 “中心区-专业镇-农村居民点”三级城镇空间单元结构模拟表4-2 中心区阶段城市发展重点 中心区各阶段的城市发展战略为: 第一阶段:未来10-15年时间,中心城区应该以工业化作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手段,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增强经

13、济实力、创造就业机会。应该努力降低工业进入的门槛,促进工业园区之间的分工和协助,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做大做强工业生产规模,完成初始积累,为城市进一步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同时,城市必须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和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城市防灾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着眼于为下一阶段发展重点的转移做准备,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适时完成未来城市中心区的用地准备工作。 由于迅速的工业化,此阶段要特别注意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包括保护敏感的生态地区、保护风景名胜资源、挖掘城市文化资源和保护城市历史地区。需要以前瞻性的眼光完成此类资源的基本评价,并划定保护区域。为第三阶段城市竞

14、争力的提升预埋伏笔。 第二阶段:接下来的10-15年时间,中心城区应该逐步将产业重心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重点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建设和完善功能强大的城市中心区,扩大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该建设城市副中心。 同时,应该进一步推进和完成工业化进程,并适时进行产业升级,将部分低端产业向市域范围转移,中心城区内保留高端产业。部分工业用地经过城市更新改造转变使用功能,为第三产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城市防灾设施和一般性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城市财力的积累情况,对于城市生态网络的建设、环境治理和城市特色的挖掘、建构和发展也应该适时

15、加强。 第三阶段:在以后的10-20年及更长的时期内,中心城区应该逐步将城市发展重心由发展第三产业向提升生态环境和强化城市特色转移,重点建设适宜生活的环境和创造具有魅力的城市空间。将城市的生态网络与休闲生活空间结合,将城市的自然山水体系与城市特色空间结合。 此外,应该继续提高城市服务体系的功能和效率,提高基本保障体系的安全性。 (2)建设用地规模 现状益阳中心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约100平方米,考虑到未来建设山水生态城市的需要,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可适当提高,但远期应控制在国标上限120平方米内。根据城市化阶段分析和产业、经济、人口研究,未来中心区城市化进程、人口增长都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城市用地规模

16、扩张也按三个阶段预计。以下以中等经济增长速度为基础对用地规模需求进行预计:表4-3 益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需求预计(以中速度方案为例)表4-3 益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需求预计(以中速度方案为例) 因此,以中等经济增长速度为基础,未来益阳中心区建设用地规模需求的三个阶段为:第一阶段70-75平方公里,第二阶段约100平方公里,第三阶段约145平方公里,分别相当于典型的大城市用地规模、大城市向特大城市过渡的用地规模(门槛规模)、典型的特大城市用地规模。以中等经济增长速度为基础,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根据情况(主要是经济与人口增长速度)及时调整。 (3)城市空间结构 “速度-规模-结构”理论 城

17、市经济发展速度具有不确定性,且对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决定作用,形成以下作用关系: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人口增长用地扩张空间结构调整。为增强城市空间对不同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速度的适应性,空间规划应重点研究在不同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规模下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及相应的空间形态和用地布局框架,即“速度-规模-结构”理论。 结构调整战略 益阳中心区现状人口约40万人,是标准的中等城市。因此,益阳中心区未来将可能需要跨越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两步台阶。由此,本次规划提出:根据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增长需求分阶段建立相应的具有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结构特征的城市空间结构: A、人口规模第一级(40-70万人):(进一步)构

18、筑和完善大城市空间结构。 B、人口规模第二级(70-90万人):结合发展速度或进一步完善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速度较慢)或着手构筑特大城市空间结构(中等或较快发展速度)。 C、人口规模第三级(90-120万人):(进一步)构筑和完善特大城市空间结构。 D、人口规模第四级(120-150万人):进一步完善特大城市空间结构。表4-4 不同阶段不同增长速度下的空间结构战略 (4)空间发展方向 用地发展条件分析(适宜性评价) 本次规划强调在选择空间发展方向时,应首先选择综合成本最低的发展空间,因此,用地发展条件的分析实际上也即通过综合成本的比较。 A、水文条件:防汛排涝安全性分析 益阳中心区资江以北地势

19、较低,邻近江边的用地标高多在百年一遇洪水淹没线(海拔高程39.53米)以下;资江以南多为丘陵坡地,地势较高,标高多在百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上。总体来说,益阳中心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资江益阳段正常水位为28.03米 ,防汛水位35.50米,百年一遇控制水位39.53米(均为黄海高程)。因此,在规划区内按防洪要求将用地分为四类:地面标高小于28.03米的区域属于淹没区;地面标高在28.03-35.50米的属于易涝区;地面标高在35.5-39.53米的属于较安全区;地面标高在39.53米以上的属于安全区。表4-5 中心区水文条件分析 B、地形条件:工程适应性分析 在根据水文条件

20、确定的安全区内,按地形坡度可将用地细分为三个区域:坡度小于10度的为适宜建设区;坡度在10-20度之间的经过一定工程技术改造后可用作为建设区;坡度大于20度的不适宜作为建设区。表4-6 中心区地形条件分析 C、地质条件 中心区内各发展方向用地的地质条件均较好,仅东南沧水铺附近有一条较小的地质断裂带,对城市建设影响甚微。 D、经济与交通流向分析 从省域范围考虑,东南方向与长沙交通方便、经济交流密切;西北方向与常德交通便利,经济联系仅次于长沙方向;南向与娄底直线距离很近,但现状交通和经济联系不密切,即将修建的益阳-娄底的一级路将改善两市的交通和经济联系;北向与岳阳由于距离较远且交通不便,经济联系不

21、强。市域范围内,西向桃江方向由一级公路连通,联系密切;北向沅江方向联系也较密切,省道经西北迎风桥与沅江联系,沅益一级公路建成后,交通和经济联系将更为方便。 E、土地政策因素分析 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尽可能避免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资阳大道以北、长常高速公路以东、志溪河两岸,以插花形式散点分布。另外在319国道长沙方向靠近沧水铺的道路两侧也分布较多耕地。 F、环境影响预估计分析 益阳中心区常年主导风向为南北方向、略偏西北-东南方向,其中夏季和冬季为风季,主导风向与常年主导风向一致。为减少工业对中心区大气污染,现状建成区东侧(即资江以南长常高速公路以东)和西侧(即会龙山以西)都比较

22、有利,而城区南侧(包括东南向)和北侧(资阳城区以北)都比较不利。中心城区汇水整体流向为先汇入资江,再沿资江流向东略偏北。以资江为界,资江以北的汇水于区域的东南向流向资江,资江以南的汇水于区域的北向和西北向流向资江。因此。资江以南,长常高速公路以东最为有利,东南方向沧水铺一带因水流向东北也比较有利,城区西侧用地都不利;资江以北,长常高速公路以东比较有利,以西都不利。 用地发展方向综合比较 A、各方向优势与劣势分析 东向(湘阴、岳阳方向):优势为地势平坦,用地面积大,处城市侧风向和汇水方向下游,可布局对城市有污染工业,通过省道318可加强与湘阴、岳阳方向经济联系;缺点为受长常高速路限制,城区跨越高

23、速公路向东发展门槛高,且东部大面积范围地势低洼,属洪水淹没区,不适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东向发展对策为必须跨越长常高速和大片的低洼地区,远离城区飞地型发展。就益阳市城市发展规模和总体经济实力来看,中远期甚至远景可能都没有必要发展。 东南向(长沙方向):优势为地势较高,标高大多在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上,用地面积大,基本农田较少;交通优势突出,通过国道319、长常高速、石长铁路可加强与长株潭都市圈的经济联系;随着益阳市城市重心的南移和长珠潭都市区的良好发展势态,东南向经济交流将更为频繁密集。缺点为该方向丘陵较多,城市建设用地需要经过一定的工程土方量处理。 城市东南向发展对策为可把其作为近、中期发展的

24、主要方向,调整内部用地结构,依托交通便利优势,加大与长株潭都市圈的经济互补,但需要避免用地无序蔓延。 西南向(娄底方向):优势为受云雾山、寨子仑等自然山体的保护影响,生态环境较好;寨子仑以南的用地地势较高,相对比较平坦。劣势是与城区的联系受到云雾山、寨子仑的阻隔,与娄底的交通条件和经济联系都很弱。城市南向发展对策为可把其作为远期发展的后备用地,根据未来城市发展速度、其它方向用地的使用饱和度和与娄底的联系强度来决定是否使用。 西向(桃江方向):优势为地势较为平坦,用地面积充裕,火电站建在此地,能源充足,适宜发展用电量、用水量大的工业,但由于处于城市的上风向,不宜引进污染大的工业,可通过益桃一级路

25、加强与桃江县的经济联系;缺点是西向区域和市中心区被大片山地和志溪河分割,使得其和中心城区联系不便,且此区域有部分农保用地。 城市西向发展对策为把其作为中、远期发展的方向,依托能源和水运优势发展为工业和居住配套的组团。 北向(迎风桥方向):优势为紧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资阳城区;可供选择的用地范围较大;现状交通条件好;与常德市和沅江的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缺点是紧邻资阳城区的用地大多数处于防汛水位以下,农保用地和耕地较多。北向可以分为北方向(沅江方向)和西北方向(常德方向),都通过迎风桥镇联系。 城市北向发展对策为近可适当调整和发展资阳区,中期和远期可考虑向往北跳跃式发展,以迎风桥镇附近作为资阳

26、区新的城市发展区域。 B、综合评价 发展方向综合评价指数主要根据4个因子factor(限制条件、对外经济联系、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生态环境),并按照因子的重要性不同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weight(3、3、2、2)。然后将各因子分为5(1、2、3、4、5)各等级level,不同的发展方向由其具体的区位、交通、经济、社会状况对应不同的等级。 最后按照综合指数进行综合排序。表4-7 中心区用地发展方向比选 发展方向战略 根据以上分析,从用地发展的选择来看,应该按照以下次序选择城市建设用地:东南、北(西北)、西、南、东。表4-8 按照时间划分的三个阶段发展方向选择次序(5)形态演变城市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载

27、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降低经济成本的角度出发,城市形态必须有利于节省交流的成本,因而城市形态的发展必然受到经济交流的影响。另外,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下,城市形态的战略选择应该也不同。 第一阶段用地空间形态战略:集中发展A、阶段任务应该继续构筑大城市空间结构,在现有基础上扩展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然后集中发展这一区域,保持适度紧凑的建设用地形态。在中等或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情况下,将城市规模扩大到70万人、70-75平方公里左右。B、总规执行情况及进一步评估正在执行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大致为:东到兰溪河港口区,南到益阳火车站,西到益阳火电厂,北到资阳大道,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70平方公

28、里。各方向用地发展情况为:东南向(龙岭工业园),东南方向以龙岭工业园为代表,由于经济流向强、交通条件好发展较快,预计这种趋势将保持和延续。南向(朝阳开发区),作为重点开发的地区,交通条件好(益阳火车站的建成)、环境好,又是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重点地区,发展较快,主题框架已经基本形成,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条件较好。北向(资阳城区),由于城市重心一再南移,资阳城区的发展相对较慢。但占据中心城区资江北岸,又有一级政府主持的重点,仍有一定发展。在资阳大道以南地区,现状基础设施有较好的条件,长春工业园也初具雏形,发展潜力较大。另外,资阳大道以北有大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耕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北

29、延。西向(电厂区),总体规划确定的西向电厂组团除了已经建成的益阳火电厂以外没有新的发展,根据城市发展方向分析的结论,西向是第三发展方向,经济联系和交通条件都不占优势,不宜作为优先发展方向。东向(港口区)由于规划的港口一直没有建设,此片区也没有发展起来。如果益阳市区的港口定位在此,具有一定发展条件。根据城市发展方向分析的结论,东向是第五发展方向,除了必须依托港口发展的用地以外,不宜发展其它功能。C、新因素的影响最近几年也出现了新的情况,有可能导致总体规划期限内城市形态演变趋势的变化,既而要求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南向(高科园)2003年,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

30、市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南部。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18平方公里。西北向(迎风桥片)迎风桥镇没有纳入正在执行的总体规划规划范围,由于省级职业教育城的规划建设和饶城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迎风桥片区的发展已经具有充分的理由,同时,其发展必然对中心城区具有强烈的影响。东南向(沧水铺)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流向上距离最近的镇,沧水铺已经通过城市供水设施与中心城区联系起来。现状的专业性编织工业也有一定基础,未来在适当的时候有必要将其纳入中心城区统一规划。D、第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益阳市中心城区第一阶段应该形成的城市空间形态为:一个中心组团,包括桃花仑、朝阳开发区、龙岭工业园、资阳旧城、高科园、龙岭工业园南区、东港区、会龙西(船舶厂)8个片区,其中桃花仑、朝阳开发区、龙岭工业园是基本连为一体的中心片区;外围三个片区,分别是迎风桥、沧水铺、电厂3个片区。以上范围相加,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范围面积在90平方公里左右,基本包含了现状建成区和其周围东南、南、西三个主要方向上在第一阶段内中心城区适宜和可能发展的用地。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大致可以局限于以上范围内。与城市总体规划比较,主要的调整在:新增了高科园片区,电厂片区的规模小于总体规划规模,将迎风桥和沧水铺片区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内统一安排。 第二、三阶段的空间形态战略:适时转向沿经济流向轴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