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2 ,大小:96.83KB ,
资源ID:176114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6114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文言文复习专题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精心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文言文复习专题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精心整理.docx

1、初中文言文复习专题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精心整理爱莲说 周敦颐(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原文译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

2、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1蕃:这里指繁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独:只,仅仅。3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淤(y)泥:污泥。染:沾染(污秽)。5.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zhu):洗。清涟(li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6.不蔓(mn)

3、不枝:不生蔓,不长枝7.亭亭净植: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8.亵玩:玩弄。亵(xi):亲近而不庄重。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1.隐逸:指隐居的人。 2.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鲜(xin):少。3.闻:听说。 4.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

4、什么人呢?5.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宜:应当。课文内容理解:一、理解性默写:1. 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 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香远益清 。5.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

5、,濯清涟而不妖 7.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9作者描写莲花,写菊,牡丹有什么作用?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10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 “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11

6、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1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13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14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三种:1隐逸的人生观;2贪图富贵的人生观;3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

7、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曹刿论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又叫左氏春秋。原文译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

8、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

9、“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师,军队。 4伐:攻打。5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8谋:谋议、谋划。 9间(jin):参与。 10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11 乃:于是,就。 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 14必以分人:省略句,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

10、别人。15徧:通“遍”,遍及,普遍。16牺牲玉帛(b):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17加:虚报。信,实情。 18小信未孚(f):(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19福:赐福,保佑。 20狱:案件。虽,即使 21察:明察。 22情:(以)实情判断。2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24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2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11、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1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 鼓:击鼓进军。 3 败绩:大败。 4驰:驱车(追赶)。 5辙(zh):车轮轧(y)出的痕迹。6 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7

12、 逐:追赶、追击。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8 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9故:原因,缘故。10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

13、是勇气。夫(f),发语词,引出议论和说明,没有实际意义。11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 12再:第二次。13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14测:推测,估计。 15伏:埋伏。 16靡(m):倒下。一、内容填空: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政治思想“取信于民”(民本思想)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的句子是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3曹刿在论战中提出的发起反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最佳追击时机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概括为“辙乱旗靡”)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概括为“惧

14、有伏焉”)二、课文理解:1各段的主要内容:第1段写曹刿请见的原因及战前准备第2段写长勺之战的概况。第3段写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2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为下文写庄公的“鄙”作铺垫。 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作战指挥中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刿的“远谋”表现在:政治上将取信于民作为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后发制人。人物塑造上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以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

15、做对比,突出了曹刿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卓著。4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取信于民的民本思想。5人物形象:曹刿的形象:才能卓著,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能知己知彼,有爱国心和责任心。鲁庄公的形象:遇事欠缺思考,急躁冒进(缺点);善于纳谏,虚心请教(优点)。6长勺之战获胜的原因:(1)政治上将取信于民作为作战的先决条件。(2)军事上能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后发制人。(3)鲁庄公能知人善任,积极听取曹刿建议,善于纳谏保证了草龟计划的顺利实施。三、开放性试题:1你能从曹刿或鲁庄

16、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4分)曹刿身上获得的启发:(1)做任何事都要有爱国心与责任感(2)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善于观察分析,把握好解决问题的时机。(军事启发)(3)做何事都要联系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政治启发)鲁庄公身上的启发:处理任何事都要善于听取并采纳别人的意见。2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谈谈对鲁庄公的评价?“有功”方面: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无能”方面: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

17、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陈涉世家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原文译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

18、志哉!”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3、阳夏(ji):今河南太康县。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

19、埂高地上休息。之:去、往。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望。 7、苟:如果。若:你,指陈胜。太息:长叹。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

20、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

21、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

22、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9、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10、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23、适(zh),通“谪”,适戍,强迫去守边。屯九百人:驻守九百人。11、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12、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会:适逢,恰巧遇到。 13、亡:逃跑;逃走。14、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 15、等:同样。16、死国:为国事而死。 17、苦秦:苦于秦(的统治)。18、以数(shu)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劝诫。19、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20、项燕: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21、怜:爱戴。 22、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

24、。诚:果真,表假设。23、唱:通“倡”,首发。 24、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宜:应当。25、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26、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27、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2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 29、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zng):鱼网。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30、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以,通“已”,已经。31、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32、之次

25、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 33、旦日:明天,第二天。 34、往往语:到处谈论。35、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吴广向来爱护士兵,

26、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帮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

27、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36、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37、忿恚(fn hu)尉:使尉愤怒。38、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39、剑挺:拔剑出鞘。 40、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41、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 42、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43、十六七:十分之六七。4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45、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46、袒右: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47: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48、蕲:今安徽

28、宿州南。课文内容理解:1.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3.陈涉为起义作了那两方面的舆论准备?答:丹书鱼腹;篝火狐鸣4.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陈涉是怎样一个人?答: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敏锐的洞察力;有卓越的组织能力;有超群的领导能力;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6.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在起义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答:(1)陈胜、吴广首先分析天下形势,拟定斗争策略;(2)陈胜又分析了

29、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以深得人心的扶苏、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制定斗争策略;(3)采取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的方法为起义作舆论准备,以此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得到人们反应。7.而对话中的“苗富贵,无相忘”,表达了什么?答:表达了陈胜极想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愿望,也反映了他其有朴素的阶级友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则通过形象的比喻,道出陈胜怀有远大的志向。这样课文开篇就让读者了解陈胜虽然出身低践,但却有反抗精神,胸怀大志,不同常人。8.陈涉、吴广的起义经过有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1)首先用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做舆论准备,目的是鼓动人心,树立威信;(2)然后陈胜

30、、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目的是扫除起义的障碍;(3)接着陈、吴二人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关系,又指明了斗争的方向,目的是得到众人支持;(4)紧接着明确了起义军的名义、标志、称号及组织领导,目的是让起义工作从思想到组织上得以落实,最后起义军在陈胜、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并迅速壮大,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山东邹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有“亚圣”之称。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和孔子的学术成就几乎同高,人们将

31、他们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关于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方面问题的论争。文章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语言流畅,且富于感情色彩。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提倡“仁政”,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原文译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1.天时包括时令、气候,乃至政治形势等非人力所能及的条件。2.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3.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有所向,内部团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4. 三里之城方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