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506.53KB ,
资源ID:17634759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6347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新方案新课标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大考点三十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新方案新课标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大考点三十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汇总.docx

1、创新方案新课标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大考点三十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汇总大考点三十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 B C D【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灌溉工具变革;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草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 【解析】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

2、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2(2015广东文综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隶书【解析】依据材料“(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信息可知,当时官员奏事公文往来频繁,而官方文字小篆书写速度较慢,难以完成,故让胥吏修改,遂成“佐书”(隶书),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更便于书写,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3(2

3、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赋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 【解析】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

4、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为积极有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赋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4(2015重庆文综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唐诗(杜甫) 【解析】杜牧是晚唐诗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与材料内容强调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今夜鄜

5、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内容是史实的真实的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杜甫的特点,杜甫正是生活于安史之乱时期,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故C项正确;白居易在安史之乱之后出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四川文综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词 【解析】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故正确;一般词的句子是长短

6、参差不齐,故错误;两宋时期,市民阶层扩大,生活水平提高,要求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并且词曲能吟能唱,更能表达思想感情,故正确;两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词人和词曲作品,且不同阶段其风格独特,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6(2015福建文综1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元曲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个无所畏惧、毅然赴约的英雄形象,故A项

7、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可知,关汉卿借用关羽独赴单刀会的典故来吊古抚今,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材料“大江东去浪千叠”,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有类似,体现的是豪放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7、(2014重庆卷5)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生产遍布全国各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制造工艺更加复杂扩大了原料来源A BC D【解析】 本题以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

8、记载的内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与题干“江南不以为然”的信息不符;与题干“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耗亦不多”的信息相符;与题干“全省从前煮浸之力”的信息不符;与题干还魂纸是废纸的再利用的信息相符。故选C项。【答案】C8、(2014重庆卷1)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 B老子C庄子 D离骚【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反映北方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与

9、题干“幻想境界”“南方”等信息不符,故排除A项;老子具有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和抽象的哲理,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与题干“比兴手法”“瑰丽的语言”等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具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与题干“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等信息不符,故排除C项;离骚是屈原的政治抒情诗,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根据以上分析,答案为D项。【答案】D9、(2014北京卷12) 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B孟子C荀子 D离骚【解析】 本题以中国战国时期的一幅地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是燕国所在地,是齐国所在地

10、,是秦国所在地,是楚国所在地。离骚的作者屈原是楚国人,故选D项。【答案】D10、(2014北京卷13) 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解析】 本题以东汉时期东西方的文化成就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明确两点:东汉时期(公元97年),“大秦”指当时的(东)罗马帝国。A项分别是中国宋朝和近代英国的成就,排除;B项分别是中国东汉和罗马帝国的成就,正确;C项分别是中国东汉和近代波兰的成就,排除;D项分别是中

11、国西汉和古希腊的成就,排除。故选B项。【答案】B11、(2014北京卷15)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解析】本题以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一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本题题干强调的是“使用

12、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A、B、D三项都是用“单一的、个别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排除;C项唐代所有宰相中的83%来自北方,完全可以得出唐朝宰相来源存在地域差异的结论。故选C项。【答案】C12、(2014全国大纲卷13) 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B岑参C王维 D李白【解析】 本题以诗歌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比较问题的能力。陶渊明的诗歌清新自然,描写田园自然风光,这一特点为王维所继承,故答案为C项。陈子昂的诗歌,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岑参是边塞诗人;李白的诗风飘逸如仙。【答案】C13、(2014江苏卷

13、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析】 本题以书林清话的史料记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本题选C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材料中主

14、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答案】C14、(2014新课标全国卷24)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 D山东【解析】 本题以周代的“雅言”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在周礼之下“雅言”的统一,解答角度是最早的起源地。周礼下“雅言”的起源地是在周王直接控制的地区,故答案为C项;孔子只是最早整理春秋之前的诗歌,编定了诗经,他是诗经中“雅”的最早整理者,故排除D项。【答案】C15、(2014四

15、川卷3)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解析】 本题以司马迁对司马相如赋的评价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司马相如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不可能见证西汉的灭亡,故A项错误;汉赋手法夸张,内容丰富,与诗经古朴写实的风格不同,故C项错误;汉赋气势恢宏,文辞铺张,故D项错误;B项与题干“然其要归引之节俭”的信息相符。【答案】B16、(2013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

16、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解析】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A、B、D选项的史实正确,但这些结论与史实不相符。史实与结论之间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只有C史实与结论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逻辑关系。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答案】C17、(2013重庆文综3)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

17、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记忆和运用能力。“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排除A;中国造纸术出现于西汉,“蔡侯纸”是东汉时蔡伦发明的纸排除B;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排除D。【答案】C、18、(2013山东基能19)古代中国的发明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体验。下列与发明火药密切相关的活动是()A耕作 B采矿 C铸造 D炼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火药发明的理解。火药发明

18、是在唐朝中期;但是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从战国到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于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故答案D符合题意。【答案】D19、(2013海南单科7)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石氏星表【解析】考查科技书籍的成书时间,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排除A;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排除B;石氏星表成书于唐,排除D;九章算术成书于汉,故选C。【答案】C20、(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

19、,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并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这是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选C项。【答案】C21、(2013山东基能17)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以下对联与

20、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诗词的理解。A项“一诗”指的是梁父吟,“二表”是指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前后出师表,“三分鼎”指的是天下三分,“万古千秋五丈原”是融合了时空观念对诸葛亮和五丈原的赞语;B项是佚名题滁州醉翁亭,是为了纪念欧阳修;C项是郭沫若先生的对联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为世人所推崇;D项是乾隆时期举人,曾任刑部右侍郎的

21、秦瀛 (17431821)为屈子祠写的一联很有名:联语嵌屈原的作品招魂、九歌、呵壁(即天问),作者即赞美了屈原崇高的品德,又凭吊了屈原自沉的汩罗江。故答案A符合题意。【答案】A22、(2013四川文综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A B C D【解析】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写意性”的限制条件。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其中最具有写意性的是草书。选项A属于行书,B属于隶书,C属于篆书,D属于草书。故答案为D。【答案】D23、楷体汉字执王臣劓甲骨文(2013江苏单科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

22、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题干图片文字比较可知,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具有某些相似之处,故D正确。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可识读的文字,楷书之前是隶书、小篆,故AC表述有知识性错误,楷书工整规范,故B表述错误。【答案】D24、(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

23、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断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现奸诈多疑;蓝色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选择B项。【答案】B24、(2013山东基能18)印章是在方寸之间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品。根据印面形式划分,文字凹陷下去的印章称为阴文印,文字凸起的称为阳文印。图3中的阴文印钤盖出的印拓应是(

24、) 图3 A B C D【解析】因为阴文印的文字是凹陷下去的,印泥粘在文字的周围,因此文字周围带有印泥,而文字由于是阴文凹陷下去,所以印出来的字是白底。故答案C符合题意。【答案】C25、(2013山东基能72)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解析】根据所学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故C项错误。故答案ABD符合题意。【答案】ABD26、(2013海南单科3)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

25、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A B C D【解析】篆书之后是隶书,A是篆书;B是楷书;C是隶书;D是草书。故选C。【答案】C27、(2012四川文综卷15)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化的巨大压力【解析】关键信息:中国恐受其累。从康熙晚年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中国在世界所处的地位来理解,A项正确;BCD项题干无法反映,排除。【答案】A 28、(2012海南单科卷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

26、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解析】题干反映了康熙在“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准确”后,才“复用西洋历法”说明其审慎地接受外事物,B项正确;A项“全面接受”过于绝对化,说法错误;C项无从涉及;题干材料仅限于历法,因此,D项“西方文化超越中国”说法错误。【答案】B29、(2012上海单科卷13)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27、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解析】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印刷的大量书籍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答案】A30、(2012全国大纲卷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每个

28、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创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反映王国维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观念。【答案】B31、(2012全国课标卷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题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这是因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项正确;ABC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反映。【答案】D32、(2012北京文综卷14

29、)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顾炎武(1613- 1682年)生活与明末清初,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年),是早期启蒙思想家,两人大约生活与同一时期,即17世纪。郭守敬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牛顿是17世纪的科学家;曹雪芹生活与18世纪的清朝中期,薄伽丘是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关汉卿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莎士比亚(1564-1616年)。故选A项。【答案】A33、(2012福建文综卷13)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解析】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是串成串的竹木简,很容易选出答案,但这个题目的设问很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册是用什么材料来记录文字信息的。【答案】C34、(2012安徽文综卷12)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3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A B C D 【解析】隶书: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