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15.67KB ,
资源ID:1765306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6530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专用版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专用版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docx

1、浙江专用版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习目标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b(2)唐朝三省六部制b(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4)元朝行省制度b(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一、君权和相权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1)“相”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2)帝王往往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2限制相权的措施(1)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建立由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2)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3)宋代:设中书门下,其长官职务相当于丞相。为了分散丞相权力,曾增设“参知政事”,为副丞相;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总理财政。图解识记唐朝三省六部制二、行省的设置1背景元以前地方制度的演进。(1)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2)唐代为道、州、县三级。(3)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则为路、州、县。2内容元代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另有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以及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以下依次为路、府、州、县。3管辖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定期觐见皇帝等形式加以控制。4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

3、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图解识记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主题一汉代以来君主专制的演进探究点1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史料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思考三省六部制是怎样运作的?有何特点?答案(1)中书省草拟政令,上承皇帝,再交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奉行”,尚书省下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执行。(2)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4、。探究点2宋朝中枢机构史料“丞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权。”中书省之职是“掌进拟庶务任命知州军、通判等官员”。宋史职官志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中央官职设置的特点。答案宋朝虽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而中书省之权特重。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枢密院掌管军事。汉代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制、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丞相制度沿着相权的逐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丞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丞相权

5、限及权威的下降,丞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丞相权力不断分化。丞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丞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主题二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探究点1汉唐地方政治制度史料图一汉代初期形势图图二唐代后期形势图思考史料中图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两幅图说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什么问题?答案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存在问题:汉唐时期都造成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的弊端。探究点2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史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熹朱子语类思考史料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6、?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答案措施:在军事上,收回主要将领的兵权,充实中央禁军;在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在财政上,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看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实力。探究点3元代行省制度史料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思考(1)依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2)根据史料,概括古

7、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答案(1)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2)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最终集权于中央。(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中书省制)。1(20184月浙江学考)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

8、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实施对地方有效的管理推行了行省制度,据此判断B为正确选项。2(201711月浙江学考)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A汉刺史制 B宋参知政事C明内阁制 D清军机处答案B解析汉代刺史制度是中央为监察地方所设,明太祖时期废丞相,此后相权已废,内阁和军机处与削弱相权无关,故答案为B。3(2016浙江高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9、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答案B解析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另设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机构,后来逐渐演化为协助皇帝的决策机关,凌驾于三省之上,宋代在三省之外,另设“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掌握行政大权,负责处理政务,二者的地位和职权相当,故B项正确。4(20157月浙江学考)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

10、是()A三省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可以判断该制度是三省制,故A项正确;科举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内阁是明朝在中央设置的机构,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5(20151月浙江学考)元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当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A腹里 B宣政院C西藏行省 D川藏行省答案B解析元朝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腹里主管京师附近;当时十大行省中并无西藏行省和川藏行省。6(201510月浙江学考)读

11、史阅世,提升历史学科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关于科举制,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以往流行的看法认为,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新精神。20世纪末叶,一些学者发现以前对科举制的看法,过于简单化。放在古代的历史上考察,它打破了社会、阶级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使平民子弟通过苦读,也有可能成为状元、榜眼、探花。仅凭这一点,都应该为它谱上一曲赞歌。选自李伯重八股之外等在历史的变迁中,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材料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答案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简意赅。倾向于:儒生因科举而地位提升,但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士人醉心功名利

12、禄,导致专心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倾向于: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读书风尚,有益于形成重学风气。以考试选官,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合理性。对点练知识点1中央官制的演变1文献通考记载:“中书取旨,门下复奏,尚书施行。”这段材料说明的办事程序应该是()A中书省草拟政令尚书省审批门下省执行B尚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批中书省执行C门下省草拟政令中书省审批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书取旨”实际上就是草拟政令;“门下复奏”就是负责审核;“尚书施行”就是负责执行。故选D。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说:“隋

13、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限制皇权答案C解析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工明确,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A项未能准确反映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可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项“限制皇权”的说法不正确。3(2017杭州满分检测)下图信息概述了某朝代政治上的部分特征。这应该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答案C解析随着科举制的实行,门阀士族衰落,到宋代,门阀政治基本解体,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文官地位超过武将,宋代宰相的权力被分为三部

14、分,因此材料反映的朝代是宋代,选择C项符合题意。4(2018杭州协作体学考押题)“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当时的“州官”()A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B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C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D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答案D解析宋代负责转运钱粮的是转运使,故A项错误;州郡长官是地方行政长官,故B项错误;宋代依旧实行官僚政治,官员有薪俸,不得世袭,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宋代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可直接上报朝廷,故D项正确。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专制皇权的

15、加强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答案C解析宋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中书门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故本题答案为C。知识点2行省的设置6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答案D解析元朝行省制的确立,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7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从名称解释

16、看,“行省”是()A皇帝的秘书机构 B中央的派出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答案B解析“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故A错误;中书省是中央机构,所以“行动的中书省”指的是派到地方上的中央机构,故B正确;行省的设立是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给地方自治的权力,故C错误;“行省”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机构,不是藩属国,故D错误。8有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D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A解析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所以称其为“流动的中央政府”,它受中央的节制,加强了

17、中央集权。9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A传达行政命令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知其实行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C项正确。10(2018温州命题交流)某朝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其地位与六部相同。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也负责新疆和西藏的行政、兵刑等事务。该机构是()A宣政院 B理藩院C军机处 D提点刑狱司答案B解析宣政院,元代专门管理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材料中还涉及到新

18、疆和蒙古,故A项错误;理藩院,清代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材料中有西藏和新疆,故B项正确;军机处,清代雍正设置的中枢机构,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故C项错误;提点刑狱司,是宋代中央派出的“路”一级司法机构,故D项错误。能力练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限制皇权答案C解析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工明确,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A项未能准确反映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可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

19、项“限制皇权”的说法不正确。12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从诏敕封袋到用笔,都不敢照常式,这体现了三省六部制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故选D项。13宋高宗对大臣说,今后凡是“批降御笔处分”,虽然出自“朕意”,但必须“经由三省、枢密院”,如果出现不当,允许大臣们“奏禀”。宋孝宗

20、任命曾任王府教授的刘章到漳州做知州,因遭到谏议大夫王大宝的抵制而没有执行。这表明()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君主专制制度强化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君权受到很多威胁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了宋高宗到宋孝宗皇帝的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制度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与材料意思相反,故B、C两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皇权受到一定的约束,但君权仍然是至高无上的,故D项错误。14唐朝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科举制是当时人们获取功名禄位的重要途径B唐朝统治者

21、选官依然重视门第出身C参加科举考试已经成为家庭世代沿袭的传统D唐朝时人们普遍看重个人道德修养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制可以使学生“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即科举制是当时人们获取功名禄位的重要途径,故选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选官是否重视门第出身,排除B项;材料信息反映了科举制对家庭、个人的重要性,无法体现参加科举考试已经成为家庭世代沿袭的传统,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15下列四幅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的行政区划,即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解题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图中

22、有行省,可以判断为元朝;图中有道,可以判断为唐朝;图中有楚、吴、鲁等国,可以判断为春秋时期;图中有郡,可以判断为秦汉时期,故A项正确。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太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材料二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

23、,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西汉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答案(1)说明:汉代官僚政治得以发展,孝廉成为人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太学

24、兴起和考试做官,进一步打破了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统治阶级通过察举制、太学考试等制度,建立起专业的文官集团。相同: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出制度化趋势;都是由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及教育与选官的联系,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可从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两种选官制度的选拔方式、目的和特点等方面分析比较。第(2)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从科举制的作用、选拔方式和发展状况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可从官吏选拔任免权的发展趋势概括。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XX文库是XX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XX文库的文档由XX用户上传,需要经过XX的审核才能发布,XX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XX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XX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