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KB ,
资源ID:17653613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6536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施工测量方案用心整理精品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施工测量方案用心整理精品资料.docx

1、施工测量方案用心整理精品资料一、工程概况郑州市中心城区4条市政道路跨东风渠桥梁工程徐寨路跨东风渠桥梁工程,采用325m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桥面宽:4m人行道+28m车行道+4m人行道=36m,上部构造选用双箱多室直腹板断面形式,梁高160cm,顶宽3580cm,悬臂长度200cm,顶板厚25cm,底板厚25cm-60cm,边腹板厚40cm,中腹板厚40cm,支点附近加宽至60cm;墩顶支座横向中心距600cm,桥台处支座横向中心距600cm;采用双向预应力结构。设计院提供了2个控制点(三维坐标点)作为本桥进行控制基点,分别是:DF3和L7,其位坐标及高程详见桥梁控制点坐标及高程一览表。桥

2、梁控制点坐标及高程一览表点位坐标高程(m)X(m)Y(m)DF353292.71969224.10689。781L753234。95469198.63089.738二、测量计划(一)、测量规划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项目开工前组织测量人员对本标段内设计院所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测,并根据设计院所交的控制点进行加密导线点和水准点。根据规范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地形特点布设高架桥控制网,以满足施工现场测量放样的需要。观测时要求对观测数据进行温度、地球曲率和投影面改正,然后利用严密平差模型对数据进行误差分配.导线严密平差计算结果均符合四等导线规范;三角高程平差结果符合四等水准的要求。复测成果必须得到测量监理工程师

3、认可并经总监办审核批复后,才能使用。项目开工后按规范要求定期对水准点和导线控制网进行测量复核。 (二)、测量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三)、测量精度要求 1、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按照山岭重丘区技术要求)6n或25L(n为测站数,L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前、后视累计差10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0。2m。平面控制网复测应符合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中一级导线的技术要求: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7000,最弱相邻点

4、边长相对中误差1/12000,方位角闭合差10n(n为测站数),观测角测回数不少于2测回。导线、高程控制测量的计算采用严密平差法计算.2、施工测量施工测量精度应满足公路测量规范、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要求。3、测量方法四等水准测量使用Ds1水准仪和双面水准尺,严格按照“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进行,视线长度不超过80m,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读黑面时读三丝读数,读红面读数只读中丝读数。每一测站观测完后,计算前后视距差、红黑面读数差和黑红面高差.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5m,前后视距累积差不得超过10m,红黑面读数差不得超过3mm,黑红面高差不得超过3mm。计算结果符合

5、要求后,移站继续测量,否则重测。导线点复测与加密在GPS测量控制点的基础上按公路一级导线测量精度进行,加密导线点的间距不小于200m,导线边长较短时其邻边长之比不宜小于1:3。水平角观测采用全测回法,观测2测回,同一测回的2个半测回间角值较差的限差或各测回同方向2倍视轴差(2c)的互差不得大于13”,不同测回间角值较差的限差或各测回同方向值互差不得大于10”,在限差以内时,水平角角值取2测回的平均值。边长采用盘左右实测斜距*sina天顶距的平均值。4、审图审图和审核测量资料,是测量人员在工程开工前测量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测量人员接到施工图和测量资料后,应熟悉图纸和测量资料的内容、要点及

6、特点,弄清设计意图。若在审图和审核测量资料时发现疑问,应及时上报技术管理部门和项目总工,以便使用准确的图纸和测量资料。(1)、审图要点测量用施工图纸资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施工需要。收到测量资料后仔细阅读测量资料说明和施工图总说明。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复核曲线表中各曲线要素(转向角、半径、缓和曲线长、切线长、曲线总长、夹直线长、交点号、交点之间的方位角、里程等)。检查计算测量资料中所标注各里程之间的距离、角度、桥墩(台)坐标、水准基点标高是否一致。计算线路逐桩表中的坐标是否正确。检查计算曲线表、水准基点表、坡度表、施工平面图、纵断面图、剖面图、等图纸中所标注的里程、高程、几何

7、尺寸、桥墩台中心坐标、各轴线关系等相互之间有无矛盾和差错。预留、预埋位置与安装实际需要是否相符,尺寸及深度是否达到要求。审核后有无问题,都必须按要求记录并上报。如存在问题和疑点,应记录汇总表(要注明图别、图号、原因,必要时附图说明)。(2)、审图注意事项修改图纸,应在修改处加盖变更专用印章,变更图纸要及时书面通知测量人员,防止新旧施工图纸用错.计算出各控制点之间的角度、距离、绝对高差,以便下一步复测时对比使用。5、测量复核制执行测量复核制,实行2级至3级复核制。内业资料计算必须有2人单独计算,计算时可采用电算和手工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施工过程中桥梁等重要结构物每进行

8、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其重要控制桩位(中线桩、轴线桩、施工水准点等)进行测量复核.所有的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测量必须进行换手测量。对工程的关键测量科目必须实行彻底换手测量,一般测量科目应实行同级换手测量。彻底换手测量,须更换全部测量人员、仪器及计算资料;同级换手测量,须更换测量和计算人员.各分部的导线点、中线点、水准基点应与相邻施工段重叠衔接,确定导线网的一条公共边和一个共用水准点。测量记录应采用专用记录薄用铅笔逐项记录测量数据,禁止使用易滴水的圆珠笔或钢笔书写.测量记录不得涂改、撕毁,如有误可用明显的记号标识.记录中参加人员、设备、日期、地点等事项应记录完备、清楚并签字齐全。记录数据应及时检

9、核,录入计算资料的数据应核对无误。三、桥梁施工测量1、桩基测量 (1)、在平整完毕的施工平台上根据设计坐标,测设出桩位。并上报监理检验,等监理检验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和测量工作。 (2)、施工班组根据放样桩位施工,在第一节护壁施工完毕后,测量组对桩位三维坐标进行复核.并将护桩引测到护壁上,作为继续施工依据。成孔过程中,发现护桩损坏、偏移,要及时恢复.桩基钢筋笼定位要严格按照恢复的护桩十字线控制。 2、墩柱测量 (1)、在承台或系梁砼施工完毕后,精确测设出墩柱特征点(角点或柱中心)作为墩柱模板施工依据. (2)、对加固完毕的墩柱模板顶面特征点进行三维坐标测量,以校核墩柱模板.必要时可用

10、垂球对模板进行的检测。 3、盖梁、垫石测量 (1)、在清理完毕的墩、柱顶面测量出墩、柱的实际三维坐标对墩、柱施工情况进行复核。 (2)、精确测设出墩的中心及十字线或柱的中心点,以此作为下一步模板或预埋件施工的控制线. (3)、对加固完毕的盖梁或垫石模板进行主要特征点的三维坐标测量,严格调整至规范以内. 4、桥梁上部结构测量 (1)、梁板安装测量在梁板安装前先用全站仪放出垫石中心,并弹出垫石十字中心线、梁端线作为下梁板安装的施工控制基线。 (2)、现浇箱梁工程放样 .首先按照图纸设计坐标,在地面上放出桥梁左右翼板边缘线,且测定其支架高程。支架搭好以后,测定箱梁底板左右边线的平面位置及水准高程,为

11、保证线行的完美直线段每5米测设一个平面控制点,曲线段每2.5米测设一个平面控制点。在箱梁底板装好以后,在测定出中轴线平面控制点并复核其水准高程。 .待翼板底模装好之后,依照箱梁测点密度测定翼板左右边缘对称桩号的平面位置及高程(高程以箱梁顶面高程为准控制),翼板模安装完毕后应该及时复核其边缘平面位置和高程。 5、桥面系、防撞护栏施工测量 根据施工精度要求及线路曲线要素,按2m*2m间距计算并测设桥面铺装控制基点三维坐标.并以此为桥面铺装厚度控制点。同样根据施工精度要求及线路曲线要素,曲线段按间距5m直线段按间距10m测设防撞护栏内侧边缘作为施工控制点。 6、连续梁支架预压监控 (1)、根据连续梁

12、特点及施工顺序的要求,对箱梁预压区进行布设好沉降网,监测点使用铁钉制作,设在底模上,采用水准仪分别在支架预压前后、钢筋安装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阶段对各监测点进行观测。预压分三次进行,第一、二次均载预压,第三次按箱梁设计重量分别情况进行局部加载预压。三级加载分为45%、95%、120。按加载及预卸载步骤分别测量各级荷载下的监控点沉降量,并在卸载后全面测量各监测点的回弹量。沉降观测过程中,每一次观测均找测量监理工程师抽检,并将观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同意。 (2)、支架安装完成,荷载加载前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测点标高为H0。 (3)、第一次加载完成,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纪录标高为H1,观测必须全过

13、程进行,若发现变形量异常立即停止加载进行应急处理,查找原因处理后才能继续进行。 (4)、第二次加载完成,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纪录标高为H2,观测必须全过程进行,若发现变性量异常立即停止加载进行应急处理,查找原因处理后才能继续进行。 (5)、第三次加载完成,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纪录标高为H3,观测必须全过程进行,若发现变性量异常立即停止加载进行应急处理,查找原因处理后才能继续进行。 (6)、持荷载观测持荷载观测时支架“加载预压”的重要一环,加载完成后应持荷载观测24h,并做好记录,测点标高H4,通过持荷载测量可推算出支架模板荷载作用下的总变形量。在观测过程中,若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进行紧急疏散处

14、理。 (7)、卸载完成观测卸载完成后,对各观测点进行测量、记录各测点标高H5,通过卸载测量可推算出支架模板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量与残余变形量。 7、数据分析整理测量人员用专用表格对每次测量数据进行详细记录,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整理、修正,得出系统变形量.根据测量出各测量点标高值,计算出各观测点的的变形如下: (1)、永久变形(即非弹性变形)1=H0H5。通过试压后,可认为支架、模板、方木等的非弹性变形已消除。 (2)、弹性变形2=H5H4。根据该弹性变形值,在底模上设置预拱度2,以使支架变形后梁体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3)、根据H1、H2、H3的差值,可以大体看出持续荷载对支架变

15、形的影响程度.观测必须全过程进行,若发现变形量异常立即停止下一步并做应急处理,查找原因处理后才能继续进行。 8、调整底模标高对与进行预压区段,卸载完成后记录好观测值,整理出预压沉降结果,根据该弹性变形值,在底模上设置预拱度2,以使支架变形后梁体线形满足设计要求,预控度按二次抛物线线形通过调整碗扣支架顶托的标高进行设置。调整底模标高公式为:底模顶面标高=梁底设计标高+2的平均值。四、测量要求1、桥墩基坑开挖前,应及时做好原地面复测、报检工作。2、及时填写测量自检资料,按规定做好施工测量报检。3、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薄,检查手薄中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

16、,确认观测成果全部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收工。4、导线点、水准点、加密点和中线点的名称,必须记载正确.同一点名在各种资料中和现场必须一致。5、及时收集、整理测量资料和绘制有关竣工图以及编写测量技术总结.6、所有测量资料必须由技术主管复核签字,杜绝无复核或代签字等现象.五、施测安全 测量员进工地施测应遵守以下原则: 1、施测人员进出工地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禁止拖鞋上工地. 2、测量人员皆工作证上岗。 3、在不平坦地段施测时,应确保仪器的稳定性。 4、施测过程中,应该注意旁边的模板或铁脚架,以免倾倒砸伤人或仪器。 5 、测量人员上桥墩和爬钢架危险动作时,需配安全带。 6 、有烈日或雨天时,户外施测须佩

17、带雨伞,防止对仪器造成损伤. 7、在交通拥挤有车辆的地方,需穿反光衣,以及红旗警戒。六、测量精度保证措施1、施工放样前将施工测量方案与意见报告监理审批,内容包括施测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测量专业人员的配备等.2、积极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联系、沟通和配合,满足测量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测量技术要求及意见,并把测量结果和资料及时上报监理,测量监理工程师经过内业资料复核和外业实测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3、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测量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核对,必要时应到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无疑后,方可使用。如发现疑问作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待得到答复后,才能按图进行测量放样。4、外业前,测量技

18、术人员对内业资料进行检查,做到人人明白;外业中,测量要形成检核条件,满足校核条件要求的测量才能成为合格成果,否则返工重测;外业后,应检查外业记录的结果是否齐全、清晰、正确。固定专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设备,建立专业测量组,专人观测和成果整理.6、用于本工程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送到具有检定资格的部门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7、所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使用前,要检查是否完好.在运输和使用测量仪器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如发现仪器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检,并对上次测量成果重新作出评定。8、测量过程中,必须消除干扰,需停工的要停工,以保证测量精度.各种建筑物放样时应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偏差。9、加强对测量用控制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损坏,一旦发生移动和损坏,立即停止使用,并加紧补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