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8 ,大小:1.15MB ,
资源ID:17681839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6818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框架剪力墙结构商业高层住宅项目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专业完整模板).doc)为本站会员(O****)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框架剪力墙结构商业高层住宅项目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专业完整模板).doc

1、华宇盈丰景观天下17#楼测量专项方案编 制: 审 核: 审 定: 编制单位:陕西省方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宇盈丰景观天下17#楼项目部2013年12月华宇盈丰景观天下17#楼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华宇盈丰景观天下17#楼位于咸阳市秦皇路东侧、毕塬路与联盟四路交汇处,占地东西方向125.37米,南北长36.80m,占地面积3998.04M2;总建筑面积40126.61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4188.05M2,地上建筑面积36028.56M2,其中商业建筑面积6496.57M2,建筑基底面积2311.17M2;A单元地上31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97.700米;B单元、C单元地上26层

2、,地下3层,建筑高度:79.790米;设计标高:相对标高0.000等于绝对标高值(黄海系)403.150米。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防火等级:一类,住宅类型:商业、住宅楼;耐火等级:地上、地下建筑均为一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建筑结构类型:住宅主体剪力墙结构,商业楼局部为框架结构,商业与住宅一体为剪力墙+框架结构。建筑规模:地下两层为战时的六级人防,平时为丙2类库房,地下一层、一层、二层为商场,三三十一层为308套单元式住宅;二、编制依据1、华宇盈丰景观天下17#楼设计施工图;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4、业主和设计所指定的技术要求

3、和标准5、GB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6、JSB304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规范(建筑工程)二、测量内容及控制目标本工程的测量内容为施工放样与轴线控制,水准测量与标高控制,沉降观测,测量控制目标为:1、轴线位移:5mm内。2、楼层标高:层高5mm,全高20mm。3、垂直度:每层5mm内,全高20mm内。4、电梯井:长、宽、对中心线+20mm,井筒全高垂直度25mm内。5、沉降、变形观测按有关技术规程执行。三、测量工作组织与部署3.1 测量方案建立与组成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的原则平面控制网是土建、沉降及变形观测施工测量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复查的基准。布网要求:各级平

4、面控制点可靠、稳定、使用方便;通视条件好,检校方便,满足施工精度要求。由于该工程量容易遭受到地质变化的干扰,因而必须设置多级平面控制网,而且各级控制网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整体。由此本工程建立二级平面控制网。2)依据陕西晨光建筑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华宇盈丰景观天下17#楼设计施工图房屋定位坐标和房屋控制坐标及业主移交的坐标对17#楼定位;设计施工图对17#楼控制坐标如下:X=21561.194 Y=13442.576 X=21523.671 Y=13431.520;X=21570.671 Y=13459.273 X=21561.194 Y=13442.576; 该四个坐标形成本工程平面坐标定

5、位控制网。3)高程依据:依据业主提供的书面交底水准高程点。3.2 测量工作流程项目总工负责技术部负责工程部负责接收业主或(规划)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建立现场坐标控制系统和高程控制系统建立现场单元轴线控制网和高程水准基点各楼层投测标高引测各楼层施工部位放线整理测量成果,报监理复核进入下道工序3.3 测量工作人员配置测 量 人 员配合测量人员复 核 部 门技术部 质量部 备注:测量人员负责控制网建立,轴线、标高测量及基坑外侧土表位移、沉降监测,基坑边坡开挖控制,并在测量过程中自行复核和相互复核;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部和质量部人员复核轴线、标高;测量须经内部复核合格后并及时整理成果方可请监理复核,合格后方

6、可进入下道工序。3.4、测量工作仪器 、用具配置名 称数 量规格备 注全站仪1台KTS-442型轴线控制及桩心定位测量经纬仪1台EET-O2型轴线控制测量水准仪3台DS3型标高测量激光垂直仪1台JC100型轴线测量塔尺3把5m标高测量钢卷尺3把50m轴线、标高测量钢卷尺10把5m轴线、标高校核对讲机3台测量人员用线锤2只3kg轴线测量线锤4只0.5kg轴线测量测量仪器需检测报验后方可正常使用。使用中注意维护,超期必须重新检定。项目试验取样员负责测量仪器的送检,确保仪器处在有效状态;测量人员负责仪器的日常维护。测量中需用的各种仪器、用具的检验、保管、使用的事项按公司计量器具管理办法执行。四、工程

7、施工测量4.1工程定位放线(1)项目部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其次,与甲方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一道对业主定位放出的17#楼房屋坐标数据进行复核与定位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放线。(2)现场建立控制坐标网和水准点。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见后。水准点由业主提供高程点引入,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3)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监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4.2平面测量控制网设立根据17#楼总平面定位图及现场实际情况,业主所提供的17#楼外墙角点坐标均为开挖后不存在,房屋轴线平面控制网控制

8、点均要重新设置。结合施工设计图、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东面为16#楼,北方向为4#地下车库,两个方向均为同时拟建的建筑物,基坑同时开挖,17#楼房屋轴线引测到基坑侧壁均无法保证引测点的位移,为此我们采取建立一级和二级坐标控制系统,采取在17#楼西侧基坑边不易扰动的地方建立固定测设点,该点与一级控制网关联控制基坑内17#楼房屋定位测设,每次用一级定位测量点前,均采取一级坐标控制系统与二级坐标控制系统闭合,满足测量误差规定方可。建立一级坐标控制系统:依据业主移交的坐标点,将业主移交的坐标点测设到施工现场与设计施工图给定的联盟四路和毕塬路道路中心坐标点及17#楼外围坐标控制点复核后,满足坐标定位条件方

9、可进入17#楼的初步放线;依据17#楼施工现场初步定位放线情况及地貌标高复核情况与17#楼设计施工图对照检查,17#楼施工现场初步放线定位及标高与设计施工图上的定位位置及标高相符并满足设计施工图放线定位要求后,方可进入一级坐标控制系统的建立和二级坐标控制系统建立一级控制坐标:利用17#楼设计施工图上外围#坐标控制点及施工区域内17#楼东靠毕塬路侧建立坐标控制点,在17#楼西施工区域内联盟四路侧和基坑边不易扰动的地方建立、坐标控制点;该四点组成一级平面定位坐标体系;二级控制坐标;在17#楼侧毕塬路边和联盟四路面容易保护的地方建立3个坐标点并加以保护。该3个点校核一级坐标点。测量放线工作中遵循 “

10、整体控制,分区自成体系,而又相互校核”的方法进行布置和控制。控制网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附表1的规定。 附表1等级全站仪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mm)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测角2测距2+2PPm5151/30000平面控制网测定后,为防止控制点碰动造成测量差错,对控制点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即用混凝土加固后再用砖砌或钢管围护。平面控制网在施工期内定期进行检查复核,如发现控制点碰动可采用三联脚架直接对控制点坐标进行校核。4.3标高基准点的设立在现场土质比较坚硬且安全可靠的地方埋设二个标高基准点,具体埋设位置在场地的东南角和西北角上,基准点由现场施工人员会同建设单位,监理方踏勘选定,这二个标高基准

11、点计划一点多用,即既可用来控制地下室和楼层标高,又可作为沉降观测的水准点。标高基准点埋设后,使用精度不低于S1型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从建设方指定的等级水准点上采取往返测量法将高程引测至标高基准点上。其往返较差应小于4L1/2,标高基准点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附表2的规定。 附表2等级水准仪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往返测较差(mm)二等S1 24L1/2表中L为往返或闭合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标高基准点埋设后定期进行高程监测,并对基准点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砖砌或用钢管围护)。4.4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本工程所有的控制桩应按照有关测量施工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

12、应埋设在距基坑放坡线2 m以外的坚固地方,其深度应大于当地的冻土线深度,桩顶周围应砌筑20 cm高的保护台或设置其他保护措施(如下图所示控制桩的埋设及保护图(a)轴线控制桩;(b)专用水准点。4.5平面位置放样1)自然地面上测设平面位置该建筑的平面位置放样以测定的平面控制网为施测依据,使用苏-光OTS612全站仪将各导线点进行连测,采用极坐标法测设(极坐标法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施测精度,且不存在误差累积)。为便于采用极坐标法测放平面位置,放样前先根据设计图所示关系尺寸、角度将待放点的测量坐标全部算出,经校对无误后再根据站点、后视点(起始方向)与待放点间的关系进行坐标反算,即换算出放样所需的极坐标(

13、极距、极角)。实地放样时,将全站仪安置在控制点上,先测设出地下室的主角点、折线点、主要轴线点,然后再测放其余的桩点。当有些桩点因场地或通视条件影响无法一次性放出时,可将仪器移至与待放点相对较近的控制点上进行测放,也可视定位条件灵活采用如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等其他测量方法测设。为保证测设质量,在整个测设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仪器长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超过1格),并对起始方向经常作归零检查(归零差5);若测设时遇有较强日光则打伞遮阳保护仪器,以免仪器受暴晒后发生内部变化,影响观测精度。 桩点全部测设完毕,经自检确认无误后,填写定位记录单报现场监理或建设单位复验认可。建筑物定位

14、放样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附表3的规定。 附表3 建筑结构全站仪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在测站上测定高差中误差(mm)根据起始水平面在施工水平面上测定高程中误差(mm)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水准仪钢筋砼 23+2PPm1/200005164S1由于轴线桩在基坑开挖时要被挖去,由现场测量员负责在开挖区以外安全可靠的地方测设出引桩作为下一步基坑开挖的依据。2)地面放线:17#楼基础工程设计为CFG桩上作级配碎石垫层,采取整体阀板基础,因此基坑开挖后方能作基础试桩,桩边缘线距离基坑开挖底线900MM,桩布置距离房屋外墙线见试桩桩位平面图;土方开挖测量:根据17#楼定位坐标点及地貌实际高程和

15、设计开挖基底高程结合地质勘察资料中该部位的地质情况,按设计基坑土层开挖放坡坡度,根据放坡坡度施放出基坑顶部开挖线,作为基坑开挖的依据;土方开挖过程中,为了确保基坑边壁的位置准确和放坡坡度准确,以外围控制点为依据,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将17#楼外墙角点投影到该开挖段基底,分别用钢尺按该开挖段高程及放坡坡度复核基坑边壁的开挖边线的位置情况与边壁的放坡情况,是否满足设计坡度要求和防止超挖,后序控制按上述方法控制测量,做到勤测与勤检查。开挖到基底高程后用上述同样的办法测设基底开挖断面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标高控制;运用两台S3水准仪及配套塔尺,一把50米钢尺,并用公式(1)进行计算。传递过程中要保证同时

16、后视两个以上的基准点及钢尺完全垂直。同一高度至少保证传递三个标高控制点,当闭合差小于2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高度的标高控制点,并用红油漆标记在稳定的部位。标高控制示意图标高测设以引测到现场的水准基点为依据,用水准仪将水准基点高程引测到17#楼基底控制轴线固定桩上,并用红漆在基层垫层外桩上标志-12.62,高程测量每次均要复测闭合,放线完毕后作放线记录,成果图进入资料,放完线后应及时报验进行验线。3)、试桩放线基坑土方开挖到基底预留土方标高后,立即进行基底平场并检查复核基底标高及房屋位移情况,基坑底边至房屋外墙边线宽度满足筏板外施工工作操作面后,方可修建桩基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道路和施放CFG桩

17、位平面布置图;CFG桩定位放线:将全站仪架设于外围各控制桩上,将17#楼外墙轴线控制点投射到基底,根据外墙轴线角点,用灰线拉通连接并用白灰撒出房屋基础外墙轴线,作为试桩布置的依据,根据外墙轴线和设计试桩平面桩位布置施工图的试桩间距,用钢尺、灰线沿轴线分别放出纵横向桩位,在每个桩中心设置桩心木桩,在木桩上设铁钉中心点,并加以木桩保护;。以此类推测设完桩位,每段桩位测设放线完毕后,要采取用钢尺复核分段长度及总体轴线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房屋外墙四大角控制线用全站仪投影到基底完成后,用钢尺复核实际尺寸是否与设计施工图相符,符合设计施工图的各相关轴线尺寸及相关规定误差要求后,用经纬仪投影到基坑底边壁及

18、基坑边作外墙各轴线控制桩,在控制桩上用红油漆标注轴线编号;标高控制:标高向下引测;依地面标高0.000(向下引测到桩位轴线外侧坑壁上钉桩或钢筋要靠牢,红漆标志-12.620或相应控制的基准标高,标志要清晰并做好测量记录。放完线后应及时报验进行验线。4)、基底垫褥层放线架设全站仪复核桩位放线时留置的控制桩,符合设计施工图外墙控制轴线并用钢尺复核各外墙轴线尺寸后,恢复房屋基础外墙轴线,用钢尺和灰线放出基底垫褥层人工开挖的开挖边线。标高控制:用水准仪复核桩位放线时留置的高程标高无误后,以该高程点为依据控制高程,为了控制基底开挖平整度,防止超挖和少挖,在开挖段中间没5米增设一木桩,在木桩上设立标高控制

19、点,检查基底开挖时,拉灰线在木桩上控制点,用钢尺实测。垫褥层标高控制时,在标高控制桩上分别设置开挖基底线,垫褥层顶标高线,垫褥层平整度控制按上述加密设置控制桩。垫褥层施工完毕后,用水准仪检查垫褥层的平整度和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高出部分人工清除,低洼大与4CM以上的用级配相同的材料填补,采用夯机夯实。小于4CM的不处理,后序浇筑垫层时一次用C15砼找补。5)筏板基底C15垫层放线用全站仪复核垫褥层施工时的控制桩满足放线误差要求后,恢复外墙控制基线,同样用钢尺按设计施工图放出C15垫层的外边线。标高控制:用水准仪再次引测标高与原高程控制点复核无误后,根据设计施工图的垫层厚度,测设垫层标高控制桩和

20、加密垫层标高控制桩,施工垫层砼体时,相邻控制桩上拉灰线,用钢尺检查垫层顶标高,控制桩的间距不得大于10米。6)、阀板放线用全站仪架设在外围控制桩上,依次复核基坑四周四大角外墙主轴线控制桩,依坑四周四大角控制桩为起点架立经纬仪以直线射落于砼垫层外围边沿上,若有障碍物不能够拉通线则向外放宽1米弹一条墨线做引线来控制轴线,线起始端一定要标明注写清楚,然后在轴线起始端用红漆标志并写明轴线号;以此类推测出其他主轴线;主轴线要进行线路闭合,允许误差2mm,其次以主轴线为依据丈量出洞口及柱台板及所需尺寸线,柱要用红漆画出位置方向,放线完毕后作好放线记录并入资料,放线后应及时报验进行复核。7)、建筑平面控制网

21、的竖向传递基础完成后,随着结构的不断升高,要逐层向上投测轴线,而轴线投测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结构的竖向偏差,由于该主楼建筑平面是长方形(部分有折角),建筑高度为地上31层的高层建筑,加上施工场地条件所限,若使用常规的测量方法从外控点直接测设楼层面上轴线,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主要考虑精度问题),因此考虑到能投至最大高度,在楼板上预留孔洞(避开柱梁)使能在上、下贯通且互相通视的位置设置内控点,作为楼层平面放线和投测竖向轴线的依据。另外可在建筑物外部再设立外控点作为校核上部结构楼层内控点所投测的轴线准确性。内控法内控点设置的位置:在主楼一层楼面上各设9个点,编号为J1、J2、J3、J4,J4,J5、J6

22、、J7、J8、J9见下图所示。为保证建筑物的测量精度,对结构的控制轴线的竖向传递采用激光垂准仪垂直投点法引测。DZJ2激光垂准仪是在光学垂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半导体激光器,分别给出上下同轴的两道激光铅垂线,并与望远镜视准轴同心、同轴、同焦;可配网格激光靶,使测量精确、方便。在首层楼面上放样出内控点,内控制点布置在投影面积内,考虑到控制轴线一般与梁、墙等构件的中心重合,从而在楼板上预留测设洞口,因此将控制轴线向楼板中平移2M,引测到施工作业层后再返回。控制点的具体位置见本节附图。控制点刻划在首层楼面预留的4块100mm100mm10mm钢板上,每块钢板下焊4根长70mm的6的钢筋以便锚固。首层以上

23、各层楼面浇筑混凝土时,在对应于下层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预留150mm150mm的激光传递孔,并在予留孔四周筑设高30mm的阻水圈。通过激光测放孔,就可把内控点投测到各层楼面上。激光垂准仪铅直投点法(如下图2所示)的操作步骤简述如下: a.将仪器架设于控制点上方,对中调平。b.接通电源,发射激光束,然后调整焦距,将激光发射仪(精度1/200000)架设在首层内控点上,调整到准直状态,发射激光束,并在待施楼层用激光接收靶接收,调整光斑到最佳状态,慢慢旋转铅直仪(00,90,180,270,360),便在接收靶上得到一个激光圆,该圆心即为该内控点的接收点(精度要求:激光点的直径小于1mm,激光圆的直径小

24、于3mm),按激光靶上的十字线在混凝土楼板上作出标记。c.按以上步骤依次投测其他内控点,对接收点组成的控制网进行角度、距离闭合测量,经平差计算,满足精度要求后,即作为该楼层的平面控制网。弹出闭合的控制轴线,据此进行楼面的放线,同时规定每个传递点每5层检查一次垂直度,偏差值不大于5mm。d.在投射控制点时,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每 90 投测一次,共投射四点,最后取四点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轴线控制点;得到投测点位后,将全站仪搬至楼层投测点上,先个别设站检测其相应的边长及水平角,要求相互闭合。经检测点位满足精度要求后,据此投测点用极坐标法(该法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施测精度,且不存在误差累积)或直角坐标法定出

25、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柱、墙支模板的依据。其他各层参照上述方法放样,测设完毕,各层楼面的预留孔洞用盖板盖上以保安全。施工层定位放线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附表4的规定。 附表4项 目允许偏差(mm)外廓主轴线长度L(m)L30530L601060L9015L9020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另外本工程电梯井核心筒处在该建筑物的中间位置。对核心筒位置的平面控制,在测量放线中是一个该注意的问题。因此打算在核心筒附近设置纵、横轴线各一条,以确保核心筒平面位置的正确性。外控法在中轴线方向上分别选定4个外控点,作为向上投测轴线的依据。外控点分别以WK1、WK2、W

26、K3、Wk4表示,见后附图所示。为确保投测精度,外控点位距主楼的距离以150200m为宜,外控点可视现场或场外条件,以便于保存点位、视线通畅为好,而方向则应严格设定在以上两中轴线上,这主要是考虑到建筑物墙面不垂直,若仪器偏离轴线方向架设,则过仪器中心的垂直面与墙面的交线就不再落在轴线垂面上,偏角越大,偏差越大。因此,将外控点严格选在中轴线上,可确保轴线投测的正确性,也便于随时检测,防止扭曲。外控点测设以现场前期测定的施工平面控制网点为依据,使用NTS-302A型全站仪精确测定各点中心坐标值。需要投测竖向轴线时,在外控点上安置全站仪或经纬仪,以建筑物二层轴线(外墙上红三角)为准,向上逐层投测,为

27、保证投测精度,每次投测都采用正倒镜取分中定出。外控点测定后,为防止碰动造成测量差错,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即用混凝土加固后再用砖砌或钢管围护。外控点施工期内定期进行检查复核,如发现碰动可采用三联脚架直接测定其坐标值。为保证以上测量的正确性,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所用的测量仪器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定期进行检验校正;在每次放样中应注意观察仪器长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超过1格),并对起始方向经常作归零检查(归零差5);若测设时遇有较强日照,则应打伞遮阳保护仪器,以免仪器受暴晒后影响观测精度。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经自检确认无误后,填写报验单报现场监理或建设单

28、位复验认可。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必须符合附表5的规定。 附表5项 目允许偏差(mm)每 层3总高H(m)H30530H601060H90158)、竖向标高传递基坑标高传递地下室坑内的标高由坑内临时水准点进行控制。临时水准点的标高由地面上的标高控制点按水准测量法进行传递见下图。基坑标高传递图具体做法是:在坑边架设一吊杆,从杆顶向下挂一根钢尺(钢尺0点在下),在钢尺下端吊一重锤,重锤的重量与检定钢尺时所用的拉力相同。为了将地面标高控制点A的高程HA传递到坑内的临时水准点,先在A点立尺测出后视读数a,然后前视钢尺,测出前视读数b。接着将仪器搬到坑内,测出钢尺上后视读数c和B点前视读数d。则坑内临时水

29、准点B的高程HB按下式计算:HBHAa(bc)d。式中(bc)为通过钢尺传递的高差。为确保标高传递精度,对(bc)值应进行尺长改正及温度改正。土方开挖标高测定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标高的测定,采用专人负责,随挖随测的方法。在接近基底时,应将标高点引到基坑内,可在工程桩钢筋上做记号或在基底土层中插入头上刷有红油漆的毛竹签进行标高测定。此次坑底标高测定还可作为底板施工阶段垫层浇筑、砖胎膜施工的重要依据。地下室施工阶段标高测定 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为0.00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良好的基础。采用水准仪将现场水准点标高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内,在主楼地下室施工时可在

30、基坑四周的挡土桩上画出整米数的水平线,作为地下室标高测量的依据;在裙楼或人防地下室施工阶段采用在护坡上预埋多处短钢筋头子,作为其标高测量的依据。标高控制点或线应根据施工需要标明多处,对于各控制点或线,应在一定时间范围给予校测,误差较大时(5mm)应予调整。主体楼层标高传递 在现场地质比较坚硬且安全可靠的地方,埋设三个标高基准点,具体埋设位置由现场施工人员会同建设、监理方踏勘选定,这三个基准点既可用来控制楼层标高,又可作为沉降观测水准点。现场标高基准点埋设后,使用精度不低于S1级水准仪,在建设方指定的水准点上,按国家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以闭合水准路线法将标高引测至基准点上,其闭合差应小于O.5n1/2 mm(n为测站数)。 楼层的标高传递采用沿结构外墙、边柱或电梯间向上竖直进行,为便于各层使用和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