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43.47KB ,
资源ID:1779096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7909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docx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一、教学目标1.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金属具有一定活泼性的本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2.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如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等。初步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3.通过一些金属及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4.以金属知识内容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反思、讨论和概括等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等能力。通过知识

2、的比较、归纳,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5.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互相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精神。6.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内容分析1.地位和功能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学习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章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下一章将要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要想了解

3、物质世界,了解化学,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下册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中阶段的重点之一。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本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可分为单质、化合物和合金材料三大块。对于

4、单质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并没有逐条介绍,而是采取不同方式来呈现,有的仅用回忆与复习讨论的方式;有的用实验、观察方式;有的用科学探究方式;有的则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去研究和探索。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也使学生丰富和巩固了关于化学反应的有关知识。在本章中,几乎涉及了上一章所提及的各类反应。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主要考虑: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在平时的生活接触中也已有较多了解,现在进一步学习一些有关金属的新知识容易接受。受教学课时和教学要求的限制,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不可能分章详细介绍,只能相对集中。(1)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分块介绍在过去教材中,经常采取以某元素为线

5、索按照“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纵向知识结构进行编排;还采取先典型,扩展到一般的方法,如学习一种典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再学习同族元素的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但新教材没有按这一思路编排,为了使学生对金属及其化合物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新教材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来分类,横向分块,横向比较形式的写法,集中介绍。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在学习有限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及化合物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既是一种尝试,也是当前比较理想的编排方案。(2)突出了个别物质的特性反应对每种物质并没有全面介绍,对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介绍也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强调物质的一些特性反应。如钠与水

6、的反应、铝的两性、三价铁和二价铁的氧化还原性等。(3)金属知识的教学内容提前教材将有关金属的知识内容排在“物质结构”、“化学变化与能量”之前,集中学习,因此,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周期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只能立足于初中化学和前两章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在此得到更多地扩展,这也是本章教学的一个新情况。(4)利用较多的实验及活动学生对物质认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验、识图和思想交流中获得。本章安排了较多的实验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实验操作与图片展示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增强实验的效果。实验过程中的某些现象和结论不是由老师告诉学生,也不在教材中叙述,而是由学生自己得出,这样可以培养学

7、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表述能力。本章教材以元素、化合物、合金等具体物质知识为主,因此涉及了大量联系实际的内容,除正文介绍的知识以外,还包括一些拓展性的知识介绍、实物图片等,使学生认识更多的金属知识,并从中体会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及学习化学的价值。三、教学建议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1.复习初中化学中金属的有关知识,做好与新课的衔接可回忆初中化学中的金属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让学生畅谈日常生活中有关金属性质的所见所闻,如打铁铺里铁熔化锤打时Fe3O4的生成,铁、铝跟酸(如醋酸)的反应,CuO、FeCl3等常见化合物的存在等,以此说明金属可与一些非金属反应,引入新课

8、。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对初中关于金属的学习内容掌握情况,为学习新内容奠定基础,同时又可以比较快地形成课堂气氛。2.充分运用实验,突出化学学科的学习特征做好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做好本章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金属性质的印象,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钠虽然是最典型的活泼金属,但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金属钠,所以学生从未见过金属钠,更谈不上了解它的性质。教材设计了新切开的银白色金属钠切口在空气中氧化变暗,金属钠在坩埚中加热时的逐渐变化及氧化反应的产物,以及钠跟水反应等实验,在教学中应该把这些实验做好,让学生感受到活泼金属的一些反应原来如此精彩,与我们熟悉的铁、铜的化学性质差别如此之大而惊奇,

9、从而增强学生希望了解更多金属知识的迫切感。同样,对铝在空气中受热熔化,铝跟NaOH溶液的反应都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来分析金属的性质。钠与水、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是现象突出或特征的反应,也是经典的实验,教师应尽可能地把这些实验让学生动手完成。在铁与水蒸气反应的科学探究中,实验本身难度较大,现要求进行几种实验,难度更大。在教材中对实验设计的内容不多,课程标准有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要求,应通过引导,完成好这一实验。实验是化学知识的联结点,如钠的保存可以在钠的取用时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可以在做钠跟水的反应实验时来介绍等。3.提倡

10、问题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课堂上不仅要善于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还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如金属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与在加热时的氧化,可启发学生“你对金属钠跟氧气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反应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包括它们的不同点)?”改变以往的“老师讲,学生记”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教学方式。不仅在课堂上提倡问题启发式教学,在一节课快结束时,还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去思考问题,比一比在下节课谁提出的问题多,提出问题有价值,认真地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把学习活动推向深入。4.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11、,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不要把它当作问题来讨论,不要给学生规定框框,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会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从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如铁跟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引导学生分析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制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反应、产物是什么等)?怎样去解决?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同学间交流探究方案(引导学生注意方案中的实验安全性),在哪些方面还可以作出改进,再根据设计方案画出装置草图。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开放性,既然是探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学生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甚至违反常规的结论,在探究中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学生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的角度就越广。取众人所长,考虑的问题就越全

12、面,设计的方案就越完美。教师对探究的评价应注意策略,多肯定学生好的方面,对于违反常规的设计,也不要立即否定,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或重新再试。5.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总结提高学习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与水的反应、与NaOH溶液反应等性质后,要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找出共性,形成对金属的一个整体认识,并将它提升为化学变化的规律。同时也让学生注意到它们的反应,尤其是钠、铝、铁分别跟氧气、跟水的反应的情况各不相同,然后再根据反应程度的差异总结出不同金属跟氧气、跟水反应的情况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用金属的活动性来统摄钠、铝、铁、铜的性质(金属的活泼性与金属的活动性

13、是两个不同概念,但在某些方面还是一致的)。还要让学生了解铝能够跟NaOH溶液反应,不是所有金属具有的性质,是少数金属具有的特性。通过比较,了解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个性,这样总结出来的一般规律才有指导意义,才不会让学生盲目地去应用。【实验3-1】切开金属钠前先观察钠的表面,以与切开后进行比较。切割金属钠在玻璃片上进行,切口处可观察到银白色光泽,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变暗。这一实验不仅说明钠具有金属的光泽,而且还说明钠质软的物理性质。放置后钠表面变暗或久置生成一厚层的物质是氧化钠。观察钠的金属光泽还可以用以下的方法:(1)取两支口径不同而长短适当的试管,一支试管较小,可以紧密地放到另一支试管里而不留下较

14、多空隙。先在口径较大的试管里注入1 mL洁净的煤油,取金属钠一小块(黄豆大小),除去表面已经发生变化的部分,露出金属光泽,放入盛有煤油的试管里。在试管底部缓缓加热,等钠熔化后,插入较小口径的试管,把钠压挤在两管之间,成为一薄层,钠的颜色和光泽就清楚地显现出来。然后在两支试管口间的缝隙涂上石蜡,以隔绝空气,这样可使钠的光泽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致消失。(2)选取一根管壁较薄的玻璃管,用布包裹着玻璃管像使用钻孔器一样,慢慢地钻入大的钠块里,使管中填有一段银白色的金属钠。用玻璃棒把钠推移到管的中央,然后用蜡封好玻璃管的两端,样品可以长期保存使用。实验现象:取的金属表面有一灰黄色层,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

15、光泽。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会逐渐变暗。久置表面还会形成溶液,再变成白色粉末。【实验3-2】1.钠燃烧实验在坩埚里进行比较规范。在石棉网上进行也比较安全,且现象的能见度大。如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还可看到烧杯壁上附着的淡黄色的Na2O2。2.做此实验时应注意在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实验现象:可观察到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实验3-3】1.钠与水的反应若在烧杯中进行,可让学生完成,但烧杯口上应盖一张塑料片,以防钠反应时钠块或液体飞溅伤人。应提示学生观察反应时钠所处的部位、形态、钠球的运动和大小变化情况、周围水雾的产生和发出的响声,以及溶液的颜色变

16、化等。如果教师演示,最好用玻璃水槽代替烧杯,用投影仪投影,以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2.可补充钠与水反应收集气体的实验,以验证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浮动;钠球周围有水雾,有时可能有火花,或伴有爆鸣声;钠球在反应中逐渐减少,最后消失;预先加有酚酞的水变红色。【实验3-4】若要检验铝分别跟盐酸、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是氢气,盐酸和NaOH溶液的浓度应稍偏大,一般用6 mol/L的盐酸和30%的NaOH溶液,要保证氢气产生的一定速率和一定数量,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但不明亮,用爆鸣的检验方法成功率比较高。铝片不宜太纯。在反应中可观察到开始

17、反应较慢,后来渐渐加快,因为开始铝表面的氧化膜先作用,去氧化膜后才有H2产生,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也加快。实验现象:铝分别放入盐酸、NaOH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科学探究1】首先提出“铝与氧气能否反应”的问题,然后分析若能反应应控制的条件,如选铝块、铝条还是铝箔?需要不需要加热?再分别用未打磨的铝箔和已打磨的铝箔在火焰上加热。铝箔厚度要适当,太薄,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难以操作或铝箔破损。打磨时用精细砂纸较易打磨。现象:将未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表面有氧化膜,因此不能燃烧)。将已打磨的铝箔

18、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铝箔也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打磨后铝箔表面又很快形成氧化膜,阻止了铝的燃烧)。【科学探究2】1.还原铁粉与石棉绒混合后加入试管,减少铁粉与试管的接触面。2.可从原教材“铁与水反应”实验装置出发思考只用试管作水的发生器、反应仪器和H2的收集仪器的实验装置,再思考用一支稍大一些试管代替3支试管的装置。3.选一种装置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过程和检验气体。用最简单的第3种装置进行实验时,酒精灯直接在放铁粉位置加热会引起倒吸,最好是先在放棉花的位置上加热一会,待部分水蒸气形成,可避免倒吸现象。现象: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用排水法收集的试管能收集到气体。将收集有气体的试管移近

19、火焰可听到爆鸣声。3Fe+4H2OFe3O4+4H2图3-1 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装置(1)图3-2 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装置(2)【实践活动】1.让学生在课外用卡片形式把提出的问题收集并汇总起来,再印发给大家分类。2.把学生的分类情况和自己选择研究、调查的问题的结果用书面形式上交。3.张贴或在课堂上交流,教师对学生参加这次活动情况要作出评价。问题举例: 金属都有光泽吗?铁块上的灰色是光泽吗? 为什么看不见铁粉的银白色光泽? 哪些金属在自然界有游离态?实验室有单质金属钠,可说钠在自然界有游离态吗? 为什么有的金属只有一种化合价,而有的金属有多种化合价? 铁有银白色光泽,为什么铁又称为黑色金属? 铝

20、的导电性比铜差,为什么电力工业常用铝做导线?(分类可有不同标准,如金属可按存在状态、密度、颜色、活泼性等分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用不同标准分类)【思考与交流】1.列举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围绕初中化学所学的金属与氧气反应(重点是镁与氧的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和金属与一些盐溶液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知识,并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开展讨论。2.根据教科书图3-2 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让学生讨论,镁条燃烧发生了什么反应?铜树、银树是怎样形成的?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们各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与同学交流内容可以是:通过同学所举的例子和图片中的几个反应归纳金属的

21、化学性质,提出问题:金属都能像钠一样燃烧吗?金属都能与酸或盐反应吗?金属都能跟碱溶液反应吗?从而引出新课。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知识运用列表比较法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对同一类化合物的性质,运用比较法教学使知识结构清晰,比较出它们的共同点和性质差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了使学生对各类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得更全面,可在原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如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可列表为:氧化物固体颜色水溶性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溶液颜色)Na2O白色溶 Na2O+2HCl=2NaCl+H2O(溶液无色)MgO白色不溶 MgO+2HCl=MgCl2

22、+H2O(溶液无色)Fe2O3红棕色不溶 Fe2O3+6HCl=2FeCl3+3H2O(溶液黄色)CuO黑色不溶 CuO+2HCl=CuCl2+H2O(溶液蓝色)Al2O3是两性氧化物,作特殊性质事例介绍。同样对氢氧化物,如Fe(OH)2、Fe(OH)3、Cu(OH)2的固体颜色、水溶性、热稳定性、以及与酸反应的情况也进行列表比较,再与NaOH比较,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也作特殊事例介绍。在归纳过程中,一个事例,不可能归纳出规律性。只有通过许多事例,从中所得的规律才有指导作用。2.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丰富知识内涵本节中前面介绍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根据物质的量进行的简单计算都是与元素

23、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最好结合点。金属的性质与它们的化合物性质联系更密切。要充分利用这些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服务。3.做好每一个实验,充分发挥实验功能本节有5个实验,另加科学探究的实验共有8个,是实验数量最多的一节。除作为科学探究的Na2CO3和NaHCO3分别溶于水和与酸的反应、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的实验外,其他6个都是比较简单易做的实验,建议这些实验都采用边讲边实验来完成。Na2CO3和NaHCO3分别溶于水的实验有条件也可以边讲边做,因为实验要求在它们溶于水时感受伴随的热量变化,这只有学生亲自动手才能感受得到的。这些实验都是验证性的,但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得出有关结论,体验

24、实验的作用。4.正确指导观察图示和阅读资料,充分发挥图示、资料的功能本节有17幅图示用来配合和丰富教学内容,也是各节中图示最多的一节。这些图示中,有晶体的图片,有物质的制取和用途的图片,有配合实验展示现象的图片。 有些图片起比较大的作用,如Al(OH)3的吸附色素实验现象的对比、铝盐和铁盐净水效果实验结果的对比、焰色反应等,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会给学生留下永不消逝的记忆。5.强化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联系,提高知识的理解层次学习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后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联系起来,可以提高知识的理解层次,对其中存在的规律性加深印象。如金属越活泼,它的氧化物越容易生成,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

25、性很强,在平时应用很多,而且与金属重要的化合物联系起来,也使这一规律的内涵更丰富。6.向学生征集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从教科书中所学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知识的获得还是要通过课外由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得。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可以开展向学生征集问题的活动。从征集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去自学、去搜集资料、去解决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如学了Fe(OH)2、Fe(OH)3后知道铁元素有+2、+3价,可能会提出铁的氢氧化物只有两种,而铁的氧化物为什么会有三种?难道铁元素还有第三种价态吗?Al2O3、Al(OH)3为什么都具有两性?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少,质量有多高,我们都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

26、学生的思想、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也给我们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有利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实验3-5】盐酸的浓度约为1 mol/L比较适宜,溶解效果较好。实验现象: MgO溶于盐酸生成MgCl2无色溶液;Fe2O3溶于盐酸生成黄色FeCl3溶液;CuO溶于盐酸生成蓝色CuCl2溶液。【实验3-6】先用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垂直从盛有FeCl3、FeSO4溶液的试管口滴入NaOH溶液作比较,观察到FeSO4溶液中产生的沉淀迅速变化。分析原因,再改进实验。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滴管伸入到FeSO4溶液的液面下,挤出NaOH溶液,观察现象,或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煤油,以隔

27、离空气,再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滴管伸入到FeSO4溶液的液面下,挤出NaOH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在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 Fe(OH)3沉淀;在FeSO4 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絮状Fe(OH)2,而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OH)3沉淀。【实验3-7】因沉淀过滤保留作【实验3-8】用,所以沉淀宜多些,但沉淀过滤、转移较费时间。也可采用保留Al(OH)3悬浊液的方法。实验现象:Al2(SO4)3溶液中加氨水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实验3-8】将【实验3-7】保留的Al(OH)3悬浊液分成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盐酸和NaOH溶液。实验现象:Al(OH

28、)3沉淀都消失。【实验3-9】1.火源最好用煤气灯,因酒精灯火焰略带黄色。2.做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或无锈铁丝)应灼烧到无色。也可先用盐酸清洗,再灼烧至无色。3.做钾盐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玻璃片观察。蓝玻璃片能吸收黄光,排除钠盐的干扰。一些改进实验:(1)用甲醇配制金属盐溶液,装入喷雾器向火焰处喷射,焰色明显。(2)将粉笔先吸足酒精,再点燃,在火焰上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现象很明显。【科学探究1】1.采用课堂实验教学法,与【科学探究2】合并为一节课,写出实验报告。2.先复习初中化学中Na2CO3、NaHCO3与酸反应的性质,也可比较与酸反应时产生H2的速率。可增加NaHCO3加热分解的演示实验。

29、3.对为什么Na2CO3、NaHCO3溶液显碱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资料解决。实验现象与结论:步骤1 g Na2CO31 g NaHCO3 加1 mL水白色粉末,加水结块成晶体。放热细小白色粉末,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 加10 mL水振荡时间长时可溶解固体质量减小 加2滴酚酞溶液变红色(较深)溶液变微红色初步结论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液碱性比NaHCO3强加水部分溶解,溶液碱性比Na2CO3弱【科学探究2】1.采用课堂实验教学法,与【科学探究1】合并为一节课,写出实验报告。2.FeCl2溶液新配,用铁粉还原后再分发给学生。3.做Fe3+离子氧化性实验时,加铁粉量应少,否则影响后

30、一实验。或让学生从第一个实验的溶液(即加铁粉与KSCN溶液后的液体)中取出一部分做第二个实验。4.Fe3+的氧化性事例可略展开,如与Cu、H2S的反应。实验现象与结论:(1)Fe3+离子的检验: 滴入KSCN溶液FeCl3溶液溶液呈血红色FeCl2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2)Fe3+离子的氧化性:加入的物质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粉、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2FeCl3+Fe=3FeCl2再加入氯水、振荡溶液显血红色2FeCl2+Cl2=2FeCl3【科学探究3】1.本活动若用作课外实验静置时间可以长些,效果更明显,写出实验探究报告。2.用对照法实验现象: 不加试剂加入明矾2 min无明显变化有明

31、显沉降,溶液半透明5 min浑浊,略有沉降沉淀沉在底部,溶液接近透明【学与问】1.通过实物观察和学生思考得出。参考答案:Na2O、Al2O3都是白色固体,但附在银白色的金属钠或铝上略显暗。Na2O能溶于水生成NaOH ,Al2O3不溶于水;Na2O能跟酸反应,Al2O3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2.从土壤中的红色长期不变去思考。参考答案:不活泼。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1.通过金属材料发展史及有关的知识,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义学生过去对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了解不多,金属材料究竟包含哪些材料?它们有哪些功能?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学生对这些问题不太清楚,对金属材料的学习也就不可能有兴趣,也就达不到本节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作一些介绍,或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补充,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金属材料的基本元素是金属,因此笼统地说,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优良的塑性和韧性,耐热、耐寒,可铸造、锻造、冲压和焊接,还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铁磁性,因此是一切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中最重要的材料。金属材料可分为两大类:钢铁和非铁金属(或有色金属)。含碳量在2%4.3%的铁的合金为铸铁,含碳量一般在0.03%2%的铁的合金为钢。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