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65.93KB ,
资源ID:1780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80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空气象探测探空记录整理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空气象探测探空记录整理文档格式.docx

1、当某规定等压面在测站拔海高度以下时,不参与计算。一、规定等压面气象要素值的计算规定等压面气象要素值包括:温度、湿度、露点、温度露点差、风向、风速。1、在时压曲线上找到各规定等压面,并得到规定等压面所对应的时间;2、在时温、时湿曲线上的相同时刻处计算出温度、湿度;3、根据计算公式求出露点温度; 式中:为露点温度(),U为相对湿度(%),t为温度()。4、将规定等压面上的气温值减去该规定等气压面的露点温度,即得到温度露点差。二、规定等压面拔海高度的计算 各规定等压面上的位势高度是用本站位势高度和各规定等压面层间的厚度累加得到。1、计算各规定等压面之间的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平均气压;2、根据两规定等

2、压面计算平均气压(将两规定等压面的气压相加除以2);3、求取各规定等压面之间厚度 :P1到P2规定标准气压层之间的厚度值(位势米);气层的平均温度(K);P1:下层规定标准气压层(hPa);P2:上层规定标准气压层(hPa);气层的平均气压(hPa);气温在时的饱和水气压(hPa); E0:0时的饱和水气压,取6.1078(hPa);Td:露点温度()。4、根据测站位势高度,分别累加各规定等压面间的厚度,即可得到各规定等压面的位势高度。5、根据规定等压面的时间在相应的量的风层中内插求出风向、风速。三、时间高度曲线(简称时高线)根据测站海拔、各规定等压面、终止层海拔高度及相应时间,确定时间高度曲

3、线。第二节 选取特性层特性层:反映测站上空大气层结特征的气层,为了表明测站上空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情况,以及研究大气中的绝热过程。一、选择特性层的条件:地面层、终止层和对流层顶;第一个对流层顶以下,大于一分钟(或400米)的等温层或大于1的逆温层的起始点和终止点;温度失测层的开始、中间(任选)和终止点;温度梯度的显著转折点,即两层间的温度分布与用直线连接的温度比较,大于1(第一个对流层顶以下)或大于2(第一个对流层顶以上)的差值最大的气层;湿度梯度的显著转折点,即两层间的湿度分布与用直线连接的湿度比较,大于15%的差值最大的气层;在110100hPa之间,如果没有温湿特性层,则应在此

4、范围内加选一层;满足以上条件之一者,即选为温压湿特性层。二、选择特性层的方法:选择特性层时,不考虑规定标准气压层的位置,而是按照条件照实选取,选择顺序如下:先选出地面层、对流层顶、终止层;第一个对流层顶以下的等温、逆温的开始点和终止点;失测的开始、中间、和终止点;再选出温度梯度的显著转折点,并重复该方法直至相邻两层间确实没有特性层为止;最后选出湿度梯度的显著转折点,并重复该方法直至相邻两层间确实没有特性层为止。将全部特性层(除地面层外)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号。三、特性层的气象要素值的计算方法:特性层的气象要素值包括:温度、气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温度露点差。气压的计算:在特性层处的时压曲线上得到

5、气压,由于大气压随高度按指数递减,因此大气压内插计算按其对数值进行,其内插公式为: 分别为需内插层的气压、时间;分别为下层气压、时间;分别为上层气压、时间。温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温度露点差的计算:与规定等压面的求取方法相同。第三节 选择零度层第四节 选择对流层顶第五节 特殊情况处理掌握对流层顶的特点及分类、对流层顶选择条件、计算对流层顶要素、选择对流层顶的特殊情况、零度层定义、零度层选择规定、计算零度层要素探空记录遇有特殊情况的处理。掌握对流层顶的特点及分类、对流层顶选择条件、计算对流层顶要素、选择对流层顶的特殊情况、零度层定义、零度层选择规定、计算零度层要素、探空记录遇有特殊情况的处理。

6、对流层顶选择条件、选择对流层顶的特殊情况、零度层选择规定、遇有特殊情况的处理。1、对流层顶的选择条件,第一对流层顶和第二对流层顶如何区分?选择对流层顶遇有特殊情况的处理规定。2、零度层定义及选取规定?3、叙述探空记录遇有特殊情况的处理规定。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流层顶的特点及分类、对流层顶选择条件、计算对流层顶要素、选择对流层顶的特殊情况、零度层定义、零度层选择规定、计算零度层要素、探空记录遇有特殊情况的处理。第三节 选取零度层零度层:温度为0时的气层。一、零度层的选取条件:1、零度层只选一个。2、当出现几个零度层时,只选高度最低的一个。3、地面层瞬间温度低于零度时,不选零度层。4、施放瞬间的温度

7、为零度时,地面层即为零度层。二、零度层气象要素值的计算方法:零度层的气象要素值包括:气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温度露点差、位势高度。1、在时温曲线上找到温度等于零度的点,并得到温度等于零度所对应的时间;2、在时压、时湿曲线上的该时刻处得到零度层的气压、湿度;4、将零度层的气温值减去该层的露点温度,即得到温度露点差;5、在时高曲线上内插得到零度层所对应的位势高度。第四节 选取对流层顶一、对流层顶的特点及分类对流层顶:对流层与平流层间的过渡层。特点:1、从对流层顶向上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小或为负值。2、对流层顶的高度,随着纬度、季节的不同而变化,还与天气系统活动有关。我国对流层顶一般在500百帕以上。

8、3、对流层顶的高度变化,通常是低纬度地区的对流层顶高度比高纬度地区的高,即对流层顶高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夏季的对流层顶高度比冬季高;测站受暖气团控制时,对流层顶高度较高,相反冷气团控制时高度较低。4、对流层顶的温度变化与高度变化相反,即低纬度地区的对流层顶温度比高纬度地区的低,夏季的对流层顶温度比冬季低,测站暖气团控制时,对流层顶温度较低,相反冷气团控制时温度较高。极地类对流层顶(第一对流层顶):即冷气团控制测站时的对流层顶。热带、副热带类对流层顶(第二对流层顶):即暖气团控制测站时的对流层顶,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异比较明显。“极地类”对流层顶的高度低,而温度高;“热带、副热带类”对流层顶的高度

9、较高,但温度较低。据统计“极地类”对流层顶一般在150百帕以下,而“热带、副热带类”对流层顶一般在150百帕以上。二、对流层顶选择条件500 hPa40 hPa之间,由温度垂直递减率()开始2/千米气层的最低高度,向上两千米及以内的任何高度与该最低高度间的平均温度垂直递减率()也均2/千米,则该最低高度选为对流层顶。1、第一对流层顶的选取:500 hPa150 hPa(不含150 hPa)之间,若出现符合对流层顶的选择条件的气层,则该气层选为第一对流层顶。2、第二对流层顶(150 hPa40hPa)的选取:(1)若存在第一对流层在第一对流层以上,由温度垂直递减率开始3/km气层的最低高度起,向

10、上1千米及其以内的任何高度与该最低高度间的平均温度垂直递减率均3/km,并在该最低高度以上又出现符合对流层顶选择条件的气层(若该符合对流层顶条件的气层出现在150 hPa以下,该气层不选为第二对流层顶;而后在150 hPa或以上又出现符合对流层顶条件的气层,则须在此气层以下重新出现由温度垂直递减率开始3/km气层的最低高度起,向上1千米及其以内的任何高度与该最低高度间的平均温度垂直递减率均3/km的过渡层,此气层才可选为第二对流层顶),则该气层选为第二对流层顶。(2)若不存在第一对流层当未出现符合第一对流层顶条件的气层时,在150 hPa或以上40hPa之间,若出现符合对流层顶的选择条件的气层

11、,则该气层选为第二对流层顶。第一、二对流层顶分别各最多选一个。如果各有几个气层都分别符合第一、二对流层顶选取条件时,则各选取高度最低的一个。三、对流层顶气象要素值的计算方法:对流层顶的气象要素值包括:位势高度、气压、温度、相对湿度、露点和温度露点差。位势高度的计算方法同零度层,气压、温度、相对湿度、露点和温度露点差的计算方法同规定等压面。四、选择对流层顶的特殊情况1、如因记录终止而厚度不足两千米,且符合对流层顶的条件,则按下列方法选取:将记录终止时的温度以干绝热温度递减率(=1/100米)递减到两千米厚度的位置,时高线不足部分以外延,只供选取对流层的用,如果符合选取条件,则选为对流层顶。2、如

12、果符合对流层顶选择条件的层次出现在失测层的起始层或终止层,不能选为对流层顶。一、温、压、湿记录遇有连续失测或可信度差的处理规定:要素500hpa及以下500hpa以上缺测或可信度差时间t(分)规 定气压t5按前后趋势拟合连线t7t5重放球t7不管温度记录是否正常,位势高度只计算到可靠气压记录为止。如后来同时又有可靠的气压、温度记录出现,可继续整理规定等压面温度、湿度记录(缺测位势高度),气压缺测段加补缺测特性层。 温度t2t32t5按前后趋势拟合连线,供计算厚度和系统误差订正用,温度数据作缺测处理3t7不管气压记录是否正常,位势高度只计算到可靠温度记录为止。如后来同时又有可靠的气压温度记录出现

13、,可继续整理规定等压面温度、湿度记录(缺测位势高度),温度缺测段加补缺测特性层。湿度按前后趋势拟合连线,供计算厚度和系统误差订正用,湿度数据作缺测处理重放球(若缺测层无云且前次同等高度平均相对湿度低于30%时,可不重放球。按前后趋势拟合连线,代计算厚度和系统误差订正用,湿度记录作缺测处理。)湿度记录只整理到有可靠湿度记录为止,其他照常整理(相对湿度按1%计算)注:当连续失测或可信度差处在500hPa层上、下时,按500hPa以下的规定处理。二、重放球规定1、记录未达500百帕和不足10分钟。2、气球升速自地面到终止均600米/分或150米/分。3、重放球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正点时间的1小时15

14、分(08:30或20:30)。4、当某次观测出现两次气球下沉时,第二次气球开始下降点作为本次记录的终止层,结束本次观测。若终止高度低于500百帕,又在允许重放球的时间内,则必须重放球。当正点后75分内放不出球,该时次探测停止进行。5、综合探测时次,遇有近地层高空风失测,应在放球的规定时限内补放测风球,但因某种原因,放球的规定时限内未能补放测风球,且在500hPa以下,测风分钟数据连续失测大于5分钟,也应在放球的规定时限内重放球。二、对气球升速的要求1、如果在500百帕以上,从某一层开始到记录终止,升速均大于600米/分或小于150米/分,则此层以后的记录不再整理。2、如果在500百帕以下,从某

15、一层开始升速大于600米/分或小于150米/分,应重放球。如果记录中间某一段升速大于600米/分或小于150米/分,而以后升速又恢复正常,则此记录照常整理。第六节 高空温、压、湿报告电码(2)学时,其中理论(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2)学时,其他(0)学时:牢固掌握高空温、压、湿报告电码格式、编报说明以及编报方法。高空温、压、湿报告电码格式、编报说明以及编报方法。熟练掌握高空温、压、湿报告电码编报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参照教材符表编写高空温、压、湿报告电码一份。基本掌握高空温、压、湿报告电码编报方法。第一节 高空温、压、湿报告电码一、电码格式A、C部 第一段 TTAA YYGGId II

16、iii第二段 99P0P0P0 T0T0Ta0D0D0 d0d0f0f0f0 P1P1h1h1h1 T1T1Ta1D1D1 d1d1f1f1f1 PnPnhnhnhn TnTnTanDnDn dndnfnfnfn第三段 88PtPtPt TtTtTatDtDt dtdtftftft 第四段 77PmPmPm or dmdmfmfmfm 66PmPmPm第十段 61616 SnSr0Sr0Sr0Sr062626 P1P1LarLarLar LarLorLorLorLor SnSrSrSrSr PnPnLarLarLar LarLorLorLorLor SnSrSrSrSr 63636 88 La

17、rLarLar LarLorLorLorLor SnSrSrSrSr 64646 77 LarLarLar or LarLorLorLorLor SnSrSrSrSr66 LarLarLar B、D部 第一段 TTBB YYGGId IIiii第五段 n0n0P0P0P0 T0T0Ta0D0D0 n1n1P1P1P1 T1T1Ta1D1D1 nnnnPnPnPn TnTnTanDnDn 第十段 61616 SnSr0Sr0Sr0Sr0 65656 n1n1LarLarLar LarLorLorLorLor SnSrSrSrSr nnnnLarLarLar LarLorLorLorLor SnS

18、rSrSrSr 二、编报说明本电码用来编报陆地测站高空温、压、湿和风的资料。各部必须按所列电码格式编成单独的一份报告,识别组和编报内容如下:部识别组编报的资料ATTAA100hpa层及其以下各规定等压面层、对流层顶和最大风层的资料。BTTBB100hpa层及其以下特性层的资料。CTTCC100hpa层以上各规定等压面层、对流层顶和最大风层的资料。DTTDD100hpa层以上特性层的资料。只要观测到应该编报的资料,就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编报,不得省略。探测终止高度以上和低于测站的规定高度的发报层,应省略不报。如果没有探测到某部规定编报的探测资料,该部省略不报。三、编报方法第一段:1、TTAA、TTB

19、B、TTCC、TTDD分别编报探空报告电码A、B、C、D的识别组。2、yyGGyy分别编报观测日期的十位数和个位数。GG 实际放球时间的世界时,以最接近的整时数编报。Id规定等压面有风组终止层指示码。编报有风组的最后一层规定等压面气压值的百位数(A部)或十位数(C部)。Iiiii编报内容与高空风报告电码相同。第二段1、99地面层资料的指示码。地面气压,以百帕为单位,编报其百位、十位和个位数,小数四舍五入,如有千位数,千位数省略不报。地面气温,以摄氏度为单位编报。地面气温的正负号及其小数的近似值。温度的小数编报的电码温度为正温度为负123456789地面的温度露点差。编报地面风的资料。编报方法与

20、高空风报告电码相同。(2)P1P1h1h1h1 T1T1Ta1D1D1 d1d1f1f1f1 PnPnhnhnhn TnTnTanDnDn dndnfnfnfn温度露点差的编报方法:0.04.9放大10倍编报;5.05.5编报50;5.649.4小数四舍五入后放大10倍加50编报。P1P1 规定等压面的气压,A部气压以10百帕为单位编报,1000百帕层编报为00;PnPn C部气压以1百帕为单位编报。例如:925百帕层编报92,700百帕层编报70,70百帕层也编报70。h1h1h1 规定等压面的位势高度,500百帕层以下的位势高度以位势1米为单位编报(位 势千米省略不报);500毫巴层及其以

21、上的等压面的位势高度,以位势十米为hnhnhn 单位(个位四舍五入,万位省略不报)。T1T1 规定等压面的气温编报方法同地面温度。TnTn Ta1 规定等压面的正负号及其小数的近似值,编报方法同地面温度。TanD1D1 规定等压面的温度露点差编报方法同地面温度。DnDnd1d1f1f1f1 编报规定等压面风的资料。dndnfnfnfn3、第三段 88PtPtPt TtTtTatDtDt dtdtftftft 88对流层顶指示码。PtPtPt对流层顶的气压。在100百帕层及其以下的对流层顶(A部),其气压以1百帕为单位编报;在100百帕以上的对流层顶(C部),其气压以0.1百帕为单位编报。TtT

22、tTatDtDt 对流层顶的气温和温度露点差。方法同地面层。dtdtftftft 对流层顶风的编报。4、第四段 77PmPmPm or dmdmfmfmfm (4vbvbvava)77或66最大风层指示码。PmPmPm最大风层的气压。编报方法同对流层顶。dmdmfmfmfm最大风层风的资料,编报方法与高空风报告电码相同。5、第五段 n0n0P0P0P0 T0T0Ta0D0D0 n1n1P1P1P1 T1T1Ta1D1D1 nnnnPnPnPn TnTnTanDnDn 、特性层层次的编号,分别编报00(地面)、11(第一特性层)、22(第二特性层)99(第九特性层)、11(第十特性层)、22(第

23、十一特性层)99(第十八特性层)、11(第十九特性层);在D部中特性层组的分别编报11(100百帕以上第一特性层)、22(100百帕以上第二特性层)注意:只有能编报00,表示地面资料。P0P0P0 P1P1P1 PnPnPn特指性层的气压。T0T0Ta0D0D0 T1T1Ta1D1D1 TnTnTanDnDn一特指性层的气温与温度露点差。方法同地面温度编报。2、关于第二段的编报规定:应编报的规定等压面:A部 地面、925、850、700、500、400、300、250、200、150、100; C部 70、50、30、20、10hpa。当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规定等压面的风的资料不明,但在其以上的其

24、它规定等压面还有风的资料时,则资料不明的那些规定等压面的风组应编报当某一规定等压面的风的资料不明,而在其以上其它各规定等压面风的资料也不明,所有风的资料不明的那些规定等压面的风组都可以省略不报,同时第一段中的应按有关规定选报适当的数码。如果250(或150)百帕等压面是本次探测到的最高风层,除按规定编报250(或150)百帕等压面的风组外,200(或100)百帕等压面的风组仍应包括在报告中,并编报为但如果250(或150)百帕等压面为本次探测的终止层时,200(或100)百帕等压面的风组均不编报。第一段中的应编报为2(或1)。各发报规定等压面层,应按其高度自下而上的顺序编报。在探测范围内,如某规定等压面风的资料缺测,则与之对应的ddfff风组应编报为,不得省略。4、关于第三段的编报规定:第三段指示码为88。当A部或C部没有观测到对流层顶时,第三段应编报一组“88999”,不得省略。5、关于第四段的编报规定:其指示码为77或66。当最大风层出现在1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