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9.03KB ,
资源ID:1782923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8292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docx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教学内容: 复习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二: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原因和条件 难点:同盟回纲领理解 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对话 五:教学过程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上册67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 【单元体系概述】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在五四运动前的统治,是20世纪最初20年的历史。这个阶段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的阶段。这一阶段,两大主要的社会矛盾趋于合流,集中地体现

2、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兴起。孙中山创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进一步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清政府在形势的逼迫下,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没有能够挽救其统治危机。1911年爆发的武昌起义,使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统治结束。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破坏和进攻下,革命果实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篡夺。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袁世凯在共和国的招牌下,一步步加强独裁,并公然恢复君主专制制度,出卖国家利益。对此,革命党人被迫进行应战,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一系列斗争。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又领导了“护法运动”,但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尽头。 辛亥革命前后,俄、英帝国主义乘机在蒙古、西藏地区加紧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日本出兵中国山东,并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

4、侵略,加之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大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也壮大起来,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提供了基础条件。 第一讲辛亥革命 一、背景:(必然性-原因) 1、20世纪初,帝国主义以清政府为工具对中国加紧侵略,造成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现状。 2、19世纪末,戊戌变法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救国必须另觅蹊径。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破产,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君主立宪的迷梦中惊醒。 简析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不同。 (1)领导者不同:前者是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领导和发动的;后者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最

5、高统治者主持和领导的。 (2)性质不同:前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运动。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救亡图存”是时代的主题,维新派把救亡和变法联系起来,提出改良方案,适应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后者是清统治者组织的一次自救与变革,是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而且推行者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官僚。 (3)面对内外局势的侧重点不同:从国际背景看,都发生在重大的对外民族战争之后;从国内形势看,都面临尖锐的阶级矛盾。面对相似的国际国内形势,两者都有挽救危机和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意图,但侧重点各异。维新派力倡变法,通过政治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国势衰落的局面,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虽然也有对付国内人民斗争的

6、反动性,但救亡图存是主要的;清末“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列强在辛丑条约中给清政府规定的镇压人民及赔款等任务,以保住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4)历史地位与作用不同。前者是由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派提出的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是清末“新政”所没有的,前者是爱国的、进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后者虽然在客观上也有进步作用,但它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之时,这种企图延缓清王朝统治的所谓“新政”,已成了对革命的反动 二、条件(基础)可能性 1、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2、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4、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7、 5、群众基础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 6、政党条件同盟会的建立 三、经过 (一)准备阶段 1、思想舆论准备 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中心:上海、北京。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三民主义形成 评价:A、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在与改良派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 B、内容:(进步性与局限性) C、其弱点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论战 双方: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 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实质: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与革命思想的交锋。(资产阶级就实行何

8、种政体的论战。) 作用: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的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思考题】 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异同。(导与练第95页) 比较清光绪年间两次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 从历史背景看: 同: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清政府顽固守旧。 异:第二次论战时,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从论战内容看: 同:主张变革;兴民权;崇尚西学;发展资本主义。 异:维新与革命;保留与推翻清政府;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 历史作用: 同:进步性:思想解放潮流。舆论先导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异:性质(维新派与

9、顽固派)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革命派与保皇派)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和革命思想的较量。 作用:(维新派与保皇派)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束缚;(革命派与保皇派)使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一些知识分子摆脱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束缚,走上革命道路。 2、组织准备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 第一个:兴中会(1894年)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 广泛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同盟会 (1)何时何地建立?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2)为什么同盟会在此时建立,具备了哪些条件? 条件: 思想基础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

10、体广泛建立 阶级基础革命团体广泛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形势需要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 (3)、为什么说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全国性它是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全国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组成。 统一的有统一的领导机构、统一的机关刊物、统一的革命纲领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手段。 (4)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A、同盟会成立使资产阶级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的领导 B、同盟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纲领: 成立大会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发刊词:“民族”“民权”“

11、民生”三民主义 (5)三民主义和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有何关系?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三民 主义十六字纲领含义意义局限性地位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反满,即推翻满清政府;二是独立,即建立“民族的国家”。没有明确反帝前提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的对象核心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土地国有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积极性。补充和发展 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提示:(1)完整内容包括民族革命(民族)、政治革命(民

12、权)、社会革命(民生)三大任务。 (2)比较完整纲领内容存在局限性。 意义: A、是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具有全国规模;有机构、章程;有纲领、指导思想;有全国影响) B、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进入新阶段。 3、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规模、影响、作用 4、政治形势成熟(人民群众斗争风起云涌) 收回利权斗争 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导火线(为什么?) 保路运动从群众性请愿发展为反清武装起义。 荣县革命政府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 四川保路运动浪潮,使革命党人大受鼓舞,清政府惊恐万状,忙命端方从湖北抽调大批新军进行镇压,造成湖北空虚,革命党人遂于10月10日发动起义。 资产

13、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反封建思想的比较 (1)相同点:都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用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体制。都侧重介绍宣传政治主张,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彻底批判。 (2)不同点: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革命派按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并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 维新派主张用和平和改良的

14、方式,幻想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3)产生不同的原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上层,他们极力接近封建社会上层人物,更多地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代表了中小资产阶级,他们紧紧依靠华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性 过程 1、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1)兴中会的成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和广州起义(第一步) (2)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革命派形成) 2、发展: (1)同盟会的建立(第一个革命政党、新阶段) (2)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3、高潮 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 4、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