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40.72KB ,
资源ID:178359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8359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辽宁自考00765中国简史章节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辽宁自考00765中国简史章节复习题.docx

1、辽宁自考00765中国简史章节复习题辽宁自考00765中国简史章节复习题 第一章 远古时代1.简述母系氏族社会生活生活状况?(了解)答:(1)社会经济:在母系氏族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种植农业和饲养业。种值农业的出现在经济生活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人此农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原始手工业也有突出成就。首要表现为磨光石器为主的生产工具制作技术的明显进步。陶器的发明是当时手工业的最大成就,制陶成为最具特色的手工业。(2)社会生活:母系氏族公社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到仰韶时代前期得到充分发展,这一时期,普遍形成了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相对集中的长期定居的村落,临潼姜寨,西安半坡就是比较典型的母

2、系氏族公社村落遗迹。在一个母系氏族公社中,每个成员都依靠氏族公社而生存。他们共同劳动,协力耕作,壮年男子外出狩猎,妇女承担家务劳动并兼营采集。氏族成员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 2.简述父系氏族社会的形成?答:在距今5000年左右,中国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制度代替母系氏族制度是历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在母系氏族公社全盛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渐加速,男子在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据主导的地位,妇女则退居次要地位,主要承担繁杂的家务劳动。同时,婚姻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偶婚姻逐渐向一夫一妻制婚姻转化,夫妻婚姻关系更加牢固持久。原来夫从妻居的状况转变为妻从夫居,妻子死后埋在丈夫氏族的墓地。过

3、去按女性计算世系的传统也改变为按男性来计算了,这样,母权制自然过渡为父权制,父系氏族公社逐渐形成了。 3.简述家庭和私有制的产生经过?答:男子凭借经济上的优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取得了主导地位,从而打破了母权制的婚姻秩序,原来对偶婚制下的夫从妻而居的传统被一夫一妻制所替代。起初这种小家庭依附于作茧自缚大家庭,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小家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随之增强,个体家庭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剩余产品增加,私有制现象也开始出现。对财产的占有首先表现在对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牲畜的占有上,后来发展到收获物、房屋甚至地地。这期间一些氏族部落首领还利用职权占有更多的私有

4、财产,私有制也日益发展起来。第二章 夏商西周 1.简述商朝国家机构。答:商朝的国家机构比夏朝更加完善。商王自称“一人”或“余一人”,以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商王下设有冢宰或师尹、卿士等,掌管政务。他们各有僚属,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统治系统。商朝军队庞大。商王领兵出征,一次三五千人,最多时超过万人。商朝的刑法称汤刑,其条目很多,刑罚很残酷。商王朝统治地区分成畿内(内服)和畿外(外服)两部分。畿内是商朝王室直接统治的区域,畿外是众多方国分布的地区。方国的首领由商王赐予侯、伯等称号,承担一定义务。大小方国要遵守礼仪法度,定期向王室朝贡,提供力役,奉命争战。方国都仿照王室建立地方性政权机构,组织军队,设

5、置监狱,征收赋税,直接统治所属人民。 2.论述西周的政治经济制度。(重点掌握)答:(1)分封制:周灭商之后,为加强对征服的广大地区的统治,便大规模分封诸侯,派王室子弟姻亲和异姓贵族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统治当地的人民。这就是所谓的分封制。周初分封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同姓贵族。二是异姓贵族。三是古代圣王后裔。分封诸侯要举行隆重的受封仪式,受封者接受周天子的册命,谓之“册封”。在诸侯国内,国君还要把一部分地方分给卿大夫作为“采邑”,卿大夫也要拿出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士。这就形成了自天子至士的等级分封制度。(2)宗法制:宗法制是处理宗族内部成员之间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利的制度。它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演变而

6、来的,到了西周时期达到了完备的程度。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这有利于防止贵族之间由于权力继承问题而发生纠纷,稳定统治秩序。(3)井田制:井田制是由氏族社会土地公有制演变而来的。夏商时期都有井田,到西周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土地制度的主要构成形式。当时,周天子名义上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所有者,他将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人民向下分封,各级贵族则成为所受封土地的实际占有者,其土地不得随意转让和买卖。因此,井田制是一种国家土地所有制。据文献记载,古时田野中有纵横交叉的道路和水渠,将田地分成大小相连的方块,远远望去形如井字,故称井田。井田制下的土地有公田和私田之分。第三章 春秋战国1.

7、简述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答:春秋后期,以大夫为代表的“私家”和以诸侯国君为代表的“公室”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私家”是从旧贵族中转化过来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千方百计地与“公室”争夺土地和人民,并要求上的变革。(1)鲁三桓执政。鲁国新兴势力的代表是季孙、叔孙、孟孙三家,由于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史称“三桓”。三家实行“四分公室”,“三桓”掌握了鲁国政权。(2)田氏代齐。齐景公时,大夫田桓子采用施恩授惠的方法,与“公室”争夺民众。为收买人心,他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进,取得了民众的支持,大量民众逃往田氏门下,逐渐控了齐国政权。(3)三家分晋。春秋中叶,晋国公室衰弱,而“私家”力量却逐步强大起来,

8、韩、赵、魏等六家专权。春秋后期,新兴势力内部出现了激烈的斗争,韩、赵、魏三家获胜,分别建立三个封建政权,晋公室名存实亡。 2.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的变化。答: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使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变化。春秋时期,周天子已经丧失了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私田的数量不断增加,土地私有权在事实上得到了承认。到了春秋地末期,土地的转让和买卖已公开进行。在土地关系私有化的过程中,井田制也逐渐走向崩溃。3.论述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答:(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土地可以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制。(2)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等爵制。颁布二十军功等爵制,凡在前线斩敌甲士首级一颗的赏爵一级,并按爵位高

9、低授予官职、耕地、住宅、服劳役的“庶子”等。(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凡是努力耕织,多缴纳租税的,免其徭役;凡经商或懒惰者,没入官府为奴婢。(4)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为31个县,设置县令、县丞等管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5)实行连坐法。规定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奖励告奸,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可与斩同赏。一家藏奸,什、伍同罪连坐。(6)统一度量衡。颁布了全国统一标准的度量衡器。 4.论述百家争鸣的基本情况。答: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人们各有不同的态度和主张。于是各家各派著书立说,议论时政,互

10、相诘难,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各派史称“诸子百家”。在思想领域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1)孔子和儒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和仁。孔子非常重视礼,把恢复周礼作为政治目标。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即所谓的“仁者爱人”。他把“仁”做为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孔子死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轲和荀子。(2)道家。道家创始人是老子,老子是春秋末期的楚国人。道德经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材料。“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3)墨家。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墨子名翟,鲁国人,其思想反映在墨子一书中。墨

11、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强凌弱的战争。他提出“尚贤”思想,主张“尚同”,他还主张“节用”。“节葬”,反对挥霍浪费。(4)法家。战国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等人,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人,著有韩非子一书,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5.论述孔子的主要思想。答: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和仁。孔子非常重视礼,把恢复周礼作为政治目标,提出“克已复礼”。复礼的有效手段是“正名”,就要人们恪守自己的名分,即实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恢复和维护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即所谓的“仁者爱人”。他把“仁”作为人际关

12、系的基本准则,要求人们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已复礼”,即克制自己以符合礼的要求,孔子把“仁”看成道德的最高准则,并把它与礼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第四章 秦汉1.试述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答:(1)实行土地私有制。秦始皇下令人民向政府呈报占有土地的数量,政府根据数量征收田租。这一作法确认了土地私有权,对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2)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将货币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这就克服了货币不统一的状态,便利了商品交换。秦统一后,秦始皇颁发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并把它铭刻在官定的度量衡

13、器上,作为标准器具发到全国各地。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在字形、笔画等方面繁简不一,影响了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因此,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等人对文字进行整理,制定出小篆,作为公文法令标准文字。后来狱吏程邈又整理出更为简便的隶书,作为通用全国的文字。(3)修筑驰道。公元前220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秦始皇下令修建驰道,形成了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紧密的联系起来。(4)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凡私人所藏诗书百家语者,一律限30天内交官府销毁,逾期不交处以刑罚。这就是“焚书”事件。公元前212年,一些方士议论、诽谤秦始皇。

14、秦始皇下令追查,共逮捕了460多人,并将他们全部坑杀,这就是“坑儒”事件。(5)北击匈奴。匈奴是居住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战国后期强大起来,经常深入中原地区进行袭扰和掠夺。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大军30万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套南北地区。公元前213年,秦朝把以前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一条从临洮至辽东碣石的万里长城,对于抵御匈奴骚扰,保障内地人民生产和生活,起了重要作用。(6)南征百越。在岭南地区生活着许多越族人,通称为“百越”。秦用六七年时间,终于征服越族,在此建置了闽中、南海、象、桂林四部,又迁徙50万人与越人杂居,加速了这一地区的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发展。2.简述西汉初巩固

15、统治的措施。答:(1)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罢兵归家。招抚流亡。释放奴婢。轻徭薄赋。(2)完善制度。汉初基本上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西汉的军队主要分为中央常备军和地方预备军。汉初还制定了法律。刘邦入关之初就约法三章。为加强对农民的控制,西汉还推行严密的编户制度,实行人口登记。3.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基本措施。(重点掌握)答:(1)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中朝”。设置刺史。改革选官制度。(2)削弱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势力。(3)加强中央财政。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实行均输平准法。算缗和告缗。(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伐匈奴,通西域。4.简述王莽改制的内容。答:(1)实行“王田”、“私属“制。

16、(2)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管。 (3)改革币制。 (4)易官名、地名。5.简述东汉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答:(一)加强中央集权。严防功臣、宗室诸王及外戚专权。扩大尚书的权力,削弱三公。提高州刺史的权限。改革军制。(二)稳定社会生产。释放奴婢。减免田赋。实行度田。6.简述董仲舒的思想。答:(1)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2)大力宣扬儒家的等级观念,建立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规范。 (3)在政治上主张大一统。总之,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神话专制皇权,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所以长期以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行。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1简述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答:曹操参加讨伐

17、董卓的战争,后来又打败了青州黄巾军,努力壮大起来。196年,汉献帝由长安逃回洛阳,曹操亲迎汉献帝到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同时曹操在许昌一带募民屯田,初步解决了军粮问题。经过几年的经营,曹操的势力逐渐强大,在中原站稳了脚跟,成为北方唯一能和袁绍抗衡的力量。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展开了一场决战。从实力上看,袁绍远超曹操。但在政治上,袁绍统治残暴,而曹操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剥削,很得人心。在治军上,袁绍法令不严,士气不振;曹操赏罚分明,上下齐心,战斗力强。在用人上,袁绍任人唯亲,曹操唯才是举。曹操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2.简述三国鼎立书面的形成。答:北方统一后,曹操试图乘胜统

18、一全国,把兵锋指向占据荆州的请表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来辅佐他。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为刘备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方针,使其势力不断加强。公元208年,刘备被曹操击溃。为联合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出使东吴商讨联合事宜。面对曹操强大的军事压力,孙权最终决定与联合刘备共同抗曹。曹操率军沿江而下,与孙、刘联军相遇于赤壁。曹军不善水战,为减轻船身晃动,曹军将船舰首尾相连。东吴利用曹操轻敌,趁机用讦,派黄盖载满干柴油料的数十艘船只向曹操诈降,然后用火攻,大败曹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曹操对孙、刘采取以防御为主的方针,主要致力于整顿内部,巩固后方。

19、刘备战领了荆州和益州,后来又夺取了汉中,有了自己的地盘。孙权经营江南,统治更加巩固。这样,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3.西晋门阀士族的统治。答:门阀士族是凭借门第在政治和经济上逐渐形成特权的大地主阶层,它萌生于东汉,形成于三国,确立于西晋。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权主要表现在控制官吏的选任上。曹丕推行的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世家大族垄断选举的工具。西晋建立后,继续实行这一政策,从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书面,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门阀士族经济特权是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人口,并且不向国家纳租服役。他们还特别注意门第,处处与庶族保持着严格界限,不与无特权的庶族联姻和同乘

20、共坐。他们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4.简述西晋的经济制度。答:西晋时期,曹魏以来实行的民屯制度被正式废除。280年,西晋颁布了占田制,其主要内容如下:(1)户调式:凡是丁男立户的,每年交纳户调绢3匹,绵3斤;丁女及次丁男立户的,纳半数。(2)农民占田和课田:男子占田70亩,女子30亩。这办是农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不是实际授予的土地数额。其中,丁男有50亩,次丁男有25亩,丁女有20亩要课税,这被称为课田。(3)士族地主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等特权:一品官有权占田50顷,以下每品递减5顷,至九品占田10顷。5.论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答:为了解决社会危机,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北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1、改革分两期进行,前期从484年起,主要改革政治经济制度;后期从494年起,主要改革生活习俗。两期改革的具体内容如下:(1)均田制。(2)租调制。(3)三长制。(4)迁都及汉化措施。为了摆脱拓跋贵族守旧势力的影响,加强对中原地区的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接着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主要有:禁北语。规定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胡服。迁都当年,下令禁胡服,服装一律依汉制。改姓氏。鲜卑人姓氏与汉人不同,多是二三字的复姓,孝文帝下令把鲜卑复姓改为单音汉姓。6.范缜的无神论思想。答:范缜坚持反佛斗争,针对佛教有神论思想写出了著名的神灭论。首先,范缜提出了“形神相即”的观点,所谓“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其次

22、,精神是人特有的“质”。再次,精神活动须以活人的生理器官为基础。范缜的神灭论从理论上动摇了佛教的思想基础,把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推到一个新的阶段。第六章 隋唐1.简述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重点掌握)答:为了巩固隋朝的统治,隋文帝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1)三省六部制。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即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使宰相有了明确的分工,又合理地分割了相权,避免大权独揽,有利于加强皇权。(2)州县二级制。隋文帝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将过去的州、郡、县三级制度改为州、县两级制度,废除了郡级建制。将地方官员的任

23、免权收归中央。隋文帝通过改革,把地方的主要权力都集中到中央手里,并且节省了封建国家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3)改革府兵制。隋文帝对府兵制也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府兵在州县落户,从事生产的同时仍然保留军籍。府兵进一步成为直属中央的武装,为巩固隋王朝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创立科举制度。隋文帝废除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建立了以考试为选拔人才手段的科举制度。隋朝科举制度的实行,结束了门阀世族控制官场的局面。(5)制定开皇律。隋文帝颁行开皇律。开皇律相比以前的法律更加精简。这部律令是中国法律的一大进步,但它仍然保留着“刑不上大夫”的封建等级观念,规定七品以上官吏犯罪

24、可以减罪一等九品以上官吏犯罪可以拿钱赎罪,这些内容都表现出封建社会法律的不平等。2.简述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答:(1)继续推行均田制。 (2)改革户籍制度。 (3)推行租调制。 (4)统一钱币和度量衡。3.试述唐朝巩固统治的几点措施。答:唐朝建立以后,在隋朝的基础上加以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封建统治制度。(1)中央统治机构:唐代中央决策机构仍然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但比隋的制度更加完备、严密。唐代的三省有严密的分工,互相独立。(2)地方行政机构:唐朝的地方制度基本上沿袭了隋朝制度,即州、县两级制度。唐太宗根据山川形势将全国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等十道。唐玄宗时,又重新分全国为十

25、五道。县下有乡,乡下设里。(3)府兵制:唐朝的府兵制仍然以隋朝的府兵制为基础,但由于唐朝对这一制度进行多次改革,所以唐的府兵制要比以前严密得多。府兵制是唐朝统治者对全国百姓进行军事镇压的暴力工具,也是捍卫民族利益和进行民族征服的手段。充当府兵是农民的一项沉重负担。(4)唐律的修订:唐朝从高祖时期开始制定法律,唐太宗时完成贞观律,颁行全国。唐律是我国封建社会法律发展史上比较完备的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代表了中国封建立法的最高成就,在中国法典编纂史上具有理程碑的意义。4.简述“开元盛世”的形成。答:武则天退位之后,唐朝的政局陷入一片混乱。玄宗上台后任命一批有才干的官员,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实行了一

26、系列的开明政策和措施:(1)裁减冗员,整顿吏治。(2)抑制食封贵族。(3)压抑佛教。(4)重视农业生产。(5)开源节流,整顿财政。由于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开元年间经济繁荣,国库充裕,民生安定,国威远播。唐代至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时代,史称“开元盛世”。5.评析安史之乱对唐朝有影响。答:安史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的一次反叛。这次叛乱从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开始,到763年史朝义兵败,前后长达8年之久,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安史之乱。影响:安史之乱既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斗争,更不是敌对阶级之间的较量,而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对这场战争是

27、厌恶的。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更是激起了人民的强烈愤怒。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激战最烈的河南一带,更是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相,大大加深了社会矛盾。同时,唐朝中央的力量削弱了,各地出现了40多个大小军阀,藩镇割据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他们手握重兵,互相玫伐,对唐朝中由集权形成了严重的威胁。经过安史之乱,唐朝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从此一蹶不振。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6.简述两税法颁布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答:武则天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加上安史之乱造成的人口大量流亡,均田制名存实亡,以租庸调维系的剥削制度也已经无法维持。

28、与此同时,按垦田面积征收和地税和按贫富等级征收的户税逐渐要起来。宰相杨炎建议改行两税法,并正式颁诏实施。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1)把租庸调和各种杂税统一并为地税和户税征收。(2)量入制出,即按国家开支总额来确定税收数额。(3)地税按田亩的多少征收谷物。(4)户税按照户等的高低征收。(5)地税和户税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6)无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按其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征税。 影响(意义):(1)在一定时期内既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2)打破了过去将赋税强加在贫苦农民身上的不合理局面。(3)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七章 五代宋元1.评价后周的改革。答:后周太

29、祖郭威和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较有作为的政治家。他们先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五代十期北方的战乱局面逐渐趋于稳定。经济上发展生产,招抚流亡,奖励垦荒,均定赋税,废除部分苛捐杂税。政治上澄清吏治,修订律令注重发挥文臣的作用。军事上裁汰军中老弱,招募丁壮,加强禁军,创建水军,严格训练。经过这些改革,中原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试述北宋中央统治机构的强化及影响。答:(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削减州郡长官的权力,命节度使只负责其驻节所在的政事。(2)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赵胤把地方军队中的精壮挑选入禁军。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等的兵权,同时废除殿前都点检这一最高军事职位。创建禁

30、军“更戌法“,定期更换移动。(3)分割相权。在中央,宋统治者唯恐宰相权重危害皇权,就让枢密使掌军权,三司掌财权,宰相只有一般的行政权。(4)发展科举。宋代官僚的主要来源是科举制度。宋的科举制度也同样反映出权力的集中。宋代中举后,无须再经吏部铨选,即可做官。3.简述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答:(1)整顿吏治。(2)加强武备。(3)发展经济。4.评价王安石变法。答:王安石的变法推行了十几年,使政府增加了收入,出现“中外府库无不充衍”的局面。农田水利兴修了不少,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势。5.简述辽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答:辽是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

31、族之一。在中央分设两套相当于宰相机构的最高机构。总的原则是“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代“因俗而治”的政治制度,是为适应南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同的水平,而实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政策。辽的地方行政组织实行的是州县制和部族制。在汉人和渤海人地区实行州县制,在契丹、奚、女真等地区实行部族制。此外,辽朝还有“四时捺钵”体制。四时捺钵制是契丹人建国后的一种创举,它既未改变游牧、渔猎经济政治管理的传统习俗,又能对定居的汉人进行有效的管理。6.简述“澶渊之盟”的内容及其影响。答:1004年,辽军进逼澶渊,威胁开封。宋廷君臣惊慌失措,有人主张迁都金陵或成都,宰相寇准等主张抗辽,在两军对垒于宋有利的形势下,宋真宗竟与辽订立和约。由于议和地点在澶州,而澶州古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主要内容: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输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仍以白沟为界。影响:澶渊之盟的缔结是双方均势的产物,从此形成了宋辽南北对峙局面,直到宋末,双方基本上保持和平局面长达100多年,在历史上有积极作用。7.试述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答: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和辽、宋、金、西夏等民族长期并立的分裂局面。其版图“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促使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繁荣昌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