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2.65KB ,
资源ID:178961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8961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经济地理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经济地理学教案.docx

1、经济地理学教案经济地理学教案【篇一:经济地理教案】 经济地理学教案 一、使用班级:2002级地理本科班。 二、主讲教师:资源环境与旅游系杜娜副教授。 三、选用教材:经济地理学,李小建主编,高教出版社,2003年。 四、使用时间:2004年9月2005年1月。 五、授课体系: 第一章:经济地理学学科概论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经济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概念 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五节:交通对经济

2、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 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 第三节:其他工业区位论 第四节:行为区位论 第四章:中心地理论 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第二节: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第三节:中心地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区位 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 第七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 第三节;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第九章:区域的空间组织 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第二节:区际联系 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第十章: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发

3、展过程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特点及地理意义 第四节: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第一节:汽车工业 第二节:电子工业 第三节:服务业 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第一节:新的国际分工格局 第二节:全球化与本土化 第三节:发展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篇二: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conomic geography 课程代码:0508312 学 分: 2 学时:34 适用对象:本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专业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自然地理学 考试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

4、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经济地理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着重分析和研究人地关系、全球与地方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贫富差距等)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具有很大的针对性和实务性。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了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学科体系和发展状况。 (2)掌握经济地理学一般研究方法,了解影响经济地域体系的诸多要素,具备综合分析经济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经济地域格局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各阶段特点、基本规律,培养从时空耦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5、。 (4)掌握产业分类体系、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空间组织理论。 (5)掌握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空间组织理论。 (6)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特征、表现和动力因素。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与经济地理学相关的书籍、期刊,撰写读书报告,并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辩论、讨论,以进一步清晰本学科的相关概念、范式和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安排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总学时为34,其中讲课30,课堂讨论、专题分析4学时。并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有关书籍、期刊,撰写小论文。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6、 绪 论(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熟悉经济地理学发展历程,掌握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与相邻学科关系,了解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了解企业、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的调查分析方法等。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 一、研究对象 二、学科体系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二、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三、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 二、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分析方法 三、经济

7、地理信息系统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熟悉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因素的作用。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三、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五、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第三节 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二、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三、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四、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

8、动区位的影响 第四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二、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三、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四、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五节 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交通要素及其内涵 二、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 三、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熟悉有代表性的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内容,了解其它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三、理论与现实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二、韦伯区位论

9、的应用研究 三、理论与现实 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一、胡佛的区位理论 二、区位的相互依存学 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内容,熟悉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第一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二、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三、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一、廖什的中心地系统 二、廖什理论与克里斯塔勒理论的差异 第三节 中心地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一、 贝利和加里森的中心地模型 二、中心地的等级性 三、中心地系统的变化 四、人口密度与中心地 第五章

10、公司区位论(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和空间演变模式,掌握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熟悉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以及公司区位选择对投资区的影响。 第一节 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和空间演变模式 一、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 二、企业的空间扩张 三、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四、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五、模式比较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第二节 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一、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 二、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 第三节 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一、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 二、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 三、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 第四节 公司区位选择对投资区的影响 一、

11、公司与投资地联系的背景二、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 三、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六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区域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与联系,熟悉农村工业化进程及对农区发展的影响,熟悉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的内在联系。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 一、区域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模式 二、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三、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四、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五、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六、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第二节 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 一、农村工业化的特征 二、农村工业化对农区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 一、技术与

12、技术创新 二、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 三、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及空间组织(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熟悉经济地域综合体、经济区与经济区划的关联,熟悉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关系,熟悉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 二、经济区概述 三、经济区划概述 第三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二、梯度推移学说 三、中心-外围理论 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五、区

13、际联系理论 第四节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一、区域经济差异概述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八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熟悉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历程,熟悉其影响因素,了解经济活动全球化特点及地理意义。 第一节 发展历史及趋势 一、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三、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一、技术进步 二、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 三、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 四、国际经济协调 第三节 经济活动全球化特点及地理意义 一、世界贸易不断扩大、世界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地域

14、差异明显 三、国际水平分工进一步发展、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四、经济全球化呈现多极化趋势 第九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熟悉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带来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了解全球化与当地化的相互关系,了解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新的国际分工格局 一、国际经济联系系统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分工 三、新的国际分工体制 第二节 全球化与当地化 一、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矛盾 二、本土化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一、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机遇与挑战 二、不同地区全球化效益的差异 三、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独立的关系 四、发展中国家全球化对策 五、东南亚金融

15、危机及其启示 三、教材和参考书目录 (一)教材 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该书系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二)参考书 1、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迈克尔?波特美,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篇三:经济地理学教学纲要】 经济地理学教学纲要(研究生用) 第一章经济学概论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 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经济学的起源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

16、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色诺芬的经济论主要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从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从使用价值的生产者,对建立一个理想国家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

17、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但是,他对追求货币财富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从公正原则出发持否定态度。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大加图(公元前234前149)、瓦罗(公元前116前27)等人的著作中。 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更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1890年a.马歇尔出

18、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 除了学科内部的纵深发展外,经济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涌现出许多引人注目的新兴边缘学科,如演化经济学(evolutionary economics)就是二十世纪兴起的介于生物学和经济学的一门边缘科学,演化证券学则是介于生物学和证券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二、经济学的发展 经济学产生、发展和演变是人们对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各种经济关系及经济规律的一种认识和反映。作为一门学科,经济学自身的发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手段等都决定于人类

19、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因而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学科。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一些经济思想家对当时的经济问题提出过他们的见解,但是这些见解和观点是比较零碎和独立的,缺乏科学的系统性。资本主义诞生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它在客观上要求人们去适应和驾驭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自身的利益需求。基于资本主义初期不断变化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在西方应运而生了许多不同的经济学说和流派,试图对经济现象做出某种合理的解释。 第一次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做理论考察的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社会瓦解,并向资本

20、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思想领域一系列深刻变化的产物,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商业资本的意识形态,因为在这一时期,商业资本在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17世纪下半叶,西方尤其是英国的纺织、采煤、冶金、炼铁、造船等工业都有了较快的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已进入了工场手工业阶段,在这一背景下,重商主义已不再能完全解释资本主义的发展。 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的优势地位,社会财富的增长不再表现为单纯的货币积累,而主要表现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的增加,经济思想家对经济的关注也从对流通的研究转移到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研究上来。以古典政治经济学为标志的西方经济

21、学诞生了。 1、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瓦解有着认识的、政治的、经济的多方面的原因。从认识的原因来说,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后继者,如萨伊、西尼耶等人提出了“纯经济理论”的概念,认为政治经济学可以像自然科学那样“纯理论化”,可以把政治经济学规律当作“社会物理学”规律来研究,因而走入歧途。从政治原因来说,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兴起,资产阶级需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必须有与根本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相对应的理论经济学的产生;从经济原因来说,古典的经济理论是自由资本主义的产物。那时的一般企业规模不大,资本家凭其本人的经验和才能即可管理好企业,企业家阶层的社会影响力也不大。但是19世纪70年代以来,资

22、本主义企业的急速发展、大型垄断企业纷纷出现,有关企业管理、发展和调控的问题日益增多,客观上迫切需要新的经济理论的说明和指导。毫无疑问,以上三方面原因,第三个原因是带根本性的,是推动微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一般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学派或称剑桥学派的创立者马歇尔,他自19世纪60年代后期起,花费近60年时间埋头于经济理论的研究而不参加任何社会政治活动。他所提出的供求均衡理论及其相关的生产成本理论、分配理论,辅之以精深细微的数量分析和简明的几何图形表达形式,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被认为是继古典经济学之后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成就。 在马歇尔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如克拉克、费雪尔、埃

23、奇沃思等相继提出的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效用理论、报酬递减理论、无差异曲线理论和方法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主要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2、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水平,20多年积累的财富荡然无存。这场震撼世界的经济危机给传统的经济理论以沉重的打击,传统的经济学对于这一现象无法给出一个理性的、合理的、全面的解释。 面对当时如此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局面,受到传统经济学界教条束缚的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者却无法对危机做出解释,从而也提不出有效的对策。实际上,在微观经济学流行时期,有些经济学家早已看到仅靠“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的局限性。有的批评“局部均衡论”的假设条件,即完全竞争的不现

24、实性,认为由于市场信息和竞争的不完全性,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就难以实现;有的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总结出“市场失灵”或“市场失败” 的四种情况: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和信息的不完全性。由此提出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即政府行为)应并行不悖的理论观点。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36年英国剑桥大学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当时的经济现象给出了一个理性的、系统的、全面的解释,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即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这一理论得到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认可,并把它付之于实践,这就是所谓的凯恩斯革命,标志着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实际上宣告了宏观经济学的诞生。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已成为西方各国所普遍接受,成为正统的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经济学与社会息息相关,也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关于经济学的研究永远不会停止,关于经济学史的研究也永远不会停止。 第二节 经济学主要流派 一、重商主义 15-18世纪中在欧洲流行,后为古典经济学取代。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