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7.86KB ,
资源ID:17900206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9002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问题详解.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问题详解.docx

1、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问题详解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 人口流动 B. 社会流动 C. 人才流动 D. 社会迁移 2. 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 D) A. 提高行为性成本 B. 提高物质性成本 C. 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 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 )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4. 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

2、的第四个阶段,即(D ) A. 群体化形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形式主义阶段 D. 瓦解阶段 5.(A )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 社会剧变 B. 文化革命C. 教育革命 D. 经济革命 6.( 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7.( 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3、 D. 国际理解 8.( C )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 特殊社会现象说 10.( 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 责任感 B. 环境 C.

4、人口 D. 国际理解11. 学校主要成员(B )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 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12.( C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A. 贝塔朗菲 B. 卢斯山 C. 韦伯 D. 泰勒 13. 1907年苏扎罗在(C )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 A. 斯坦福 B. 耶鲁 C. 哥伦比亚 D. 普林斯顿 14.( C )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A. 反抗行为 B. 嫉妒行为 C. 从众行为 D. 竞争行为 15.( C)强调

5、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16.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B ) A. 师生互动独占型 B. 师生互动主导型 C. 混合型 D. 教师主导型 17.衡量人口(C )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的寿命、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发病率 A. 质量 B. 文化素质 C. 身体素质 D. 心理素质 18.(A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 意大利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19.( B)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

6、软控制 A. 按控制的层次分 B. 按控制的手段分 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D. 按控制方式分 20.(A)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 A. 美国 B. 英国 C. 澳大利亚 D. 法国二、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涂尔干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教育社会学概论_一书。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_规范性研究_和_证验性研究_的区别。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和_学生群体_的结合体。4.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

7、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_家庭_,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_集体_。5.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_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_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6.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_人口出生率_和_人口死亡率_的影响。7.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个体的社会化_。8.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_政治情感_、_政治价值观_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9.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_计划_、实施和_总结_四个阶段。100.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教科书选用权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评价手段使用权_。11.“相互关系说”的

8、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_教育与社会的某种联系_”。 12.教材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_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_”的学科。 13.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_整体性、_综合性、_现实性、_实证性。 14.依据理论或学派划分的研究范式有:_功能范式、_冲突范式、_互动范式。 15.理论的建构方法有:_演绎方法、_归纳法、_类比法_ _联结方法、_理论与经验关系。 16.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主要特点表现为:_教师行为的道德性、_教师行为的规范性教师行为的_抽象性和模糊性教师行为的自律性_。 17.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经历阶段为:_教师角色期待、_教师角色领悟、_教师角色实践 18.社会学家韦伯提出教师权威的

9、四个层面法定权威、_传统权威、感召的权威、_专业的权威 19.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_个体因素、_环境因素、人口统计因素、_组织因素。 20.群体规范制约个体的_合群行为 。群体的一致性越高,对个体的影响力相应越大。三、判断题1.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社会学之“父”孔德。( )2.在教育的诸多社会职能中它的经济职能最重要。( )3.教育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两个环境圈层。( )4.我们通常所说的“解剖麻雀”指的是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中的典型法。( )5.社区教育的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区教育的实践也始于此。( )6.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被称

10、为文化传播,指文化在世代相接。( )7.学校不是强制性组织,不等于学校教育不带强制性。( )8.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著的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是班级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作。( )9.教育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教育。( )10.教师社会化过程即教师继续社会化阶段。( )四、名词解释1.科层制理论: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建立在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上的,它体现了德国式的社会科学与美国式的工业主义的结合。按照通行的解释,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 2. 权变管理:“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

11、,这句格言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权变管理认为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 的普遍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只能依据各种具体的情况行事。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研究组织外部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弄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从而决定采用哪些适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3. 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两部分。教育制度作业一种规范系统,有四个基本要素:教育规范系统、教育设备、象征的标识以及教育组织系统。4.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作为一个“社会

12、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全面发展过程 5.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6.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7、孔德的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所谓“实证主义”是主张人类知识的唯一有效的形式乃是实证的科学,凡是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认知的东西,都是不客观的知识。实证主义反对使用抽

13、象的哲学方法、形而上的玄思,而主张采用观察、分类、对事实的测量、可以检验的假设这些自然科学界所用的研究方法。 8、实证的科学:自然科学所发展出来的科学。反对抽象的科学方法,形而上学的学思。9.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10.文化变迁: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只有当文化内容的变化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11.人口的社会变动:指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动,即人口在社会机体中的组合状况及类型的变动。12.文化传统:是一定区域、一定社会生活共同体中人们在历史过程中生成、积累、稳定了的心理、艺术、道德、

14、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因素与特征的组合体,具有超稳定性和多层次性。13.教育的互动论:教育的互动论源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互动论。重点研究个人、小群体;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定性方法,主张以理解和解释的方式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学校生活的方式。米德是互动论的创始者14.教育规范: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包括三层内容:教育习俗、教育规章、教育法律。 15.教育控制:教育控制的概念是从作为社会约束手段的社会控制引申出来的。广义上说,教育本身就是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制度和形式,即通过教育的社会化和选择功能进而实现社会控制;侠义上说,教育控制是依据教育

15、规范实现的对学校成员行为的制约,使之符合教育规范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因此,教育控制主要表现为形式化的和不完全形式化的两类 16.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其中教师的管理行为可以分为组织环境、确立适当的行为、防止问题发生并处理扰乱行为五、简答题1. 简述教育的生产性功能。答:(1)具有劳动力增值的功能 (2)具有科学知识增值的功能 (3)全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2. 简述校园文化的积极功能。答:(1)社会化功能: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优化校园的精神环境和青年学生的心理环境,创造出具有凝聚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意识,形成适应社会文化发

16、展要求的文化形态。 (2)发展青年学生个性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锻造下,青年学生的创造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3)青年学生适度的自我表现和合理的心理宣泄的功能: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学生畅通思想和心理宣泄的最佳渠道。3. 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答:(1)体现家庭群体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价值和作用 (2)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的重要作用 (3)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的重要作用 (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5)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方面的作用4.简

17、答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答: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学校系统中的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1)教育行动:所有的学校教育现象,从最简单、最零散的到最复杂、最系统的,实际上都源于师生的行为与活动。一个完整的教育行动至少包括:行动主体(教师和学生)、行动客体(教育和教学目标)、行动中介(教育与教学途径、手段、教育内容)、行动者之间的互动。(2)教育活动:一种教育行动需要以一定的活动形式、一定的活动内容才能发生。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是课堂教学,活动内容主要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3)学校组织:学校中任何一种教育行动,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组织方式才能进行。(4)教育制度

18、:所有的学校组织,都制度化的结果。教育制度从自发形成到自觉制定,表明了教育制度是从对行为的制约发展了对组织的制约。5.简述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答:从教育活动或现象所属的空间范畴进行分类,形成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四种视角:(1)宏观角度的研究;(2)中观角度的研究;(3)微观角度的研究;(4)综合角度的研究。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分三个层次,方法论不是方法本身,主要指关于研究过程中的哲学,涉及对研究过程中所使用份额方法体系的整体理解。第一层,认识事物的共同规律、一般特性的哲学方法,其核心是“思维方式”。第二层,认识某类事物的规律与特点的科学方法,其核心是“研究范式”。第三层,获得认识资料的具体方法

19、论规则,其核心是“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具体包括多种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6.为什么说课程是国家控制的产物? 答:课程实质上是国家重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观念载体”是体现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课程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依赖于两种基本机制:其一是“显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学科课程的选择以及课程知识的取舍表达主流价值观和重要意识形态;其二是“隐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课程中各类知识重要程度的取舍来传递价值和意识形态。六、论述题1.什么是教育制度功能失调?判断教育制度优劣的标准是什么?请联系实际分析文化分层对教育的影响。答:教育制度功能失调,一般发生于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阶段,即当

20、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人们的教育需要,最终又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这种现象被称为“教育制度功能失调”。判断教育制度优劣的标准是:这种制度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人们能否支持和接受某种教育制度,并能在多大程度上自觉遵守制度;教育制度内部各种规范之间耦合力的强弱。文化分层主要是指以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来衡量社会分层结构。文化分层对教育的影响着重表现为: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存在相关性。从已有的的研究结果来看,文化分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远比经济分层为大,而且不容易受家庭其它背景因素的干扰出现大幅度波动,而且还

21、能在相当程度上淡化家庭其它背景因素对教育机会的影响。联系实际对所述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2、联系实际论述班级的社会功能指标及教师在班级建设中的职能。答:(1)班级的社会功能指标: a.班级履行基本社会职能的指标 b.班级符合和维护社会规范的指标 c.班级系统的稳定性与适应性水平 d.班级保证和促进每一个成员个性充分自由发展的程度 (2)教师在班级建设中的职能: a.教师是班级建设的设计师 b.教师是班级组织的领导人 c.教师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3、联系实际论述同辈群体社会化和学校社会化的主要特点。答:(1)同辈群体社会化的主要特点: a.同辈群体中的关系是平等关系,是在自愿基础上结合的 b

22、.同辈群体提供了个体间交流社会信息的机会 c.同辈群体有自己的亚文化,这种亚文化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 (2)学校社会化的主要特点 a.学校按照事先确定的目标计划和社会要求塑造年轻一代 b.学校有专门训练的教师 c.学校有专门的影响媒介 d.学校教育根据文化遗产要素选择教育内容 e.学校教育根据个体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 f.学校使来自不同背景的年青一代集合在一起,增加了同龄儿童的交往机会4、试析教师的教育者角色的行为特点和影响教师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并联系实际谈谈影响你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实际因素是什么?答:教师行为特点:道德性;规范性;抽象性和模糊性;自律性。影响教师角色化的主要因素

23、:(1)主观因素,如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2)环境因素,如家庭影响、生活环境中的榜样、所在学校的文化氛围及各方面条件等;(3)国家和社会因素,如国家的教育政策、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尊师重教的气氛等。说明考生的选择影响因素。5、请从学校组织性质的角度联系实际谈谈学校为什么要有教育规范?学校应如何实现对预期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答: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根据其对成员的约束,学校组织的性质可以界定为:规范性组织、权威性组织、强制性组织和功利性组织。其中规范性组织是师生共有的属性,学校教育所依据的主要约束手段不是法律,而是教育规范,即合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育人规范;学生的学习规范、行为规范。教育规范

24、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具有标定、导向、约束、协调、维持的作用。围绕以上观点联系实际阐述。实现预期失范行为教育控制的途径:更新德育观念,思想上认识到位;重建学校德育工作,行动上落实到位;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方法上“善假于物”;构建教育“功能共同体”,编织立体德育网络。6、简述教育知识的主要内容。有学者认为“学校是一个充满冲突和对立可能的组织。”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请举例说明学校文化研究中的主要盲点。答:教育知识的主要内容:显性知识,表现为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隐性知识,表现为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下的非正式教育影响;生活经验,

25、即学生通过各种人际关系交往过程而转化的“日常生活经验”。不同意。学校具有异质结构的特征,师生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华勒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典型的“支配与从属”的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对抗与冲突。同时,学校组织目标与国家教育目的的差异、组织目标与成员个人目标的差异、学校理想目标与实际追求目标的差异;教师与行政领导、教师与非教学人员之间因其观念、依据的规范不同,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对立与冲突。学校文化研究的盲点:大众文化;反学校文化;职员文化;代文化。围绕上述观点,联系实际分析。7、试评述教育社会学的三个主要理论。答:1、教育的功能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涂尔干、帕森斯等。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

26、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的功能;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除非来自外面因素破坏平衡。2、教育的冲突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帕克、米尔斯等。认为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变迁是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关系存在强制性。3、教育的互动理论:主要源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的互动论,有时也被称为解释论或微观社会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米德。关注学校生活、教育过程,强调要对学校中的人际互动、个体行为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人们在日常学校生活中是如何交往、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因而这一理论更重视

27、研究个人、小群体,强调使用定性方法,主张以理解和解释的方式来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学校生活的方式。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8、“教育是现代社会中影响个体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教育应注重哪些方面的改革以满足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答:同意。(2分)学历和文凭成为向上升迁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准;个体的经济收入与其受教育程度呈现正相关;社会声望的高低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研究表明教育是影响代际流动的主要因素。(13分)我国教育应注重形成:改造意识;相对独立的发展意识;开放的意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意识;差别发展意识。(10分)9、请谈谈你对教育社

28、会学这一学科的认识。并列举两项你认为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中属于教育社会学领域应关注的问题。答: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主要包括教育行动、教育活动、学校组织、教育制度等内容。(6分)教育社会学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实证性等特点。(6分)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也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6分)提出应关注的两个问题。(4分)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3分)10、试从教育制度优劣标准的角度判断和分析我国教育制度功能是否存在失调。答:判断教育制度优劣的标准:这种制度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社会成员参与的程度,即人们能否支持和接受某种教育制度,在多大程

29、度上自觉遵守制度;教育制度内部各种规范之间藕合力的强弱。(8分)教育制度功能失调,发生于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阶段,即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满足人们的教育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8分)围绕上述理论对我国教育制度功能进行判断和分析。(9分)11、请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班级组织的特点,并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教师在处理课堂冲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班级组织的特点:班级是由成年人指导的未成年人的组织;班级内部存在各种群体,即各种人际关系的组合形态;班级的外部表现是“人格化群体”;班级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8分)教师在处理课堂冲突时应注意:给予“注意”;

30、避免滥用权力;“中性力量”处理;沟通重构;不同语言的巧妙运用;建构课堂文化共同体。(12分)围绕上述观点举例并说明。(5分)12、试析教育问题的含义及其特征。并请联系实际谈谈,在社会的转型期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哪些类型?答:教育问题的含义:广义的教育问题泛指与“教书育人”有关的一切问题。狭义的教育问题特指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不利于人的培养和发展、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并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的教育中的不协调现象。(5分)教育问题的特征:普遍性;变异性;历史性;反复性;多元性;潜伏性。(6分)社会转型期的教育问题类型:结构性教育问题;跨时空性教育问题;伴生性教育问题;1

31、3、试述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并请列举三个你认为目前我国教育社会学应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答: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9分)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教育行动;教育活动;学校组织;教育制度。(8分)列出应关注的三个问题。(6分)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2分)14、“与同伴交流是学生生活经验获得的唯一来源。因为,同伴之间可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播小道消息、交流心得体会以及生活的知识等等。”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答:不同意。(4分)日常经验性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影响绝不亚于课程知识和学校文化,已经越来越被教育研究者所关注。(2分)同伴交往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来源之一,但并非是唯一来源。(2分)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源于多方面,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大众传媒、与同伴的交流、课外书、教师、家长等方面。(12分)围绕上述观点展开说明。(5分)15、试析教育制度的基本要素和社会变迁的含义,并说明目前在教育与社会变迁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