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141.64KB ,
资源ID:179727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9727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大上半年考试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大上半年考试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1、江大上半年考试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上半年考试大作业考试科目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1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结合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答: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 “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 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强烈。主要表现在:第一,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首先, 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

2、质的变革,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越来越成为科技的物化,劳动者“智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次,它导致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传统产业在技术改造中面目一新,新的“知识产业”迅速兴起。再次,它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第二,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现代科技革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四个基本要素, 即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 从而引起现代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革。第三,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爱因斯坦说过: “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 科学直接地, 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

3、。 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 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 这种方式不大明显, 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 ” 现代科技革命使思维方式具有系统性、 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征, 并使认识活动出现数学化、模型化、形式化的趋势。现代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充分展现出科学技术全方位的社会功能。它用最新的事实印证着马克思所认为的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然而,现代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技术决定论” 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的同时, 也强调生产力中其他要

4、素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对社会 的推动作用; 在强调科技的社会功能的同时, 也强调社会诸因素, 特别是社会生产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 但从来不赞成技术决定论。2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问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 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 “全球问题” 。 全球问题是指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具有世界性影响和全球性质的问题。( 1)“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全球问题”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说, 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

5、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发的; “全球问题” 也深刻地反映了科学与价值的矛盾。 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有同人的需要和发展相和谐的一面,但不合理的应用也会有同人的需要和发展相冲突的一面。( 2)“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 社会管理组织、各种社会认识和整体实践的复杂问题。“全球问题” 从根本上说, 还是我们人自身的问题, 是人的活动方式和社会建制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 全取决于人自己, 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3)为此,应改变我们人类的活

6、动方式,变革 和完善社会制度或社会体制, 创造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 确立整体观念和全球意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伴随着“全球问题” 特别是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 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所谓可持续发展, 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其核心是: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开创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首先,它表明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 一旦人与自然

7、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 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其次,它也表明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无疑应把人类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 但同时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把人类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人类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统一起来。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 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 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 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 革命的力量” . 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 是反映客

8、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 , 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 , 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 , 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 , 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 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 , 属于意识形式范畴 , 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 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 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 , 是物化的科学 . 长期以来 , 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

9、. 从19 世纪开始 , 特别是在当代 , 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 , 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 . “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 . 但是, 科学技术是一柄 “双刃剑”, 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 , 也产生了负面效应 , 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 首先, 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 (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 , 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 , 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 其次, 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

10、. 例如: 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 ,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 , 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 . 第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 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 . 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 , 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 工业迅速发展 , 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 ,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 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 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 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2、结

11、合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所谓科技革命, 是指正在成长的科学技术传统取代旧的科学技术传统的重大事件和过程,包括科学的基本原理、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的规范标准、科学活 动的方式方法等根本变革,以及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结构、技术的规范标准、 技术活动的方式方法、 技术应用的形式规模等根本变革, 标志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能力的显著改进和历史性的、划时代的飞跃。能够称得上科技革命的科学技术,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重大的科技创新,而不是一般性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 广泛的渗透性, 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12、变革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按照这些标准来衡量,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先后发生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第一次是以 珍妮 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第二次是以电力与内燃机的发明为标志; 二战以后, 西方发达国家率先爆发了以微电子信息科技为主导,包括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海洋技 术、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新科技革命 ,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至今方兴未艾, 这场历时长久、 影响深远的科技革命,在速度和规模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这场全球性、 全方位的新科技革命, 大大拓展了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 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

13、生了巨大促进作用,使人类由 电气时代 跨入到 自动化、智能化时代 或 信息时代 ,对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 “第一生产力”。如果说 20 世纪以前的科学技术被视为 “一般的生产力” 或“间接的生产力” ,那么,这场新科技革命则通过“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将科学技术迅速提升为“第一生产力”,或“直接的生产力”了。具体地说,新科技革命使现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根本变化。 劳动对象向广度、 深度拓展, 劳动力结构由主要依靠体力向主要依靠知识智能转化,并为日益复杂的生产管理提供新的理论、方法

14、和技术手段。 所有这些因素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发生历史性的飞跃。与生产力其他要素相比,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位的决定性因素。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20 世纪初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仅占 5 20;五六十年代, 这一比例提高到 50左右;当代新科技革命兴起以来,进一步提高到 60 80,在一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中,甚至达到 90以上。我们完全可以说,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以科技能力为核心和根本动力的。二、新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首先,新科技革命导致现代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工业最典型的生产方式式劳动密集型的机械化大生产。 劳动者被

15、机器束缚在工厂里、 车间中, 跟着机器不停的运转,紧张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在操作机器的过程中,人也变成了机器。而在以高科技为依托的人类生产活动中, 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人只需在电脑上编制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是无图纸的全自动化技术制造系统, 劳动者从原来生产过程中的“活工具”变为了名副其实的主体。由此可见,随着生产方 式的重大变化, 劳动的自由度将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人们将逐步摆脱那种过于单一、繁重和机械化的体力劳动。另外,劳动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在工业文明时代, 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是劳动力的主体, 人数占绝大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知识密集

16、型产业和服务业的兴起, 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例如,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美国的白领工人人数就已经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正在日益减少,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从蓝领变为白领。而从事技术性、信息性和智力性工作的非生产性知识型人员的队伍却在不断地扩 大。因此,可以认为,在高科技文明时代,知识阶层将成为社会的主体,人数占 劳动力的绝大多数。劳动力结构的这一重大变化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三、新科学技术革命引起了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的明显标志是,高科技产业及研究与设计、 金融保险、 文化教育、 商业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

17、家,第三产业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原子能技术、空间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新科技的应用,推动了核电站的建设, 塑料、合成化纤、合成橡胶的生产, 半导体收音机、电视机和其他家用电器的生产, 喷气式客机的研制, 各种卫星的发射等, 促进了相关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到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国竞相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深刻改变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 产业结构和劳动力构成, 加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正如邓小平所说: “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 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 一系列新兴的工业, 如高分子合成工业、 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

18、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 ”高新技术产业以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新颖的商品性能, 占领广阔的市场,而消耗大量资源和原材料的煤炭、 纺织、钢铁等传统产业, 则面临衰落、转产、凋敝的结构性危机。与此相适应,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并逐渐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与此同时, 各类产业内部也发生了劳动、 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根据经合组织 (ECD)的研究报告,其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50以上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的产物。 1993 年美国信息设备、信息技术的出口额已达 620 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当年飞机出口的 330 亿美元。据美国报刊报道,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

19、2000 年使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0 40;到 2007 年,其国民生产总值将因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而增加3210 亿美元。由于各国都在投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到 2001 年,全球信息产业的产值已达到 3 5 万亿到 5 万亿美元,信息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因此,有的学者认为, 西方发达国家已由工业社会进入了 “后工业社会” 或“信息社会”,因为这次科技革命不仅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 而且使物质生产部门在这些国家经济中的比重降到了包括信息部门在内的第三产业之下。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 有些高科技产业 ( 如信息技术、 航天技术等 ) 发展迅猛, 已成为支柱产业; 有些高科技产业,如生物技

20、术、纳米技术等,目前正处于幼稚的发育阶段,甚至还在襁褓之中,但是极有可能成为 21 世纪新的主导性产业。四、新科技革命还引起垄断资本主义乃至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战后科技革命导致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显著提高,迫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主动地或被动地适应现代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以及生产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众所周知, 战后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并承担日益增大的风险。许多高新科技的开发往往超过了私人资本甚至垄断资本所能承担的能力, 需要国家直接投入大量的资金予

21、以扶持。 战前,美国政府用于科技研究和开发的经费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0.3 ,而现在已提高到 3.0 左右。千亿美元计的资金投入,对美国科技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其他发达国家政府的科研经费投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与美国不相上下。 此外,由于各种科学技术的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日益增强, 如原子能的开发、 宇宙和航天的探索都不能离开新材料的研制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开发,这也需要国家进行周密的组织和协调。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在这些方面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生产的国际化、 全球化的要求, 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加强国际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

22、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西欧各国政府实施的 “尤里卡” 计划就推动了电子计算机、 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改变了西欧国家在科技领域的相对落后状况。 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也在加强双方在科技研究和开发方面的合作, 以保持其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垄断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 正是在新科技革命等因素的大力推动下,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新科技革命还加剧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与较量, 加强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盘剥和控制。 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新科技革命策源地的优势和强大的经济、 军事实力,制定和实施以“遏制

23、东方” 为基本目标的战略、策略,企图靠武力颠覆或“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由于西方列强的军备竞赛、 技术封锁和贸易壁垒, 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处于受包围、 受遏制的不利地位。 西方发达国家还通过科技和信息垄断,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实施 新殖民主义战略, 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联合国有关研究资料显示, 战后发展中国家所享用的新技术很少, 他们在世界技术贸易支付总额中所占份额少于 10。到 20 世纪 80 年代,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专利权,每年从发展中国家获得 1000 多亿美元的收入。 西方国家还利用高工资的优势, 挖走发展中国家本来就很短缺的 科技人才。难怪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认为: 一场技术革命的影响把

24、未来工业的重心转向新的部门 ( 原子能、空间研究、 电子) ,使得以增加资本有机构成为特点的古典积累方式过时,“后效因素” - 智力- 成为增长中的主要因素。超现代化的工业以 “劳动力有机构成”著称,这种有机构成给予高技术劳动力以大得多的 地位,“技术革命将有可能造成一种新型的不平等的国际专业化”。五、科技革命必将推动未来社会政治的现代化。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的进步、 财富的增加, 必然引起政治上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人们具有的知识以及劳动技能不同,对新增财富的占有就会出现差别, 原有的利益格局会随之变化, 进而引起各层次利益的阶级、阶层的调整,出现新的需求

25、,这就需要政府做出调整,从某 种意义上说这个过程就是政治现代化的过程。政治的现代化就是在生产(经济) 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权力的主要执行者即政府的高效化、精简化、民主化。当 代科技革命条件下, 高科技产业一体化面对的是复杂的系统问题, 社会管理将面临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网络及金融安全、伦理价值等深刻的社会问题,在全球 化的背景下这些问题将成为每一个政府面临的难题, 这对各国政府都是挑战和激励。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 迫切需要实行决策民主化, 让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参与政府决策, 监督政府, 而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则为决策民主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从这些意义上说,科技革命将推动未来政治

26、的现代化。六、科技革命必将推动未来社会人的现代化。当代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归宿, 人的现代化追求人的自由和充分发展。 科技革命对人的现代化的影响表现在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当代科技革命条件下, 生产和家庭自动化的实现, 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下解放出来。社会财富的增加, 人们衣食满足后, 开始追求劳动本身的意义和对自由时间的支配。这种条件下, 人们的行为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个人的角色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而细化, 也就是说人的行为向自主性、 创造性发展。 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也会带动价值观念的变化。从一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了较多的自由后,人们更多地关注精神生活的质量, 考虑人的存

27、在价值的问题, 追求民主法制, 这样人就向着“自由人”步步接近。科技革命会积极推动人类社会向现代化发展,但它也有另一面, 会给社会带来潜在的不良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科技异化的问题。 科技革命一方面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 如果应用不当, 科学技术会异化为一种破坏人类生活、违背人的本意、制约人压迫人的“异己”力量。二 是阶级异化的问题。 随着科技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突显, 掌握科学技术者会不会逐步集中, 形成其自身特定的利益范畴而上升为一个阶级?如果是这样, 那么社会又一次趋向于阶级的简单化技术阶级与非技术阶级, 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三是科技的进步带动全球性问题的出现。 因特网的建立、

28、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网络安全、 高技术犯罪成为不可不防的问题, 经济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然严峻。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 它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而成,既有其自身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 也会受到社会力量、 社会条件的制约。 只有坚信科技的巨大推动力量, 而又不盲目被这样的力量驱策, 才能使科技真正有利于人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奠基石。不论哪一个国家或民族, 谁只要率先掌握和使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甚至能把握和驾驭世界发展的未来。 因此,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关注科技、发展科技、应用科技,已成为当

29、今世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 步的主旋律。一、正面影响和作用1. 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 现代科技的研究与开发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初, 美国、西欧和日本先后摆脱经济危机的主要手段一是政府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 ; 二是加速发展新兴科技产业和原有工业的技术改造 2 。2. 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巨变。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 ; 信息产业的兴起 ; 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和社会各阶层的巨变。例如 : 计算机 CAD/CAM技术, 机器人以及灵活加工系统 , 正在为计算机统一制造创造条件, 以期实现计算机完全控制的一体化自动工

30、厂。生活结构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 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和城市、 市中心和城郊、 商业工业区和居民区的划分将因电子化和现代化的普及而变得难以区分。3. 社会生活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加速。 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 新材料技术、 生物工程的应用带来了全球化生活方式的出现 ; 食物、时装和娱乐方式发生极大变化。计算机、电子网络给家庭现代化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 使家庭自动化和电子化成为现实。4. 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加速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一体化和集团化趋势 ; 加速了经济大国地位的调整和不平衡发展的加剧 ; 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世经济竞争本质上归结于科技竞争 , 科技实力已

31、成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5. 武器和军事战略的急剧变革。 不仅常规武而且战术和战略核武器都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 ,军事战略也相应发生决定性调整。 以电子战为中来构成新的国家战略 电子国防的可能性随着学技术的发展将会很快产生出来。 信息战在海湾争、 索马里冲突、海地入侵、 波黑介入、 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6. 对社会文化和思想理论的深刻影响。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着文化艺术和教育现代化手段的急剧变化。 在文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子出版物、 电子音响、电子音乐、电子绘画等电子艺术手段的电子信息文化 , 为文艺领域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二、负面影响和作用现代科技

32、革命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同时 , 也出现了它的负面影响。生物技术的发展一旦失控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如新的生物学从受精到遗传筛选到遗传工程将对恋爱、抚育、家庭模式、伦理道德带来巨大冲击。信息技术 革命带来了生产力极大发展和社会面貌的深刻变化 , 但是也带来了新的危险和问题。利用计算机进行色情传播和智能犯罪、信息扰乱舆论已经成为公害 , 计算机病毒战更使人们胆战心惊。 1997 年 2 月 27 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一篇文章 , 宣布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胚胎学家伊恩维尔穆特首次使用“克隆”技术成功地复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只已诞生 7 个月的“克隆羊” 多利。这一宣布立即震惊全球 , 并引发一场有关克隆技术福与祸的大争论 , 特别是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和人们对可能 “克隆人” 的各种后果产生极大的忧虑。 导致上述科技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 有的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不足而无意造成的 , 一旦认识到它的危害 , 就会设法制止 ; 有的则出于利益驱动而构成对人类的严重威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