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51.50KB ,
资源ID:1797932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9793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全生产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部分选择题精选及精解.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全生产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部分选择题精选及精解.docx

1、安全生产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部分选择题精选及精解(安全生产)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部分选择题精选及精解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部分选择题精选及精解壹、单选题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C氧化仍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2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A着火B闪燃C火灾D自燃3着火源是指具备壹定()的能源。A温度B热量C温度和热量D能量4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A无需着火源作用B无需明火作用C无需加热D无需氧化剂作用5油脂滴落于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A着火B闪燃C自热自燃D受热自燃6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A越小B

2、越大C无关D无规律7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是()。A分子碰撞理论B燃烧素学说C过氧化物理论D链式反应理论8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矛()。A着火B闪燃C受热自燃D自热自燃9可燃液体发生闪燃时,其持续燃烧时间不足()。A5秒B10秒C15秒D30秒10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时,木材燃烧则停止。A56%B8V%10C1416D202411可燃气体的火灾属于()火灾。AB类BD类CA类DC类12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的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13轰燃使得火灾的发展过程由()。A初起期进入发展期B发展期进入最盛期C发展期进入减弱期D最盛期进入减弱期14可燃液体发生着火时,燃烧

3、的是()。A可燃蒸气B可燃液体C以可燃蒸气为主和部分可燃液体D以可燃液体为主和部分可燃蒸气15壹氧化碳浓度低于125时不会发生燃烧,是说明燃烧的()。A必要条件B充分条件C壹般条件D综合条件16在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中,轰燃发生于()。A初起期B发展期C最盛期D减弱期17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壹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A二氧化碳B壹氧化碳C硫化氢D烟18防火技术采取通风良好的措施是为了消除()。A氧化剂B可燃物C着火源D降温19甲级生产的车间建筑耐火等级应()。A12级B34级C45级D不限20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之上,下列说法正

4、确的是为了()。A消除着火源B消除可燃物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D消除氧化剂21储存闪点低于壹18度的可燃液体的库房属于()。A甲级储存B乙级储存C丙级储存D丁级储存22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和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A5mB10mC15mD20m23可燃液体的危险等级按()分类。A自燃点B着火点C闪点D挥发性24煤堆在空气中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属于()。A受热自燃B自热自燃C着火D闪燃25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A感烟式探测器B感光式探测器C图像式探测器D光电式探测器26()灭火剂已被发现对大气的臭氧层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A二氧化碳B四氯化碳C泡沫D卤代烷27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

5、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A干粉B干沙C四氯化碳D二氧化碳28非接触式火灾报警器是根据()进行探测的。A烟气浓度B烟气成分C光学效果D烟气流速2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干沙30下列不属于清洁阻燃剂的是()。A磷系阻燃剂B成炭型阻燃剂C含卤阻燃剂D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31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A物理性爆炸B化学性爆炸C爆轰D殉爆32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33可燃性混合物燃爆最剧烈的浓度是()。A爆炸下限B爆炸上限C爆炸极限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34化工厂火炬的燃烧是属于()。A动力燃

6、烧B扩散燃烧C喷流式燃烧D紊流式燃烧35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小,其爆炸危险性越大,是因为()。A爆炸极限越宽B爆炸上限越高C可燃物稍有泄漏就有爆炸危险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就有爆炸危险36混合物的标准自燃点是指在()浓度时的自燃点。A爆炸下限B爆炸上限C爆炸反应当量D爆炸极限37化学性爆炸可称为()。A燃烧B自燃C瞬间燃烧D着火38焊补空汽油桶发生爆炸属于()。A物理性爆炸B爆轰C殉爆D化学性爆炸39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40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的作用是()。A防止可燃气体泄漏B防止空气进入燃气系统C保持压力稳定D起保温作用41可燃固体按()进行分类。

7、A自燃点B着火点C闪点D是否受热有熔化过程4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实施日期是()。A1998年1月19日B1998年5月1日C1998年9月1日D1998年10月1日43提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含氧量,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是()。A爆炸上限提高B爆炸下限降低C爆炸上限降低D无显著变化44下列应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单位是()。A运动场所B医院C商场D大型港口45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良好的防爆措施,其目的是()。A消除氧化剂B控制可燃物C降低车间温度D冷却加热设备46化工厂的燃气系统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截门,其目的是()。A消除可燃物B消除氧化剂C消除着火源D降低系统压力47可燃液体的闪点越高,则发生火灾

8、爆炸的危险性()。A越大B越小C无关D无规律48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生产车间,属于()。A甲类生产B乙类生产C丙类生产D丁类生产49灭火技术措施采取隔离法的作用是()。A消除氧化剂B消除可燃物C消除着火源D降低温度50燃料容器、管道直径越大,发生爆炸的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51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52下列属于可燃固体燃烧方式是()。A扩散燃烧B动力燃烧C表面燃烧D混合燃烧53可燃气体的危险等级按()分类。A爆炸极限B爆炸上限C爆炸下限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54降低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其爆炸极限范围()。A变窄B变宽C

9、无关D无规律55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表示。A爆炸上限B爆炸下限C爆炸反应当量浓度D爆炸极限范围56提高着火源的能量,会使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A变宽B变窄C无关D无规律57下列壹氧化碳和空气混合物的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正确的是()。A25.5B29.5C32.5D46.558乙烷和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下列浓度正确的是()。A1.38B2.38C3.38D5.3859壹氧化碳和空气混合的爆炸压力(初始温度为27,初始压力为0.1MPa,爆炸温度为2411K应为()。A0.59MPaB0.69MPaC0.89MPaD12.69MPa60火炸药爆炸事故发生爆轰时的传播速度可高达()。A

10、每秒数米B每秒数十米C每秒数百米D每秒数千米61电灯泡同时放热发光,但不属于燃烧,因为它是()。A氧化反应B物理反应C分解反应D物理化学反应62可燃气体的火灾属于()火灾。AB类BD类CA类DC类63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的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64下列和空气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有()。A活泼金属B黄磷C金属碳化物D金属粉末65锅炉爆炸属于()。A化学性爆炸B物理性爆炸C爆轰D殉爆66高压燃气系统泄漏发生的燃烧称为()。A喷流式燃烧B动力燃烧C紊流式燃烧D混合燃烧67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则燃爆危险性越大,是因为()。A爆炸极限范围越宽B爆炸下限越小C少量可燃

11、物泄漏则有爆炸危险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管道内则有爆炸危险。68可燃性混合物的惰性介质含量越高其爆炸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69燃气系统筹兼顾发生爆炸是可燃气体()的方式。A扩散燃烧B动力燃烧C喷流式燃烧D紊流式燃烧70爆炸性物质发生爆轰时,引起另壹处爆炸性物质的爆炸现象称为()。A燃爆B爆燃C爆炸D殉爆1答案:D。燃烧的定义是物质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是壹种剧烈的氧化反应。它和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其他氧化反应有区别。如铁在空气中氧化生锈,食用油在空气中氧化变质等,都不是燃烧,电灯虽然放热发光,但不是氧化反应,而是物理反应,所以也不是燃烧。2答案:C。火灾也是燃烧,但它是超出有效

12、范围的燃烧,亦即失去控制的燃烧。火在人类手上,壹直是具有巨大创造性和破坏性的力量,壹方面它是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壹座里程碑;另壹方面,壹旦对它失去控制,超出了燃烧的有效范围,就会酿成灾害。3答案:C。温度和热量是构成着火源必须同时具备的俩个参数,例如从煤炉子飞出的火星,落在油棉丝上,能把油棉丝点燃,但如果落在大块木板上,虽然其温度已大大超过木材的着火点(295),但由于热量不够,火星很快就熄灭了。所以着火源是指具有壹定温度和热量的能源。4答案:B。自燃是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亦即没有明火作用的燃烧现象。5答案:D。自燃的热量来源不同,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油脂受高

13、温暖气片的加热,是属于外界加热,使油的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发生燃烧现象,这种外界加热引起的自燃称为受热自燃。6答案:A。自燃点是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如黄磷的自燃点为30,煤为320。当气温达到30时黄磷就会发生自燃,显然比煤的危险大。所以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越小。7答案:D。人类用火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200多年来,为揭示燃烧的实质,科学界先后创建过不少有关的学说和理论,但都欠科学性。1920年左右由苏联科学家HH谢苗诺夫创建的链式反应理论,被国际学术界公认,是具有科学性的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8答案:D。纯氧是强烈的氧化剂,油脂接触纯氧时,会迅速氧化反应

14、,且产生热量,因为氧化反应剧烈迅速,释放的热量来不及传导散失,容易积热升温达到油脂的自燃点而发生燃烧。这种由于可燃物质自身的氧化反应而引起的自燃,属于自热自燃。9答案:A。可燃液体达到闪点的温度时,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和空气混合,遇火源能发生燃烧,但由于在闪点温度下,液体蒸发的速度仍较慢,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燃烧的损失,火焰很快在5s之内熄灭,呈现壹闪即灭的燃烧现象。易燃液体的温度比闪点温度高出15时,即会出现持续燃烧的着火现象。10答案:C。氧气是木材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之壹,可是事实上当空气中的含氧量由21降低到1416时,木材的燃烧则停止,这正说明燃烧必须具备必要条件的同时,仍需要达到

15、充分条件。11答案:D。根据火灾按照物质燃烧特征进行分类的GB49681985火灾分类,将火灾分成A、B、C、D四类,其中可燃气体火灾属于C类。12答案:B。闪点是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车用汽油闪点为壹39,煤油为2835,在壹39的天寒地冻条件下,不少可燃液体已不能被点燃,而汽油仍可发生燃烧,说明汽油有低温火灾的危险性。所以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13答案:B。火灾发展过程中,轰燃现象发生于室内火灾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的转变,在氧化剂充分的条件下,使燃烧由局部火转变为大火,因而使火灾由发展期进入最盛期。14答案:A。可燃液体发生着火时,从表面现象来见,液体会在

16、着火过程中不断被烧掉,因而容易被人们误解以为燃烧的是液体本身,但实际上从闪燃现象的研究能够说明,同样壹桶汽油在闪点以下,用明火点不着,到闪点的温度时才会点燃,而且由于蒸气“供不应求”,火焰很快又熄灭。说明液体燃烧时,是蒸气在燃烧而不是液体本身。总之,可燃液体的燃烧方式是先受热蒸发为可燃蒸气,然后按气体的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15答案:B。壹氧化碳属于可燃物是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之壹,但实验结果表明,当壹氧化碳浓度低于125时,是不会燃烧,也不会发生爆炸的,这就从可燃物这个条件来说明,燃烧除必须具备必要条件外,仍需具备充分条件。16答案:B。火灾的发展过程由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

17、到熄灭期,由于轰燃使火灾由局部火转变为大火,出现熊熊烈火,火势迅猛,容易被误解为轰燃是发生于最盛期。应当说,轰燃是在火灾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的条件下,才使火灾进入最盛期,所以说,轰燃是发生于发展期。17答案:B。烟气是火灾现场的燃烧产物,它是由二氧化碳、壹氧化碳、烟尘等多种有毒、有害或腐蚀性气体、微粒组成的混合物,能造成火灾现场人员窒息、中毒甚至死亡的危害,在诸多有害有毒烟气组成中,罪魁祸首是壹氧化碳,经分析统计表明火灾中约有壹半人员的死亡是由它造成的。18答案:B。在厂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管道系统的密闭性差或加料、放空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跑、冒、滴、漏时有发生,防火技

18、术采取通风良好的措施是为了有效控制可燃物,消除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壹个条件,即消除可燃物。19答案:A。根据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的规定,甲级生产的厂房建筑耐火等级应为壹、二级。20答案:C。根据防火技术基本理论即防止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或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规定电石库距离产生火花的车间须30m之上,即规定安全间距,是为了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21答案:A。可燃液体的危险等级按闪点分类,闪点低于-18的可燃液体为低闪点可燃液体,属于壹级危险品,按照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贮存闪点低于-18的可燃液体的库房为甲级贮存。22答案:B。气焊施工现场的燃烧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乙炔

19、、助燃物氧气和火源,即焊割的火焰)作业中是无法消除的,因此,避免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是防火必须采取的壹项重要措施。施工现场的实验表明,气焊过程中的火星、熔渣四处飞溅,大约能将周围5m内的可燃物点燃,所以规定乙炔和火源的距离必须在10m之上。23答案:C。根据是GB6944-19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将可燃液体按闪点分为低闪点液体(闪点低于-18),中闪点液体(闪点为-1823),高闪点液体(闪点为2361)。24答案:B。煤的自燃点虽然比较高(320),但煤堆在气温高(如夏季)、风力小等闷热条件下,煤块表面微孔在吸附空气中的潮气和气体过程中,由于浓缩会产生热量,使煤块温度略有升高,

20、同时煤在空气中的氧化反应也会产生热量,聚热升温能够达到自燃点而发生自燃,这种由于可燃物自身的氧化反应、物理作用产生热量引起的自燃,属于自热自燃。25答案:A。感烟式探测器是利用火灾初起期由于可燃物阴燃冒烟的信息,通过烟雾进入探头时,和离子接触且吸附离子,使内外电离室的等量离子改变,即等数电阻值改变,从而改变内外电离室的电压分配,利用这种电信号进行火灾报警,所以是属于接触式火灾探测器。26答案:D。卤代烷灭火剂因具有绝缘性能好,灭火效率高,灭火后不留痕迹等诸多优点,曾被广泛应用,但近期不少国家的研究表明,卤代烷灭火剂对大气的臭氧层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应禁止使用。27答案:C。电石(乙炔)着火时,

21、严禁用四氧化碳灭火器扑救,是因为在高温时,氯和乙炔化合会发生爆炸,此外仍会产生剧毒气体光气。28答案:C。非接触式火灾报警是利用光学效果进行探测的,如感光火灾报警器,利用火灾初起期物质燃烧时,火焰辐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制成红外线检测器和紫外线检测器,前者利用硫化铝(后者利用紫外光敏二极管)作为敏感元件,遇到红外辐射时即可产生电信号来进行探测和报警。29答案:A。泡沫灭火剂由于含有较多水分,如化学泡沫是利用硫酸铝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作用,产生C02泡沫,因此,不宜扑灭遇水燃烧物质(如碳化钙等)的火灾。30答案:C。阻燃是防火的重要技术措施,但同时要求阻燃剂应无毒(低毒)环保性好,即清洁阻燃,如磷系

22、阻燃剂、成炭型阻燃剂和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等均能较符合清洁阻燃的要求,而含卤阻燃剂有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作用,不属于清洁阻燃剂。31答案:A。氧气瓶直接受热会导致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压力增大,当气体压力超过钢瓶的极限强度时,氧气瓶即发生爆炸。温度、体积和压力都是物理因素,则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的爆炸是由于物理因素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引起的,所以属于物理性爆炸。32答案:B。爆炸极限越宽,可燃物(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发生爆炸的概率就越高,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如乙炔和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281,氨和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528,显然乙炔的爆炸危险性比氨的爆炸危险性大。33答案:D。爆炸反应当量浓

23、度是根据可燃物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来的浓度,在此浓度时,可燃物和氧化剂之间的比例恰好能实现完全的化合反应,释放热量最多,反应速度最快,产生的压力最大,则可燃性混合物的燃爆最强烈。34答案:B。化工厂的火炬燃烧过程是含可燃气体的尾气(废气)在火炬端头先形成燃料堆,然后逐渐扩散到燃烧区,而火炬周围的空气也逐渐扩散进入燃烧区。可燃气体和空气在燃烧区逐渐混合和燃烧,形成壹种稳定式燃烧,即扩散燃烧。35答案:C。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爆炸下限越小(如乙炔为22,车用汽油为089等)。只要有少量可燃物从容器或管道里泄漏(跑、冒、滴、漏)出来,就很容易和车间或库房的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

24、限,使建筑物处于发生爆炸(壹触即发)的危险之中。36答案:C。可燃性混合物的自燃点在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时为最低,例如硫化氢在爆炸下限时的自燃点为373,在爆炸上限时的自燃点为304,而在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时的自燃点为216。自燃点越低,则爆炸危险性越大,所以取216为硫化氢的标准自燃点,亦即爆炸反应当量浓度的自燃点为可燃性混合的标准自燃点。37答案:C。比较燃烧和化学性爆炸的条件能够见出来,俩者都需要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因此它们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可燃物质的氧化反应,其主要区别是氧化反应的速度不同,化学性爆炸是在瞬间完成氧化反应。38答案:D。焊补汽油桶发生爆炸时,由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汽油蒸气,

25、在瞬间完成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且释放热量。这种由于物质在瞬间完成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而引起的爆炸,称化学性爆炸。39答案:B。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只要少量空气进入容器或管道里,就容易在容器管道内形成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的爆炸性混合物。如乙炔的爆炸上限为81,而氨为28,只要有19%的空气进入乙炔罐或管道内,就有爆炸危险,而氨的容器管道需进入72空气才有爆炸危险,这也是移动式乙炔发生器在许多地方被禁止使用的壹个主要原因,因它在加料时,空气容易进入罐内,所以说,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险性越大。40答案:B。燃气系统在生产中保持正压,其作用是防止空气进入系统,和可燃

26、气体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没有压力或出现负压就会吸人空气,这是燃气系统着火爆炸事故的壹种危险因素。所以,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是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的重要技术措施。41答案:B。可燃固体按着火点分成可燃固体(着火点小于300)和易燃固体(着火点大于300)。42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1998年4月20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通过,1998年9月1日起实施。43答案:A。提高氧含量,会使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上限显著提高,而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如氢和空气(含氧21)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75,而氢和氧(壹级纯氧为992,二级为985)混合时,爆炸极限为495。这是因为可燃气体和空气混

27、合超过爆炸上限的浓度时,因氧气(氧化剂)不足,而不会发生爆炸,随着氧含量的提高,爆炸上限也随着提高,而在爆炸下限的浓度时,氧已经过剩,所以,提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氧含量,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44答案: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8条第1款的规定,大型港口应建立专职消防队。45答案:B。燃烧和化学性爆炸俩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可燃物质的氧化反应。因此,防火和防爆采取通风良好的技术措施都是为了控制可燃物,只不过对防爆技术来说,通风良好的作用是将可燃物(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控制在大大小于(1514)爆炸下限,从而不会在车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46答案:A。燃气系统着火时,燃烧剧烈尤其是高压燃

28、气系统壹旦着火,火势迅猛,消防器材往往无济于事。此时,立即关闭截门是属于灭火措施的隔离法,其作用是阻止系统内的可燃气体继续进入火场,从而有利于灭火。47答案:B。闪点是可燃液体发生火灾的警告。挥发性强的可燃液体(乙醚等),其闪点和着火点(即持续燃烧的温度),仅相差15。车用汽油的闪点为-39,而煤油为2835,相比较说明,车用汽油具有低温火灾危险性。所以,可燃液体的闪点越高,其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小。48答案:B。生产按火灾危险性分类将产生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可燃气体(二级危险品)列为生产类别的乙类生产。49答案:B。灭火措施隔离法是使可燃物和着火源区域尽快隔离,例如在建筑物内的火场上打出壹道

29、水墙,将未燃烧的可燃物和着火区域隔开,且尽快将可燃物撤离到安全地带,从而有利于尽快将火灾扑灭。50答案:B。根据燃烧的链式反应理论,当游离基通过直径小的容器管道时,容易和器壁碰撞而销毁,使链的中断速度增加,当超过链的增长速度时,燃烧则停止。由46层细孔铜网组成的阻火器正是利用其微小的孔径来阻止火焰在管里蔓延的,化学性爆炸是瞬间燃烧,实验表明,随着管径的减少,可燃物的爆炸极限变窄,直到不炸,不炸的管径称为临界直径。限制管径是防爆技术措施之壹。之上说明容器、管道直径越大,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越大。51答案:B。可燃粉尘堆积起来或在地面积成厚厚壹层,是不会发生爆炸的,只会着火。如果飞扬悬浮于空中,和空气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才会发生爆炸。粉尘的粒径越小,越容易飞扬起来,且且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亦越大。52答案:C。表面燃烧是可燃固体的壹种燃烧方式,如焦炭的燃烧。煤在炼焦过程中已将其中的可燃气体析出,所以焦炭的燃烧没有出现火焰,只是呈现炽热状态,称为表面燃烧。铝、镁等金属的燃烧亦是表面燃烧。53答案:C。可燃气体的危险等级按爆炸下限分类,爆炸下限小于10为壹级危险品,如氢气(4)、乙炔(22),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为二级危险品,如壹氧化碳(125%)、氨(15%)等。54答案:A。通过实践表明,降低可燃性混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