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98.51KB ,
资源ID:18011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011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加教学反思全册.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加教学反思全册.docx

1、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加教学反思全册第一单元 绿水江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忆江南教材分析:这首歌曲是作曲家戴于吾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忆江南为词谱写而成。 歌曲曲调优美,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规整。从第二乐句开始直到结束句,运用 了二声部合唱的方式,和声手法较为简单,使歌曲更有表现力。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 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2、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位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 活动。3、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 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

2、难点: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3、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4、学习用轮唱、合唱等方法来演唱歌曲。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欣赏图片,配放音乐翠湖春晓师:同学们,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很美的江南六大古镇风景图, 请你欣赏后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 (教师随机与学生互动模仿做各种动作或造型)。2 、教师配乐朗诵诗词忆江南。师: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 忆江南, 请大家静静地听老师朗诵一遍。3、学生配乐朗诵诗词。二、新授教学1、教师示范表演唱师:这么美的诗用朗诵

3、还不足以表达它的美的意境, 老师想把它唱出来、 跳 出来,请说出你的感觉。2、学生再次欣赏歌曲一遍。3、请学生说说、唱唱自己最喜欢的和最难的一句歌词。师指导学生个别或 集体唱一唱。4、请学生试着将第一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5、教师讲解并示范演唱高低八度的两句“忆江南”的唱法,学生模唱。6、学生唱第二段歌词。7、请学生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力度记号以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留 恋之情或见到江南美景时的激动兴奋之情。8、请学生完整地背唱歌曲一遍。9、请学生为歌曲设计速度,情绪,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遍。三、表现歌曲1、请学生自主合作创设小桥、垂柳、鲜花等造型和划船、摇橹等动作。表 现歌曲意境。师:同学们

4、,你能与同学合作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一些江南景物的造型吗?谁 来表现轻拂的垂柳?弯弯的拱桥?轻轻地划船?请你按自己的爱好与同学自由 组合创编。2、师生互动合作表现,自由穿梭在各种“造型”中,边做划船动作边演唱 歌曲。3、教师二度范唱,创新表现歌曲。师:同学们创编的真好,老师把这首歌也变一变,唱一唱,请你听听里面有 哪些不同的演唱形式?(轮唱 合唱)学生学习轮唱歌曲。四、 拓宽欣赏1、 欣赏江南丝竹乐水乡美师:今天我们用齐唱 轮唱 合唱等形式初步学唱了一首很美的江南曲 忆江 南,其实江南的音乐还有很多,有以江南丝竹为代表的器乐作品,有以民歌 小调为代表的声乐作品,还有以苏州评弹 越剧 锡剧等剧种为代

5、表的戏曲作品, 今天,老师要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江南丝竹”(出示名词简介)2、 师生共同欣赏一首江南丝竹作品水乡美并观看江南丝竹演奏图片。 甜美,请学生思考乐曲的旋律有何特点?3、 师生共同欣赏后总结江南丝竹乐的旋律特点。4、 欣赏江南舞蹈水乡童谣莲湖童趣的片断。5、 师生共同欣赏后总结江南舞蹈的特点。五、 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诗 歌 舞等几个方面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 知道了 我们的江南水乡不仅景美,乐美,而且歌美,舞美。让我们为生在江南,长在江 南而自豪,让我们为使它变得更加美丽而一起努力,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说一声“我爱你,美江南”!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比较成功,教学时教师借助精美

6、的道具和声情并茂的 演唱、舞蹈,让学生直接形象地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意境之美。并通过让学 生合作创编、师生互动等音乐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都自主、 积极、快乐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同时将本课 推向咼潮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欣赏西湖春晓、江南好。教材分析:西湖春晓是由贺培真作词, 贺绿汀作曲。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合唱歌曲, 歌词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首歌曲的节拍采用 6/8 拍,好似小船在湖上飘荡的感觉, 形象地表现了“人在镜中喧,船在画里摇”的意境。欣赏这首歌曲,在让学生感 受合唱所营造的意境和艺术魅力的同时, 了解与西湖有关的音乐与文化, 进一步 扩大学生

7、的音乐文化视野。教学目标:一、情感与态度: 能喜欢江南音乐,并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感受歌曲西湖 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二、知识与技能:1、走进西湖,了解西湖。2、能够感受到八六拍的摇动感,能够感受到童声合唱的美感和合唱效果。3、能够轻声跟唱歌曲部分旋律。4、能够感受到江南音乐婉转细腻、清澈秀丽的风格特点。三、过程与方法: 情境创设法、对比欣赏法、多种感官调动法。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能感受到江南音乐婉转 细腻、清澈秀丽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听辨出 B 段旋律出现的顺序,并用颜色标出。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钢琴。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忆江南1、集体练习

8、2、个别、小组接龙检测练习二、欣赏西湖春晓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对杭州有什么了解吗?在北宋时期曾有 人苏轼就曾在诗中这样写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 湖有多么的美丽。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赞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晓。2、初听歌曲,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课题并初听歌曲) 生:朝阳、绿水、青山。3、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歌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复听歌曲)生:淡淡青烟漫山腰、皓皓朝阳上柳梢;这首歌曲是合唱 (出示歌词)4、 用童声合唱的音乐形式来表现我们的杭州西湖,会给你怎样的感受呢?5、 听第 1 次,谈情绪感受(可以用

9、细腻等词汇来形容)6、 听第 2 次,谈童声合唱的合唱效果7、 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优美的旋律感染了,这首歌曲的作曲家贺绿汀就是 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在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 6/8 拍这种复拍子,营造了歌 曲亦诗亦画的意境。听第 3 次,站起跟着八六拍的节奏,感受摇动的感觉,并告 知这是八六拍的表现效果。8、 拓展走进西湖(1) 、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西湖的美,可这远远不够,让我们走进西湖, 更深层地去了解西湖。西湖历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他们是怎样赞美西湖的 呢?生: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2)、接下来,让我们来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西湖的故事。 生: 雷峰塔 、

10、 白蛇传。( 3 )、文人墨客赞美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现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 的画中人,邀请全班的同学和我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 (师播放西湖风景课件, 背景音乐西湖春晓)生:观看课件,欣赏西湖的美景, 并随音乐边听边哼唱。三、欣赏江南好民乐合奏1、古诗忆江南白居易的朗读和理解。2、民族乐器的了解。下面这首江南好是用我们国家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又是怎样去表现我 们美丽的江南的呢?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民族乐器有哪些?列举 12 o3、 听第1次,谈江南音乐的特点,生总结。4、 听第2次,看歌谱,音乐是通过什么变化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感受?(节 奏的密集、高音、圆滑线等)。5、 听第3次,用不同的颜

11、色表示B段音乐的顺序。6师带生唱唱主旋律(或由生选)。四、 背诵2首赞美江南的古诗并读一遍江南音乐特点婉转细腻、清澈秀丽。五、 小结:江南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在祖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美 丽的景色,在以后的教学中让我们共同去发现、去观赏吧!教学反思:一、 成功之处:我所教的学生学习生活在北方,所以对江南的生活、文化、 音乐并不了解、熟悉,但这也正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地方,欣赏西湖春晓 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并运用到今后的歌曲演唱中,课前我准 备了有关西湖的诗歌、图片、故事,学生欣赏之后,加深了对西湖的了解,同 时对西湖及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西湖的资料

12、,并进行 故事的讲述,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欣赏这首歌曲,在让学生感受合唱所营造 的意境和艺术魅力的同时,了解与西湖有关的音乐与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 音乐文化视野。二、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拓展环节可准备一些画家描绘西湖的作品,还 可以让学生聆听一些有关西湖的其他歌曲,让学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也 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画一画西湖。学生在随歌曲节拍轻轻晃动身体时,由于是 6/8拍复拍子,学生在掌握时有一定难度,如采用师牛互动的形式轻轻晃动,会 好一些。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而我们的教师则应该注重“教而不思则罔”只 有注重不断的反思才能在教学中不断的进步。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

13、教材分析:采茶歌 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 表演形式一般为一男一女, 或一男 两女,后发展为数人或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体裁 形式多为小调。 少先队员采茶歌 以新的创作手法表现少先队员采茶的过程和 欢快的心情。歌曲为两段体,羽调式。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的旋律,并能创编舞蹈动作。2、能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时 的欢快心情。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教学难点: 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教学方法:听唱法、以词带曲法、按节奏朗读歌词、 识谱视唱、情境导入法。教具准备: 电子钢琴、多媒体课件、“纸茶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音乐问好。 (

14、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 )2、发声训练游戏。(强调坐姿,安定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3、复习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二、情景导入1、展示课件播放南方采茶画面,让学生看画面,融入情景之中,体会采茶 的乐趣。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江南水乡走一走, 看看那里美丽的景色, 了解 江南特定的文化及音乐特点。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着画面的人们在采茶是不是很享受那种茶香飘飘 的氛围啊!那同学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起享受采茶的过程啊?3、身体感知:教师取出“纸茶叶”请学生上前模仿采茶。4、弹奏“采哟采哟”歌词音乐:学生在乐曲声中做采茶动作。(舞蹈化、 体现美育与合作创编。)三、学习歌曲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调式

15、风格,体会江南歌曲的风格特点。(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2、 复听歌曲:生谈自己的感受。(你感觉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心情怎样?)3、 再听歌曲:学生心里默唱。4、 学习歌曲的旋律:(1) 教师教唱一遍歌谱,学生小声随琴哼唱旋律。(2) 学生齐唱旋律。5、 按节奏读歌词,学生添加歌词演唱。6教师弹奏旋律,生齐唱歌曲四、 歌曲处理1、 第一小节:“茶树青青”要具有弹跳性,学生试唱。2、 有圆滑线的地方,要唱得连贯、柔和、跳跃。3、 附点音符的时值要唱足。4、 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按顿音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 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5、 学生按刚才的要求试唱,随教师的伴

16、奏完整的演唱歌曲。五、 拓展表现1、 创编采茶动作,并表演。2、 生自由创编,教师参与表演。3、 师生随录音边唱边表演。六、 小结下课总结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师生音乐再见!教学反思:这首歌曲旋律欢快明朗,学生学唱时的积极性高,加上学习歌曲时,我把 采茶叶的舞蹈动作加在歌曲学习中,让学生在欢快的舞蹈中体会少先队员采茶 时的心情及掌握好歌曲的节奏,情绪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是:歌曲中的乐句一二,旋律委婉、曲折,学牛学习起 来教困难,总是唱不好,这时我应该使用电子琴来帮助教学,这样学生学起来 的积极性较高,而且容易唱好,但是教学中没有运用好教学乐器。教学创新: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能使用江南历史文化,地

17、理等知识来导 入课题,学唱歌曲时能运用舞蹈教学来帮助学生了解江南的音乐文化。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唱歌唱山歌教材分析:歌曲是电影刘三姐的插曲,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她以歌声 为武器,为了乡亲们的利益与财主进行了智慧而又勇敢的斗争。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教具准备: 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

18、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 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生:对。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 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生:刘三姐。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 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 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 也爱唱她的 歌。那她到底有多聪明, 老师给你们放一段 刘三姐 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3、(

19、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什么结果抱娘颈?木瓜结果抱娘颈,什么结果一条心?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菠萝结果披鱼鳞。什么有嘴不讲话?菩萨有嘴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铜锣无嘴闹喳喳,什么有脚不走路?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铜钱无脚走天下。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 。 生:聪明,有智慧。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

20、中采用 什么演唱形式?生:对唱。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 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 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 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 大家一起观赏。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大红锦袍身上穿。什么生来肚皮大?莫公享福肚皮大,手脚不分背朝天。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

21、,肚皮大是老母猪呀!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生:滑稽的。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 才吗? 生:不是,是蠢才。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 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 沿江漂流, 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 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 好不容易才找到她。 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 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

22、们上 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 仁为赢得胜利, 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 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聪明的刘三姐 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不能。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 三姐毫不屈服。 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 救出三姐。 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 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迁居到新的地方, 开始新的生活。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生:广西壮族的。三、学唱歌曲:1、导入: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23、生:想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生: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 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 根据广西壮 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 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 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3、再听,轻声随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 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

24、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 (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 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生:(齐说)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4、难点解决:( 1、 2、3、4、依次出示)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 解决了。1) 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 3/4 拍,按 2/4 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生:(视唱)2)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哎”,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 一下,有何不同?生:旋律一

25、样,节奏变化。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整唱一遍)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3)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 生:(划拍视唱)。师:结束处的“弯又多”前面加上“罗”在歌曲中是弱起, 我们来视唱一下。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生:随录音演唱歌曲。6、视唱曲谱: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7、唱词,歌曲处理:1)教师弹琴,学生演唱。2)歌词分析:师:现在我们来看歌词:前两句可看出:老百姓爱唱山歌, 随口就唱

26、,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对的, “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 底流淌出来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 “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 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 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 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生:明白了。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9、设计演唱形式: 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 , 生:齐唱。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生:讨论并演唱: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2)领

27、唱与齐唱。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 姐的故乡。四、知识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 (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 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大家齐读 , 。生:齐读)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 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生:想。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大家边听, 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 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生 1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 壮族地 区有“歌海”之称,男女

28、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 “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 的风俗歌会。生 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 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 又很会唱山歌, 老人 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 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 赛歌求婚, 从此就 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生 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 壮语中被称作“窝墩” “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 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生 4: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 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

29、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 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生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 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 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 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 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生6: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 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

30、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 下课再交流。五、 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 (生答唱山歌),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生答“歌圩”)。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 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 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 山歌结束本课。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六、 板书设计: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教学反思:本课以刘三姐的故事为主线,不仅带领学生学唱歌曲,而且还 了解到壮族地区的节日风

31、俗“歌圩节”、刘三姐的身世,感受刘三姐山歌对歌 的情景、刘三姐用歌声与地主恶势力斗争的情景,学生从多个层面对刘三姐这 个人物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加深了歌曲演唱的情感表达。不足之处:本课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在歌词演唱的时候,我只注重听他 们演唱的是否准确,没有从音乐形象方面加以剖析,下次讲课时一定要注意这 一点。本课内容安排比较多,学生在演唱上就不够充分。今后的教学中要将教 学结构安排的更加合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苗岭的早晨教材分析: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 由作曲家陈刚于 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 乐曲以苗族飞歌特有的旋律音调为主要素材,描绘了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 表现了苗族人们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