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8 ,大小:392KB ,
资源ID:1802535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0253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疾控中心免规针对性疾病监测培训资料.ppt)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疾控中心免规针对性疾病监测培训资料.ppt

1、免规针对性疾病监测,疾控中心免规科 2011年8月2日,监测的定义,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形成信息发送给相关需要知道这些信息的人员和机构以便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监测目的,简单说:就是在一种传染病未消灭或消除前,对散发病例和个案病例进行监视、追踪,及时处理,防止在人群中出现大规模的传播,即集聚发生或爆发,以防止造成大的人身、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动荡或最终消灭一种传染病的一种手段。,主要监测内容,AFP监测 麻疹监测流脑监测乙脑监测,AFP监测,内容提纲,监测目的监测内容及技术规范AFP病例定义病例报告病例调查标本采集及运送病例随访主动监测

2、,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 播,保持无脊灰状态。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二、监测内容及技术规范,1、AFP的定义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列为报告的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AFP),(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

3、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剂次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重点病例,脊灰疫苗免疫史

4、为零、或不详、或1岁以上(含1岁)小于3剂次的AFP病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称VDPV病例),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如发生2例或2例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cVDPVs)。,2、病例报告1、快速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卫生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农村应在24小时内,城市应在12小时内,以最快的形式(电话、电报或其它)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内容包括: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2、常规报告:乡镇卫生院在主动监测后进行常规报告(包

5、括“零”病例报告)每月1号、11号、21号分别报告上月的下旬旬报、本月上旬旬报、本月中旬旬报(先电子邮件发送,同时报出盖章后的纸版报表)。,3、病例调查个案调查(协助县CDC完成),重点AFP病例,要立即对病例居住地常规免疫工作开展情况和接种率进行调查,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该地所有适龄儿童按免疫程序完成脊灰疫苗的预防接种。,VDPV病例、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等的调查,对于VDPV病例、VDPV循环病例和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除进行个案调查外,还应到病例居住地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当地OPV接种情况,并结合其年龄、临床表现等特征,判定其危险性,决定其后续关注程度。,4、标本采集及运送,所有报告的AF

6、P病例应采集病人粪便标本,采集时间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粪便标本,两份标本间隔2448小时,每份标本量约5克,保存在28温度冷藏、运输。高危AFP病例的标本采集除采集AFP病例的标本外,还应采集5名5岁以下密切接触的健康儿童的单份大便标本。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死亡的AFP病例应采集5名5岁以下密切接触的健康儿童的单份大便标本。,标本采集好后7天内送省疾控中心免规所。标本应冷藏运送,在送达省脊灰实验室时带冰且包装完整(冰排未化)。采集的标本应有完整的登记资料,一并送达省脊灰实验室。标本标签登记要清楚,标本送检表项目要填写完整(标本容器上应註明患者姓名、采集时间、所在县名,应

7、用圆珠笔写,钢笔写字遇水会模糊不清)。,5、AFP病例随访,(卫生院协助县CDC完成),6、主动监测、AFP主动监测的医院各乡、镇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主动监测的内容,AFP主动监测医院每旬开展本院的AFP病例的主动搜索。开展主动监测时,监测人员应到监测医院的儿科、神经内科(或内科)、传染科的门诊和病房、病案室等,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AFP病例,并登记监测结果,如发现漏报的AFP病例,应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并按要求进行旬报。,医疗单位AFP监测1、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将AFP、麻疹报告制度、AFP等14种病必须上墙(防保科、内科、儿科、

8、神经科、传染科)。2、搞好本院的自查工作(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每旬查一次,查询医生必须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的行内签字,查询后临床医生及查询医生分别在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登记本上做好登记、签字,发现漏报病例及时上报,杜绝AFP病例漏报。3、AFP主动监测医院应于次旬1日前、以报表形式上报县级疾控机构报告“AFP监测医院旬报表”;AFP主动监测医院如经过核实未发现就诊AFP病例,应进行“零”病例报告。4、住院的AFP病例在报告后30天内把病历复印好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小 结,及时、早期发现AFP病例按要求及时报告、采集双份合格便按时作好主动监测、主动搜索工作,麻疹监测,麻疹病毒,副粘

9、病毒科,麻疹病毒属。至今仍是一个血清型。人是麻疹病毒唯一宿主。,麻疹,继全球消灭天花、即将消灭脊灰之后,下一个候选消灭的传染病。2010年全国对8月4岁的儿童进行了麻疹疫苗的普种,我县2010年麻疹发病率降到1/10万以下。,目标,到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我省今年麻疹发病率力争控制在1/100万以下。(也就是说,我县只能有0.5个麻疹病例的指标),工作指标,巩固和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常规免疫2剂接种率达到95%以上;在入托、入学儿童中,2剂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

10、种率达到95%以上;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率和血清学确诊率均达到100%;以省为单位麻疹发病率在1/10万以下时,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建立国家、省、市(地)三级麻疹实验室网络,网络实验室达到WHO认证标准;,消灭的定义,国际消灭疾病特别委员会(ITFDE)关于消灭的定义:是指从地球上根绝人类病例,达到任何地方均无该病病例的状态,不再需要采取控制措施,具有持久的效益,是不可逆的过程,如全球消灭天花。,消除的定义,ITFDE关于消除的定义:是指某病传播范围缩小,发病数减少,达到规定的指标,但仍需要继续采取措施,否则发病仍会回升,是不稳定的可逆过程。,消除麻疹

11、的有利因素,麻疹无动物宿主,无媒介,人是唯一的自然宿主,只要阻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就可控制麻疹的流行。麻疹病毒感染无慢性携带状态。麻疹病毒感染有典型的皮疹,易于发现病人。有安全有效的疫苗,且只有1个血清型,1个国家生产的疫苗在世界各地使用均有效。麻疹流行有季节性。麻疹无复发性感染。,消除麻疹的不利因素,对麻疹危害性认识不一,对消除麻疹的态度不大相同。麻疹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能引起爆发和迅速传播。麻疹检测较困难,易与其它出疹性疾病相混淆,轻症病例易漏诊。免疫效果不易辨认,若无接种记录就需检测血清抗体。母体抗体消失至可能自然感染这段时间很短,故合适的接种疫苗时间很难掌握。疫苗储运需要冷链,预防接种

12、需注射。,消除麻疹的策略,使人群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对营养不良、低热、轻度呼吸道感染、腹泻等,一般不应视为接种疫苗禁忌证。发现高危地区、高危人群及时给予免疫。开展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建立积极有效的麻疹监测系统。,消除麻疹的免疫策略,常规免疫:使适龄儿童建证、建卡率98%,以乡镇为单位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95。做好麻疹疫苗新免疫程序过渡工作,国家免疫规划免疫程序已将麻疹疫苗第2剂次接种时间由原来的7周岁调整到1824月龄。初始强化免疫:麻疹疫苗初免年龄(8月龄、9月龄、1岁)14岁儿童强化免疫,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后续强化免疫:确保每个儿童有第2次免疫的机会。只有在常规免

13、疫接种率95 并与强化免疫相结合情况下(后续强化免疫目标人群一般为8月龄至4岁所有儿童),才会使麻疹发病持续稳定的下降。,内容提纲,监测目的、内容监测技术规范麻疹病例定义病例报告病例调查与标本采集暴发主动监测病例归属,一、监测目的与内容,(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明确诊断,采取控制措施。2、了解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免疫等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3、加强预测预警,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二)麻疹监测主要内容,流行病学监测将麻疹疫情报告系统纳入到专报系统工作中,对所有疑似麻疹病例进行报告,提高报告敏感性、完整性与及

14、时性;对所有疑似麻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合格血标本;开展暴发疫情调查;分析人群免疫状况,发现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预测并预防麻疹暴发;开展主动监测;,二、监测技术规范和要求,(一)麻疹病例定义采用标准麻疹定义和统一分类标准开展麻疹监测工作。监测过程中将麻疹分为四类: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排除病例,1、疑似病例,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疑似麻疹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1)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或完成调查前失访或死亡的病例。(2)不合格血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阴性且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没有流行病联系的病例

15、。(3)无实验室诊断结果且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没有流行病联系的临床报告病例。,3、确诊病例,(1)实验室确诊病例:血清学诊断麻疹IgM抗体为阳性或从疑似麻疹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的病例。(2)临床确诊病例:未采集标本或血清学诊断麻疹IgM抗体为阴性,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明显流行病学联系的病例;或实验室排除其他出疹性疾病的病例。,4、排除病例,有完整的流调资料,采集了合格血标本,检测结果阴性;经实验室证实为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无实验室诊断结果的临床报告病例,流调证实与其它确诊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并且能明确找出是由其它原因引起发热出疹的病例(如药物性过敏性皮疹等)。,(二)病例报告,按乙类传染病进行

16、疫情报告,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向发病地区的县级疾控中心报告,并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除按上述传染病报告系统进行常规报告外,还要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专门报告,1、快速报告 发现每一例疑似麻疹病例或接到暴发疫情后,各级医疗机构要以最快的形式向县级疾控中心进行快速报告。2、常规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各乡镇卫生院要参照目前脊灰疫情AFP专报系统的要求,进行主动监测后,执行疑似麻疹病例旬、月报制度(包括“零病例”报告)。每月2号、12号、22号分别报告上月的下旬旬报及月报、本月上旬旬报、本月中旬旬报(先电子邮件发送,同时报出盖章后的纸版报表)。,突发事件报告,如发现在同一学校、幼儿园

17、、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疑似麻疹病例,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报告。获得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县疾控中心),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县疾控中心。,(三)病例调查与标本采集,1、病例调查 病例调查包括病例个案调查和病例居住地常规免疫服务情况调查两部分。所有疑似麻疹病例按照贵州省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病例

18、个案调查。,2、标本采集,医疗机构在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应负责采集合格血标本,填写标本送检表。血标本分离血清后放置4冷藏,并及时转交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一例疑似麻疹都应采集血清标本,用于血清学诊断。,标本采集、运输与保存要求,采集时间:出疹后3-28天内。采血1.5-2ml,血清量不少于0.2ml。血标本应无明显溶血现象,无污染。应无菌保存和冷藏运送。不能冷冻全血,防止溶血。送血时应填写标本送检表,试管上的标签要写清楚。第1份血在出疹3日内采集的,而且检测IgM为阴性,需要采集第2份血样来重复IgM检测以排除第1份样品中出现假阴性的可能。第1份血采集7-10天后收集第2份血。,(四)主

19、动监测,乡镇卫生院也应对各村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主动监测。各级在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麻疹“零”病例报告及旬、月报时,必须是在对辖区进行了主动监测的基础上进行。,调查报告,一、基本情况二、调查结果 1、患儿情况及发病治疗经过 2、接触史及接触者近况 3、免疫史 4、免疫服务形式 5、接种率调查 三、处理措施,小 结,及时、早期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按要求进行报告、调查和采血及时发现麻疹暴发疫情,控制暴发,“两脑”的监测,各乡、镇级医院每旬开展两脑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并在门诊日子、出入院登记本行中进行签字确认。,其它疫苗针对疾病的监测,按计划免疫管理规程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白喉发病率:以县为单位发病

20、率低于0.01/10万。百日咳发病率:以县为单位发病率低于1/10万。,主动监测旬月报表、乙肝三联单的上报时间及正确填写,一、免规疫苗针对疾病监测月、旬报表的上报时限 旬报有脊灰、麻疹、7-1表;麻疹、新破要进行月报告;每月1、11、21日报告;每月1号报告上月下旬报表及上月月报表。每月11号报告本月上旬报表。每月21号报告本月中旬报表。超链接,纸版要求在下一个月30号前上交,并附上各乡镇卫生院的公章。,二、乙肝三联单的上报时限及正确填写,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登记卡要求每旬(1、11、21)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上报给县疾控中心,乙肝首针月报表电子版在次月5号之前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上报给县疾控中心,

21、纸版在次月30号之前上交纸版,并盖上各单位公章,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与处置原则,一.预防接种一般反应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二.全身反应 1.临床表现(1)发热: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38.5)和重度(38.6)。部分受种者接种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有体温升高,612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

22、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个别受种者在注射麻疹疫苗后610天内会出现中度发热,有类似轻型麻疹样症状。,(2)部分受种者除体温上升外,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者。2.治疗(1)发生轻度全身反应时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2)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对症处理。(3)高热不退或伴有其它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三.局部反应 1.临床表现(1)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65

23、.0cm)和强反应(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2)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其直径5.0cm。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3)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卡疤)。(4)接种含吸附剂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2.治疗(1)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2)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

24、3)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天23次,连续12天即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局部化脓:分有菌性化脓感染与无菌性脓肿,前者在疫苗分装时胺致病菌污染,或因注射器、接种局部消毒不严所致,后者多因接种含有吸附剂疫苗,或注射部位选择不正确,注射过浅,剂量过大等。处理方法,早期均可用热敷,每日35次,每次20分钟。化脓性脓肿可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脓肿切忌切开排脓,可用注射器抽脓。,晕厥(晕针):接种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而造成暂时性脑贫血,引起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现象。在空腹、过度疲劳、接种场所空气污浊等情况下易发生,多数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分钟发生

25、,轻者有心慌、恶心、手足发冷、发麻等,经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严重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跳缓慢、脉搏无力、血压下降伴失去知觉,数十秒至数分钟清醒。处理方法,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口服糖水,亦可针刺人中等穴位。如仍未见好转者应送医院抢救治疗。,过敏性休克: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秒钟至数分钟内发生,也有少数延至30分钟或12小时发作。突然感到全身发痒、胸闷、气急、烦躁、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血压下降、心律减慢、脉细或无。如不及时抢救,死亡常发生于抗原进入机体后1520分钟。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和末梢循环衰竭。处理方法,让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肌肉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

26、1.0ml,同时肌肉内注射苯海拉明2550mg.呼吸衰竭者可肌肉注射尼可刹米250mg,并吸入氧气。,过敏性皮疹:各种疫苗接种后均可使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发生过敏性皮疹,常在接种后数小时或数天发生,多少不一,大小不等,色淡或深红,周围呈苍白色。处理方法,给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每次2550mg,每日23次。,急性精神反应:为精神或心理因素所致,轻少见,最常见表现为急性休克性反应和癔病性发作,这类病人最大特点是临床表现与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不符,而且意识不丧失。各种症状常在患者注意力转移或进入睡眠后明显减轻,预后一般良好。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大多数用针灸、暗示疗法即可恢复,严重者可给些镇静剂。,谢 谢!,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