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6.88KB ,
资源ID:18076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076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第七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第七单元.docx

1、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第七单元第七单元单元说明一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3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带刺的朋友描绘了一只聪明伶俐的小刺猬,体现了对小动物的喜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课后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带刺的朋友引导学生体会称呼中蕴含的情味。语

2、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同于之前的记叙文,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要依托课后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边学习边交流边小结。不要刻意讲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第二,在教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要注意两者内容的关联性,并将表达与生活紧密联系。 第三,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对“摘抄什么”“怎么摘抄”做出循序渐进的整体设计,尤其要对学

3、生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给予一定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形成扎实的摘抄能力。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大自然的声音21认识22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6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二、三自然段。3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4能围绕一句话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能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5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辨析对文中人物的判断。6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父亲、树林和鸟2带刺的朋友2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1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

4、地表达自己的看法。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习作我有一个想法2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k,形成主动积累语l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4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英、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合计11 21大自然的声音教材解析 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

5、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课文围绕第一自然段展开,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风、水和动物3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课文结构严谨,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第六单元的学习重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写得丰富鲜活,妙趣横生。比如,将大自然的声音比作“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让人身临其境;将风、水、动物等当作人来写,“演奏”“喜欢玩打击乐器”等语句,使文章更加生动,充满童趣;第二自然段“微风”与“狂风”的语句,对仗工整,对比鲜明,充分表现出两种风的不同特点;第三自然段“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一句,

6、语势层层推进,宛如乐曲逐渐攀升,直至高潮,印证了“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拟声词,生动地描摹了大自然中的各种雨声,表现了水的声音美妙多变的特点,写出了声音的丰富性。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森林里树木摇曳,小河边青蛙放声歌唱,一个孩子悠闲地背靠大树坐在草坪上,欣赏着大自然的音乐,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画面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学目标 1认识“妙、奏”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3能找到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

7、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4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让学生先围绕课后第二题自主学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再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体会大自然中声音的美妙,并积累摘抄;然后结合课后“小练笔”,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总体来说,本课生字难度不大,可采用先集中识字、后随文复现强化记忆的方式教学。基础好的班级可让学生自主随文识字。“奏”是平舌音,可进行平翘舌音的对比辨析,如“奏一宙”。“喳”是拟声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口字旁与拟声词的关系

8、,联系其他拟声词“叮叮咚咚”“哗啦啦”等归类学习。“妙”“喃”“伟”等字,可放在“美妙、奇妙”“呢喃、喃喃白语”“雄伟、伟大”等词语中识记。 本课的多音字“呢”,可结合语境辨析读音:在词语“呢喃、呢大衣”中读n,用作句末语气词时读ne,如“你呢”“为什么呢”。 2写字。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激”和“器”分别是左中右和上中下结构,要注意各部分摆放的位置和笔画的穿插。指导“奏”“琴”“柔”等字时,可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书写提示”中“将撇和捺写舒展”的要求,提示学生写好撇和捺。 “琴”“敲”这两个字容易写错,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琴”最下面不加点,“敲”的右边部分不要写成“支”。 本课部分字

9、书写要点:柔 上边部分“矛”的竖钩要写得略短些。下边部分“木”横长而平,竖写在竖中线上,出头略短,撇、捺在左右下格的对角线方向舒展出笔。奏 上边部分3个横之间的距离匀称,撇先竖直后略平,捺略平,写得舒展。下边部分最后一点略长一些。器 上中下3个部分要写得扁些,其中4个“口”遵循左小右大、上小下大的规则。中间“犬”的撇起笔穿插到上面两个“口”之间。 二、理解运用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在学习了本册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后,学生对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段落已有初步的把握大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后第二题的要求,找出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填写在图表中,再借助图表说说

10、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自主完成对课文大意的梳理。 教师也可设计“找找大自然中的音乐家,比比谁的音乐最美妙”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第二题的图表“填写音乐家档案”。还可以让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把初读时觉得写得最美妙的声音摘抄在图表下方的空白处,将词语积累与初读感受结合起来。 2词句段理解。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教师教学时需要对可以关注哪些生动的语言进行引导。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在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美好的意韵中。比如,通过展示自然界的图画、视频营造氛围;让学生带着“这些音乐家、歌手的乐曲到底有多美妙”的问题细读

11、课文,关注文中生动的描写。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味,深人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第二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微风拂过”的温柔与“狂风吹起”的雄壮,并通过男女生对读的方式进一步感受两种风的不同特点。 第三自然段,“滴滴答答”一句,可师生合作朗读,指名学生模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雨声,教师读“所有的树林”,感受“音乐会”的热闹;“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一句,可从单个学生读到全班接读,语势从活泼逐步到雄壮有力,让学生在整体朗读中感受水声的美妙,理解“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的意思。 第四自然段,可以先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拟声词和生活经验,模仿各种

12、动物的声音,再想象这些动物可爱的样子,用轻央的语调朗读。 (2)关注描写声音的词语,感受语言的生动。 在教学中,要结合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这些声音,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 可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渗透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结合课后第三题列出的描写风声的词语“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让学生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风声,这样的风声带给你怎样的感觉”。比如,清晨公园里的微风是“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夏天下暴雨前的狂风是“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一些电影里也有狂风大作的场景。学生说完后,教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比如:“听,风

13、在对谁说话?它在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带着想象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描写声音的词语,使大自然的声音变得形象可感,既贴切地表现了不同风声的特点,又让风声有了感情和个性。 体会了描写风声的词语后,教师可小结学法:先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这些词语所描述的场景,体会这些场景的特点,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之后,让学生运用上述方法,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小组合作交流对生动语言的体会,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自然段,可引导学生关注“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拟声词,通过“热闹的音乐会”“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等语句,联系生活体会水声的流畅美妙,感受语言的生

14、动。也可结合“阅读链接”中叶圣陶的瀑布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体会瀑布的壮观神奇,进一步感受大自然中水声的丰富,领略生动语言的魅力。 第四自然段,可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拟声词,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动物声音。 3积累表达。 教师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表中的词语。比如,让学生借助“美妙、音乐家、演奏、手风琴、歌手、歌曲、轻柔、合奏、乐曲、乐器、轻快、合唱”等词语,想象一场音乐会的情形,再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课后第一题提出了背诵第二、三自然段的要求。在了解大意、体会语言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围绕第一句话写了哪些内容”,然后出示关键词语“森林、树叶、微风、狂风

15、”“雨、音乐会、小曲、大合唱”等,让学生借助关键词语的提示,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围绕一种听到过的“美妙的声音”写几句话。在本册第六单元的习作中已经练习过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本次“小练笔”,难点在于学生平时可能对声音不太关注,也不知道如何写声音。教师可从两方面突破难点:二方面,在教材提不的“鸟儿”“厨房”的基础上,通过播放音频等方式补充其他可写的声音,拓展学生的思路;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生动语句,如拟声词、课后第三题列出的描写声音的词语,试着运用在自己的“小练笔”中。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学生能围绕一个声音来写即可,对于语言生动与否,不做硬性要求。 此外,教师可鼓

16、励学生摘抄喜欢的语句,并交流喜欢的原因。还可讨论摘抄的要求,比如:字迹端正,抄写正确,不多字漏字。教师可指导学生尝试逐词摘抄,提高效率。 三、实践活动 在教学本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观察活动:留心听一听身边的声音,将其简单地记录下来,为“小练笔”做准备。 22父亲、树林和鸟 教材解析 本文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课文的题目富有画面感,引人遐思。“父亲”“树林”“鸟”3个词并列,既描绘了父亲和“我”在树林边看鸟的情景,又表现了父亲对树林、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第一自然段既是开门见山点题,概括了父亲、树林和鸟的关系,也表明了全文中心,

17、奠定了情感基调。接下来,作者没有直接写父亲怎样喜欢鸟,而是通过父子俩看似不经意的对话,逐渐突显父亲的形象:父亲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知道鸟何时爱唱歌,何时最容易受到伤害。 文中的“我”是一个叙事者和旁观者,同时也是一个陪衬者。当父亲观察到“林子里有不少鸟”时,“我”却“茫茫然”,并没有发现一只鸟;当父亲闻到鸟味的时候,“我”却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息。“我”的茫然不知与父亲的了如指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父亲对鸟的了解与喜爱。 课文的语言充满诗意,耐人寻味。多处使用了学生平时很少会遇到的生动语句,尤其是多个修饰语连用的形式,表达了更为丰富的感受。比如,“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中,

18、“凝神静气”说明了父亲观察细致而专注,对大自然的生命充满敬畏,“像树一般兀立”显出此时的父亲仿佛与树林融为一体;“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等语句,生动贴切地描写了树林的环境,而父亲能从中分辨出鸟味,突显了他观察细致、对大自然有着真切的了解,是一个真正的爱鸟之人。 课文插图以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主体,父亲和“我”正注视着大树,画面上并未出现鸟儿。父亲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发现鸟儿,体现了他对鸟儿的熟悉和喜爱。父亲戴着宽边礼帽身穿长衫,直观地表现了事情发生的年代及父亲的形象。插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目标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l3个字,会写“父亲、

19、童年”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可让学生先借助“课文里有哪些人物,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的问题梳理课文大意;再用多种方式感受“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语言形式的丰富和生动,积累摘抄;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辨析课后第二题中对父亲的各种判断,感受父亲“知鸟爱鸟、热爱自然”的形象;最后回归整体,理解课文结尾的含义。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中,要提醒学生“黎、猎”的声母是边音,“凝”的声母是鼻音,可引导

20、学生进行对比辨析。其中,“凝”要防止学生“读半边”而误读。还要提醒学生“畅、瞬”的声母是翘舌音,“畅”可借助熟字“场”识记。 教师可结合语境教学本课生字。比如,“黎”字可放在“黎明”一词中理解,并让学生结合课文对树林环境的描写,理解“黎明”是指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畅”字可放在“舒畅”一词中理解,引导学生了解“舒”和“畅”意思相近,还可让学生表演“舒畅地呼吸”,进一步体会字义、词义。 2写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蒙、鼻”横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字形再写,注意多个横画间要写得紧凑,“蒙”字下边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鼻”上边部分是“自”不是“白”,下边部分是“丌”不是“升”。 “

21、雾、蒙、吸、翅”等字,可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书写提示”中“把撇和捺写舒展”的要求,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撇画和捺画。其中,“翅”是半包围结构,要重点指导写好向右舒展的捺。1 7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L+j书语文三年级卜册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雾 雨字头的四点方向基本一致。“务”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鼻 “自”与“田”要写得宽扁,“田”比“自”稍宽。“丌”的长横最长,竖撇与短竖落笔在同一水平线,使整个字重心稳定。吸 口字旁偏小,低于“及”起笔的高度,与“及”的长横互相穿插。“及”第二笔横折折撇的“撇”要稍弯于第一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翅 “支”的捺要稍平,向右舒展,与“羽”互相穿插。“羽”的顶部与“支”

22、的横大致在同一水平线。 二、理解运用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本课教学之初,可让学生先猜一猜题目中“父亲、树林、鸟”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产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再带着“课文中有哪些人物,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等问题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父亲带着我从树林边走过,告诉了我许多关于鸟的事情。 2词句段理解。 (1)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和生动。 , 课文许多地方使用了多个修饰语连用的形式,增加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也使被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课后第三题要求学生说说对这些表达形式的感受。教师可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表演、有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体会课文语言的丰富和生动。 “幽深的雾蒙蒙的

23、树林”一句,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插图或影视作品想象场景:一片树林笼罩在雾气中,树林里朦朦胧胧的,看不太清楚。通过想象,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语言具体可感地写出了树林幽深朦胧的样子,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可以顺势引导学生体会:在如此难以辨认的环境下,父亲依然能够发现鸟的踪迹,突显出他对鸟的熟悉。 “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一句,可让学生想象画面,表演树林边兀立的父亲,从而理解这里所描写的父亲的样子,体会父亲与树林融为一体的情境。 “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一句,可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逐层想象。先想象“草木”的气味,再想象“苦苦的草木”的气味,然后想象“浓浓的苦苦的草木”的气味。教师可顶势

24、引导学生体会:父亲能从浓郁的草木气息中分辨出鸟的气味,是一个真正的爱鸟人。 初步感受这些语句之后,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加深理解。教师可相机小结:这些生动的表达,传递了更丰富的体验和情感,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有意识地运用生动的语句。 (2)辨析对父亲的判断,感受父亲的形象。 课后第二题列出了5条关于父亲的判断,要求学生辨析并说明理由。教师要借助本题,引导学生提取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加深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感受父亲的形象,提升阅读分析、评鉴能力。可以让学生自主辨析,并和同学交流,教师再梳理、指导。 第一条判断是正确的,学生很容易找到课文第一自然段作为理由。 第二、三、四条

25、判断也是正确的,可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中父亲的动作、语言,结合前面对生动语句的体会,证明这几条判断。比如,父亲一闻味道、一看到叶子在动便知道有不少鸟,知道什么时候鸟要准备唱歌了,知道鸟飞离树枝的一瞬间最快活,能看出他对鸟的习性非常了解;在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里,“我”闻不到鸟味、看不到树叶在动,父亲却能捕捉到各种信息,能看出他很善于观察;父亲喜爱树林和鸟,了解鸟的习性,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第五条判断,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比如,通过表现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熟悉的语句,推测父亲虽然现在不是猎人,但可能曾经是个猎人;通过“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推测父亲可能没有做过猎人,因为

26、他不会去捕捉自己最喜欢的鸟。对于学生的阐述,教师不要做正误的评判,但要注意总结:关于父亲是否做过猎人,凭借课文中的信息,并不能得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辨析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几条正确的判断结合在一起,说一说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而感知父亲“知鸟爱鸟、热爱自然”的形象。 (3)回归整体,理解课文的结尾。 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课后第一题提出了思考其含义的要求。在学完全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可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猎人的特点,如熟悉树林环境和猎物的习性、善于观察,并回顾课文中表现父亲对鸟的习性非常了解、很善于观察的语句,从中体会到:父亲具有当一个优秀猎人的条件

27、。接着,用“如果父亲做猎人,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想象体会:父亲这么了解鸟的习性,这么善于观察,如果他做猎人,树林中的鸟就会被轻而易举地猎杀,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然后,可引导学生代入“我”的视角,体会“我”感到高兴的原因,从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父亲如此了解鸟儿,却不伤害鸟儿,而是那么喜爱鸟儿,所以我为父亲感到骄傲。 3积累表达。 教师可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将词语表中的词语运用于表达中。比如,让学生结合“父亲”“童年”这两个词,用一两句话写一写童年时父亲陪伴自己做了什么;试着用上“雾蒙蒙”“露水”“湿气”“沉重”等词语,描写某个早晨大雾的样子。 课后第三题要求学生摘抄积累含有生动表达的句

28、子。除了教材列出的3个句子,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其他的句子摘抄。摘抄前,可让学生回顾前一课讨论过的关于摘抄的要求:字迹端正,抄写正确,不多字漏字。 三、实践活动 课后,可以指导有兴趣的学生合作编排一份爱鸟小报,宣传鸟类知识。 四、问题提示 为什么课文第十三、十四、十五自然段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 一般来说,前后引号要成对使用。但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果连续好几个自然段引用同一个人说的话,则每个自然段开头都用一个前引号,而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末尾用一个后引号,前面自然段的末尾都不用后引号。课文第十三、十四、十五自然段就属于这种特殊情况。 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 牛汉(1923-2013),原名

29、史成汉,著名诗人。他创作的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等诗广为传诵。 23带刺的朋友教材解析 本文讲述了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的故事,其间穿插着作者的所思所想,情趣盎然。课文以“带刺的朋友”为题,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又点出了作者与写作对象的关系。整篇文章都洋溢着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课文共12+自然段。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开头: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第二部分(第二至十自然段)详细讲述了刺猬偷枣的过程。第三部分(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写了刺猬溜走后作者对刺猬的赞叹与好奇。 本文语言很生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诡秘”“匆匆”“爬来爬去”“打了一个滚儿”“扎”等

30、词语,将刺猬聪明伶俐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有很强的画面感;二是“朦胧”“斑斑驳驳”等环境描写,渲染了秋夜的气氛,突出了刺猬“偷”枣的趣味;三是作者对刺猬的称呼,由“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到“小东西”,喜爱之情逐步加深,体现了对这位“朋友”的特殊情感;四是“哗哗”“噼里啪啦”“噗”等拟声词的运用,让课文有声有色。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描绘了刺猬摇枣后的情景,新月斜挂,树影斑驳,刺猬“摔”下枣树,地上枣子撒了一地。第二幅插图描绘了刺猖背上扎满了枣子溜走的情形。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刺猬的可爱,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教学目标 1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13个字,会写“红枣、摆动”等26个词语。 2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4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可以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只刺猬偷枣的故事;再让学生细读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刺猬的“高明”,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然后让学生围绕“高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刺猬偷枣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关注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