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59.24KB ,
资源ID:1807750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0775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巧.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巧.docx

1、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巧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巧 服装缝制是实现各项设计和裁片组合的具体实施阶段,主要是研究服装缝制成型工艺的加工线路和操作技术。由于服装的品种繁多、结构各异、款型多变、档次不等,因此工艺要求不同,它直接关系到缝制效率和缝制质量。这就要求缝制者必须具备服装缝制工艺的系统技术知识和掌握各种服装缝制工艺的操作技能。服装的加工形式有两种:即单件缝制和流水生产。集体流水生产是在个体单件缝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形式不同,其要求和学习内容也会不同。但是个体单件服装的缝制是从事服装生产的专业人员所必须学习的课程,也是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服装生产技术的基础。以介绍单件服装缝制为主,

2、学习相关的缝制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服装缝制工艺是个较艰苦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总结经验,才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缝制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部位直接机缉不能保证质量,不妨多一些临时固定的步骤或者多做些对档记号。一些复杂的部位,如装拉链、开衩等部位,在没有充分了解部位结构及缝合原理的情况下,增加一些手工寨针固定和手工繑针等工艺,能使这些部位做成后平服。可以省略一些缝制方法和步骤。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模仿,而要真正地了解缝制原理、合理的缝制方法、缝制步骤,等等。每次完成一个品种的缝制后,都要对产品进行检验,对产品质量作出鉴定,这样不仅能对本款式的缝制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又能对自己操作方法

3、欠妥的方面予以探讨和改进,使自己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一、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 (一)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依据和要素服装款式图与外形概述 服装款式图是以线条来描绘服装款式的外形,对服装造型结构、工艺的外观细节,在画面上都要反映。它直观、简明,突出服装工艺特征,是指导服装工艺的依据。 服装款式图一般包括正视图和被视图,根据需要还可增加侧视图和局部图,所以它的直观和简明远比用文字和语言表达准确得多。在服装生产过程中,技术文件上一定要附以服装款式图作为指导生产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形象说明。 服装外形概述是针对款式外形特征所进行的文字简要说明,以帮助缝制者对款式图的理解。所以在缝制前一定要先对

4、款式图进行仔细观察,参照外形概述了解所缝制服装的工艺特征、基本方法,逐步形成根据款式图和外形概述所描绘的服装,来组织工艺方案、选择工艺方法、独立进行缝制。2、服装规格:服装规格是由服装成品规格和部分部位与部件的小规格所组成的。服装成品规格是服装主要部位的规格,如上装有衣长、胸围、领围、肩宽、袖长、袖口等;下装有裤(裙)长、腰围、臀围、上档、脚口等。服装小规格是指开袋的袋口大、嵌线宽、贴袋的袋口大、袋口深、腰头宽、袖头长、缉止口宽等一系列数据。这些都是缝制者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服装各部件的组合装配尺寸吻合,使各部位尺寸符合成品规格。3、服装质量要求:服装缝制的质量要求主要是

5、对规格质量、外观质量、缝纫质量、熨烫质量等几个方面提出的要求。在具体的质量标准细则中对于各方面的要求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在缝制过程中必须按照质量标准进行。4、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就是服装缝制过程中所经过的一道道工序。工艺流程必须依据服装的款式结构、方便操作、减少重复劳动等要求进行安排。工艺流程的安排是否合理对产品加工质量和效率起重要作用。5、操作技术:服装缝制过程是在一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控制下进行的。在服装缝制基础工艺中,手缝工艺、机缝工艺和熨烫工艺都是必须熟练掌握的技术,任何一件服装的缝制都是基础工艺各种技法的综合运用。只有用规范的技术指导服装缝制,用熟练的操作技术进行缝制,服装质量才

6、能得到保证。6、服装缝制设备:服装生产中运用最广泛的缝纫设备是普通型工业缝纫机。但现今在普通型号的基础上又开发衍生出许多满足专门工艺加工要求的缝纫机。这些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缝制质量好,而且劳动强度相对较低。有许多专用机还应用电脑控制,使操作更为快捷方便,如自动开袋机、自动上袖机、上拉链机、上腰机,等等。在熨烫设备中也开发了各种类型的专用吸风烫台和熨烫机,以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取代了大部分复杂繁重的手工作业,如裤腰裤腿熨烫机、领圈立体熨烫机、衬衫翻领机、圆领机和装有各种烫模的真空抽湿吹风烫台,等等。服装设备的发展为服装缝制工艺提供了用途更为广泛、结构更趋合理、操作更为方便的各种性能

7、特殊的专用设备,大幅度提高了缝制工艺的质量和效率。服装缝制的过程也成了科学技术综合应用的过程,在服装缝制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设备的先进作用。随着高新技术的开发,服装加工业的设备还将逐渐步入计算机网络时代。先进的设备固然能给服装生产带来质和量的飞跃,但是先进设备的配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各地区各企业发展的不平衡,先进的设备也不可能一步就位,而且设备的操作和使用都必须建立在服装缝制的基本原理和要求的基础上。所以学习服装缝制的基础方法还是很重要的。学习阶段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缝纫辅助设备来增加缝纫机的功能,这对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效率也是行之有效的。例如,可以利用各种类型的压脚替代普通压脚,如卷边压

8、脚、嵌线压脚、起皱压脚、导向压脚等,完成不同的缝制工艺。(二)服装缝制工艺的组合方式1、裁片的组合方式:任何一件服装都是由形状各异的裁片组成的。如上衣一般由前后衣片、袖片、领片等主要部件和一些零部件组成,有的还分面、里、衬等,它们之间依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装配缝合,最终缝制成衣。(1)部件自身的组合:前、后衣片开刀部位的组合;各种镶拼部位的组合等等。 (2)主要部件的组合:前、后衣片的组合;两片袖的大小袖片的组合;袖与衣片的组合,等等。 (3)零部件与主要部件的组合:领与衣片的组合;袋与衣片的组合;袖衩与袖片的组合;袖头与袖片的组合;扣襻与衣片的组合,等等。 (4)衬与部件的组合:大身衬与前衣片的

9、组合;领衬与领片的组合;袖头衬与袖头的组合,等等。 (5)里与面的组合:领里与领面的组合;袖头里与袖头面的组合;里与面在袖口、底边、门里襟止口、领圈等部位的组合等等。 2、缝纫的组合方式:服装裁片的组合是靠缝纫工艺来完成的,裁片缝合的方式很多,可以由各种不同的缝型来完成,但是在缝合过程中并不能简单地将衣片缝在一起,而要考虑到根据特定的工艺要求进行缝纫组合,才能使缝制的部位达到预期的效果。(1)平缝组合:平缝组合是缝纫工艺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组合形式,是指由长短完全一致的上下两层或多层衣片按规定的缝型要求缝合后,衣片两端仍保持长短一致,中间无上下层松紧不一致,也无起链现象,缝合平整的缝纫工艺。

10、 (2)吃势组合:吃势又称曲势、层势。吃势是指将衣片某部位稍作收缩,形成胖形,产生窝势。为符合人体和适应人体活动规律的需要,使制成的服装有更好的立体效果,就需要在组合缝制过程中借助吃势组合的工艺来实现。吃势组合与平缝组合要求相反,它是将原来长短不齐的两层衣片,在缝合过程中,短的一片稍拉紧,长的一片稍放松红,使长的一片有所收缩,经缝合后平齐一致。上衣的裝袖、合肩缝工序就是运用吃势组合进行缝纫的。吃势量的多少根据服装部位、造型的不同需要和面料质地的松紧、厚薄等来决定。如裝袖部位,同样的圆裝袖造型面料厚的比薄的吃势量要大。如果吃势量大,光靠缝合过程完全吃拢是比较困难的,可以采用抽线收拢吃势后整理均匀

11、再进行缝合。吃势组合要注意放吃势的位置要正确,而且要注意吃势均匀,不能有细褶似的重叠。服装左右对称部位的吃势也要对称。(3)里外匀组合:里外匀是指缝合的两层衣片,外层衣片比里层衣片均匀的长或宽出一些,形成止口处里层衣片略缩进的状态。里外匀组合也是服装缝制中的重要组合形式之一。配置的外层衣片比里层衣片要均匀的长或宽出一些,在缝合双层衣片的部件时,一定要面料较宽松,夹里较紧,在缝制转角部位时,夹里更要拉紧一些,使缝合后的两层衣片相贴成自然卷曲状态,翻出止口后,止口不能反吐、外露,也就是从止口正面看,只能看到上层正面的衣片,看不到下层夹里和衣缝。服装质量要求中规定,所有的服装止口部位都要做出里外匀。

12、服装的衣领、驳头、门里襟止口、袋盖等都是里外匀组合的重要部位。里外匀外层衣片长和宽的放松量,也以根据面料质地的松紧、厚薄来考虑。里外匀的组合,除了靠缝纫时用手将衣片放松和拉紧以外,还要借助熨斗使衣缝略向夹里部位缩进定位后定型。(4)归拔组合:归拔组合是指在服装缝制过程中,利用归拔熨烫工艺对衣片进行符合人体造型的塑型后再缝纫组合。在毛呢类高档服装缝制中,经常运用归拔组合。(5)省裥组合:省裥的设置主要是解决人体的胸腰、臀腰之差和满足人体活动规律的需要,并兼有美化服装造型的一种组合方式。为解决人体腰臀之差,在裤片、裙片的腰口处收省或打裥,使腰口尺寸与腰头尺寸吻合后组合。裤、裙打裥的形式多样,主要起

13、到增强美观的作用。为了手肘关节活动的方便,有的一片袖在肘部袖底收省,大多数一片袖在袖口也常用抽细裥或打折裥的方式与袖头组合。在收省、打裥时要注意按规定的位置和量进行,使组合完全吻合,抽细裥还要注意裥面均匀。二、服装缝制工艺操作技巧 (一)做缝制标记缝制标记能十缝制操作更准确方便。根据面料、工艺的不同需要,做缝制标记的方法有画粉线、剪刀眼、钻眼、打线钉等方法。一般的服装都采用比较简单的画粉线、剪刀眼的方法,而对于工艺要求比较高的服装则可采用打线钉的方法。 1. 画粉线:用画粉画粉线是做缝制标记最常用的方法,其方法简单,但不能保持持久清晰,对于及时操作的部位,用画粉线比较适宜。有的画粉线会弄污衣料

14、,特别是浅色衣料、透明的衣料的画粉线部位一定要注意不影响外观,而且粉线的颜色一定要淡。对于对称部位的标记,常常先画在一片衣料上,然后与对称的一片对合后,轻轻拍击,使粉印印在对称部位,这种方法为合粉印。粉印在衣片上一般画在反面,但有的需要画在正面,所以画粉应尽可能与衣片颜色相近。2. 剪刀眼:剪刀眼方法也很方便,但不是所有部位都需要,只有在衣片毛缝边缘处才能剪刀眼,如:省位、裥位、袖窿对档位、袖山、腰节,等等。对于特别败丝或松散的衣料也不宜剪刀眼。剪刀眼不能剪得太深太大,影响缝份。3. 钻眼:钻眼是工厂成批生产中常用的方法,能用在不能剪刀眼的部位,如装袋、开袋的位置和大小、省的大小长短位置等。但

15、钻眼必须钻在大小位置的内侧隐蔽部位。还要注意面料是否适合钻眼。 4. 打线钉:用打线钉的方法做缝制标记,既清楚又能保持长久,对衣料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打线钉方法在手缝工艺中已作过介绍,比较费时,所以一般用于较高档的服装制作。 5. 工艺样板:工艺样板适用于工厂的成批生产,用样板来定位、定量,对于高档服装也省去了打线钉等比较耗时的工序,而且精确程度较高,操作也更灵活方便。当然在单件操作时就不必去制一副完整的工艺样板,仍利用传统的做标记方法。对于初学者,除必须要做的缝制标记外,还可以在不容易操作的部位多作些缝制对档标记,如缝合部位比较长的可以分段作几次对档标记。缝合部位形状成弧线形的,如弯刀背的开

16、刀缝、挂面和夹里的拼缝等都可以做几处对档标记,使缝合位置准确无误。(二)临时固定的新方法服装制作过程中,有些部位需要做临时固定后再缝合,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这样会使缝纫操作更方便,而且缝合的效果也更好。传统的临时固定方法是使用手缝寨针进行固定,缉线缝合后,大多要再将寨线拆掉,效果虽好,但很费时间。如果用大头针来代替手缝寨针虽然不是所有部位都可以替代,但大多数部位是可行的。如前后侧缝、袖缝、门里襟止口、摆缝、衣片开刀、装袖里等。别大头针的方向与缝合方向垂直或平行,以垂直较好,不易引起上下衣片移位,取针也方便顺手。喇叭裙片的拼缝,见图1-89。门里襟处上挂面,见图1-90。手工繑袖夹里处,见图1-9

17、1。 (三)拼接的处理 服装除了一些必要的组合拼接,有时也会由于排料的关系,从节约面料着想,在一些较隐蔽的零部件夹里部位可以拼拼接接,但是拼接的部位,拼接的丝绺,都有一定要求,必须使拼接不影响服装的缝制质量。拼接缝要遵守 的原则(1)拼接缝的两侧要选用同样的丝绺,使拼接后的部位容易平服。(2)拼接缝的位置要进选择斜方向,使拼接好的零部件再缝合折转后缝份能错开不重叠。(3)拼接缝的位置要避开一些缝份会交叉重叠的部位和一些重要部位。拼接错误分析(1)挂面拼接(图1-92):1)驳头翻到正面的部位不允许拼接。2)拼接部位丝绺不符。3)直向拼接缝份折转后重叠。4)拼接部位为门里襟底角部位,缝合后缝份会

18、交叉重叠 。(2)领里拼接(图1-93) 1)拼接部位丝绺不符,会影响串口顺直。 2) 直向拼接缝份折转后重叠。3)拼接部位为领里中缝部位,缝合后缝份会交叉重叠。 (四)缝份的处理 1. 缝份的倒向 缝份的倒向在没有特定的工艺要求的情况下,一般的处理方法如下:(1) 较薄衣料的单衣,缝合后的外露缝份可以双层锁边后倒向一侧。如:衬衫的肩缝、摆缝、袖底缝、袖窿装袖缝,等等。较厚衣料的单衣,外露的缝份可以先锁边再缝合,缝合后缝份分开。(2) 里料与离料缝合的缝份倒向一侧,并可以方便地留出坐势。如夹里的肩缝、摆缝向后身倒,前、后袖缝向大袖倒,背缝向背衩门襟倒。(3) 面料与里料缝合的缝份一般总是倒想里

19、料一侧,如挂面、领贴与前后片夹里的缝合部位或领面直接与夹里在领圈的缝合部位,衩与夹里的缝合部位,西装里袋耳朵皮与上下夹里的缝合部位。(4) 有里料的夹衣,为了平薄,面料缝份均可以分开处理。2. 缝份的修剪 为使缝纫组合后的服装缝份处平薄、美观,有必要对有些缝份进行正确的修剪处理,缝份修剪多少与缝份所处的部位、衣料质地有关。这里介绍处理的缝份,主要是指服装缝合后藏在内部不外露的缝份和有里子的服装的缝份。(1) 对于倒向一侧的缝份,应依次修剪成梯形,即所称的大、小缝份,对于止口缉线要求压住的大缝份应大于止口宽度。对于较薄的衣料可以不做梯形修剪。修剪的部位大致有门里襟止口、领止口、袋盖止口;衣片分割

20、开刀缝合后,缝份坐倒缉线的止口等。 领头止口修梯形缝,见图1-94。 后衣片分割开刀缝合后,缝份向过肩方向坐倒缉1cm宽止口,见图1-95。 (2) 缝份重叠交合部位应将重叠缝份多修剪一些。如圆角尖角的部位,有省、裥的部位,门里襟底边部位,等等。领尖角部位,尖角修掉后领尖角附近两边缝份也可以修去些,见图1-96。袋暗裥部位,见图1-97。门里襟底边部位,见图1-98。 (3)衬布与缝份重叠的部位,要使衬布缝份略小于面料缝份,特别是面料缝份本身就重叠交合部位,衬布略小于面料净缝,以减少缝份厚度,见图1-99、图1-100。 (4)凡是有凹角或弧度部位的衣料缝合后,可以通过剪刀眼使缝份平服。如领口

21、、袖窿、腰节等部位的刀眼可以加长或缩短缝份外口的长度,一般刀眼不可剪得太深,不得超过缝份宽的2/3。但当凹角需折转的缝份处,刀眼要打到离缉线0.10.2cm才能平服。若是容易败丝的衣料可以在缝份下黏上黏合衬,然后再剪刀眼。剪刀眼一般只要剪一刀即可,只有当需要缩短外口长度的缝份重叠过多时,才剪成缺口形。例图的刀眼都是需要加长缝份外口的,只需剪一刀即可,为了表达清楚画了缺口,操作时要注意。尖领圈部位。弧度部位刀眼略浅,尖角部位刀眼深到离缉线0.10.2cm,见图1-101。方领圈部位。方角部位刀眼深到离缉线0.10.2cm,见图1-102。腰节部位。有里料的服装,当腰节收腰量特别大时,光靠拔开量还

22、不能满足需要量的时候,可通过剪刀眼来解决,见图1-103。如果衣料本身结构比较松,或者缝份较窄,不影响缝份的平服,就不需要剪刀眼。 (五) 省缝工艺的处理省缝工艺是服装造型的一个主要方式,省的形状可分为锥形、橄榄形、平头形和各类弧形等,见图1-104。看似简单的收省,而收省后的衣片正面要达到平薄、顺直、无牵吊、省尖处无凹陷的质量效果还是不容易的。需要根据面料的质地、性能、省缝的位置、省量的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缉省 (1)省长、省大要符合规格,省缝要符合设计造型。缉省时注意省缝丝绺较直的一边 在上,较斜的一边在下,可防止缉后产生涟形。 (2)不管何种形状的省,大多数至少一端要缉成尖形,在缉

23、向尖形时要逐步收针,把省尖缉尖,使正面省尖无凹陷。缉到省尖后要空缉35针,避免缝线松动,省尖处线头留长一些,用手工打止针结。如从省尖处起针辑省时,也要空辑35针再辑到省尖上去。 (3)辑锥形省或其他省形接近省尖一段时,可借助双层纸片,沿纸片的折边缘缉省,可使省缝顺直,省奖缉尖,见图1-105。 (4)薄料或要分缝的省,省尖部位不能缉倒回针。厚料或坐倒的省可考虑缉倒回针,但要注意回针不超过原缉线。省根处起针或收针均缉倒回针。省缝的倒向(1)无夹里的衣片省缝根据需要可一边坐倒,也可居中坐倒,中间用手缝固定,见图1-106。 (2)有夹里的中、厚料衣片如不易败丝,省缝可以剪开一段分缝处理,省尖部位居

24、中坐倒,省缝中心剪开离省尖3.5cm左右,可在缉省前剪开,也可在缉省后剪开。在缉省前剪开工容易使省缝丝绺缉准,见图1-107。(3)有夹里的中厚料衣片如易败丝,可在缉省缝时垫上本色直斜丝绺的布条,布条长出省尖1.5cm,省一布条分缝处理,可使衣片表面平服,见图1-108。 省缝的熨烫(1)薄型面料熨烫省缝时,应在省缝与衣片间夹进纸片,避免衣片正面留下省缝痕迹,见图1-109。 (2)分缝处理的省,烫省尖时要将一根手缝针插在省尖位,使省尖缝不单边坐倒,使丝绺顺直。(3)衣片两端成尖形的腰省,收省后避免引起欺负牵吊的处理:无夹里的衣片应在收省处将省缝拔开,见图1-110(1)。有夹里的衣片,如不易

25、败丝在拔开量不够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在收省的最大部位剪上一处或几处刀眼后在拔开,见图1-110(2)。拔量和刀眼的大小,均可根据面料的松紧和省量的大小决定。(4)所有省缝熨烫时,都要将省尖处胖势烫散、烫圆顺。(六)处理吃势和里外匀的技巧 1. 处理吃势的技巧 当两片衣料缝合在一起时,将需要放吃势、归拢的一片放在 下层将需要带紧拔开的一片放在上层进行缝合,可以利用缝纫机缉线时上层易赶、下曾易吃的特性来缝合,有利于窝势的形成。如绱衬衫袖时,袖片山头有吃势,所以衣片在上,袖片在下;而落肩袖要求衣身略有缩缝,所以正好相反,将衣袖放在上层,衣片放在下层;前后肩缝缝合时,后肩放吃势,所以前衣片在上后衣片在下。

26、当吃势量较大时,需要对吃势进行观察和适当整理,而且还需借助镊子向前推送,以将放吃势的一片放在上层。如绱西服袖、大衣袖、西服肩缝、大衣肩缝等。2. 处理里外匀的技巧 处理里外匀也可以利用缝纫机缉线的特性,处理好衣片的上下层关系。如何处理领子:领里放上,领面放下;袋盖,袋盖里放上,袋盖面放下;门里襟:挂面放上,衣片放下,等等。但是有的部件采用净衬,要沿净衬缉线。有些高档工艺,用手工先寨线固定后再缉线。为了看到里外匀或吃势的分布,使缉线位置更准确,也常常采用面在上里在下的缉线方式,所以在实际操作时,还应灵活对待。以上这些要做出里外匀的止口部位,在翻出止口前,正确的熨烫方法,可以帮助止口翻出后的外轮廓

27、线清晰,使翻转的止口里外匀熨烫定型更为方便。方法一:将里子缝份向里子方向分开烫倒,见图1-111。方法二:将面、里缝份均向面子方向超过缉线0.1cm左右(即缉线坐进0.1cm左右)扣转烫倒,见图1-112。方法三:将面、里缝份均向里子方向沿缉线扣转烫倒,见图1-113。通过以上的熨烫,再翻出止口,里外匀熨烫就方便多了。另外还可以在里层止口处缉0.1cm清止口,缉止口时将里外层缝份均向里层坐倒,可形成良好的里外匀效果。这种方法运用最多的是在上衣的门里襟挂面部位;西裤的连腰裤腰贴边部位和门里襟部位,见图1-114。 (七) 袖山头收吃势方法 1. 手缝收吃势方法 缝针后将缝线抽缩使吃势均匀,根据需

28、要布局。适用与呢类高档服装装袖。 2. 机缝收吃势方法(1)先调稀针距,在装袖缝头外侧0.2cm和0.5cm处各缉线一道,然后用手工抽线形成吃势。一般用于薄料服装装袖,此方法也适用于袖口或裙腰抽缩。(2)先调稀针距,用右手食指轻轻地抵住压脚后端的袖片(有些料可不用线),使布料向前激动不畅快,就会起皱,收拢,使之形成袖山头吃势,再根据需要用手调节一下各部位吃势的分布。适用于化纤、棉布类服装裝袖,见图1-115。 3. 机拉吃势方法 先调稀针距,用右手拉住装袖斜条,左手推送袖子山头,拉吃位置应在装袖缝头外侧0.3cm处,边缉边将下层推送,将上层斜条拉紧,使袖山头产生吃势,适用于简做工艺的装袖,见图

29、1-116。 不管何种方法,效果要求一致,吃势适宜、均匀、圆顺。(八) 黏合衬的运用 随着黏合衬性能的不断完善,黏合衬以其使用方便、穿着舒适等优势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各类服装上。服装的黏衬部位分两大类:一类是一般黏合部位,主要是增加被黏合部位的平挺度和增强定型作用;另一类是牵带黏合部位,其作用与传统敷牵带一样,牵带的合理运用能防止服装内部或边缘受力后或遇高温后拉伸变形,起到固定形状的作用。其次牵带还起到服装立体塑型的作用,能把需要归缩的部位进行归缩,使平面的裁剪处理成立体的效果。1.一般黏合(1)黏衬部位: 贴边部位。上下装的门里襟、袖口、衩、袋口、领口、底边等处的贴边部位。当贴边连着衣片时,若

30、衬布不影响面料外观时,衬可以配宽些,在贴边部位并超过衣身1cm黏衬。这样配衬有利于贴边的折烫平整。 翻边部位。门襟、袖口、领口、袋口等外翻边部位。 零部件部位。领、驳头、袖口、腰头、袋盖、嵌线、贴袋等部位。零部件大多数由面、里两层布料组成,在实际黏合时,既可单黏面料,也可单黏里料,或面料、里料都黏,均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开袋部位。袋口需要剪开的部位,在开袋大身的反面袋口处黏衬。黏合衬四周应超出袋口线2cm左右。 上衣前片部位。主要指毛呢衣料或其他较考究的衣料所制作的服装。如西装、大衣、女时装等的前身部位是黏衬的主要部位。一般情况下由轻薄料制作的上衣不宜黏衬,因为黏衬反而会破坏其质感、悬垂感和整

31、体感。但有时也根据特殊情况作黏衬处理,其黏衬的选择也特别重要。上衣前片如果纵向分割,前半部全部黏贴,后半部上段黏贴,如果前片完整不分割或分割形式不同的,则参照分割衣片的部位黏贴。 上衣后片部位。在后片上段可黏贴较大面积的黏衬,也可以在领圈部位黏贴一小段黏衬,或敷上牵带既可。 插肩袖袖片部位。袖片上段黏衬,也可以不黏衬。(2)增加衬料部位。有些衣款在需要增加挺度的部位增加衬料。如上衣前片胸部增加挺胸衬,驳头驳角部位增加驳角衬,领头部位增加底领衬。(3)黏衬丝绺。对于机织黏合衬,丝绺的趋向有两种,有与被黏部位衣片丝绺完全一致的,也有与被黏部位衣片经向丝绺构成45夹角的,有时某些部位也有用横丝绺替代

32、斜丝绺的,要根据具体需要而定。(4)黏衬厚硬度。一般情况下上衣前片用与面料性能相当的黏衬,比较受力部位如腰头、袋爿、男式衬衫领头等要用厚型硬性黏衬,其余部位均用薄型黏衬。 2.牵带黏合(1)牵带分类: 1)按材料分类。有无纺、涤棉、双面胶、棉纱带、里子绸等各种材质的牵带。 2)按宽度分类。最常见的牵带宽度为0.81.6cm不等,也有最窄的0.3cm,最宽的45cm。 3)按丝绺分类。黏合衬牵带按丝绺区别有直料黏合衬牵带、直斜料黏合衬牵带和正斜料黏合衬牵带三种。直料黏合衬带其长度方向与经向平行,常用于不允许伸长但可略微收缩的边缝部位和其他部位。直斜黏合衬牵带其长度方向与经向构成510的夹角,常用于不允许伸缩的止口部位。正斜黏合衬牵带其长度方向与经向构成45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