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9.57KB ,
资源ID:18106896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1068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教师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教师版.docx

1、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教师版江苏省南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 试卷(教师版)(请将客观题对应题号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语言文字运用(2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启碇 / 金锭 汲水 / 趿拉 殷红 / 殷切期望B缱绻 / 蜷缩 齑粉 / 韭菜 负荷 / 荷枪实弹C睥睨 / 亲昵 愧怍 / 酬酢 冠冕 / 峨冠博带D攻讦 / 诘责 嵯峨 / 嗟叹 稽首 / 有史可稽【答案】C【解析】A项dn;j/t; yn/yn。B项qun/qun;j/ji;h。C项n;zu;un。D项ji;cu/ji;q/j。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

2、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冈峦 徜徉 层峦叠障 云蒸霞蔚B罡风 蹙眉 别出新裁 呕心沥血C取缔 媲美 雷霆万钧 颓垣断壁D晨曦 国粹 步履蹒跚 残羹冷灸【答案】C【解析】A层峦叠嶂 B别出心裁 D残羹冷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3分)A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扶贫检查,弄虚作假,其行为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B“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C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D今年有四到六

3、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答案】D【解析】A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这里褒词贬用。B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这里应用“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C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让人”重复。D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A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B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场就采用“幻影

4、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C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答案】A【解析】B成分残缺,“互动”后加“方式”,“营造”缺少宾语。C不合逻辑,“不仅而且”引导递进关系复句,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D表意不明。“公开谈及”和“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表意不明确,存在歧

5、义。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三传”之一。B司马迁所作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C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离骚是现实主义杰作,和诗经形成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短篇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答案】C【解析】离骚是浪漫主义杰作。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6、之A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答案】D【解析】A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B鄙:名词作动词,当作边邑。C下: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D归:动词使动用法。例句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所以选D。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B而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C因 不如因善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 D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答案】C【解析】A若:连词,如果;代词,你。B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因:都

7、是趁机的意思。D且:副词,将;连词,尚且。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璧有瑕,请指示王。 B吴之民方痛心焉C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C【解析】A指示:指给看。B痛心:痛恨。C以为:认为,与现代汉语的“以为”意思一样。 D非常:意外之事。9下列各句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C夫晋,何厌之有?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答案】B【解析】A项定语后置句;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二、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

8、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

9、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 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

10、,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属之于子乎 属:劝请、邀。B捐不急之官 捐:除去C北并陈蔡,却三晋 却:使退却D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坐:因犯罪【答案】A【解析】属:通“嘱”,委托、交付。11以下六句话中,全都属于吴起离开魏国去楚国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 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 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ABCD【答案】C【解析】是吴起对田文为相的反应

11、;是公叔仆人的话;是楚王对吴起的重用。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吴起在魏国任西河守,在楚国任相。无论在魏国还是楚国,吴起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B魏国让田文作相,吴起认为自己功大,应居相位,所以很不高兴。当他与田文论功后,认识到自己不如田文,说明吴起不乏自知之明。C公叔的仆人向公叔献计,让他利用吴起有“节廉而自喜名”的性格,挑拨武侯与吴起的关系, 武侯果然中计,吴起只好逃到楚国。D吴起到楚国后,进行政治改革,壮大了军事力量,但是悼王死后,宗室大臣作乱杀死了吴起,太子即位,杀死吴起宗族七十多家。【答案】D【解析】D项中“太子即位,杀死吴起宗

12、族七十多家”错,太子即位后被灭族的是射杀吴起的人。【译文】吴起担任西河郡守,很有名气。魏国设丞相职,以田文为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允许我和你比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率领三军,使士兵以效死拼命为乐,敌国不敢打我们的主意,你和我哪个更强?”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管理百官,使百姓亲近,使府库充实,(在这方面)你和我相比哪个更强?”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进犯),韩国、赵国归顺,(在这方面)你和我相比哪个更强?”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这三点,你都在我之下,而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何道理?”田文说:“国君年幼,国人疑虑,大臣

13、尚未亲附,百姓尚不守信,在这个时候,是把国政交给你呢?还是交给我呢?”吴起沉默了半天,说:“交给你了。”田文说:“这就是我位居你上的原因。”吴起这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担任丞相,娶了魏国公主,而妒忌吴起。公叔的仆人说:“吴起很容易除掉。”公叔说:“怎么办呢?”他的仆人说:“吴起为人节廉而喜欢名声。你趁机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人,而你的国土太小,又与强秦为邻,臣私下担心吴起不会有久留的心愿。武侯会说:那怎么办呢?你趁机对武侯说:可用把公主嫁给他的理由邀请他,吴起有久留之心就会接受,无久留之心就会拒绝。用这种办法来猜测试探。你再叫吴起一起回你家,然后叫公主对你发脾气,表示看不起你。吴起

14、见公主轻视你,就一定会拒绝娶公主。”于是吴起看到公主轻视魏国的丞相,果然拒绝了魏武侯。魏武侯起了疑心,不再信任他。吴起害怕获罪,于是离开魏国,立刻前往楚国。楚悼王平素就听说吴起贤能,一到楚国就让他当了楚国的丞相。吴起申明法令,除去多余的官位,废除公族中的疏远子孙,(把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养兵。南面平定了百越;北方吞并了陈蔡,击退了三晋;向西攻打秦国。诸侯担心楚国强大。楚国原先的贵族都想谋害吴起。等到悼王死后,宗室大臣作乱,攻打吴起,吴起跑到悼王停尸的地方,趴在悼王的尸体上,讨伐吴起的人因为射杀吴起,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悼王安葬之后,太子即位,于是让令尹诛杀射中吴起一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因射杀吴

15、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守西河而秦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3分)【答案】镇守西河因而使秦军不敢向东骚扰,韩国和赵国归附,您和我比谁更强?【解析】宾从:服从、归顺。孰与:与相比,谁更。一点1分,句式通顺1分。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2分)【答案】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用欺诈的手段假装作给赵国城池,其实不可能得到。【解析】特:只是。详通佯,假装。一点1分,语句不通的酌情扣分。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答案】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之事。【解析】故:特意。出入:偏在“入”上,进入。非常:意外之

16、事。一点1分,语句不通的酌情扣分。三、古诗词鉴赏(8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2分)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

17、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2分)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2分)【解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到这里,就是最好的想象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

18、的空缺部分。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五人墓碑记)汩余若将不及兮, 。(离骚) ,夕揽洲之宿莽。(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疏)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 。”【答案】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载舟覆舟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无韵之离骚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在安静中盛享人生的清凉马 德无欲的生命是安静的。我见过一匹马在槽枥之间的静立,也见过一头雄

19、狮在草原上的静卧,甚至是一只鸟,从一根斜枝扑棱棱飞到另一根斜枝上,呈现出的,都是博大的安静。一切外在的物质形式,如槽枥之间的草料,草原之上的猎物,斜枝之外的飞虫,在安静生命的眼中,像风中的浮云。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他们因为舍得,所以淡泊,因为淡泊,所以安静,他们无意去抵制尘世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的蓬勃与丰富。夏日的晚上,我曾经长久地观察过壁虎,这些小小的家伙,在捕食之前最好的隐匿,就是藏身于寂静里。墙壁是静的,昏暗的灯光是静的,扑向灯光的蛾子的飞翔是静的,壁虎蛰伏的身子也是静的,那是一幅优美素淡的夏夜图。只是壁虎四足上潜着的一点杀机,为

20、整幅画添了一丝残忍,也添了一些心疼。也正因为这样,我没有看到过真正安静的壁虎。安静的姿态是美的。蹲坐在云冈石窟里的慈祥的大佛,敦煌壁画里衣袂飘举的飞天,一棵虬枝盘旋的古树,两片拱土而出的新芽,庭院里晒太阳的老人,柴扉前倚门含羞的女子,这些姿态要么已看破红尘,要么正纯净无邪,恰是因为这些,它(他)们或平和、宁静、恬淡、宠辱不动;或纯真、灵动、洁净、不沾染一尘世俗,于是便呈现给这个世界最美的姿态。真正的安静,来自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正如一棵树,红尘中极细的风,物质世界极小的雨,都会引起一树枝柯的宕动、迷乱,不论这棵树是置身在庭院,还是独立于荒野。所以

21、,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有一天,我去拜会一位遭受了命运挫折的老人。他正端坐在沙发深处,没有看书,没有写书法,只是端坐在那里,甚至都感觉不到他作过任何的思考。我和先生攀谈着,一些陈年往事逐渐勾起了老人的回忆。当他谈到差一点被造反派殴打致死这一段时,语速平缓从容,脸上平静得没有一丝的波澜。这种平静,不是来自岁月的老练和世故,而是来自命运磨难后的超然与豁达。下午的阳光斜照进来,地板上、四壁上,横竖都是窗框投射下的沉重的影子。空气中,一个安静生命的内核在浮沉中发出金属的脆响。这不由使我想起小时候,一个有月亮的晚上,父亲坐在山

22、梁上吹笛子。一川的溪水,在月光下荡着清幽的光,远山黑黢黢的,村庄黑黢黢的,父亲的笛声婉转、旷远、悠扬,那一晚,山是安静的,水是安静的,村庄是安静的。我想说的是,只有在自然身上,我们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静。(选自2007年5月散文阅读)16文章第段写了一幅夏日晚上观察壁虎图,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答案】这是一幅优美素淡的夏夜图,但壁虎心藏杀机,因此仍不是真正的安静,(2分)这为下文作者的议论作铺垫,(2分)突出真正的安静是无欲的。(2分)17文章第段说“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请结合文章说说“枝柯”“根系”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案】枝柯指的是沾染世俗而躁动的

23、心态;(2分)根系指的是安静而无欲的心态。(2分)18面对老人,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空气中,一个安静生命的内核在浮沉中发出金属的脆响”的感受?(4分)【答案】遭受命运磨难和人生沧桑后的老人在谈论痛苦往事时面容平静,语速平缓,这种从容、平静来自磨难后的超然与豁达。具有强烈的打动人心的人格魅力。(4分)19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我们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安静”。(4分)【答案】抛开尘世间名与利的欲望,只追求自身精神的简单和丰富;淡然地面对生活的考验和磨难,然后获得一种真正来自内心的超然和豁达。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1题。如何评价当代文学杨利景 处于一个正常发展状态

24、的当代文学,为何不断出现质疑和否定的声音?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对当代文学的判断?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几乎每一轮对当代文学的质疑和否定,其立论者大多是将自己的判断建立在一种“比较主义”的逻辑基础之上的。比较的结果是,当代文学既没有李白、杜甫、曹雪芹,也没有鲁迅、老舍、巴金、沈从文,更没有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于是得出结论:当代文学一片凋零,毫无建树。 文学价值的判断当然可以通过横向的或纵向的比较来得出,但是,把中国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甚至古典文学、西方文学进行比较,我觉得还是需要持审慎的态度。因为在此过程中极易生成一种不平等或者不匹配的比较。 这种不平等或者不匹配首先在于,古典文学和现代

25、文学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文学,文学创作只掌握在极少数精英阶层的手中。但是今天文学创作在更多的人手中成为可能。门槛的降低和“准入”机制的取消带来的结果,必然是良莠并存、鱼目混珠。在这种情况下对它们进行笼统的比较,显然没有任何意义。同时,我们今天接触到的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已经经过了“历史化”和“经典化”处理,过滤掉平庸之作,同时对保留下来的作品进行不断阐释,提升、放大它的经典品质,远非历史的原貌。而当代文学由于时间切近,显然没有经过或正在这一过程之中。 与西方文学的比较同样存在这种危险。我们视域内的西方文学,到底所指的是哪一部分西方文学?古典的,现代的,抑或当代的?美国的,法国的,抑或英国的?仅就美国

26、当代文学而言,是辛格、赛林格代表的文学,还是谢尔顿、格瑞辛姆代表的文学?抑或是别的作家代表的文学?如果不加细化区分,这种比较同样是一种不平等或不匹配的比较。 对当代文学本身而言,我们的“在场者”身份恰恰对我们认识时代的文学构成了某种遮蔽。事实证明,经典往往是时代淘洗的“历史效果”,对当下文学进行整体评价的无力感其实反映了“在场者”“身在此山中”的认识困境。 当代文学不断遭遇非议,还与当下的文化语境密切相关。有人习惯于以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和读者的数量来判断它的兴衰,慨叹今天的文学“边缘化”了。这其中当然也存在着一个潜在的比较对象,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的文学。诚然,我们的文学一度确实万众瞩目、无

27、限荣光。但那种荣耀更多的是被文学之外的其他因素赋予的,也是以牺牲文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代价获取的。当下文学的“式微”“边缘化”“没落”不正是文学回归常态的表现与必然结果吗? 今天,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多样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对文学的评判标准也多样化了。秉持的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必然彼此龃龉。比如针对新兴的网络文学,有人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痛斥网络文学根本不是文学,“网络让文学变了味”,而另外一些人则站在大众主义的立场,声言“一切终将成为网络文学”。一个标准多元的时代,必然是一个争议不断的时代。这种争议往往又很容易升级为相互指责、彼此非议。 总之,我们可以善意地指出当代文学的病象,使它更加健康

28、地成长,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和痛斥,这样只能于事无补何况真实的情况可能并不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样一团糟。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0与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比较,当代文学的现状如何?试简要概括。(6分)【答案】缺乏大师(大家);参与创作的人多,良莠并存,鱼目混珠;还没经过“历史化”和“经典化”处理(或:还没经过时代的淘洗和经典的提升)。(每点2分)21针对一些人对当代文学的质疑或否定,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6分)【答案】把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古典文学、西方文学进行比较时,要持审慎的态度,避免出现不平等或不匹配的比较。当下文学出现“式微”“边缘化”“没落”等现象是文学回归常态的表现与必然结果。由于对文学的的评判标准多元,对当代文学的评价存在争议是必然的。(或:在标准多元的时代,应该允许对当代文学存在不同的看法甚至争议。)(每点2分)七、作文(7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70 分)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标题自拟;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