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80.14KB ,
资源ID:181300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1300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逍遥游》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逍遥游》导学案.docx

1、逍遥游导学案逍遥游 导 学 提 纲 高二A部语文组编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2.理解本文应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助读资料: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想象奇特怪诞,通篇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追求顺其自然无所依,最终获得无穷的自在自由。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这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哲学家、思想家。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

2、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生活贫穷困顿,他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2.文学家。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

3、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的语言有很大的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作品特有的艺术世界。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存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为外篇、内篇和杂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定为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学的作品。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那么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

4、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丰富奇特的想象手法想象是人在脑海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过程。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域。它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丰富,意境开阔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三千里”,一“抟”“九万里”,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似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1. 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逐句理解文章。2. 文章第

5、1段中列举了哪些事物?论述了什么观点?3.第2段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和第1段有何联系?4.作者在第3段中阐明了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阐述此观点的?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奚以知其然也?(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5)此亦飞之至也。(6)此小大之辩也。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抟()蜩()北冥()鲲鹏()蟪蛄() 泠然() 斥 () 大椿()数数然() 恶乎待哉()知效一官() 穷发之北()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北冥有鱼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3)三

6、餐而反,腹犹果然 ()(4)小知不及大知 ()(5)此小大之辩也 ()(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解释下列多义词。(1)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君子以自强不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休养生息 ()(2)志齐谐者,志怪者也 ()寻向所志,遂迷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博闻强志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隳名城,杀豪杰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4)适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处分适兄意 (

7、)少无适俗韵 ()适得府君书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4)蟪蛄不知春秋 ()(5)虽然,犹有未树也 ()(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8)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9)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6.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1)彼于致福者 ()(2)而后乃今将图南 ()7.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1)齐谐者,志怪者也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8、4)之二虫又何知 ()(5)彼且奚适也 ()(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7)翱翔蓬蒿之间 ()(8)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8.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鹏程万里:(2)扶摇直上:1.逍遥游是庄子最具代表性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怎样的境界?你对这样的境界有什么看法?2.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3.作者通过对现实社会中四种人和宋荣子、列子的论述,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5.文中有蜩、学鸠和斥安鸟对鲲鹏的两次“笑”。有人认为庄子对这两次笑持否定态度,也有人认为他对这两次笑持肯定态度。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请阐明理由。想象与夸张逍遥游一文主要表现

9、手法就是想象与夸张,如写鲲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写树木寿命之长,曰其以五百岁、八千岁为春秋。想象和夸张的大量运用,使文章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大增强了其艺术性,使之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示例】“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

10、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见。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种新奇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在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都没有睡,点起16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是在把布料从织布机上取下来。他们用

11、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又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皇帝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亲自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选自安徒生皇帝的新装)鉴赏这是一篇大家熟知的文章。文中极度的夸张是借助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完成的。所有这一切,乍一看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只能是作者奇特的想象,然而人们读了之后,谁也不会怀疑它的真

12、实性。在专制制度的淫威下,从朝廷大臣到普通百姓,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不得不说假话。面对这个骗局,他们那样的心理,那样的言行,固然荒唐可笑,却又是十分自然的,作者的想象既丰富又严密。无论什么人,从皇帝到大臣到一切官员,直到老百姓,有职位的怕丢职位,没有职位的还怕人家嘲笑他太愚蠢,几乎人同此心,但是各色人等,由于地位的不同,他们的心理和言行也有细微的差异,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细节表现了安徒生卓越的想象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13、。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齐谐者,志怪

14、者也志:(2)而后乃今培风 培:(3)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 C. D.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褶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

15、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余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余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事,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注】大隗(wi):传说中的神名。具茨:山名。涂:同“途”,路。辞:谢绝。奚:何,什么。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见:拜见,拜访B.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 适:恰巧C.若

16、知大隗之所存乎 若:你D.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去:离开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 C. D. 6.下列对原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中所指的“七圣”指黄帝、方明、昌寓、张若、褶朋、昆阍、滑稽七位贤人。B.黄帝多次向小童询问治理天下的道理,但小童始终没有给他答案。C.尽管遭到小童的拒绝,但黄帝仍虚心询问,这表现了黄帝不妄自尊大,虚心向他人请教的品质。D.小童的回答告诉我们,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

17、哉?逍遥游参考答案知识记忆与理解学习导引2.作者列举了鹏、野马、尘埃、蜩、学鸠等事物,说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3.朝菌、蟪蛄为小年,冥灵、大椿为大年。通过对比可知,“小年不及大年”。彭祖以长寿闻名,众人匹之,以小及大,可悲。这段文字说明在万物“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这是对上文的归纳,补充和印证。4.本段中,作者阐明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即“无所待”的观点。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说明虽有“小大之辩”,但本质相同,即万物皆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接着,作者从自然界转而写现实社会,认为现实中的人有高出众

18、人之上者,但仍是有所待,还不是真正的“逍遥”。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5.(1)这只鹏鸟,海动风起就要赶往南海。(2)小聪明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3)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4)可是彭祖到如今以长寿而闻名于世,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可叹啊!(5)这也就是我飞翔的极限了。(6)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了。基础知识1.tuntiomngknhu glngynchnshuwzhf2.迁徙/师徒晦朔/教诲坳堂/执拗3.(1)冥,通“溟”,大海。(2)邪,通“耶”,疑问语气词。(3)反,通“返”,返回。(4)知,通“智”,

19、智慧。(5)辩,通“辨”,区别。(6)辩,通“变”,变化。4.(1)气息,这里指风;停止;呼吸;休息;繁衍。(2)记载;标记;志向;记忆。(3)名字;命名;著名的;名声;说出;说明;名望;出名。(4)到去;顺从;适合;恰好;享受。5.(1)怒:古义,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今义,发怒。(2)野马:古义,春天山林沼泽间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3)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指与事实相符。(4)春秋:古义,指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5)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连词。(6)无功:古义,无所为,故无功利;今义,没有功劳。(7)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8)羊角:

20、古义,旋风;今义,羊头上长的角。(9)海运: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6.(1)致,使动用法,使来。(2)南,名词活用作动词,向南飞。7.(1)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2)介宾结构后置句。(3)宾语前置句。(4)宾语前置句。(5)宾语前置句。(6)宾语前置句。(7)省略句,省略“于”。(8)省略句,省略“于”。8.(1)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2)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旋风。形容上升很快。思维探究与创新1.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这样一种境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所向往的逍遥游,是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这种

21、境界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现在看来,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一种天地间根本不可能有,也不可能达到的主观幻想,但他所表现出的对于理想的追求本身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我们因为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总要受到种种约束,未必能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但是不愿沦落、愿为理想而努力的精神却是振奋人心、催人进步的。2.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词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也许在才能无双、向往

22、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隐藏着作者难言的心情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3.作者在讲述了奇妙瑰丽的寓言之后,转而对现实社会中的四种人作具体论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仍然仅仅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从人生境界的角度看,他们也仅仅如斥安鸟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而宋荣子已经淡漠了功名,看清了内外荣辱的界限,却“犹有未树”;列子能御风而行,超然于世,但“犹有所待”,还是要依赖于风。这两个人虽比众人高出一筹,但仍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作者通过以上论述,说明了如果不摆脱世俗功名利禄的束缚,在个人修养上不能做到“无己”,对外物“无所待”

23、,就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4.(1)借用寓言说理。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安鸟,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非常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显得汪洋恣肆,

24、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似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3)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其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5.(1)赞成否定说。作者在文中两次写到大鹏的形象,浓墨重彩,不惜笔墨。显然,作者对大鹏高举远飞的行为是赞赏的,肯定的;大鹏冲天而飞的形象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理想难以实现的苦楚与悲哀。而蜩、学鸠和斥安鸟的笑,体现了它们对飞翔鄙陋浅近的理解。它们认为,飞翔不过是“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或“翱翔蓬蒿之间”,大鹏“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的行为实在

25、是难以理解。它们的这种认识与后文“知效一官”等四种人有相近之处满足于自己所达到的目标,对有着高远理想与追求的人不能理解。作者以“之二虫又何知”明确地表达了对它们的否定。(2)赞成肯定说。虽然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大”和“小”两类事物,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却不是庄子的观点,相反,他认为这是世人的成见。庄子说:“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意即彭祖以长寿而著名,不知自己本性的“众人”却非要去“匹之”,这不是很可悲吗!而蜩、学鸠和斥安鸟则不然,即使是“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在它们看来也不屑一顾,它们并不像“小年”的“众人”去“匹”“大年”的彭祖那样去做一些徒劳的事。因此

26、,这里的“笑”就可以看成是庄子的笑。庄子是借斥安鸟笑大鹏来喻自己笑那些持有“大小”成见和以小慕大的人。庄子齐物论中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可见,庄子否认是非、大小、贵贱、有用无用的区别。他认为只有消除区别和对立,人才能达到“无”的境界。技能应用与拓展1.(1)记载。(2)凭借。(3)载,托起。2.C3.(1)(鹏)背负青天,没有什么阻碍的,然后打算向南飞行。(关键词:“夭阏”“图”“南”)(2)到郊野去的人,只需准备一天三顿饭,回来后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得准备一宿的粮食;到千里外的人,要储备三个月的粮食。这两只小虫又知道什么呢!(关键词:“适”“反”“之”“何知”)4.D5.B6.B7.(1)来到襄城的旷野,七位圣人都迷失了方向,而且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问路。(2)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