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4.14KB ,
资源ID:1819601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1960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非金属元素综合复习》教学案例word文档.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非金属元素综合复习》教学案例word文档.docx

1、最新非金属元素综合复习教学案例word文档非金属元素综合复习教学案例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从教学的角度讲,学习理论有三个明显的组成部分:描述在某一领域能力基础上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的专业知识理论;解释学习过程和如何达到的获得理论;描述为了引出这些过程所需要的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干预理论。 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结合教学理论和教学的目的,本节课是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的一次实践研究,核心内容是以元素及化合物的实验复习为载体,给学生创设同一仪器在不同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的复习中可以使用的学习环境,达到开放学生思维的目的,同时达到学生有效备考

2、复习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分析 2009年北京考试说明对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的要求是:重点进行典型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复习,如:氯气的化学性质;卤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等。在此基础上能对常见元素单质及化合物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本节课的教学就是在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各章节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非金属板块的综合复习,力求让学生将非金属各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进行归纳提升,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本身不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元素化合物的具体知识,而是通过本节课让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考虑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并尝试用归类整理的方法学习元

3、素化合物知识在实验中的运用,建立学科内知识综合体系,提高板块知识交叉意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基础:通过前期卤族、氧族、氮族、碳族各章的复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基础,对重要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应该能够将这些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 实验技能基础:由于在非金属元素各章的复习中我们抓住了两条复习主线。其一是元素及化合物的实验复习,基二是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形成框图)。所以学生对于元素化合物中的性质及制取实验基础打得比较好,对本节课的综合实验设计及归纳会有很好的帮助,预期复习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

4、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对已学习过的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同一实验装置在不同物质间的使用,体会不同元素化合物知识具有相同的实验呈现方式,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找出对应的高考实验或模拟题,让学生体会自己的实验设计在高考题中的应用。 2、开放性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回忆不同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归纳其性质或制备方法上的共同点,提高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给出的一种物质氧化性强弱的实验设计,迁移到其它的元素化合物氧化性强弱的实验

5、设计,进一步迁移到物质还原性、酸碱性比较实验设计,训练了思维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不同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实验题中的交叉,激发学生设计与学习的热情。验实验过程中挑战的刺激与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本节课由于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无机非金属元素知识,为了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所以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无机非金属知识与其它知识板块的融合,尤其是与化学实验的结合的各种应用,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实验中强化基础与应用,又能让实验的复习内容更加充实。 4.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本节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可能对所学无机非金属的各板块知识有一定的印象和基础,

6、但很零散、混乱,难以将所学知识有序化、系统化,这样对于同一实验装置不同的物质反应的实验形式归纳不全面、不完整,不利于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说明及教学措施 第一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北京考试说明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的比较分析,强调高考复习的针对性,以提高复习的实效。所用到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投影仪与试题,图片等。通过考试说明中的II级要求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了解考试说明,了解高考试题与考试说明之间的关系对于有效进行备考试复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投影】意图:北京近三年高考题实验题的展示,引领学生熟悉元素化合物在该部分考查的方

7、式与特点,体会元素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 1、(2019北京27题)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已知:X+Y Z+W (1)Y的电子式是 。 (2)液态Z与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 。 (3)用图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 。

8、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 。 (4)一定温度下,将1mol 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若保持T2,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温度在T1T2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温度在T2T3之间,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保留1位小数) 。 【分析】载体知识:氮族核心-NH3、NOx、HNO3; 题型呈现:物质推断题、实验; 考查内容:电子式、离子反应、分子量、电离平衡、化学平

9、衡、实验现象、实验操作 能力要求:综合分析与书写表达 【投影】(2019年北京26题)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 b、甲分子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18个电子。 (1)X的电子式是。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 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

10、是。 (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 【分析】载体知识:氨气;氯气;题型呈现:物质推断,实验 考查内容:电子式、化学式、电离平衡、实验绘图能力要求:综合分析与书写表达 【投影】(2019年北京26题)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W的电子式是 。 (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X含有的四种元素之间(二种

11、、三种或四种)可组成多种化合物,选用其中某些化合物,利用下图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装置V中可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装置中物质的化学式是 。 用含有的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装置中气体,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所需仪器装置是 (从上图选择必要的装置,填写编号)。 (4)向Z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X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载体知识:碳氧化物,过氧化钠,过氧化氢 碳酸盐,氯气 题型呈现:物质推断,实验 考查内容:电子式、化学式、化学方程

12、式,离子方程式、实验仪器装置 能力要求:综合分析与书写表达 【小结】考纲与高考命题的对照: 1、高考四道大题之一:以核心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知识为载体,以物质推断和实验为基本题型,综合交叉应用其它知识板块(概念、理论)为特点,以化学用语的书写表达为主要答题方式的高考题是北京现阶段的命题模式。 2、明确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复习的思路与方法: (1)考纲重点要求氯气,硝酸、硫酸等物质性质是非金属的核心和主干。 (2)与核心元素化合物知识结合的实验是复习的主线之一; (3)学会归类与整理,交叉点既是科内综合点,也是学科能力的提升点。 (4)书写表达既是基础又是能力。 第二环节:无机非金属与其它各部分知识内

13、容的纵向综合体验,使学生了解高考在该部分知识的考查特点,了解学科内综合的方式与方法。所用的教学资源有:投影、学案,通过对模拟试题的改编处理,将各板块知识与氯气的性质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受科内综合的特点。 【应用】一、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实验中与其它板块知识的融合(非金属部分)。 【例1】(07海淀I改)已知A、B、D、E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D为气体单质,E为黑色粉末,在下图转化中E均起催化作用(某些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 ;B分子的电子式为 。 (2)已知E与含A中某种元素的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一种含有该元素的气体X。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该气体的性质,设计

14、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III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装入药品前,检查I中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 写出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IV中出现淡黄色沉淀,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III中观察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在装置(选填装置序号) 之间,还需添加洗气瓶,该装置的作用是 ; 气体X能与溶液B反应,生成气体D,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向反应后装置V中的溶液加入碳酸钙粉末,溶液的漂白性将(“减弱”或“增强”,理由是。 反应结

15、束时, VI中烧杯内NaOH恰好完全反应无剩余,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汇报。 【总结】上述实验题以非金属元素氯为核心载体,融合了实验操作、实验改进、化学用语、平衡移动、盐类的水解、离子浓度大小等知识,是一道高效的综合复习试题。我们只有抓住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质,注重其内容在基本概念与理论间的交叉,找到结合点,就很容易突破此类题型,同时也完成了各知识板块的综合复习。 【过渡】以上例题适合高考复习中的纵向复习,提升科内综合能力,对于横向的知识内容,只要我们用心归纳,就可以借助一器多用的方法,完成不同的元素化合物的内容复习,使我们思维有序化、条理化、系统化。 第三环

16、节:无机非金属元素各章节横向综合体验,以同一实验装置不同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方式呈现。开放情景包括:只要符合指定装置,在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范围内,学生可以任意找出相应符合制取气体与性质验证的实验组合,进行方案设计。通过该环节既达到知识归纳整理,又到举一反三的能力锻炼目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开放性思维活动训练。 【投影】二、不同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同的实验形式(非金属部分)。 【例2】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分液漏斗中装有物质A,圆底烧瓶中物质为B,试管中物质为C。 (1)若用该装置设计实验比较氧化性:KMnO4>Cl2>Br2。 各仪器中的物质是:A B C 。(填写化学式)

17、A加入B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试管中的现象是。 仪器D在该装置中的作用是 。 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思考与讨论】A、B、C还可能是哪些物质,设计实验制取气体,检验相关物质的性质。 A、B、C。 A、B、C。 A、B、C。 A、B、C。 【汇报与交流】提示按元素化合物类别有序思考 学生I:A、B、C可以是氧族相关元素及化合物: 如:A是硫酸 B是亚硫酸盐 C是氧化性的溶液或还原性的溶液或Ca(OH)2/Ba(OH)2 A是硫酸 B是活泼金属 C是氧化性的溶液或还原性的溶液或Ca(OH)2/Ba(OH)2 学生II:A、B、C可以是氮族相关元素及化合物: A是

18、浓硝酸B是金属(如铜等)C是石蕊试液等若KI溶液等 A是浓氨水B是碱石灰C是金属离子的盐类(如铝盐、铁盐等) A是浓氨水/或浓的铵盐溶液B是碱石灰C是硝酸银溶液 学生III:A、B、C是碳族相关元素及化合物: A是醋酸 B是碳酸盐C是硅酸盐(或苯酚钠)溶液 【总结】根据各小组同学的设计,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种思考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设计:其一是根据装置发生反应的类型是氧化还原还是酸碱反应,进行氧还性比较性质设计或酸碱性比较的性质设计。其二是根据元素化合物所属的族进行分类思考,进行不同种类的元素化合物的复习。经过这两种思路的设计思考我们能够系统全面地对元素化合物进行高效复习。 第四环节:课堂训练。该环节

19、主要是对第三环节的效果信息反馈,考查学生在开放性思维设计活动的成效进行检验。通过该环节学生可以不仅可能加深元素化合物各类知识综合的认识,还通体验自己在上一环节中的设计成果,体会自己命题思路,训练化学用语的书写与表达能力。同时老师通过该环节可以获得学生本节课学习效果的信息,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反馈】根据同学们的设计思路,对如下练习进行训练。 练习1:若A为浓硫酸,B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片状单质,其在常温下难与水反应,C为品红溶液,将A滴加到B中。 实验中观察到溶液褪色,则B是(写化学式),根据题意写出B与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后往烧杯中加入沸水,又可观

20、察到试管C中的现象为。 练习2:若A为70%的硫酸,B为白色固体,其水溶液显碱性,焰色反应为黄色,C为蓝色溶液。实验时将A加入B,可观察到C溶液蓝色逐渐消失,最终变成无色。 B的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溶液溶液蓝色褪去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练习3:若B是生石灰,将A缓缓滴入烧瓶。实验中观察到C溶液先形成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当溶液恰好澄清时,关闭E。然后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物质F(M=44),再往烧杯中加入热水,静置片刻,观察到试管壁出现光亮的银镜。 A是 (写名称),C是 、(写化学式)、F是 。 物质F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练习4:某同

21、学通过上述装置,用纯碱、醋酸溶液、苯酚钠溶液等药品设计了另一实验。 A、B、C中所加的试剂分别为;。 他的实验目的是 。 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当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向烧杯中加入沸水,可观察到试管C中的现象是。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有学生认为中的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原因是 , 改进该装置的方法是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与汇报交流 【学法总结】 (1)要善于比较与联系。典型物质和常见物质的制取和性质的共性,决定了实验装置上共性。 (2)要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运用反应的类别、物质的类别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3)有意识地训练准确运

22、用化学用语书写作答的能力。 3、教学进程 教学阶段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资源 教学意图 1 导入 展示分析 看想听 投影图片及考试说明 明确高考说明与高考题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2 无机非金属与各板块知识的融合 点拨提示引导 思考练习体验 学案、投影 加深学生学科内综合意识,提高学科综合能力 3 不同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同实验呈现方式 引导思考设计 开放活动思考设计归纳总结 学案 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活跃性,提高学生归纳整理能力,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4 跟踪训练 了解学生的问题,解决问题 体验与训练 书写与表达 学案,投影 学生体验、感受,老师发现问题,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解决

23、问题 六、教学评价设计: 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两个方面使学生收获很大,其一:学生通过高考说明与近年高考题的对照分析认识到高考的复习不能盲目进行,只有认真分析高考、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复习效率。其二:通过对本节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学科综合的含义,形成了元素化合物高效的学习思路和方法,通过典型习题能够纵向融合其它板块知识,也能横向归纳同类知识,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升了综合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开放性思维活动得到了很好地开展,学生活动积极充分。通过最后一个环节的跟踪反馈可以看出,本节课的教学实效性明显增强。 2.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从知识目标看,本节

24、课所选的两道具有代表性高考题或模拟题均能很好地落实元素化合物的综合复习,即元素化物知识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交叉综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地位与应用。 从过程与方法看,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高考复习的方向上少走弯路,在思想认识上强化了研究高考、研究方法的意识,提高了复习实效,在第二环节,依照高考的命题模式改编模拟题,将氯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基本概念中的化学用语、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及盐类水解中离子浓度在小比较、化学实验的操作及改进等方面结合,让学生在了解了高考命题特点后,进行一步认识学科交叉的特点,在体验、分析、讨论、交流中加深了解,形成综合能力。事实表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突出,效

25、果非常好。在第三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安排学生以指定的实验装置为限定要求,在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范围内,开展开放性实验设计活动,学生思维开阔,反应敏捷,提出了很多老师事先都没有想到的方案,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从表面上看学生在完成开放性实验设计的思考,同时也完成了氧化还性性比较,酸碱性比较的归纳,还完成了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归纳。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老师再给出学生设计中的几种情况编制的实验题进行跟踪反馈,结果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任务,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从情感态度角度看,本节课有两个方面使学生振奋,一是课的开始环节连续三年高考题的展示分析,使学生明确到高考复习是很有方法的,学习研究

26、的热情也十分高涨,对于复习课是难能可贵的,另外,学生在开放实验环节的有序思考、归纳,让很多学生在活动中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到最难最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也可以这样进行复习。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高三复习课,由于围绕“高效复习”的主旨,积极思考,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习题,使得无机非金属元素的复习的实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开放性方面,主要考虑了元素化合与实验结合才能实现学生开放性的活动展开。由于对学生的活动设计合理到位,所以在课堂上表现也很充分,很好的达到了甚至超过了预期的效果。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课堂的容量很大,学生的活动设计很多,所以在时间上稍有延长,在设计中应适当考虑时间的分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