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211.69KB ,
资源ID:18247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247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第六单元 课题二十 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第六单元 课题二十 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docx

1、高考历史第六单元 课题二十 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题二十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一、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官营手工业1历程:夏、商、西周时期的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西汉时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2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表现(1)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高炉炼铁及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发明灌钢法等,技术长期领先世界(2)制瓷业: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至唐朝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

2、朝时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3)丝织业: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长安设东西织室,规模达数千工人唐朝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官府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二)民间手工业1生产特点(1)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3)田庄手工业:由田庄经营,涉及纺织、农具、兵器修造等,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2发展历程(1)早期状况:经历春

3、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2)隋唐时期:民营手工业得以恢复和发展,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3)宋元时期: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4)明清时期:部分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注工商食官“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予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他们的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

4、府和贵族服务。拓官营手工业生产的物品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和各级官吏的需要,这种把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封建经济领域内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记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你(汝)哥一定当军(钧)官”。注“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反映了古代家庭手工业生产成本低,自给自足。联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农业上:引进高产农作物,农产品商品化提高。手工业:技艺先进,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城镇经济繁荣。(三)手工业的影响1西汉: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

5、、欧洲,中国获得“丝国”称誉。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二、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2)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2秦汉:商业发展艰难,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严格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3隋唐: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及大运河的开通,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4宋元(1)宋代: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重要财源。(2)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

6、都会。5明清(1)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3)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位置、时间官府监管设市表现宋朝以前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西汉长安城设有东、西“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朝以来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出现专业性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宋代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明清时期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著名商业市镇2

7、.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2)表现: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1)西汉:由于开通陆地、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3)两宋: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4)元朝:泉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明朝推行朝贡贸易,清朝时期对外贸易逐渐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8、。2特点: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 拓古代两条丝绸之路的路线汉代(陆路)长安敦煌今新疆地区今中亚地区大秦(古罗马)宋代(水路)泉州、广州今斯里兰卡波斯湾、红海今非洲坦桑尼亚拓隋朝大运河的作用隋朝大运河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便利了南北交通,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沿线一些新兴商业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从而加强了全国的统一。拓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联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

9、素(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5)金融:纸币的出现和使用的促进。注“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十三行反映了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对外国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注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三、古代的经济政策(一)

10、“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1)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2)封建统治者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2表现(1)战国首倡: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征收重税,严禁商人购置土地,压制商人地位等政策。(3)明清时期: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经营,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3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表现影响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

11、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清代“闭关锁国”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注“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辩“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区别“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

12、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如清朝中外贸易被限制在固定贸易场所广州“十三行”。“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重难点一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一)追根溯源古代中国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技术革命的原因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重税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技术水平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史料一明万历苏民无积聚

13、,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摘编自苏州府志卷三史料二1850年以前,作为明清时期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江南在谷物加工、服装制作、制烛等行业的生产规模上与其城镇人口绝对数量增加的步态大体一致。榨油、酿酒、印刷等行业的成长速度较快。纺织业发展更为迅速,技术领先于世界。但江南基本没有煤铁工业,生产、生活工具用铁甚少,更遑论其余贵金属。造船和工具制造等行业都有一定发展,但在工业中占比不断下降。相应地,江南主要使用木炭和薪等燃料,以木材为主材,但人均消费量不高。在明清江南,人力一直是主要的动力来源,

14、较大规模的作坊或手工工场不仅不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探究(1)概括史料一中苏州丝织业出现的新现象。(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以前明清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苏州地区农民多以丝织业为生出现了早期资本家(机户)出现了早期雇工形成了自由劳动力市场江南手工业技术领先,发展速度快煤铁、工具制造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人均木材消费不高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据所获取的信息概括苏州丝织业的新现象;据所获取的信息分析总结19世纪中期以前明清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提示(1)以生产

15、商品为目的的丝织业兴起,出现了早期资本家和雇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2)江南手工业发展速度快,技术领先,但煤铁工业和工具制造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缺乏机器动力和大型工场,这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系统认知全面认识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1)从行业和区域上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丝织行业。(2)从表现上看:主要是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从程度上看: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是十分微弱的,发展缓慢,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也没有成长为独立

16、的经济力量。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主导地位。(4)从历史地位上看: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反映。2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

17、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2)手工业技术先进。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7)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重难点二古代商业的发展史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

18、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摘编自唐六典史料二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摘编自东京梦华录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摘编自梦粱录史料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摘编自谢肇淛五杂俎探究(1)依据史料一、二,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的主要变化。(2)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解读史料一表明唐代市坊分置,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空限制。史料二反映了北宋

19、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已经突破了时空限制。史料三表明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江南新安为徽商,江北山右为晋商,两者皆因经商而致富,徽商尚奢而晋商尚俭。提示(1)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新现象:商帮出现。特点:商帮有各自特定的经营范围;财力都十分雄厚;徽商奢侈,晋商节俭。系统认知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时空限制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

20、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力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商人地位的变化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贸易空间的变化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读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

21、形方孔的半两钱,从而统一了货币。唐高祖改革币制,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系统认知货币的发展演变1便携化。由金属货币向轻便的纸币演变,如北宋的“交子”,明清的“宝钞”。2简约化。一是形状由杂乱无章统一为圆形方孔。二是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3贵重化。货币由贝壳等逐渐向贵重金属演变。汉代金银作为法定货币已很盛行;明中后期,白银

22、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政治化。朝代、国号、皇帝年号逐渐入钱,如唐国通宝、圣宋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1特点(1)前期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唐朝以前以陆路交通为主,唐朝时海陆贸易并重,不但有东西陆路交通,而且已开通向东、向西的海路交通,宋、元、明、清时期,陆路贸易地位下降,海路贸易地位日渐上升。(2)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23、。(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2启示(1)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2)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3)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4)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重难点三古代城市的发展变迁解读(1)这两座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有宽敞的大道与城外相连,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我国古代皇权至上、权力集中的政治理念

24、。(2)在城市商业活动方面,唐代坊市严格限制,宋代商业的时间、空间的限制被打破,这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削弱,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系统认知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古代城市发展经历了从周至唐的严格限制到宋元明清的放宽限制的过程。1从周至唐:严格限制。从周至唐,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扬州成为唐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2宋元时期:逐步放松。宋元时期,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

25、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唐代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松,如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随堂巩固训练1(2018全国卷)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

26、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读懂从历史地图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关中地区、黄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战国以前,中国经济中心是中原地区,而图中中原地区的铁器分布多于边疆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做对选D2(2018全国卷)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读懂“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

27、井”反映了井研县制盐业规模较大、作坊较多;“井主”说明竹筒井属于私人所有,这说明井研县制盐业不是官营手工业,而是民营手工业,体现的是其发展变化。做对选A3.(2018全国卷)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读懂明朝时期,中国是东方文化的中心,在外交上建立了宗藩体制,中国文化对藩属国家影响深远。明朝君臣将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解释为中国传说的祥瑞之

28、物“麒麟”,表明了朝廷用中国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贡品。做对选B4(2017全国卷)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读懂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道纵横,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图中陶、曹、鲁均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区域位置推动了商贸发展,范蠡、子贡成为巨富。做对选A5(2016全国卷)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

29、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读懂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会吸纳周边农村地区大量人口的就业,这会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大量减少,农村会出现“用工荒”,因而农村雇工的地位提高了。做对选A6(2014全国卷)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读懂材料中的“私为券”“不能偿所负”说明,交子并非是直接用于商品交换的货币,而是一种可以兑换成货币的证券,这表明交子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做对选A7(2014全国卷)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读懂由材料可知,清初民间贸易发展迅速,中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这使得外国货币在民间流行开来,从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在当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