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5.17KB ,
资源ID:183352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3352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

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篇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第十三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学习重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难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 知识梳理 一、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 国际:1.政治: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缓和。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2.经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腾飞 国内:1.十年文革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2.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过程 1、经济特区的创办 (1)经济特区的概念:指国家划出一定

2、的范围,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 以此引进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经济特区的优越发展条件: A.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B.地处沿海,交通便利;C.是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利于吸引侨资D.依托广阔经济腹地,资源丰富 (3)经济特区建立过程: 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将其设为_海南_经济特区。 (4)经济特区的意义: 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3、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概况: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扥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和_环渤海经济圈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区。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2)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本地区 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动内地开发。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特点: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汇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2)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4、初步形成的对外

4、开放格局的特点:_全方位_、多层次_、_宽领域_。 三、浦东的开放和开发 (1)目的: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发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2)时间:_1990(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3)条件:地理、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4)意义(作用): 成为上海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四、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和意义 (1)对外开放使中国改变了长期封闭、半封闭状态。引进了大量外

5、国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促使中国向开放型经济转变,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2)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大大加速了社会进步 巩固练习 1.过去它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这头到那头”是它落后的写照,但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应该是(A) A.深圳 B.上海浦东 C.珠海 D.汕头 2的主持人给出了某道题答题的提示语:“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之后,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更具体是,正确的答案是:(B)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3.:1

6、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 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在这里体现了(B) 中国正在对外开放 假冒伪劣迫使国人购买外国货 经济全球化的迹象 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 B.C.D. 4.国际舆论曾经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世纪开放半个中国”,它是20多年来我国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A) 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5.“宁要浦西一张,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

7、余饭后的笑谈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C) A.在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B.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 C.浦东区域开发的结果 D.进一步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的结果 6.邓小平在会议我国经济特区创建时说道:“反对特区的非议很多。还有人发来一本的小册子,似乎兴办特区就会变成租界、殖民地”对“租界”和“特区”的理解错误的是(C) A. 租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外国干涉下被迫开放的产物 B. 特区是新中国主动开放的表现 C. 两者的目的都是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D. 两者的性质不同 7.材料题 台海网2007年3月30日讯3月29日,厦门市第十三届人民大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体会议在市人民

8、大会堂隆重举行。市领导刘赐贵说,2006年,全市上下形成了持续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态势和风清正气、人和业兴的良好趋势。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第三产业、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是近年来增长最快最好的一年,实施“十一五”规划有了良好的开局。 (1)厦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过哪两次对外开放的经历? 第一次:1842 ;第二次 20世纪80年代 被开辟为经济特区 (2)两次开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迫使厦门开放。 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因厦门地处沿海,靠近港澳,华侨众多,便于吸收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9、3)两次开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什么影响? 第一次:开放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于中国的经济入侵,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 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商品经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与发展。 第二次:开放促进了厦门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其他地区的开放起了示范和窗口的作用 篇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选择题 1、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10、 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2、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3、清朝的对外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主要不同点在于 A开放的地点不同B开放的内容与程度不同 C开放的方式不同D开放的背景、目的不同 4、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开始于1978年底,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此时,促使中国发展的国内外有利因素明显增多。”“国内外有利因素”是指 经济全球化逐渐

11、发展中国国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文化大革命”提供深刻的历史教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业已开辟 A B C D 5、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格局。此格局的形成标志着:( ) A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个新阶段 D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6、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

12、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7、 1990年,我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作为开放龙头的是 A. 浦东 B. 九江C. 武汉 D. 宜昌 8、邓小平曾说:“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此话体现了他主张 A. 对外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 B. 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 D.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江泽民说:“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起来。”对于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招商

13、引资与走出国门并重 招商引资是为了解决我国建设中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2003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招商引资国家 “走出去”是为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AB CD 10、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浦东的开放开发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1、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的实质是( ) 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 1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家乡青岛也变得更加繁荣和

14、美丽。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青岛、厦门、上海浦东和新疆伊宁等四个城市(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应是( )A青岛厦门浦东伊宁 B浦东厦门青岛伊宁 C厦门青岛浦东伊宁 D厦门浦东青岛伊宁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长江三角洲是属于这一个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D经济技术开发区 14、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歌曲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ABC D 15、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

15、特区之一。该城市是:( ) A上海 B厦门C广州 D汕头 16、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35 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C. 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将上海浦东作为对外开放区 17、生活即历史。1992年夏天,深圳一座露天咖啡厅中,四个年轻小伙子在聊天。从他们四人聊天的内容中,请你判断,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A小张说:“今年春节后不久,我在深圳有幸看到了小平同志。” B小李说:“我把小平同志到深圳这件事,通过互联网专线发给了在美国的同学。” C小马说:“今年要召开党的十四大了,估计改革开放的步伐又要加快了。” D

16、小赵说:“听说上海浦东发展很快,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到浦东去创业? 18、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B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C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D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19、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报告中指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全方位”主要是指( ) A全国范围对外开放B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 C全行业的对外开

17、放 D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21、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 A. 珠海经济特区 B. 深圳经济特区C. 闽南三角地区D. 上海浦东新区 二、综合题 20、.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2分) (2)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

18、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6分) 22、(15分) 2013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五周年,三十五年的征程,给我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35年来,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近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国 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22257亿美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人口减少到2300 多万人。1978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10亿美元,2006年末已突破1万亿美元。 以上材料摘自胡锦涛演讲稿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表格中、。(6分) (2)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取

19、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其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3)英国有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该观点。(5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其中,从2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0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6年,2002-2007年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 材料二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材料三 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 材料四 2007年我国出口

20、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 以上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0022007年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 (3)据材料三、四,针对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3、D 4、B 5、D 6、B 7、A 8、A 9、A 10、C 11、B 12、C 13、B 14、C 15、B 16、B 17、B 18、C 19、D 21、B

21、 20、 (1)邓小平。改革开放。(2分) (2)“画了一个圈”是指在广东、福建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扩大是指后来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一沿边开放城市”的对外开放格局。(6分) 二、综合题 22、 23、(1)因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原因: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或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2分,每点1分) (2)趋势: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增多;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上升;其他产品下降(或初级产品下降,或非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下降)。 因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2、;经济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或第三次科技革命)。(2分,每点1分,回答出两点即可) (3)坚持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或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任1点给1分,满分2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篇三:教案 一、知识 1、分析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背景。 2、分析经济特区建立的条件,含义及特区建设的重大成果。 3、对外经济开放区的建立的概况及影响。 4、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5、了解上海浦东开发和开放的主要成就及历史意义。 二、能力 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掌握好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

23、能力。 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 1、通过改革开放近30年伟大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自豪感、责任感。 2、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3、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四、重、难点 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五、教学方法 1、历史问题探究法。 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知识整合延伸拓展来组织探究,通过创设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努力使学生通过“趣中激”,达到“乐中学”的目的。 2、

24、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具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设备。 七、教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导入新课,展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利用幻灯片展示自主探究的三个问题。 探究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探究二: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探究三:对外开放的成就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1、探究形成的背景 探究过程设计:(1)播放的视频材料 (2)提出讨论题目:结合视频内容以及所学知识 讨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国际、国内背景: (3)组织学生讨论 (4)完成国际、国内背景的要点总结 国际背景: 20世纪70年代

25、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国内背景: “十年文革”使中国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已经决定。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团形成。 2、探究形成的过程 探究过程设计: (1)播放的视频材料; (2)展示“学思之窗”: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在师生探讨交流的基础上展示讨论的结论: 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有利于引进外资。 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广东、福建两省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 资源丰富。 (3)完成第一步经济特区创办的探究总结。 包括:经济特区的设立;经济特

26、区的含义及“特”的主要表现;经济特区建设的成果展示;经济特区的作用。 (4)结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示意图完成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 包括: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沿江港口城市的开放;沿边城镇的开放;内地省会城市的开放。 (5)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我国政府从1988年起在沿海和内地的开放城市中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0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城市中首批获准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是(A) A、秦皇岛 B、武汉 C、合肥 D、苏州工业园区 2、从1988-2002年,我国共建立了(D)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A、46 B、47C、48D、49 3、下列属于经

27、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的最佳选项是(B) 资金来源以引进外资为主 经济成分以外资企业为主 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的特点 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A、 B、 C、D、 3、探究形成的特点 结合地图,结合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由学生概括总结出来,教师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合作探究二: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探究过程设计: 1、播放视频文件。 2、结合视频内容及教材相关知识思考: 假如你是当时的邓小平,你决定加快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3、由学生相互探究合作交流后,教师与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上述问题。 浦东开发的决定和目的:1990年

28、4月中央政府决定开发浦东。其目的在于: A.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发长江沿岸城市; B.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C.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浦东开发和开放的有利条件:A.地理优势;B.交通优势;C.人才和产业优势;D.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成果展示:收集图片、文字资料,展示浦东开发和开放的伟大成就。如中国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等。 地位和作用。注意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对知识进行整理。 A.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是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B.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础,是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C.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合作探究三 对外开放的成就 探究学习设计:1、这个问题可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师不提供固定的答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或者深入城市和农村调查,了解我国对外开放近30年来的伟大成就,收集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举办一个小型的展览会。 (四)知识整合 新发展 (五)延伸拓展 形成背景 对外开放格 局初步形成 形成过程 格局特点 1、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