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6.91KB ,
资源ID:1837414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3741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海洋文化.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海洋文化.docx

1、海洋文化所谓“海洋文化”,是指依赖于海洋进行商品生产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和形态。海洋文化不仅仅是为了自给自足,或是在小范围内的原始交换,而是有目的地进行大批量生产,用于海上贸易,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海洋文化的特点,如商品意识、开放意识以及由航海、造船等因素引起的对天文、气象、数学的重视直到对自然科学的重视,对金钱货币的重视等等 文化有各种划分,最重要的一种划分法是按照生成的地域划分: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大陆文化是指以大陆为背景的文化,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为生成背景的文化。大陆文化是农业文化,海洋文化则是商业文化,两者代表人类文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海洋文化无疑更具有人类生命的本然性和壮美性:

2、其硬汉子强人精神,其崇尚力量的品格,其崇尚自由的天性,其强烈的竞争冒险意识和开创意识,其激情与浪漫,其壮美心态等,都与大陆文化的讲求以柔克刚,讲求中庸之道,讲求温良恭俭让,讲求好汉不吃眼前亏,讲求三思而后行,讲求靠天吃饭,讲求守成本分,讲求禁欲节度,讲求知足常乐等等,迥然有别。形象地说,大陆文化保守,海洋文化开放;大陆文化信奉故土难离,海洋文化崇尚流动;大陆文化劝人忍耐,海洋文化同情反抗;大陆文化崇尚勤劳,海洋文化崇尚机遇;大陆文化相信“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海洋文化信奉“能拼又会赢”。总之,大陆文化一切要循规蹈矩,海洋文化处处想不守规矩。由此,我们认识到海洋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 海洋文化,顾

3、名思义,一是海洋,二是文化,三是海洋与文化结合。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民间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海洋文化的内涵具体可分为四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一切与海有关的物质存在与物质生产;二是精神层面。一切与海有关的意识形态;三是社会层面:一切因时因地制宜的社会典章制度、组织形式、生产方式与风俗习惯;四是行为层面。一切受海洋大环境制约与影响的生产

4、活动与行为方式。 从海洋文化的内质结构而言,它具有涉海性。人们常说海洋文化是“蓝色文化”,“蓝色”的“色彩”属性就是海洋文化的属性。人类缘于海洋而创造的文化,涉海性是它的首要的也是本质的特征。从海洋文化的价值取向而言,它具有商业性和慕利性。从海洋文化的历史形态而言,它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证明,什么时候、哪里面向海洋了,开放了,什么时候、哪里的经济、文化就繁荣了,发展了。 海洋文化与海洋密不可分,但并非凡是沿海地区的人群都具有海洋文化精神,沿海只是具有海洋文化精神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它还与特定的历史传统、特定的生计方式及产业结构相联系。即使同属海洋文化区域,其海洋文化

5、精神也有强弱之分。 如长乐是一座江海岸型城市。在这样一个负陆面海、陆海兼备的地域里,长乐人民很早就和海洋打交道,开发海洋资源,开辟海洋通道。纵观长乐的历史,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长乐人民从来没有拒绝过海洋的召唤,时刻都在倾听着大海的涛声,并勇敢地拥抱海洋,走向世界。 从长乐历史发展来看,这里的人民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海洋锻造着长乐人的精神品格,可以说海洋精神深深地植根于长乐的历史文化之中,不管在哪一个历史时期,在长乐的总体文化中,海洋文化都居主导地位。我们知道,长乐文化最早是“大吴越”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吴王夫差曾在长乐屯兵造船,它直接产生了长乐的别称吴航。这证明长乐早期的先民就已

6、经参与了创造闽越的海洋文明。后来,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越文化又占了上风,再后来,吴越文化慢慢进入福建,形成了闽越文化,最后演变为闽文化。当年郑和船队出江苏太仓,选择长乐作为出海的驻泊地和伺风港,就是受“大吴越”文化的影响。可以说,长乐的历史深深烙上了“大吴越”文化的印证。而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不但在长乐留下光辉灿烂的海洋文化遗产,还同时带动了长乐的航海业和造船业,而且直接把许多长乐人带向“南洋”,甚至更远的非洲,使长乐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美誉。古老的长乐自明朝起 就与开放的世界连在一起。 再从长乐地域特征来看,长乐地处海峡西岸、闽江口南侧,三面被东海与闽江所环抱,海岸线长近100公里,海

7、洋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658平方公里的两倍。海洋是长乐人民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长乐人民不屈不挠地向海洋进军,发展了自己的海洋经济、海洋社会和海洋人文模式,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体现了长乐文明海洋性的一面。面对茫茫无限的大海,许多长乐沿海人民以无限的勇气,超越了那被大海阻断的有限陆地,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圈子,移到一片不稳的海面上,随身带着他那人造的地盘船,以敏捷巧妙的动作,破浪向前,凌波而行。 沿海地区往往是台风、海啸首当其冲之地,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往昔,塘倒屋庐毁,人或为鱼鳖的惨状,常常发生。先辈们因临海而居所遭受的一件件恶梦般的经历,在沿海一带世

8、代口传。饱尝人祸之苦天灾之痛的长乐沿海民众,逐渐形成了视死如归、不畏强暴的献身精神。当我们追溯长乐沿海家族发展轨迹时,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如今浙江奉化的莼湖、裘村和松岙三镇竟有20多个村庄的发族先祖,皆是长乐先民历尽千难万险,航海漂泊而至。当时长乐的曹、吴、庄姓始祖,结伴同行,历尽艰险,自海路入奉化象山港登陆。这说明长乐先辈们就有海上历险、开拓创业的历史,同时也给后人撒下了莫畏艰难、勇于冒险的种子。而海上作业,每每风云多变、凶吉难卜,应该说他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乃是除却战争最具风险了。特殊的血脉传承,严酷的海洋环境,令长乐沿海民众衍生出敢于闯荡、开拓的冒险精神。 在长乐人性格形成中,海洋意识的融

9、入十分明显,如胸怀宽广、思想开拓等,可以说,海洋文化是长乐传统文化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只是长乐许多优秀海洋文化产物很大一部分被历史所尘封,有的流散在民间,有的在地方文献中也只能见到一鳞半爪,就象显应宫,要不是偶然中被挖掘出土,就永远湮没在沙土之下,许多体现长乐文明传承与创造关系的文脉,也因此被切断了。但是长乐人善于经商、勇于进取、敢于在种种艰难环境中开拓事业的传统并未丧失。解放后,长乐民众长期处于半军事化的生产、生活环境,属于海洋文化范畴的海防文化,但也催生了沿海民众严守纪律、群体意识强的团结协作精神。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文革”中在大批资本主义、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非常时期,金峰人还“大搞资本

10、主义走私”,也就是冒险想方设法偷偷进行对外商业贸易活动,这充分显示了长乐人根深蒂固的海洋文化性格。因此,粉碎“四人帮”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素有重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长乐人立即脱颖而出,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如鱼得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改革开放之初,长乐人又自觉摆脱禁锢与束缚,敢于先人一步品尝商品经济这只“螃蟹”的鲜美味道,先人一步发展私营经济,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当时在长乐北乡,乡镇企业大规模兴起,出现了乡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的“四轮驱动”和农、工、商、建、运、服“六业齐上”的兴旺局面。正当全国都在举目观望的时候,长乐人开始了集资办厂,私营企业开始从星星点点而在很短时间内遂成繁星满

11、天之势,长乐也因此被誉为福建省乡镇企业的发祥地。长乐人第一次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创造了一个“现象”,即“ 草根工业”现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乐人从推销塑料蚊帐开始,其足迹逐渐遍布全国,培养出成千上万的经销队伍。长乐的每一个乡村,即使原先的欠发达地区,都有大面积的工商活跃者。从商人员十之八九是普通百姓,他们基本上属于“三无”(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起家。他们追求目标十分明确,什么有利就搞什么,实现财富最大化。金峰镇以家庭作坊和股份合作企业为起点,于1985年率先成为福建省第一批亿元乡镇,就是明证。 随着近代西方文明从海上登陆,随着人类生活与海洋联系的日益紧密,海洋开始进入

12、现代中国诗人的视野,于是我们有了冰心描写大海的诗歌,有了众多开始关注大海的诗人。我们惊异于海的明丽,海的温柔和海的博爱。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2009-03-04 17:43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 颖 海洋文化与所在区域的海洋环境、资源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密切有关,具有时代的特征、区域的特征,以及当代全球一体化发展的特征。一、海洋是全球联通的,海洋文化的发展具有开放、传播以至全球交流的特点。世界海洋文化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1.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是海洋文化的始萌期,最初的人类从海岸地带捕捉鱼、虾、贝、蟹;以鱼骨为

13、箭弩猎取禽兽为食;进而饲养与种植稻粟等。考古学家在太平洋两岸发现砖石质网坠、岩浆岩质石臼等;在我国周口店、辽宁、河北、浙江河姆渡以及海南岛、北部湾等处的古海岸阶地上均发现有绳纹瓦器皿的残片及早期以渔、猎、耕、稼活动为特点的古文化遗迹。2. 发现新大陆、航海事业发展,对非洲掠夺及贩奴热、殖民地占领与土地分割,贸易与军事争夺,是封建时期及资本主义早期与海洋相关的活动,奴隶是经大洋贩至欧美,“鲁滨逊漂流记”,“基督山恩仇记”等著作,反映了当时海洋文化的特点。15世纪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的崛起,是海上争霸发家的。3. 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展英国海洋经济的历程,经

14、过约1个世纪,英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借助海洋,其势力、文化与宗教传播至世界各地。19世纪后,美国实现工业化,形成沿海与五大湖区工业化城市带:大西洋海岸的波士顿、纽约、巴尔的摩、华盛顿;太平洋沿岸的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与圣地亚哥。海外贸易带动海洋经济与区域发展,美国文化、美国生活方式,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亚洲、欧洲获得广泛的传播。4. 20世纪50年代后,亚洲经济发展,日本发展海岸工业、海外贸易和海运事业,促进经济腾飞,形成东京大阪神户和名古屋的深水港群与大城市群。60年代7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的香港与台湾)兴起,是借助于海港与海外商贸,发展海洋经济。5. 21世纪,海

15、洋经济高度发展,2000年世界海洋总产值超过15000亿美元。当代全球化战略,与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争夺,海疆与海峡通道的纷争等有关。北海油气资源开发,促进了荷兰、丹麦等北欧诸国的经济又一轮繁荣。俄、加、美对极地与北冰洋的争夺,核心是对导弹、潜艇活动基地的争夺,反映出全球化的海洋资源、环境、疆域纷争,构成当代海洋文化的新特点。二、海洋文化的第二个特点,是具有区域性。即使是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区域海洋的文化烙印仍然显著。这缘于广阔的海洋长期是人类迁徙与交通的障碍。太平洋两岸人类迁徙始于第四纪大冰期、白令海峡成为陆桥时,从亚洲大陆生存的古人向美洲迁移。美洲东岸土著人,具有黑发、黄肤、高颧

16、骨、狭长眼,与蒙古人种类似,该处一些农舍、摇篮、大蒜挂等生活习俗与亚洲民俗相近似。太平洋东岸具有亚裔、印第安裔与欧裔人种之复式结构与多元文化的结合,是该区域的特点。大洋的阻隔和漫长的历史,形成了明显的区域海洋文化特征:1. 大西洋文化:渔猎、航海、15世纪16世纪地理大发现、宗教传播,移民与港口城镇建设,海洋贸易,现代科技与油气开发等,组成大西洋海洋文化的特色内容。2. 地中海文化:航海发现、掠夺与海外开拓,多语种与殖民地文化、宗教、文艺复兴,多民族结构、农耕、田园与酿酒文化构成其独特之处。3. 太平洋文化:早期是西部的亚太文化秦、汉、唐、明之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向日、韩、东南亚诸国传播;东南

17、亚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交汇,具有周边移民所带来之多元文化(语言、文学、习俗),佛教、回教与印度教交汇之特色。20世纪后期兴起的亚洲四小龙海洋经济文化,以及21世纪中国制造业与海外贸易影响加大所兴起的,以京、沪、穗为中心的中国文化效应。太平洋东部是亚欧移民与美洲土著文化之结合。海洋文化以渔业(如:大马哈鱼与金枪鱼捕获、加工、外销),牧业(牛、羊、驼畜牧),肉、毛、皮加工、制造与贸易,海啸、地震灾害与宗教祈福等结合,成为具有特色的南美太平洋文化。海岛文化是太平洋海洋文化的重要特色,从北向南众多的海岛跨越不同的气候带,经受不同陆地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在人种、语言、文化、宗教与艺术活动等方面各有特色,

18、诸如大和族文化、鲜族文化、汉族闽粤文化,夏威夷太平洋群岛与澳洲、新西兰等海岛移民文化等。海岛文化具有倚海繁衍、安居、自力更生的蓝色海洋文化之特色。三、中国海洋文化更具有亚洲太平洋边缘海文化的特点。先民沿海聚居,开发早,但发展缓慢,主要为陆地一统文化。先秦统一中国,派遣3000童男、童女赴东瀛海上,寻找长生药,促成了海上移民与汉文化东传。盛唐与明朝,丝绸、瓷器、香料、药材贸易与移民,经海路至东南亚及东非,伴随贸易传播了语言、文字、汉医、宗教、艺术以及耕作、工艺技术,活动限于第一岛弧以西的渤、黄、东、南海域。20世纪以来,中国经海上与美、欧交往增加。浙江温州的移民对西欧的商贸、餐饮与文化传播,世纪

19、性延续已成为海商贸易的劲旅。当代中国海洋贸易,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制造、轻工业、小商品以及餐饮等为多,船舶吨位居世界前列,贸易范围遍及欧、美、非、拉。中国海洋文化另一特色,是自1980年以来改革开放派遣留学生至海外学习促进了中国科技与海外交流。国家海洋局组织领导我国科技界,完成查清中国海的使命,并进军三大洋、南极洲与北冰洋,建立科考站,持续地进行海洋、大气、地质地貌、矿产、能源与水产等考察。海洋文化内涵日臻丰富,科学著作、报告文学、影视、歌舞艺术已与世界海洋文化发展潮流一致,具有环球交流的特点。但是,陆地聚居与农耕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影响仍深,国人的海洋意识,我国的海洋科学、文化及国防力量仍需极大

20、地增强。这应成为我国当代海洋文化发展的新起点。厦门海洋文化建设的思考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 林瑞才来源: 中国海洋报【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 2008-07-11海洋文化是相对于大陆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大陆文化产生于躬耕垅田的农耕经济,而海洋文化则是发展于通过海洋的商业活动。500年前,海洋成为各国间往来的桥梁,世界上大国的崛起表明,海洋注定要成为孕育大国的摇篮。“海纳百川”,海洋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开拓、包容和进取,其与大陆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海洋文化开放热烈,强调征服自然和崇尚流动;大陆文化则保守稳重,信奉“天人合一”和故土难离。海洋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任何时候都代表一种先进文化

21、。一、厦门海洋文化的历史底蕴1. 厦门与海洋文明的绵延(1)厦门的先民以海为生,以海为田。厦门是闽南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的中心点,厦门的先民同于闽南的先民,属于闽越族,是百越民族的一支,善于用舟,习以水战,煮水成盐,凿木成舟。山海经中记载“闽在海中”,闽人“以海为田”,厦门志也记载古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以海为田”的生活习性。(2)航海大发现、海上丝绸之路时期的海洋文化足迹。据历史考证:一是明永乐年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图上,就明确标明了船队曾经过中左千户所(厦门岛)。明初的西洋朝贡典录等也记载了由厦门浯屿出洋往暹罗等国的航线、更次等。至明末,厦门开辟了十余条往返于东南亚各国的固

22、定航线,是东南沿海出洋商船盘验放行的关口和华侨出洋的门户。二是早在宋代,闽南包括厦门的陶瓷就经厦门港往澎湖转运南洋的“海上陶瓷之路”而外销世界各国。目前一些专家认为,在菲律宾发现的瓜形高式盒子和日本12世纪13世纪遗址常见的白釉“玉缘碗”(唇口碗)就产自厦门。三是中国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大部分由厦门发出。(3)中国早期大规模海上移民与厦门有着密切关系。公元1662年,明朝将领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率兵跨海收复被荷兰人侵占的台湾,并大规模移民开发。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厦门被迫开放,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而在此同一时期,华人开始大规模迁居海外,厦门成为福建移民海外的主要出洋口岸。2.

23、 厦门与海洋文化传承(1)闽南(包括厦门)的海洋文化地位。我国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闽南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发源地,甚至旅美学者苏文菁教授在闽、闽商、闽文化中还提出“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的新观点,在美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可见,闽南包括厦门的海洋文化在推动我国甚至世界海洋文化发展中作用非同一般。(2)厦门(包括闽南)先民在长期与海洋互动中形成鲜明的海洋习惯和文化。一是信仰妈祖,将其奉为海上保护神。厦门、闽南一带民众长期信仰妈祖,其辐射力和持久性使这一地方神受到朝廷册封,反哺于中原文明。厦门人还称其在厦门港内生活的中华白海豚为妈祖鱼,因为相信海豚能驱赶鲨鱼,救护落水者。二是海洋移民的多样化建筑。厦门除

24、建有适应海洋性气候的闽南地区特有的“大厝”外,还有世界各地的建筑,如厦门中山路的闽南传统市街和在鼓浪屿上的德国、西班牙、荷兰、丹麦、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的建筑。三是厦门、闽南特有的生活风俗。如高甲戏、南音、梨园戏、傀儡戏、布袋木偶戏等,中秋节博饼和普度风俗。二、厦门现代的“蓝色文明”和海洋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代的厦门,由于闽南地区泉州的后渚港和漳州的月港的淤积而衰落,厦门现代化大港的兴建,使海湾区域优势得到进一步突显,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的重要中心城市。海洋历来是厦门的生命线,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厦门由海岛城市向海湾型城市发展,“立海之根、融海之势、聚海之力、铸海之魂”,调

25、整渔业、采砂等海洋传统产业,扶持海洋药物、海水利用、海洋环保、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港口航运、临海工业和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五缘湾、马銮湾、杏林湾和环东海域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工程,带动环海湾海洋生态型经济的发展。2006年,厦门市海洋经济增加值达158.6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6%。厦门的海洋综合管理经验被国际海事组织等有关国际组织总结为“厦门模式”在国际上推广,并在2006年12月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项目组织联合颁发的海洋综合管理政府管理杰出成就金奖,铸造了现代的海洋“蓝色文明”。海洋是厦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海洋文化

26、理应成为厦门的主流文化。但当前厦门对海洋文化的系统研究和建设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海洋文化的宣传氛围不够,“海味”不浓,二是对海洋历史文化挖掘和开发不够,三是海洋时代文化不凸显,四是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不突出,五是群众海洋文化创作基地建设滞后。这种缺乏海洋文化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厦门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加强厦门海洋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1. 大力培育厦门“国际海洋周”厦门已于2005年、2006年连续成功举办了“厦门国际海洋城市论坛”,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2007年又成功举办“2007厦门国际海洋周”,作为国际上两大“水”题材活动之一。厦门要继续联合国家海洋局、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东

27、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项目组织等主办单位,加强和不断完善国际海洋论坛、海洋专题展览和海洋文化活动等,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海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和海洋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性网络,构造一个推动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的平台和形成一个年度性市民广泛参与的海洋文化盛大节日。2. 加强海洋历史文化的挖掘3000多年前厦门人就在周边海域开展渔、盐、航运等活动,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性和意识性的海洋文化。现存可开发的有:郑成功的海上演武、胡里山炮台、日光岩兵寨和水操台等丰富的海洋军事文化;明末清初厦门成为福建一带通洋正口,鸦片战争被迫开放通商,形成现代商港的航海和商贸文化;陈嘉庚倾资办学,名扬海内外的集美学村和被称为海洋科学摇篮的厦

28、门大学“止于至善”的海洋科技教育文化;从宋代开始的牡蛎、螠蛏的养殖,民间的古帆船制造技艺,到现代都市型渔业的厦门闽南渔家风情和渔人文化,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挖掘。3. 全面打造海洋时代文化(1)发展游艇文化。游艇产业是“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全球发达国家游艇文化非常浓厚,目前我国也已展现出发展游艇的趋势。厦门区域优越。亚热带气候适宜,海湾、岸线、海岛资源丰富,具有优先发展游艇产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大量的水产养殖退出后,用海结构得到根本调整,为游艇腾出了空间。厦门应加强引导,建设游艇帆船产业集群,加强游艇码头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厦门国际游艇展览会,组织相关论坛、

29、赛事等活动,营造文化平台,促进厦门游艇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大力营造海洋竞技文化和海洋食文化。厦门沙滩和海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海洋竞技文化,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水上飞机和沙滩足球、沙滩排球等运动,同时品尝海鲜风味餐饮,体会闽南菜的风情与文化。建议努力打造厦门国际沙滩节。(3)着力打造海洋博物馆和系列海洋主题公园。厦门目前已建和正在建设的有鼓浪屿海底世界、华侨博物馆、科技海洋馆、航海馆、五缘湾和杏林湾湿地公园,下一阶段还可以建设沙坡尾渔人码头、高崎闽台中心渔港主题公园、物模馆、海洋红树林湿地公园以及海洋生物、海洋雕塑主题公园等,建成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博物馆和主题公园。4. 不断加强市民海洋文化创作建设(1)扶持建设一批像厦门乌石埔画廊的文化艺术街。完善海洋文化设施,形成一批高素质人才的凝聚。(2)繁荣群众海洋文化创作。引导成立海洋文化相关学会、协会,鼓励涉海诗歌、文学创作,进一步挖掘高甲戏、南音等底蕴厚实的海洋民俗文化,扶持发展沙雕等艺术创作。(3)发展广场文化。充分利用已建的音乐广场、摄影广场、白鹭州广场等群众文化设施,组织开展影响面广、参与性强的海洋性文化活动,积极策划海洋主题文化活动,进一步营造海洋文化氛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