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8.59KB ,
资源ID:184077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4077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docx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选择题:(共214个)单选:共140个;多选:共74个绪论一、单项选择题(8个)1.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C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3. 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 C )A马克思

2、恩格斯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B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正确批判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全球化的性质和结果4.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A. 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5.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6.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7.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 A

3、)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8.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 D )A凡是经典著作中阐述的思想我们都必须坚持B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C应当用儒家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单项选择题(36个)1哲学基本问题是( 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 C )的依据。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和辩证法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

4、于它的( C )。A实践性 B运动性C物质性 D客观性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实物 B具有体积和重量C运动 D客观实在性5.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B )。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不可逆性C时间的客观性 D时间的相对性7.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上的

5、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8. 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 D )A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B人类的意识完全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人类意识形成的初期不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9. “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观点是( C )A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夸大了主观条件的作用C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10.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B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

6、先有精神后有物质1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1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说明( B )。A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道德和意识的关系13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

7、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 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6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D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1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D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变动性和稳定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斗争性和同一性1

8、8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B )A阶级分析法 B矛盾分析法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唯物史观19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D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0.“盲人摸象”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 )。 A. 看问题要全面,反对以点代面、以偏概全B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 坚持适度原则21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 C )A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C共性

9、和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原理22.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3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说明(B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24、下列说法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B )A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B掌握火候,适可而止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欲擒故纵

10、,声东击西25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D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26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27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C )A质量互变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C永恒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28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 B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29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 C )A.事物发展过程的开始阶段只有差异,后来才有矛盾 B.矛盾解决意味着

11、矛盾终结C. 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D. 矛盾只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30“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B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3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A自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D科学之科学3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D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C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34.

12、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C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35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B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辩证否定的原理3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D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第二章单项选择题(28个)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 D

13、主体性的观点2.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C )。A.主体心灵的内省过程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心灵对客体的感悟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D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D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5.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 )。A. 科学

14、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C.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 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6.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A )。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8.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是( A )。 A.积极能动的过程 B.消极被动的过程 C.完全自发的过程 D.主观随意的过程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由于它是 ( B )A人们的自觉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

15、观的活动C社会性的活动 D物质性的活动10. 概念、判断、推理是( A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C.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D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D.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12. 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A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

16、感觉到知觉的飞跃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 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3. 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B )。A唯理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14.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B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执行计划,付诸实施 D.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15. 真理是( C )。A.没有人反对的认识 B.多数人同意的认识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有用的认识16. 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是( A )。A

17、.真理具有客观性 B.有用即真理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 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17.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C )。A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B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C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18.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C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19. 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机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

18、在350年前受到教廷宣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A )。A. 谬误在一定条件可以转化为真理 B. 真理终将战胜谬误C.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20. 对不可知论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D )。A. 伟人的真知灼见 B. 权威的理论C. 圣人之言 D. 社会实践21.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C )。 A已被实践证实的理论相符合 B大多数人的主观愿望相符合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22.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 B )。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C凝

19、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23. 价值最突出的特性是( B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24.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 D )。A不受任何框架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25. 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 D )。 A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 B了解事物的各种现象C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D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26.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D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B.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C.由

20、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D.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27. 雷锋同志有一句名言:“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这句话体现了( C )A.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他人 B.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C.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人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个人价值28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 D )。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第

21、三章一、单项选择题(24个)1.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其规律性 D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地理环境是( A )。A.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社会制度变更的决定力量3.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4.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

22、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D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6.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 B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7.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 A.生产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8. 生产关系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

23、是( C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9.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C )。A. 人民群众 B. 阶级斗争C. 社会基本矛盾 D. 科技革命10. 生产方式包括( C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11. 上层建筑系统有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 B )。A.国体和政体 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C.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 D.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12.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 D.政体1

24、3. 社会形态是( 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1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D )A全面发展 B可持续发展C协调发展 D以人为本15.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C )。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16.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B )。A法律制度 B经济条件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17.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 )。A.阶级斗争 B.社会革命C.科学技术 D.人民群众18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D )。A人是社

25、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9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B ) 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D.思想路线20.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B吃喝穿住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21“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人生观道理是( D )。A奉献和索取存在着对立的一面B奉献和索取可以由个人的主观动机来决定C索取是实现奉献的前提和基础D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22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

26、基础是( D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B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24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C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C.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的发展规律 第四章单项选择题(共30个)1.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是( B

27、 )A资本积累 B.资本原始积累 C.资本主义产生 D. 资本集中2.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D )A人与人的关系 B交换关系C生产关系 D人与自然的关系3.商品二因素是( B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使用价值和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4.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5.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是指( C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交换价值和价值6.裁缝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都是在特定的形式之下进行的劳动,他们的生产活动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都是不相同的。但是在市场上

28、,裁缝生产的衣服却可以和木匠生产的家具互相交换,这是因为( D )A衣服和家具都能满足人类的特定需要 B衣服和家具都取材于自然界C裁缝和木匠分别拥有对衣服和家具的所有权 D衣服和家具都包含了人类的抽象劳动7.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8.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D )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D. 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9.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相互关系是( B )A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

29、正比 B.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C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 D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 )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1.货币的本质是( C )A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形式发展的最后形态C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社会财富的体现物12.通货膨胀是( B )A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B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C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D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13.价值规律是( A )A.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B.社会主义基本规律 C.私有制经济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