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143.36KB ,
资源ID:1842718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4271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天成大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天成大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docx

1、山东省天成大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社会思潮的历史叙述

2、。据此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相关记载文献出处“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礼记表记“以天为尊,以德为本”庄子天下“昊天不惠”“昊天不平”“浩浩昊天,不骏其德”诗经“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A. 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B. 先秦王权专制的倾向在不断加强C. 神权政治式微,世俗政治不断加强D. 先秦重礼轻法中央集权逐步形成【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最先强调“神”、“天”的作用,后来又变为重视民的作用,这体现的是世俗政治不断加强,但需要注意的是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尚未独尊,还不能决定社会习俗,先秦时中央权力尚未集中,王权专制尚未出现,中央集权也未逐步形成

3、,均是不合史实的,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2.董仲舒强调人君必须拥有“禁制”的权力,保持“能制”之势;并且君主要引导人们有所好恶,“然后可得而劝”,“然后可得而畏”,这样就“可得而制”。由此可知,董仲舒A. 汲取法家思想的精华B. 告诚统治者必须要实施仁政C. 宣扬“君权神授”观念D. 强调建立君主专制的必要性【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君主必须拥有“禁制”的权力,保持“能制”之势,这是法家君主专制的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实行仁政和“君权神授”的理念,故B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4、君主专制的影响,不是必要性,故D项错误。3.汉代桓宽在盐铁论水旱中记载,手工商业者“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贳民,不弃作业”。材料反映出出当时A. 经济结构单一B. 城乡一体以农村经济为主导C. 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经营D. 未形成相对独立的手工业、商业体系【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商业之间互相满足各自需求,也就说明了手工业、商业体系并未独立,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商业、手工业等行业的存在说明当时经济结构并不单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城乡一体是以城市经济为主导,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综合经营的信息,

5、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4.公元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兄弟辅助下,优待江南士族,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元帝对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东晋政治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该历史现象A. 说明晋元帝注重分权制衡以稳定政权B. 反映出门阀政治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 沿袭前代“君弱臣强”的畸形政治统治结构D. 是东晋君主专制统治强化的必然产物【答案】B【解析】“王与马,共天下”反映的是门阀士族即门阀政治对皇权的干预、对皇权的制约,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不存在分权制衡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前代并

6、非“君弱臣强”,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门阀政治的必然产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5.殿试在唐代已有先例,但没有成为定制。宋太祖开宝六年于讲武殿对新及第进士进行复试,“白兹殿试遂为常式”。宋初殿试成为定制A. 打击了土族门阀势力B. 实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竞争C. 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 有效防止了科场的徇私舞弊【答案】C【解析】殿试是皇帝直接选拔官吏,这必然会加强皇帝的权力,即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打击了土族门阀势

7、力的是科举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即是没有殿试,科举考试也是公平竞争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有效防止了”的说法夸大了殿试的作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6.元朝行省内部实行郡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行省官员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同赋也由朝廷制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干预。行省官员有较大但都不可能独立行使的权力。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A. 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 改变了绝对专制的政治大环境C. 完善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D. 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8、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元朝行省制利于缓解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也就完善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开创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是郡县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绝对专制的政治大环境并未改变,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强化了皇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首先要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7.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冈”,主张“必使其趋向鼓

9、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在此,王阳明A. 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 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C. 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D. 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达到“自然日长日化”等字眼体现的是王阳明的致良知的思想,即在此王阳明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王阳明并未摆脱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到“知行合一”,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8.明初推行里甲制,以“十户为甲,十甲为里”,并在乡里组织中设老人制度与里甲制

10、并轨,以便强化对基层政权的管理。清代她丁制度推行后,雍正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十家牌法和保甲制,“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上述现象表明A. 农村地区的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 地方社会阶层变动引发社会变革C. 地方基层管理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困局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日益固化【答案】D【解析】“以便强化对基层政权的管理”等字眼意在强调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即表明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日益固化,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宗法观念的问题,也未涉及到社会变革,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地方基层管理组织形式并未变革而是强化对地方的管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9.据统计

11、,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迅速增加至500种,总销量达4200万份。有的政党还创办了自己的通讯社。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这说明当时A. 社会舆论影响政府决策B. 民主共和开始成为共识C. 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D. 民权主义实现阻力重重【答案】C【解析】“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等字眼意在强调民众在参与政治热情高涨,也就说明了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在增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民主共和是早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反映民权主义实现的社会环境好而非

12、阻力重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0.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仔细观察1872-1913年开办的企业数量统计图。据此可知A. 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B. 政府政策的调整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 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D. 外国资本企业严重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调整了政府的政策,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而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未能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因为外国人企业数量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并未得到改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13、;选项D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1.陈独秀认为,孔学说的特色主要是礼教和不言神怪,以现代民主和科学的尺度衡量,礼教是反民主的,而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这反映出陈独秀A. 重视调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B. 反思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C. 批判传统儒学糟粕认同其思想精粹D. 主张必须彻底地更新中国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礼教是反民主的,而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等字眼意在强调陈独秀既看到了传统儒学糟粕同时又看到了传统儒学的思想精粹,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陈独秀并不重视调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

14、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未说必须彻底地更新中国传统文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2.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鲜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革命因素进行了继承与吸收,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批判,阐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这A. 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正式确立B. 强调了精神创新的必要性C. 说明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了“新民主主义”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即材料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选D是符合题意的

15、,正确;只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而未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正式确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强调强调了精神创新的必要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三民主义才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3.“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台湾国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这表明“另起炉灶”A. 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 积极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准则C. 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 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答案】B【解析】“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

16、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等字眼意在强调“另起炉灶”是为了捍卫一个中国,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的是一边倒的方针,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4.1961年,国家规定“在农村集市上出售的农产品,可以由出售的人白己决定出售价格,可以买卖双方自由议价,国家收购这些产品,也应当按集市上自然形成的价格收购”。这可以佐证当时我国A. 对国民经济的调整B. 城乡经济政策宽松C. 农村经济结构改变D. 经济体制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在做此题时需要注

17、意的是1961年城乡经济政策尚未宽松,农村经济结构也尚未改变,经济体制也未发生变化,但可以在农村集市上出售的农产品等属于国民经济实行的调整方针,即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5.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这一决定A. 加快了基础教育法制化进程B. 保障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 反映了教育体制的转型和变革D. 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答案】C【解析】“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等字眼体现的是教育体制的改变,即体现了教育体制的转型和变革,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教育法制化,也未明确指出保障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所

18、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1985年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早已完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6.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这些创新时间选举方式选举对象乡镇、市19981999年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10020012002年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副乡镇长、乡镇党委。520032004年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14320052008年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7A. 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B. 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C. 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

19、D. 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答案】C【解析】基层直接选举能够最直接的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所以也就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基层直接选举制度而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直接选举并不是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从直接选举的乡镇数量来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尚未在全国基本普及,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三是要注意对比分析数据以及其余内容的变化。17.公

20、元前445年,罗马保民官卡努优斯制定法案,允许平民与贵族通婚;公元前326年,彼提留法案废除罗马债务奴役制;公元前287年,霍腾西阿法案使平民会议成为具有立法权的人民会议。这表明古代罗马A. 平民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力量B. 城邦民主政治体制得以确立C. 法制建设的社会基础日益扩大D. 贵族与平民间矛盾不可调和【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平民也拥有更多的权力,即材料表明古代罗马法制建设的社会基础的扩大,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奴隶主贵族才是罗马政治生活的主导力量,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城邦民主政治体制得以确立的是希腊而非罗马,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正确但材料并未强调

21、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8.意大利航海家卡伯特父子、法国的航海家博迪埃等人的航行“对于大革命以前法国一般的学术发展有很大贡献。有些对法国王朝统治下的社会感到不满而想加以批评的人,写了不少书籍,来歌颂远方荒马上的乌托邦”。据此可知A. 乌托邦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B. 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C. 新航路开辟是法国大革命的诱因D. 地理大发现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即地理大发现使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眼界更开阔,即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理性王国是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在

22、大革命以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航路开辟和法国大革命并无直接的关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9.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政治中写道:“美国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作用必须被看作它在具有潜在爆炸性的多种多样形态的社会里保证最低限度一致性的任务。”为此,1787年宪法A. 确立了共和体制B. 遵循了分权制衡原则C. 明确了两党政治D. 赋予了总统行政大权【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 一个利益复杂而多样的社会, 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复杂多样,在这样的社会里,只有积极地维护为社会生存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一致性,政治自由才能得到保证,为此1787年宪法制定了分权制衡原则,故B项正确;共和

23、制度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制度,故A项错误;美国两党制确立于19世纪中期,故C项错误;赋予了总统行政大权不能“保证最低限度一致性”,故D项错误。20.下表为英国女性劳动力在不同时期从事工作变化的统计表(单位:人)。该表表明英国女性从事行业1914年7月1918年7月增加的数量从事农业190000228000+3800从事工业21786002970600+792000从事商业505500934500+429000女性人口总数2372100024538000+817000A.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B. 开始步入工业文明时代C. 妇女社会经济地位提升D. 社会经济出现全面繁荣【答案】C【解析】材料反

24、映的是一战期间,男性忙于战争,英国女性劳动力数量增多,从而使经济地位得到提升,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结构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是早已经步入了工业文明时代,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一战破坏经济,社会经济不会出现全面繁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1.美国苏联史专家这样评价苏联现代化成就,“二战爆发前的十二年里,俄国经济发生了彻底变化,不仅产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经济结构变化的速度也史无前例。”可以作为该评论依据的是A. 政府领导下苏联工业化的实现B. 西方国家广泛借鉴苏联经验C. 新经济政策取得重大实践成果D. 苏联经济实现综合平衡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

25、反映的是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广泛借鉴”等说法过于夸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斯大林模式取得重大实践成果,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苏联经济是畸形的而非实现了综合平衡发展,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22.面对共产主义以朋友而不是以征服者的面孔在欠发达地区攫取权力的现状,杜鲁门在1949年1月20日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了技术援助欠发达地区的“第四点计划”,1950年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将第四点计划列入其中。这反映出当时A. 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B. 美国“冷战”重心发生转移C. 美苏财第三世界的争夺D.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答案

26、】C【解析】“援助欠发达地区”就是援助第三世界,这就说明了美苏对第三世界展开了争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49、1950年时第三世界国家并未迅速崛起,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冷战”重心仍然在欧洲,并未发生转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949、1950年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3.有美国学者指出:“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时,许多欧洲人感到美国虽然友好在某些方面变得专横。美国的经济体制、资本和文化在入侵欧洲,尽管欧洲已经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这折射出A. 欧共体推动了欧洲的迅速崛起B. 北约组织出现分裂倾向C. 美国主导欧洲体系遭受挑战D. 政

27、治多极化格局的出现【答案】C【解析】“某些方面变得专横”等字眼意在强调材料反映了欧洲企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即美国主导欧洲体系已经遭受了挑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明确指出北约组织出现分裂倾向,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20世纪60年代中期时政治多极化格局尚未出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4.下图为1819年德国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雪中的修道院墓地。它虽然在透视上很准确,但画面的场景仍然超越现实:光线太过完美,教堂过于雄伟,周围的森林过于对称,而且葬礼队伍也走的不是地方(葬礼不会发生在废墟中)。该作品A. 体现出画家对

28、理性的崇尚B. 反映出科技进步的深刻影响C. 表达了画家对社会的赞美D. 表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答案】D【解析】“超越现实、太过完美”等体现的是浪漫主义色彩,即该作品是表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浪漫主义者不崇尚理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科技进步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浪漫主义是对社会不满的产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8、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除了英国以外,在16到18世

29、纪的尼德兰地区(荷兰),法国西北部,德国等地的乡村手工业都有发展。这种乡村工业的主要部门是乡村纺织业,后来为冶铁业、制革、制皂等行业。在英国的维尔特郡,当本地羊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至少17世纪起,呢绒商就向北至林肯、东至肯特的那些郡收购原料,有时还到北爱尔兰收购,而产品都是运往本国乃至欧洲各地。在1640年,英格兰乡村劳动力参与工副业的平均比例大约60%。由于乡村人口广泛参与工业活动,致使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得以改观,西欧的由家庭从事的手工业生产逐渐被商人资本所支配,手工业者逐步变成工人,使传统的农民家庭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家内制工业”。西欧的传统乡村工业,为产业革命和经济起飞准备了重要条件

30、,被称为“工业前的工业化”(原始工业化)。材料二 中国传统乡村工业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家庭手工业。特别是手工纺织业。但这种传统乡村工业发展的原因却是地主对佃农的残酷剥削和紧张的人地矛盾。作为副业的乡村手工业自始至终就是传统农业的天然和必要的补充,成为传统社会的乡村调节人地矛盾、维持生活的一条基本途径。中国的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到明代中后期达到一个顶峰,但中国却并未因此而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叶春辉中国传统工业化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传统乡村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对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欧传统工业发

31、展相比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手工业没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经济因素。【答案】(1)特点: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乡村劳动力广泛参与,乡村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革。影响:初步改造了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瓦解了乡村自然经济,促进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与商业资本相结合为产业革命准备了重要条件。(2)不同之处:始终没有独立,是传统农业的附庸,家庭手工业是主要形式,没能发展成新的生产方式。原因:传统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地主对佃农的残酷剥削和控制;只是封建统治者解决人地矛盾的重要手段,传统农本思想的影响。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西欧传统乡村工业发展的特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产品都是运往本国乃至欧洲各地”等字眼体现的是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特点。对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主要从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