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54.82KB ,
资源ID:18519871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5198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八 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2.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八 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2.docx

1、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八 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2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八 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考点透视本专题主要复习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发展全面侵华战争等内容,在历史上,这一部分属于西方列强侵华史。高考对这一专题的考查分数占10分。复习本专题时,要重点抓住1、掌握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2、概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3、归纳中国军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4、分析列次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名师串讲知识图解 政治:从乾隆后期开始出现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

2、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中国 经济 土地高度集中。 落后 财政困难,国库亏空,入不敷出。 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纪律败坏。 外交: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皇帝和大臣闭目塞听,愚味无知。 原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西方 经济:工业革命在英法等国开展并接近完成,经济迅速发展。 因 先进 军事:坚船利炮。 对外: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禁烟 原因:英、法、美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白银外流,危及清朝统治。 措施:林则徐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运动 作用: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林则徐是民族英雄。鸦 开始:1840年6月,英舰封锁珠江口,挑起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片 过 沿

3、海北犯,直抵天津白河口。林则徐被革职,琦善赴广东同英军谈判。战 程 扩大:1941年初,英军扩大侵略战争,占香港岛。三元里人民抗英。争 结束: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 条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广州、厦门、福州、宁约 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和 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 内 中美望厦条约:增加兵船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容 中法黄埔条约: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建立坟地,清政府保护教堂和坟地。 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 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和农民矛盾

4、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封 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变化: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变为反封建反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响 革命性质变化:由反封建的农民战争变为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思想的萌发:先进分子开始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原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因鸦片战争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滞销而提出修约要求遭清拒绝。 因 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占广州: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战争爆发。 英 1857年,英法占广州,建立联军委员会,柏贵任傀儡。第 法 占天津:1858年,夺取大沽炮台,占天津,强迫清签订天津条约

5、。二 侵 1860年,扩大战争,再占天津。次 过 略 占北京:1860年,英法联军逼近北京,洗劫、火烧圆明园。鸦 1860年,占北京,强迫清签订北京条约。片 美俄调停,充当帮凶:签订天津条约。战 程 沙 中俄爱珲条约: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km2领土。争 俄 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40万km2领土。 打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km2领土。 劫 中俄伊犁条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km2领土。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加深。 影 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响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外国侵

6、略势力由沿海深入中国内地,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侵略的冲击。 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强盛,统治集团制定以侵略中国为 原 中心的大陆政策。 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支持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借机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 1894年7月,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挑起战争。 李鸿章奉行避战自保政策。 过 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甲 程 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午 辽东之战。日军占旅顺、大连,在旅顺实行野蛮的大屠杀。中 威海之战。日军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 马 割占辽东半岛(俄德法三国干涉后归还)、台湾、澎湖列岛。战 关 赔款2亿

7、两白银。争 条 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约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免收内地税。 进一步破坏中国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影 巨额赔款,加重中国人民负担,清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列强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响 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开始:1900年,英、美等八国组成联军,由西摩尔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八 过 在廊坊、杨村遭到义和团的重创。国 在天津,聂士成阵亡。侵略军成立都统衙门,实行殖民统治。联 程 在

8、北京,实行分区占领;在紫禁城设司令部。军 结果:义和团反帝斗争失败,西方列强强迫清签订辛丑条约。侵 条 赔偿白银4.5亿两。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大勒索,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华 约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帝国主义策划侵华的大本营。战 内 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驻军。便于控制京津地区,直接出兵镇压反帝斗争。争 容 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清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危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便于清实行卖国外交政策。 害 修订商约。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侵略。 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19041905年,与俄国争夺中国东北而发动日俄战争

9、,占东北南部。20 1914年,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世 1915年,支持袁世凯称帝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纪 1927年,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分裂中国满蒙。日 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本 1935年,制造侵略中国华北的“华北事变”。侵 1937年,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战开始。华 1937年,发动“八一三事变”,阴谋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国民政府对日作战。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重点讲解1中国近代历史的两条基本线索。 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10、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的反殖民反封建斗争构成了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第一条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历史的另一条基本线索是近代化。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向:从遭受列强侵略的角度说,是向下沉沦;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而走向近代化的角度说,是取得了进步。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完全是一个封建国家,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它们既是“强盗”又是“先生”,侵略中国的同时,客观上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科学技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西学的传入,使得封建古老的中国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因素,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历程。 19世纪60年

11、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工业、铁路、轮船、电讯。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的军队开始使用新式枪炮,建立了自己的海军。甲午战争到清末“新政”期间,又开始编练西方化的“新军”。中国的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也经历了近代化的革新。自清末“新政”开始,以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为主干的封建统治机构,被外务部等一套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行政机构所取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开始形成美国式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度。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从蒙养院开始直至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

12、其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也陆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制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迈上新的台阶。2鸦片战争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丧失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由一对矛盾变为两对主要矛盾;革命任务由一个变为双重任务;清政府被迫开始进行一些改革。经济上,列强利用特权疯狂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列强开始在中国创办近代企业,中国开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军事上,中国军队开始使用西方的武器。文化上,西方利用基督教开始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先进的中国

13、人开始利用澳门、香港的报刊书籍了解西方,萌发新思想;利用西方的军事技术、基督教思想、资本主义思想提出改造中国的几种方案。外交上,清朝被迫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被迫了解西方。 对英国的影响:政治上,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经济上,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军事上,打败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进一步树立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文化上,开始树立西方尤其是英国文化的优越感;外交上,彻底改变了亚洲以中国为中心的外交格局。英国成为中英外交中的主动者。 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属于英国、法国、美国标志亚洲开始从属于西方;中国开始成为英、法、美的商品销售市场,亚洲开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开

14、始沦为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表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殖社会的形成及特点 (1)开始。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文化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受制于西方列强。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冲击,西方国家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文化上,西方列强利用特权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客观上在中国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意识形态。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15、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2)加深。英、法等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进一步丧失了领土、领海、内河、外交、司法、关税、贸易、文化等更多的主权,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内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西方侵略者与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勾结,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在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这两大基本阶级之外,出现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3)加速。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进入了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的新阶段。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

16、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加速了半殖民地化的形成。 (4)完全形成。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彻底屈服,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田赋之外的所有税收,均被列强控制,使中国经济陷入崩溃境地;各国在中国驻军,北京城完全处于列强的武装监视之下;列强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全面控制了清政府;中外反动势力完全结合起来,清政府完全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5)特点:自然经济遭到破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有发展,但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封建专制制度虽受到严重打击,但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买办势力相勾

17、结统治中国人民。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掌握中国经济命脉。由于多个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使中国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6)理解:“半殖民地”指丧失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国家主权:“半封建”指封建主义遭到破坏但没有被清除,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但远远没有达到战胜封建主义的程度。“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政治上,西方国家逐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主权国家地位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主权政府。封建势力通过控制国家政权,继续维持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其后在形式上建立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出现了一些近代国家的

18、因素,如共和政体、议会和政党制度等。经济上,西方国家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手段逐步控制中国社会经济,使中国经济独立地位丧失,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落后小农生产方式继续存在,导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同时,也出现近代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文化上封建势力继续用封建思想维护其政治统治,阻碍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特权,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培养列强的代言人和信徒;西方近代科技文化成果传入,中国出现科技、教育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等因素。5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巨变。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可以说是列强侵华带来的最大的影

19、响。其他的影响都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也是通过它而起作用的。如社会性质的变化引起了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的变化。 导致了中国贫穷落后。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都是为其经济侵略服务的,都是想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原料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同时也对中国进行赤裸裸的经济掠夺。从1840年至1901年,清政府的对外赔款就高达1953亿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总收入的16倍。因此,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中国落后的根源。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列强在进行侵略的同时,把西方的先进技术、思想带到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20、,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列强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阻挠中国社会的进步,相对于它们对中国侵略造成的消极作用,客观上的进步作用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历史的结论是,只有首先推翻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国家才能走上富强的道路。技巧方法 本专题在历年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大,所考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材料题和问答题为主。高考复习中:(1)要把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放到世界史的大背景中去分析,把握列强侵华所反映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征。(2)认真复习通商口岸、势力范围、被割占领土等的地理位置及环

21、境特征。(3)比较理解与时事联系密切的事件和概念。考题解析【例1】(2001年全国高考题)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思路串讲】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经济扩张,成为它对外侵略的主要内容。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即是这种扩张的重要一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保护鸦片贸易,借口之一是争取外交礼仪平等,而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至于割占中国领土香港,在当时也主要是为经济侵略服务的。【标准答案】C【例2】(2002年全国高考题)在18世纪中期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

22、正当贸易中,中国 A处于出超地位 B处于入超地位 C出口与进口基本持平 D从出超逐渐转为入超【思路串讲】鸦片战争前,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正是在这种一种情况下,英国为了扭转外贸逆差,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仅丧心病狂地向中国贩运和走私鸦片,发动侵略战争。【标准答案】A【例3】(2002年全国高考题)下列事件,与何梅协定直接有关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伪满洲国成立 D华北事变【思路串讲】1935年的何梅协定,是在日本制造华北事变的情况下,由国民政府代表何应钦同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达成的,它规定国民政府军队撤出河北,取缔一切抗日活动

23、。【标准答案】D【例4】(2003年全国高考题)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思路串讲】抗日战争中日本侵华策略的调整原因较多,在占领广州、武汉后策略的调整,主要是因为 “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标准答案】A【例5】(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卷二)沙俄借以侵吞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爱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改订条约【思路串讲】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沙俄从中国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24、其中爱珲条约割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标准答案】B【例8】(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四)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其对华经济掠夺的总方针是 A对矿业、钢铁工业等部门实行“统制” B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 C控制中国的交通命脉 D将沦陷区经济变为日本的附庸经济【思路串讲】A、B、C三项均日本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表现。【标准答案】D【例9】(2004年上海高考题)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九一八事

25、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思路串讲】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主要是通过“九一八”事变,而历史上的“满蒙”是指中国东北。【标准答案】A【例10】(2004年上海高考题)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思路串讲】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主观上是清政府

26、的腐败,客观上是日本力量强大。从李鸿章的角度看,他认为“请款辄驳诘”“ 政府疑我”“ 台谏参我”等。【标准答案】A【11】(2003年全国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二 1890年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利益线”。这一演说被认为是日本“

27、大陆政策”确立的标志。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大陆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利益线”论对“大陆政策”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出现“脱亚入欧论”和提出“大陆政策”的社会经济原因。【思路串讲】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对亚洲邻国侵略扩张。本题围绕日本的侵略扩张,总结日本侵略扩张的思想、政策及其根源。材料一反映了日本社会中出现了侵略扩张思想,材料二是日本政府大陆政策确立的标志。两则材料都鼓吹了侵略有理论,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迷惑性,至今仍为日本右翼所信奉,需要联系历史背景才能够认

28、清其实质。问题(1)(2)的设问引导考生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透过表面词句,把握材料体现出来的实质。问题(3)把对材料一、二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引申到对其社会经济原因的分析。【标准答案】(1)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2)以侵略中国为中心,把侵略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第一步;为侵略提供了借口。 (3)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由于国内封建残余严重等原因,更加需要国外市场;这一目的难以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更多依靠军事手段。【例12】(2005年全国高考题)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

29、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A、1840年 B、1843年 C、 1858年 D、1860年【思路串讲】由题意判断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是在南京条约附件签订后。【标准答案】B误区诊断注意注意列强在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外扩张的不同特点。注意区别190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不同目的。注意西方列强侵华和开辟通商口岸示意图。【例13】(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卷三)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落实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巨额赔款便利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误区:不能准确把握马关条约

30、的内容;对所给选项的理解不透。辨析: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主要有割地,赔款,开商埠,设工厂等。其中,因俄德法三国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答案:B【例14】(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卷三)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通过的侵华方针是 A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分裂中国,控制中国东北 C扶植国民政府内部亲日势力 D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误区:对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审题不清。辨析: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1938年,中国抗战进入相峙阶段,日本改变侵华方针,亲日派势力公开叛国。答案:B自主感悟: 真题演练1(2004年广东高考题)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A中英两国之

31、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 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 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2(2004年广东高考题)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 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 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 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 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3(2004年广东高考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4、(2004年江苏高考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5、(2004年上海高考题)六月六日(同治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