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62.10KB ,
资源ID:18601503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6015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电力安全 电气安全工程 结课作业 本质安全在电力生产生活中的应用.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电力安全 电气安全工程 结课作业 本质安全在电力生产生活中的应用.docx

1、电力安全 电气安全工程 结课作业 本质安全在电力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电 气 安 全 工 程 结 课 作 业(本质安全在电力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院 系: 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安全1002班姓 名: 魏少远学 号: 201005040214本质安全在电力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摘要】电力安全生产是电力生产中重要的基础,近年来,电力行业不断发展,随之安全管理问题也逐渐凸显。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的重要基础,电力事故的发生为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利用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和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关键词】安全;

2、管理;电力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电力行业的整体供电需求不断提高。电力行业不断发展,电网的建设也在逐渐增加和扩大,大规模的电网建设使电网中的设备投入越来越大,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电力安全生产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电力行业出现的相应的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电力的安全生产直接关乎到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稳定可靠的电力生产工作,是电力企业工作的重点,也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1 本质安全的理论本质安全是本质安全型设备的解释和发展,是现代化新管理模式的新生理念,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变化和提升。从广义上讲,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保证和监督体系控制整个生产的过程

3、,建立安全的生产环境,减少管理漏洞,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狭义的本质安全是电力企业通过对设计、施工、制造、安装和调试等手段对生产设备和生产系统进行安全性改造,使整体电力生产系统具有安全性,在发生故障或者操作人员失误的情况下,也保证自身安全性,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本质安全体现主要方面在失误和故障的安全上,在人员、设备、环境与管理等每个方面都具有安全性,达到电力生产中的和谐统一。本质安全的要求很高,需要达到设备无缺陷、管理无漏洞、人员无伤害和系统无故障。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建设安全性电力企业的重要基础,也是电力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支持。建立本质安全体系需要对现阶段电力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4、并且做好现阶段发展工作,同时对项目建设阶段进行严格把握,通过自身的安全生产经验和详细科学的安全知识理解,建立具有良好本质安全的电力生产基础。实现电力项目的本质安全,对企业自身的安全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按照本质安全的要求和体系进行电力项目的建设,落实本质安全工作,就可以最终实现电力企业中本质安全体系的建立,从而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工作。2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人员的本质安全、设备的本质安全、运行的本质安全和管理的本质安全四个方面。通过对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安全管理和控制,最终达到建立完善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1)人员的本质安全在本质安

5、全管理体系中,人员安全是整个工作的重点内容。生产人员需要具备在发电工作中应有的生理和心里条件,并且具有控制生产环节的运行,保证安全并且及时处理发电系统的异常的能力。在对于生产人员能力培养上,要通过培训,加强生产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高生产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岗位分析考核制度,对企业员工的实际能力进行检验和考核,保证上岗质量。在岗位管理上,要严格遵守持证上岗制度,保证一线员工的自身能力、技术水平与自身素质。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对安全生产意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培养生产人员的相应安全知识。在培训中还要将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学习,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安装

6、规章制度做事,提高自身安全理念,建立安全生产的氛围,最终实现人员的本质安全。我国某电力企业2011年针对企业内员工进行了一次员工培训,对于生产人员的工作能力,通过培训等措施,有效的改善了生产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高生产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2)设备的本质安全设备是生产系统中的重要基础,同样,设备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的生产设备是整个电力生产工作的重要条件。可靠的设备安全水平是保证安全生产,从而达到本质安全的必备条件。设备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在合理科学的选择设备和安装之后,要提升设备维修效果,建立设备机械的管理机制,将设备点查管理工作进行深化和

7、细化。在提高对设备的巡查和维护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精确的分析,定量的定夺和估算设备相应的运行状况和健康情况,对设备的各项指标和状态进行全服为的掌控和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监督管理和监控制度,发挥监控网络的作用。对设备异常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应对,形成人机互补的安全管理体系。在设备的管理上,还要积极的提高生产技术,不断引进新型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利用先进的技术水平保证电力生产系统中设备的经济稳定的运行。从设备的日常使用到管理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从而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3)运行的本质安全在电力系统运行时,要严格的执行相应制度,杜绝人员的不合理操作,保证整个设备和系统处于安全稳定的受控状态

8、。在运行安全管理上,要严格的依靠两票三制制度,利用管理系统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在检修和日常工作上,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规范,对流程进行严格的遵守,真正的发挥两票三制的最终目的,从而实现运行的本质安全。4)管理工作的本质安全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者对管理目标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达到安全生产目的手段。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取决于安全管理对事故的控制。安全管理工作要进行积极的改变,从以往的事后管理逐渐转变为现有的事前管理和过程管理,通过对生产体系的整体监督,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将安全隐患进行消除,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在管理工作进行时,要进行管理创新,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要建立合理

9、的责任制度,严格的落实相应的自身责任。在整个责任体系中,进行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和技术责任合理的划分。对整个生产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责任分配,促使各个责任人发挥出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安全监督工作上,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借鉴工程监督机制,对生产现场从安全、质量和进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对于关键环节要加强监察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进行。安全监督人员要对管辖范围的员工、设备情况、作业情况、人员素质、培训情况、安全措施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针对产生的相应风险和隐患进行及时排查,正在的做到严格监察,保证生产系统的本质安全。2010年,我

10、国某电力企业便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用到了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中,企业的安全生产率由原来的85%上升至96%,取得了显著进步,可见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电力安全生产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可以保证电力企业安全机制的完善和健全,可以保证安全生产严格落实,生产过程可控,维持安全生产的状态。要建立良好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现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需要对本质安全的理论和实际要求进行把握,应用相关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整体电力项目的建设工作。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需要提高安全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自身预见风险的能力,减少相应事故的发生。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在项目初期就进行科学合理的筹划工作,将安全管理的

11、理念彻底贯彻。3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3.1 电力企业的核心 企业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核心就在于其生产或流通的产品、提供的服务。 电力企业,以无形的电力作为产品,提供电力服务,兼具了生产电力、电力流通、提供电力服务的各项职责。在这样的企业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力企业中人身、设备、电网的安全,无一不影响了其提供产品、服务的质量。电力的生产、流通、分配中任一环节的安全问题,都影响着企业的活动。因此,在电力行业中,安全生产是其永恒的核心。3.2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 目前,电力

12、安全生产逐步确立了“三大体系”。电力安全生产的领导体系、保障体系、监督体系贯穿了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三大体系”通过各自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保障电力安全。 电力安全生产的“领导体系”又称为“管理体系”,由各电力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有机组成。“领导体系”的核心就是“安全生产责任制”。确立了以各单位行政正职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了企业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工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 电力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又称为“保证体系”。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就是指为实现安全生产,由人员、设备和管理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13、三个基本要素中,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优良的设备和设施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和保证,科学的管理则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只有通过人员、设备和管理这三个基本要素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并不断地提高和发展,才能使电力安全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从这一内涵出发,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地提高安全生产三个要素的品质,实现三个要素的最优组合和协调发展。 电力安全生产“监督体系”顾名思义,就是在电力行业中行驶监督职责的各项人员、制度。以本公司为例,监督体系由公司安监部、工区安全员、班组安全员所构成的三级监督体系构成。4 电力企

14、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各行业安全生产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得落实不到位。领导、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心不强、安全生产责任认识不到位,导致了相关认识对个人安全生产责任界面的模糊。安全生产技术的欠缺,加剧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难度。同时,安全生产考核机制的表面化、流程化,更是无法为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分。 2)“三大体系”间辩证关系处理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三大体系”的划分并不明确。各个体系间时刻在相互转化,例如工区安全生产领导体系在公司的安全生产中即为“保证体系”。同时,由于电力企业人员的逐年精简,各班组安全员均采用兼职的形式,既是保证体系的一

15、员,又担负着监督体系的工作。这样的兼任,势必导致了某些职能的行使不到位。可以看到,在目前的电力生产中,结果检验式的事故纠错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与之对应的事故前的预防和事中的检验却没有形成严格、系统的体系。这样的体系,形同质量管理理论中的结果检验制度,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事故处置和事故预防、事中检验的有机结合更适应电力安全生产的需要。5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以电力企业为例,为了实现安全、可靠供电而进行

16、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属于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作为质量管理理论的集大成者,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即所谓“检验员检验”阶段,是标准的事后检验。具体到电力系统中,就是在每一项工作完成后,才对其安全、可靠性进行检验,这样的方法显然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理论产生于二战时期,起初是为了满足二战时期大量生产的弹药的需求。这种理论今天仍被普遍应用,我们平时所常见的抽样检验就是其中的重要形式。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理论不能普遍应用于系统。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

17、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先后多次邀请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朱兰等去日本传授质量管理思想,同时,日本组织认真学习,开创性的实施,使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到了 20 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产品凭借过硬的品质,从美国人手中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如今,全面质量管理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从控制成本、现场管理到安全生产,全面质量管理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

18、许多企业制胜的法宝。6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安全生产中应用的意义 电力企业,由于其传统的特殊性,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无形性影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今天,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电力行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高峰。因地制宜地应用各种管理方法,完善企业产品质量,成为电力企业的当前的首要任务。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决定了它与电力行业的结合是必然且有效的。 1)具有全面性,控制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 电力行业中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对安全生产的作用都至关重要。由此,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应用提供了适合的环境。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贯穿电力行业的始终。采用全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的质

19、量管理更适合电力企业实际。 3)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在电力行业内的应用,就是从“三大体系”独立运作的环境中跳脱出来。全体参与,“三大体系”辩证合作,更好地落实了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 4)全社会参与的质量管理。 将电力企业的质量管理交与全社会参与。有效地分担了监督体系的工作之余,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供了方向。7 全面质量管理具体应用 近年来,电力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全面质量管理的领域不断扩展、形式不断创新。 1)在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实施质量管理。 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工作质量标准。工作质量标准涵盖了安全生产相关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现今在本企业内部,运行

20、人员的巡视、操作、事故处理,修试人员的设备评价、施工、应急检修,均制定了相应的模板。模板化工作建立了职工在生产(或工作)中必须遵守的标准,确保了工作质量和安全生产。 2)实施全过程管理,不断优化工作。 严格的过程控制。对现场进行的工作实施控制起始于工作文件的准备,每项工作须有明确的工作指令、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工作程序、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此外,根据活动的类型和内容,再附加程度不同的监护验证或独立检验。在执行每项工作时做好现场记录,形成计划执行情况的客观证据,并为以后进行缺陷分析和设备故障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实施PDCA循环,优化工作模式。通过在公司系统内广泛开展QC活动,员工不仅参与了工作

21、的过程,更是通过不断地创新,改进了工作模式。为实现提供更好地电力产品、更优质的电力服务提供了新动力。 3)积极创造系统内全员参与形式,优化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设立安全监督网,鼓励员工全员参与工作质量的管理。对工作中任何过程出现的问题,任何员工都可以纠正、可以制止。全员参与的热情高涨。 组织职工代表巡视,鼓励全员参与。通过职工代表对不同专业的巡视、检查,建立员工的全局观,使员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对各工种的衔接更加顺利。 4)营造全社会参与的管理模式。 鼓励全社会对公司质量管理的参与。通过参加行风评议、安全生产月展览等活动,接受社会大众对电力企业服务质量的评价,并不断改进。8 社会安全形势

22、2013年6月份,是全国“安全生产月”,今年的主题是“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这一主题指出了目前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这一主题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推动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为主题,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面向”(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职工),注重实效,通过集中开展一系列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部署,普及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促进依法治安、打非治违、科技支撑、夯实安全基础等工作有效落实,为有效防范、坚决

23、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加快实现根本好转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文化力量和舆论支持。 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的形势尚未从根本上扭转。今年一季度,虽然我省未发生重特大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实现“双下降”,但是部分行业和地区接连发生较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反映了安全生产领域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决不能搞一阵风,出了事故高度重视,平稳时期漠然视之。无数的事实证明,重大事故总是发生在麻痹松懈之际。只有严格落实基层责任、强化基础能力和提

24、升基本素质,筑牢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群众平安生活”。 落实安全生产基层责任,包括政府及其部门和企业的责任。许多重大事故的发生,既有政府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打击力度不够狠的问题,也有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的问题。落实政府部门责任,就是各级政府要对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负全责,严格落实“一把手”对安全生产负总责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审批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企业责任,最主要的是明确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责任确定了,一旦发生事故,就要进行严格的问责,对有

25、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就是要在人员、经费、机构设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强化基层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让安全生产工作有人管。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广泛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重大隐患和事故瞒报举报奖励办法,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和公众参与到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中来。 提升全民安全生产基本素质。事故的发生,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是因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非法违法生产、违规违章操作导致。因此,既要提高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更要注意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

26、。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以及从业人员转岗、换岗的安全教育,完善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技术培训机制,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规定。9 社会生活安全用电电力安全生产是电力生产中重要的基础,近年来,电力行业不断发展,随之安全管理问题也逐渐凸显。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的重要基础,电力事故的发生为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利用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和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电力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腾飞创造了先决的条件。各种用电设备及家用电器的迅速增加,电能的应用

27、已普及到城乡各个领域。电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人及物也构成很大的潜在危险,如果对安全用电认识不足,对电气设备的安装及维修使用不当或由于错误操作等原因,均可能造成事故,线路设备事故或遭受雷击静电危害,电磁场危害及引发火灾和爆炸等事故。安全用电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两方面,安全用电的研究对象是人身触电事故和设备事故发生的规律及防护对策。所谓的触电是指是指电流流过人体对人体产生的生理和病理的伤害。可分为电击和电伤。触电方式分为直接接触触电和间接接触触电。定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有:(1)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2)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4)电流频率。(5)人体状况。从安全角度看

28、。电对人体的安全条件通常不采用安全电流,而是安全电压,因为影响电流变化的因素很多,而电力系统的电压是较为固定的,所谓的安全电压,是指为了防止触电事故而特定电源供电时所采用的电压系列。这个电压系列的V限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超过交流150500HZ有效值是50V。我国规定安全电压等级36V,24V,12V,6V。当电气设备采用的电压超过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一般环境的安全为36V,而存在高度触电危险的环境以及特别潮湿的场所,则应采用12V的安全电压。触电急救的要点:抢救迅速与救护得法。即用最快速度在现场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即使触电者失去知觉,心跳停止,也不能轻率

29、的认定触电者死亡,而应看作是假死,施行急救。触电急救的第一步是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因为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时间越长,对生命的威胁越大。下一步就是就地抢救。 结 语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用电基本方针,从根本上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必须在制度上,技术上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保护性的措施,统称为安全防护技术。例如:屏护、间距及安全标志等。其中绝缘防护是最广泛的安全保护措施之一。其中漏电保护器的安全也是必须的。 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运行是安全用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安装运行维修以及试验与测试各种电气设备或线路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安全要求,防止和减少其事故的发生。 电器设备的额定值是根据经济水平和科学技

30、术水平,为保证电气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安全运行所规定的技术参数定额。按照额定参数运行是保证电气设备安全的必要条件。例如:如果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与电网的额定电压不符合或电压偏移过大,将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发生设备或人身事故。如把24V的灯泡接于220V 电源将星形界限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误接成三角形接线等都将使用电气设备电流过大而烧毁。或发生绝缘击穿事故不使电气设备所通过的电流超过其额定电流,这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用电安全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应引起建筑单位的高度重视。在减少用电安全隐患,加强防范措施的同时,还要健全建筑施工管理体系,完善配套法规,使得建筑施工用电安全走向正规化、法制化。只有不断发现和有的放矢地解决建筑施工用电安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入手,从安全的点点滴滴抓起,确保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才会有建筑施工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希望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的可能,人身及财产安全才有切实的保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