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101.61KB ,
资源ID:1862192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6219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汇报.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汇报.docx

1、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汇报国家示范院校省级验收材料之五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汇 报 材 料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Pingdingshan Industrial College of Technology二九年八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汇报材料第一部分 专业建设指标完成情况1.1专业建设基本情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2006年12月被批准为重点项目建设专业以来,按照建设方案与任务书中的建设目标要求,形成了校企共育 “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四岗四层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建设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全面完成项目各

2、项建设任务,取得了预期的建设成果。1.2建设指标完成情况达成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群)按照任务书中的5项建设内容,20项二级指标,94个验收要点的要求,全面完成各项建设指标。建设指标完成情况达成度16项为100%,4项大于100%。如表1-1,表1-2所示。表1-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表 建设内容完成情况达成度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机电液气一体化综合实训室(新建)1、设备到位,包括2台机电液综合实验实训台,电梯、立体仓库、机械手模型、材料分拣装置到位;2、20个工位,面积80 m2;3、进行机电液控制实验实训。100%2、CAD/CAM实训室(扩建)1、设备到位,160套计算

3、机,交换机、服务器、购置软件;2、增加160个工位,增加面积150 m2;、进行CAD/CAM软件应用实训。100%3、数控加工实训基地(扩建)1、设备到位;2、完成1400人数控加工生产性实训;3、数控工艺员职业技能培训600人;、进行产品加工,加工平高集团、金戈马齿轮公司等企业的机械零件1万多件。100%实验实训内涵建设1、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的建立1、实训基地运作方案;2、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3、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4、实习实训基地运行资料。100%2、实验实训教学改革1、制定校内生产性实训标准,校外顶岗实习标准;2、开发电工电子操作、液压与气压传动、机床

4、电气控制等实训指导手册;3、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大于100%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1、形成“2+1”人才培养模式;2、构建“四岗四层次”专业课程体系;3、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100%2、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1、建成“机床电气控制”、“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液压与气压传动”优质核心课程;2、制定课程标准、进行课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企业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00%3、精品课程1、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建成教指委级精品课程;2、机床电气控制、机械制图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大于100%4、

5、生产性数控加工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河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成果鉴定,获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00%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培养1、专业带头人培养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张君。100%2、骨干教师培养培养4名骨干教师:边兵兵、闫巧枝、高立廷、张会娜。100%3、“双师型”教师培养培养6名“双师型”教师:高立廷、张会娜、张立娟、马桂荣、魏勇、胡长对。100%兼职教师聘用1、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聘用2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贾安海、戴留聚。100%2、企业能工巧匠1、聘用6名企业能工巧匠 :范文兵、乔世灿、张建涛、邵孝民、裴胜智、李国强;2、聘用8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蔡慧萍、王青松、王超雄、赵建有、秦国有、桑

6、金英、董晓钧、屈林太。大于100%社会服务1、对口支援1、对榆林技术学院,3名教师进行培养;2、对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进行实验实训室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的指导。100%2、技术培训1、完成609人技师等资格培训;2、完成123人中职师资培训。大于100%3、技术服务为平高集团福利机械厂、东联公司解决技术难题2项。100% 表1-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表 建设内容完成情况完成度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建成多功能模具综合实训室,进行模具拆装、塑料成型工艺、冲压成型工艺等实训。100%师资队伍建设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彭新荣、王胜利。100%课程体系和教学内

7、容改革1.出版CAD/CAM实体造型与实训、机械制造基础教材。2.制作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煤矿机械液压传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制造基础课件。100%1.3 资金使用情况按照任务书资金预算,各项资金足额到位,并有效运用到各项建设中。各项资金完成比例如表1-3所示。各项资金完成情况统计,如表1-4所示。表1-3 各项资金完成比例序号资金任务书预算金额(万元)实际投入金额(万元)完成比例1中央财政投入410410100%2地方财政投入296296100%3学院自筹0249.84行业企业投入50158.39316.78%5合计756147.38%表1-4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中央财政重点建

8、设专业及专业群资金完成情况统计表序号 金额项目任务书预算金额(万元)实际发生金额(万元)完成比率(%)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学院自筹行业企业投入合计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学院自筹行业企业投入合计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学院自筹行业企业投入1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硬件)205157362205157231.3689.08682.44100.00100.002实验实训内涵建设(软件)4040406.1346.13100.00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093814710938147100.00100.004师资队伍建设1教师培养421860421860100.00100.0052兼职教师聘用14132714137.93

9、34.93100.00100.006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群建设50501005050.7100.7100.00101.407其他项目社会服务20202010.5112.4842.99100.0089小计29650756410296249.8158.391114.19100.00100.00316.781.企业专家鉴定情况2008年8月27日平煤集团组织企业专家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进行鉴定,通过听取汇报、质疑和答辩,认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能够结合企业的岗位要求,构建了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重视生产性实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10、2009年4月26日,本专业召集河南省技术能手范文兵等企业专家召开校企共建成果座谈会,企业专家认为“2+1”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很快就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大大缩短了学生成为熟练工的时间。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成效2.1课程与岗位结合,构建“四岗四层次”专业课程体系2.1.1专业与企业结合,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 原专业定位不太明确,面向的就业岗位不够具体,使得专业课程体系岗位特征不太明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专业与企业结合,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要求吻合度不高的问题。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专业进行了广泛的企业调研,确定机电一体化技

11、术专业定位:为煤矿机械生产加工企业、机械制造企业培养岗位适应性较强的、具有较强数控加工操作技能及维护的操作工和较丰富加工工艺知识的数控编程工艺人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面向豫西南和平煤集团及周边地区机械制造企业。通过调研分析,根据该层次人才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确定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面向和就业岗位。即;从事数控机床操作及维护、机械零件加工、数控加工工艺制定、CAD/CAM软件应用等工作。毕业生具体面向的岗位:数控机床操作岗位、数控编程员(工艺员)岗位、CAD/CAM软件应用岗位、机床机修及电修岗位。原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理论+综合实践”两段式,使基础理论不能有效的服务实践课程

1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新的课程体系强化了基础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的系统性和互融性,解决了基础课和实践环节脱节的问题。同时注重学生职业资格取证的要求,将职业资格取证的应知应会内容,融入到课程内容中。2.1.2 课程体系的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依据数控机床操作岗位能力要求,遵循从感性认识到“基本能力-核心能力 -综合能力”的培养递进规律,按照 “认岗、习岗、贴岗、顶岗”四个岗位步骤,完成从入校时的“新手”,到出校门的“从业者”的培养过程。从“认岗”到“顶岗”,岗位能力逐步递升,对应“四岗”,融合“专业认知层、课内实践层、课程训练层、综合提高层”四个层次的实践环节,形成了技能渐进的

13、实践教学系统;同时,融入到各个实践环节的“必修基础层、服务基础层、专业基础层、拓展基础层”四个层次的基础理论课程全程服务于实践课教学,形成“三年不断线”基础课教学系统,构建“四岗四层次”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1所示。图2-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四岗四层次”课程体系一层次 “认岗”,增强学生对专业面向岗位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服务社会的思想情操。该环节主要指学生入校后对专业面向岗位的认识。该环节融合的实践课程为专业认知层:即指入校教育、专业教育,专业认识实习。二层次“习岗”,强化岗位生产基本原理和技术规律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该环节根据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分析生产过程的基

14、本原理和技术规律,即以岗位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实践教学包含课程内的综合实验项目以及课程内的现场教学,使学生逐渐“入门”。该环节融合的基础课程为服务基础类课程。三层次“贴岗”,贴近生产岗位,培养专业能力。该环节融合的实践环节为集中在整周进行的课程实训、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核心课程以及进行生产性实训的项目,学生在非常贴近实际工作岗位的校内实训室,完全按照生产人员的岗位操作过程,进行仿真实训和生产性实训,已经非常贴近生产岗位的生产,为下一步的校外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该环节融合的基础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四层次 “顶岗”,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培养综合能力。该环节融合的实践环节为

15、综合提高层,为顶岗实习,在最后一个学年,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工作岗位上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服务于该环节的基础课程为创新拓展层,特别是到第三学年,顶岗实习阶段,将专题讲座以及实习日记、实习周记的撰写作为基础课融入到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基础课全程服务于实践课教学。2.1.3技能渐进的实践教学系统 专业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实践课教学和基础课教学自成系统又相互融合。对应于“感性认识-基本能力-核心能力 -综合能力”递进过程,从“专业认知层、课内实践层、课程训练层、综合提高层”四个培养内容层面,细化实验、实训、实习的项目、时间、课时、教学场所等,使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从

16、校内到校外、由单一到综合、技能渐进,有机衔接,重构出技能渐进式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图2-2所示。实践教学环节 综合提高层课程训练层课内实践层专业认知层顶岗实习、毕业设计(25周+13周)主要指整周的课程实训及实施教学做一体的课程:1、电工电子操作技能实训(2周)2、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测绘(2周)3、机械零件加工(2周)4、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6周)5、液压与气压传动(3周)6、机床电气控制(5周)主要指课程内的实验项目、现场教学等实践环节。1、电工电子技术(实验)2、机械系统的拆装(实验、现场教学)3、控制电机(实验)4、数控机床工艺与编程(现场教学)参观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参观校外实习基地。

17、1、入学专业教育2、专业认识实习 顶岗贴岗习岗认岗综合能力核心能力基本能力感性认识第五、六学期第三、四学期第二学期第一学期图2-2 技能渐进实践教学系统示意图2.1.4基础课教学“三年不断线” 为服务于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根据“认岗-习岗-贴岗-顶岗”的培养过程,有针对性的开设基础课,特别是到第三学年,顶岗实习阶段,将专题讲座以及实习日记、实习周记的撰写作为基础课融入到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基础课“三年不断线”,全程服务于实践课教学,形成与实践教学环节相融合的基础课教学系统。该系统四个层次包括:“两课”必修基础类基础课;计算机应用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的服务类基础课;体现专业特

18、色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含创新教育在内的创新拓展基础类课程。基础课教学系统示意图如图2-3所示。基础课教学系统 拓展基础层专业基础层服务基础层必修基础层1、美术欣赏2、世界文明史3、人力资源管理4、现代企业制度5、企业管理6、实习日记、周记1、机械制图2、电工电子技术3、机械系统的拆装4、控制电机5、数控机床工艺与编程1、计算机应用基础2、高等数学3、英语(专业英语)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毛思、邓论、三个代表3、形势与政策4、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第三、四学期第二学期第一学期顶岗贴岗习岗认岗第五、六学期图2-3 基础课教学系统结构示意图2.1.5 职业资格取证内容融入课程中新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了

19、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设置了3门取证课程,将国家中、高级制图员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机械制图中;将国家中、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将数控工艺员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中。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参加国家组织的考核,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证书,这些课程的成绩与取证情况相结合。09届毕业生取双证率达96.5%,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2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平台三年来的建设体会,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要培养出企业满意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和企业共建教学管理平台。通过校企共建的教学平台,解决了学生生产性实训难、双师结构不尽合理、学生顶岗实习难等问题。2.2.

20、1加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比例专业在2005年原有基础上,聘请企业现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完善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到09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7人,企业5人,占71%,大大加大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中企业专家的比例。2.2.2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为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设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奠定了物质基础。(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广泛吸纳企业人员参与建设方案论证,综合考虑教学、操作、讨论、成果展示等功能,建成了CAD/CAM等仿真的实训室和金工实训车间、数控加工实训基地等生产型教学车间,目前,本专业具有仿真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室共9

21、个,同时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制定生产性实训标准,开发实验实训项目,满足了从“认岗”到“习岗”到“贴岗”的教学需要。(2)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以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本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分一般型、紧密型两类。在建设过程中,在保证基地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具有“教学化”功能的紧密型基地,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利益共享。目前,本专业紧密型的实习基地13个,这些基地实际上就是与企业共商建立的教学工厂,学生在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企业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在合作中逐步将企业项目、案例引入课程,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了专业的顶岗实习的有效实施。一般型的基地是指有学生在企业实习,但没有签订协

22、议的,这些基地在学生顶岗实习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2.3校企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专业主要采用“外聘内培”的方式,和企业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一是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使专兼结构更加合理;二是加强专任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聘请聘任企业高级技术人员2人,企业能工巧匠6人,中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8人。通过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和管理,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中。同时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并将兼职教师的管理列入师资队伍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专任教师的培养,采用进修培训、假期企业实践、假期校内实训室轮训等方式,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其中,3名教师赴德国参加课程设计培训、6名教师

23、高校进修、所有专任教师均有半年以上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三年来,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4名、双师型教师6名。6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一名教师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教学团队整体实力得到提升,双师结构趋于合理。教学团队承担教科研项目、学术研究课题18项,其中,工学结合生产性数控加工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获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建成省级(教指委)精品课程2门,在CN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59篇,其中核心期刊28篇。2.2.4校企共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效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了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全程都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参与。对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和

24、毕业设计(论文)关键环节,校企紧密合作,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共享,学生顶岗实习实施双重身份(学生、员工)、双条线路(学院、企业)管理模式,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建立了“迅速反馈、及时改进”的教学质量反馈与反应系统,一方面对学生评教、调查座谈、问卷、检查、听课、网络等渠道获得的教学信息及时反馈,另一方面快速反应,实行自我调控的质量诊断与预警,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时给出诊断,提出建议,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2.3形成校企共育“2+1”人才培养模式原“4.5+1.5”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学生职业成长路线不很明确,顶岗实习时间较短等问题。校企共育“2+1”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在06级、

25、07级、08级实施 “2+1”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3.1 “2+1”人才培养实施过程校企共育“2+1”:是指根据数控机床操作及维护岗位能力形成的规律,把学生在校学习的三年时间划分为“2”和“1”两个阶段。 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实施人才培养。“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前提是专业构建的校企合作教学平台。 “2”和“1”两个阶段的教学实施过程如表2-5所示。表2-5 “2”和“1”两个阶段实施过程人才培养阶段企业融入度“2”阶段“1”阶段第1学年第2学年第3学年第1学期第2学期第3学期第4学期第5学期第6学期4周14周实践教学系统(技能渐进)专业认知层课内实践层课

26、程训练层综合提高层基础课系统(三年不断线)必修基础层服务基础层专业基础层创新拓展基础层两系统融合认岗习岗贴岗轮岗顶岗轮岗顶岗毕业设计企业兼职教师融入度校内专职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专职教师参与教学 2.3.2 “2”阶段教学实施“2”阶段即指前两学年,为校内学习阶段,第一学年以专任教师为主,在校内主要学习必修基础类和服务基础类课程,实践教学完成课内实践环节。第二学年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以专业能力课程为主,完成仿真实训和生产性实训。“2”阶段完成认岗、习岗和贴岗。 “认岗”:参观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参观校外实习基地,熟悉生产环境,

27、以增强对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学习场所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习岗”:进行课程内实验,使学生逐渐“入门”。改革验证性实验项目,根据岗位开发实验项目。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改革为:“CA6140型车床主传动系统传动路线分析”。“习岗”的学习场所以校内实验实训室为主。“贴岗”:进行整周课程实训、理实一体的核心课程教学、生产性实训,逐步贴近生产岗位,为下一步的校外顶岗实习打下基础。如:从整周的金工实训,学生进行普通机床的操作训练和简单零件的加工,到后续的理实一体课程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在实训车间进行“教学做”一体的学习训练,完成从简单

28、到复杂的零件加工,到最后的来料加工生产性实训,一步一步贴近生产岗位。“贴岗”的学习场所在校内实训基地。2.3.3“1”阶段教学实施“1”阶段在第三学年,进行校外“顶岗”实习,以兼职教师为主,专任教师全程参与管理,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工作岗位上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开始与企业全面接触,并根据生产岗位的生产特征选取毕业设计课题并完成毕业设计,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服务于该环节的基础课程为拓展基础课,以选修自学为主,学习“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等课程,将实习日记、实习周记的撰写作为基础课融入到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基础课全程服务于实践课教学。2.3.4顶岗实习取得成效校企结合 “2+1”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1”阶段的顶岗实习,它既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也是对“2”阶段教学成效的一个检验。根据专业面向的主要就业岗位,安排学生在六个岗位上进行轮岗实习,即:按照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要求,学生每月一岗,循环轮换,轮流顶岗。1、顶岗实习管理第一阶段:校内准备阶段,进行顶岗实习动员。由专业实习工作小组和系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动员,确定并落实第一轮岗位学生名单,顶岗实习的内容要求和要达到的岗位能力标准,聘请实习基地领导、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安全教育。第二阶段:轮岗顶岗阶段,该阶段在企业进行6个岗位的轮岗实习,每个岗位4-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