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33KB ,
资源ID:18831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831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床头捉刀人》阅读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床头捉刀人》阅读答案.docx

1、床头捉刀人阅读答案床头捉刀人阅读答案 导读%20: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20: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雄远国:威震远国。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20(接见匈奴使臣)。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捉刀,握刀。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20既毕:指接见完毕。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20%2

2、0)2.帝自捉刀立床头(%20%20) 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解释为_;“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解释为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一、l.认为%202.握%203.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4.但是 二、名词%20使者%20动词%20让 三、略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的相貌丑陋,不足以威震远国,便让崔季珪代替,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接见完毕,派 * 问使臣:“魏王这人怎样?”匈奴使臣回答说:“魏王高雅的风

3、采很不一般,但是床头握刀的人,这才是一个英雄。”魏武帝听到这些,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臣。 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20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

4、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20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

5、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长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长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

6、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选自扬子晚报) 12.本文围绕着菊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3.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1)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2分

7、)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妙处。(2分)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3)文章第段写屋旁巴掌大的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4.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4分) 菊事阅读答案 12.一盆菊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了一大丛。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给人们带来温情。评分: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1)“柔软”原指质地不坚硬,这里指人们的表情温和亲切,形象地写出菊花带给人们心情的变化。 评分:(1)本小题2分%20,答出“表情温和亲切”得1分,答出“菊花带给人们的变化”

8、得1分,意思对即可。 (2)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菊的淡定从容之美。 评分:(2)本小题2分,答出“拟人”得1分,答出“淡定”得1分,意思对即可。 (3)写空地长满杂草,交代菊花生长的环境,衬托菊花顽强的生命力。 评分:本题共3分,答出空地特点1分,交代菊花生长的环境1分,衬托菊花顽强的生命力1分,意思对即可。 14.要点提示:(1)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2)面对荣誉或得意之时,淡定从容;(3)营造温情,改善环境;(4)学会坚守,无论冷落还是繁华。 评分:本题共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从另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9、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礼拜二午睡时刻 何君华 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背包客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毡房没有上锁。 水壶里早已经没有一滴水,要不是渴得实在难以忍受,背包客是不会有失礼貌地闯进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背包客一推开门就发现炉子上有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茶壶拎了起来,像刚跑了一千里戈壁的老马一样一口气把奶茶喝了个精干。 背包客在桌上放下二十块钱,又觉得不妥,还是觉得应该等主人回来。 阿拉坦乌拉带着他的羊群跑到遥远的乌日更草场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 背包客听见

10、屋外的动静,连忙起身走了出来。背包客抱歉地说:“老大爷,实在对不起,我见你家没有锁门,冒昧闯了进来,请你原谅。” 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背包客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 背包客以为主人生气了,只能像一棵秋天的马连草一样局促地站在那里。 等安顿好羊群,主人终于说话了:“什么是锁?” 背包客这才发现,主人的门上根本没有锁。 主人的话让背包客 * 震惊了。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已经走到二十一世纪,竟然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锁。背包客试图给主人解释一番什么是锁,但是他马上陷入了困境,他发现给一个没见过锁的人解释什么是锁无异于给一个没见过马的人解释什么是套马一样困难。他只能勉强解释说,锁是一种工具,把它安

11、在门上别人就进不来,只有用钥匙才能把它打开。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 主人马上摇了摇头:“那怎么行,那肯定不行。” 背包客说:“那怎么不行,那样的话别人就进不来了呀。” “那怎么能行呢?那路过的牧民们口渴了就没有水喝了呀。万一碰到风雪天,上哪里找马奶酒暖身子去?累了上哪里休息?”主人不解地问背包客。 原来,主人房门大开就是为了方便像背包客这样的口渴者进来“偷”水喝呀。 背包客无言以对,更加无地自容。 “我们早晨从东边出发出去放牧,到了晚上则从西边回来,中间要走很远的路,不饿不渴不疲乏是不可能的,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阿拉坦乌拉比划着说。 “为什么不从同一个方向回来呢?”背包

12、客不解地问。 “成吉思汗说,我们不能在同一天内两次践踏同一片草场。长生天赐给我们辽阔的草原,是赐福给我们,不是用来糟践的。” 主人生起了火,问背包客:“年轻人,在这里住一晚吧?” “好。谢谢!”背包客兴奋地说,又补了一句,“打搅了。” 吃晚饭的时候,背包客还是不甘心阿拉坦乌拉老人怎么能没见过锁呢,这简直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于是问道:“你们这里所有的牧民都不上锁吗?就不怕东西被偷?” “为什么要偷呢?每一个哈丹巴特尔草原的蒙古人都有手有脚啊。”主人不解地反问。 “可是你不怕别人进来把你的东西吃光喝光?” “我也会吃光别人的呀。我今天跑了趟乌日更草场,就在那里饱餐了一顿。”主人哈哈大笑。看起来,他对

13、今天的伙食很满意。 躺在阿拉坦乌拉老人家暖和的床上,背包客失眠了。背包客万万没想到草原上的牧民们竟然不知锁为何物,用阿拉坦乌拉老人的话说门只是用来抵御风寒而不是用来防贼的,这简直太 * 了。 第二天早上告别阿拉坦乌拉老人,背包客又不甘心地走了几户牧民家,结果真的像老人说 的那样,每一户都是家门洞开! 背包客 * 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很快,背包客写的游记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奇迹就发表在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一时间,更多的驴友像蜜蜂一样涌向了哈丹巴特尔草原。 背包客再次来到哈丹巴特尔草原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这回他看到了更加令人震惊的场面家家户户都上了锁! 他迫不及待地找到阿拉坦乌拉家

14、,想弄明白这一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阿拉坦乌拉老人家里竟然也上了锁一只油绿的梅花挂锁在阳光下分外刺眼。 “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鞍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 “家家户户都上了锁。这不,我只好骑马走这么远的路回家吃饭。”老人不高兴地说。 此刻正是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礼拜二午睡时刻,背包客没有一丝困倦,但是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口干舌燥。他有一股打人的冲动,但是终于什么也没做。他只是孤独地站在那里,像一个永恒的忏悔者。 (选自xx年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4.分析“背包客发表游记”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15、 5.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背包客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阿拉坦乌拉为什么用“并不理会”“自顾自”这种态度对待背包客?) “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鞍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为什么要强调阿拉坦乌拉“中午时分骑马归来”?) 6.“锁”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丰富内涵,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锁”的理解。 礼拜二午睡时刻阅读答案 4.交代了驴友蜂拥而至的原因,为“奇迹”消失做铺垫,使小说情节急转直下。 5.阿拉坦乌拉认为奶茶就是给那些口渴的人喝的,在草原上人人都

16、这么做,没有必要解释和道歉,同时背包客说的“锁门”也让他疑惑不解。 与上文“直到今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第回了家”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驴友“顺手牵羊”的行为困扰了草原牧民,改变了他们生活的状况。 阅读理解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失根的兰花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

17、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

18、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

19、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guo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

20、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注】陈之藩,科学家,散文家。河北霸县人。1924年生,国立北洋大学机电工程系毕业,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 郑思肖(1238-1317),宋朝末年著名的诗人、画家,福建省连江县人。 失根的兰花阅读答案 1.写出与第段中“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 士可杀不可辱 。 2.第段

21、中加点的“彩色版画”是指( B )。 A.回忆中的童年生活 B.回忆中的8岁时跟叔叔割麦的情景 C.童年时绘制的8岁时跟叔叔割麦的情景的彩色版画 D.成年后绘制的8岁时跟叔叔割麦的情景的彩色版画 3.第段画线句“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不矛盾。作者虽身处异国,渴望见到故乡的种种,所以“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但真的见到又会勾起对祖国无限的思念,感情难以承受,所以又说“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样的说法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深爱着的祖国刻骨铭心而又无法排遣的思念之情。 4.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联系上下文,品

22、味第段“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一句中“搬”字的表达效果。“搬”指物的移动,这里强调了作者虽身处海外却难以释怀的思乡爱国之情 。 5.从全文看,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描绘美国校园的景色? 最后一趟生意 吉姆拉蒙特 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现在沙漠上空。他开着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远处的浓烟告诉他,战争正在他的祖国里进行着。 天气晴好,很炎热,没有一丝风,对面驶来一支车队,车上也坐了很多人,这情景有点像这个国度里的乘卡车赶集的人群。不过不同的是,不是卡车,而是坦克,上面都是外国人,手里拿枪。他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他,就这样交叉而过。 “

23、该死的战争!”他暗暗地咒骂。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最后一趟生意做完。” 他转头看了看驾驶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是能让他感到唯一欣慰的东西。 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边停着不少坦克,那长长的炮管和多边形的脑袋简直让人不寒而栗。不少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站在路边。一个外国士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他定了定神,停下了车。这几天,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首都出来,所以现

24、在,路上除了坦克,就只有他一辆车了。 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有一个为首的看了看这破车,弯下腰,又看了看他,问道:“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A.他笑了笑,用那士兵能听懂的语言生疏地答:“长官,我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战争几时才能结束?” “快了,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像是看到了车里的相框,“这烟还不错,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年纪。” “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我不想干

25、了。”B.他看了看外国士兵,仍然微笑地回答。 “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者,你就可以回来放心地开车了。”士兵靠在车窗上,也许那么多天来,第一次遇上对他微笑的原住民,因而心情也不错吧。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吧,”士兵显然有些兴奋,他也许认为,这里的人民,还是有不少欢迎他们的,“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你的妻儿呢?” C.他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依旧得意忘形的士兵,还有他身边其他拿着枪的外国人,一

26、字一句地说道:“天堂。” 他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惊骇和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间滑落的烟头。 然后,他按下了按钮。(选自全球最佳短篇小说,略有删改) 注:故事背景为美国入侵 * 时期。 1. 说说文章以“最后一趟生意”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2. 文章一、二段的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 3.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出租车司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故事情节解析。(3分) 4.文中ABC三处都写到了司机的笑,请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和作用。(3分) 5.文中出租车司机以自杀式爆炸的方式与入侵的外国士兵同归于尽的行为给你怎样的感受?并请谈一谈你对战争的看法。(3分) 最后一趟生意阅

27、读答案 1.出租车司机做最后一躺生意,他将以自杀式爆炸的方式与入侵的外国士兵同归于尽的行动;控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悲剧。(一点一分)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战争背景等;渲染紧张的氛围;为下文“复仇”情节作铺垫。 3.是一个热爱家人,热爱祖国,敢于牺牲、英勇无畏、冷静、机智的平民“战士”。(答出三点即可) 4.神态描写,这里的笑,是司机为掩饰自己内心强烈的仇恨的笑,正是因为主人公有笑作为掩盖,才使外国士兵产生了麻痹,与主人公友善的聊天,最终使主人公自杀式袭击成功。表现了司机的机智勇敢和镇定。 5.评分标准:“对出租车行为的感受”和“对战争的看法”两个要点各1分。参考答案: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很壮烈,让人震撼,我们不难感受到战争所带给他的伤害与打击是沉重的,也激起了他强烈的反战情绪。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远离战争。 内容仅供参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