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8.82KB ,
资源ID:18859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859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说学案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说学案及答案.docx

1、马说学案及答案马说学案及答案【篇一:马说导学案及答案】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他,才华横溢,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踌躇满志,却抑郁不得志。他,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韩愈!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文言语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3.理解文中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

2、代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人才常哀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马说。(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 执策而临之:面对。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2)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解释为“喂”) 才美不外见(通“现”,解释为“表现出来”)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解释为“才能”) 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解释为“吗”) (3)一词多义 能: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安求其能千里(能够) 食: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食不饱(吃) 一

3、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餐) 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完) 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 其:不知其能千里(代词,代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反问词,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副词,恐怕)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的) 之: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无意义)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千里马,代词) 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使) 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以:不以千里称也(凭借)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4)古今异义 然后有千里马(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接词) 故虽有名马(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古义:低贱的人;今义:被人劳役,没有人身

4、自由的人) 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并列连词) 是马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词) 策之不以其道(古义:方法;今义:道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等同,一样;今义:等候)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古义:仆役;今义: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 (5)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吃完。 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3.作者链接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先

5、生,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4.文体链接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上不拘一格,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6、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我们学习马说,要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着重体会其语言的力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读一读【交流点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

7、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译一译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交流点拨】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交流点拨】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3.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交流点拨】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

8、起死在马厩里,不会因为它日行千里而著称。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交流点拨】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交流点拨】鞭打它,不能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交流点拨】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二)文本探究 仔细阅读第一段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交流点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交流点拨】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

9、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小结 文章一开篇就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见解,这就说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即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的作用,因为除伯乐以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无知小人的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成对地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

10、形容,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痛惜之情。 四、板书设计 马说 世有 -伯乐 重 要 然后有-千里马 五、拓展延伸 “千里马”是一种比喻,把“人才”比喻成“千里马”。我们以后将会成为各种各样的人才,现在,大家能不能以我们学过的文言文或诗歌名句、名言警句等为依托,引经据典,言之有序地谈一谈“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或者说“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人才”。 “人才”“千里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也是马说之所以千古流传的主要原因。人才应该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应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应具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虚怀若谷;应具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宽广眼界;应具有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舍我其谁”的雄大气魄;应具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的吐故纳新;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德行?我们赋予“人才”的内涵太丰富了。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唐风的天空里,韩愈的“伯乐”“千里马”给世人带来震撼,激起古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这是什么原因呢?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文本探究 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食不饱。 2.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什么? 【交流点拨】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交流点拨】对千里马的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12、 4.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交流点拨】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5.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交流点拨】“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二)主题探究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交流点拨】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来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2.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交流点拨】“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

13、。 “食马者”是指愚昧无知的统治者。 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交流点拨】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三)语言品析 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特点。 【交流点拨】托物寓意的写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有咫尺论万里之势。文章语言简练,三个“也”字举足轻重。七个“不”字别有蕴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七个

14、“不”字如江河直下,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 (四)写法探究 1.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交流点拨】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2.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交流点拨】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命运,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假如你将来也遭遇到怀才不遇的情况,那么你会认同以下哪一种情况呢?也可以谈谈这几种

15、 情况以外的认识。 毛遂自荐:锥在囊中,脱颖而出 苏秦:悬梁刺股,发奋再学 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诸葛亮:三顾茅庐方出山 姜子牙:垂钓等待,80岁遇文王 【交流点拨】时代不同,人的观念也在改变,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的来临,更不能坐失良机,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要抢抓住机会,毛遂自荐,增大成功的希望。【篇二:马说导学案(含答案)】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能背诵全文,译读全文。 一、导入:(说说有关马的成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愈的马说。 【一马当先】【千军万马】【天马行空】【心猿意马】【犬马之劳】【汗马功劳】【老马识途】

16、 二:下面我们来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要求:大声地向你身边的同学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作者、写作背景、文体方面的知识。 1、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

17、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三、整体感知 1、给下面字词注音 2、一起来朗读课文。 (有可以背诵的,可以当堂背诵。如果没有,请同学们课后完成背诵。) 四、下面来积累重点字词句

18、。 (1)解释加点的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日行千里的马 但是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辱没 马夫 跟普通的马一同死马厩 用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是:这样,指示代词。 虽:虽然。 才 :才干。 美:好的素质。 见:通“现”,表现;显现。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犹,尚且。欲:想要。 常:平常的,一般的。 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19、其意, 策之:鞭打马 以:按照 道:正确的方法。 材:通“ 才 ”才能。 鸣之:马鸣叫,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执策:拿着马鞭。临:到.跟前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邪:通“ 耶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其(2):恐怕,表推测语气,确实。 (2)一词多义 1.策 策之不以其道 ( 鞭打 ) 执策临之( 马鞭 ) 2.之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指马。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节助词,不译。 )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结构助词,的 ) 3.其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驱赶千里马的。) 其真无马邪?(表反问,加强语气。 ) 其真不知

20、马也。 (表推测,“恐怕”。) 4、以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 5、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尽,竭尽)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1才美不外见: “ 见 ” 通“ 现 ”,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 食”通“饲”饲养; “ 材 ” 通 “ 才 ”,才能。 3其真无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 (4)、翻译句子。一组一句。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2、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辱没在马夫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3、一食或尽粟

21、一石 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顿粮食。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的的特点来喂养它。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养马人)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到)马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6、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能识得千里马吧! 五、向身边的同学说说文章大意。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写下来,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六、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方面的知识,并解决积累了重点的字、词、句,理解了文章大意。请同学们课后做好复习巩固,并为下一节课学习文章

22、主题作好预习。 马说导学案 课时: 第二课时 学案设计: 王文华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 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一、导入:世人常常感叹机遇不至,自己纵有惊天动地的伟才,却难遇上一个欣赏自己的伯乐!于是,古之文人常抒发出不平之鸣,从屈原的离骚到李商隐“不问苍生问鬼神”,直到韩俞的“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于是,历史上演了一幕幕时常相似的画片: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不能不令后人为之扼腕长叹!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深入探究马说的主题,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情感情。 二、1、

23、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三、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第二段: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四、理解课文,筛选原文填空。 1、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描绘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本文的主旨(中心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

24、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五、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仅仅是在说马吗?如果不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不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2、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寓义。 写法:托物寓意千里马有才能的人。 伯 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修辞:排比 作用:增强语势,表

25、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 4、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 5、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生活中,一般是有了去发现人才的人,人才才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6、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一、要具有良好的资质或才能;二、后天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三、要能遇到善于识别人才的伯乐。 六、巩固拓展 1、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

26、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3、读完本文以后,你认为伯乐应具有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 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赵普不怕触怒宋太祖,为国三荐人才。 七、小结

27、:在封建社会,人才因统治者的昏庸无知而被埋没的悲剧让我们痛惜。当今社会,我们拥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激励的挑战。我们无法改变社会,但能改变我们自己。愿大家努力拼搏,超于自我,成为驰骋生活中的千里马!【篇三:马说导学案及答案】目标导学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2体会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3学习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伯乐( ) 骈死( ) 槽枥() ( ) 相马( ) 粟 ( )外见() 食马( ) (2)文学常识积累。 马说选自_,作者_,字_,

28、_代著名 文学家。他与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_。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用以陈述作者 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初一学过的_ 就属这一文体。 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 )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 )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 ) (5)安求其能千里也 ( )( )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 (7)执策而临之 ( )( ) 3三读课文,口头翻译句子,了解课

29、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例: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1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 (2)不能尽其材同,。 (3)其真无马邪同,。 (4)才美不外见同,。 2.一词多义 执策而临之() 其真无马邪? () (1)策(2)其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马也 ( ) 食不饱,力不足() 骈死于槽枥之间 () (3)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4)之策之不以其道 () 食

30、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 () (5)而(6)以而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 ()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翻译下列句子。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2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4本文的写作手法有何特点? (六) 总结归纳 本文采用 的写法,论述 的问题,作者 将 比做“千里马”,将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 之情,对不能知能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与鞭挞。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祗辱( ) 骈死()槽枥() 一食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