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0 ,大小:181KB ,
资源ID:18939465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9394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案.doc)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案.doc

1、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案 Introduction I. 主要内容 作者在本章阐述了全球化概念,文化融合和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概念。首先,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视角把握全球化的概念,了解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同时,论述了全球化的历史起源,阐述了现代化等概念。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还分析了全球化的形成要素。其次,在文化融合方面,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第一,文化多样性的论述。介绍了在全球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几个概念:世界文化,宏观文化和微观文化。第二,劳动力多样性的阐述。第三部分是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弊端。最后,作者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相关问题。充分论证了跨文化交际的概念,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进行有

2、效跨文化交际的关键策略,以及跨文化培训的相关问题,从而形成理解文化差异的能力。 II. Teaching Objectives1.to identify the definitions of globalization, culture mer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to identify some relevant concepts about these three main themes3.to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 able to recognize and analyze cultural factors

3、III. Teaching Course1. Present the Cultural Phenomena to Students (1) Present some cases involving different cultural contacts between person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or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ame country (2) Then lead to the concept of globalization 2. Warm-up Questions 1) Do you want to go abroa

4、d? Whats your aim? 2) Do you find whether its easy or not to get along with foreign friends?3. Key terms 0.1.1.a. Globalization (from economic standpoint) (从经济学角度定义全球化): It is conceived as a process of increasing involvemen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经济学视角中的全球化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国际商务往来过程)。 0.1.1.b

5、. Globalization (from sociological standpoint) (从社会学角度定义全球化): It occurs when the constraints of geography on social and cultural arrangement recede as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become increasingly aware that they are receding. 0.1.1.c. Globalization (from Marxist standpoint)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定义全球化): It is wha

6、t people in the third world have already experienced for several centuries. It is called colonization. (全球化是第三世界国家在这几个世纪所遭受的苦难,即殖民化。) 0.2 Caucasians(高加索人): 较新的人类学研究显示,現代人的历史先是从非洲与中东到了欧洲,然后再从欧洲到了东亚, 所以高加索人(Caucasians)主要分为印欧雅利安人和闪族、含族等“挪亚的后裔”) 在生命历史变动过程中,总是界与东方人和黑人之间。如上所述,现代三大人种的形成, 得力于两次分裂:第一次经历了“非洲人

7、与异非洲人之间”(between Africans and nonAfricans)的分裂,第二次经历了“东方人与高加索人之间”(between Orientals and Caucasians)的分裂. 0.2 Hispanic:It came into common use as a result of the 1980 Census to identify various U.S Spanish-speakers shared roots to Spain. It refers to that population segment with the capability of speak

8、ing and comprehending the Spanish language, whose ancestry is based in a Spanish-speaking country, and who identify with Hispanic cultures. 1980年人口普查时开始通用的称呼。主要指讲西班牙语、祖先来自讲西班牙语的国家并且认同西班牙文化的人。 0.2.1. a. World culture(世界文化): It is the idea that as traditional barriers among people of differing culture

9、s break down, emphasizing the commonality of human needs, one culture will emerge, a new culture to which all people will adhere. 世界文化指的是一种的新文化。不同文化背景所带来的传统隔阂消除后,就会产生强调人类需求共性的,受到全人类拥护的世界文化。 0.2.1. b. Macroculture(宏观文化): It implies losing ethnic difference and forming one large society. 宏观文化意味着种族差异的消

10、失和更大的社会的形成 0.2.1. b. Melting pot(大熔炉): It means 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ing backgrounds and nationalities. 大熔炉指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们之间的社会文化的同化. 尽管大熔炉这一比喻所内涵的文化意义是动态的,但它从来都不能很精确的表达美国文化的意义。确切地讲,美国社会的不同文化融为一体并变成一个独特的文化实体,在美国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实际上,美国国内的多种文化一直都相互适应,相互汲取经验,但他们从未丧失自我各种文化一直保留着自己独特传统。比

11、较而言,在象征美国这一多元文化社会的比喻中,“色拉盘”是最好的形式。就象色拉中的不同种类的成分一样,美国社会中的不同群体文化相互平等、独立,相互依存。这是现代美国社会的现实,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0.2.2. Diversity(多样性): It refers to the mix of people from various backgrounds in the labor force. 多样性是指在劳动力中,具有不同背景的人们的混合体。 0.2.3 b. Stereotype(文化定势): It is used to refer to negative or positive judgme

12、nts made about individuals based on any observable or believed group membership. 0.3.1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 It involve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e. 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4. Supplementary Case and material.Supplementary English case: 0.1.1.a. Global corporations suc

13、h as AOL-Time Warner and McDonalds are seen as undermining local culture. Because the United States has promoted both free markets and democracy throughout the world, global market are perceived as reinforcing U.S wealth and dominance.0.2.2 Chinese business values also emphasize kinship, interperson

14、al connections, respect for elders, and hierarchy. These values are a result of three decades of Communism, which stresses a collectivistic society. Despite a recent move to a market economy, factories and larger businesses in China still reflect past collectivistic characteristic characteristics. F

15、or example, in the collectivistic society,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jobs for all well as cradle-to-grave welfare for workers and their families. This system in China is known as “the Iron Rice Bowl”.Dominant managerial valu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e “achievement and success, belief in hard work,

16、 pragmatism, Puritanism, rationality, impersonality in interpersonal work relationships,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cceptance of competition, and individualism.” 中文补充案例及材料: 0.2.3.b. stereotype(文化定势):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格,美国人随便,日本人敬业。 0.3.3.a留学生李英初次出国,到达美国不久被朋友请去参加一个聚会(party),他准时参加,但却发现很多人都姗姗来迟,穿得也很随便。在聚会上,有几种饮

17、料和一些简单的食物,但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菜。聚会上熟人很少,好不容易见到了马克,于是与他攀谈起来,谈了大约十来分钟,马克说他要和另一个朋友去谈谈,就走开了,李英十非常失望。聚会的主人把他介绍给一两个人,然后就再也不管他了。两个钟头以后,他借故离开了聚会。回到家,他还很饿,不得不煮些面条吃。他决心以后再也不参加这类聚会了。这次聚会对于李英来说是一次不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为什么李英会失败呢?这与他原来的一套想法有关。他认为,既然是聚会,人们就应该准时到达。既然是请客,就应该准备丰盛的食物。既然是朋友,马克就应该一直和他聊天,不应该把他扔在一边。既然是主人,就应该热情招待。李英去参加聚会时,脑子里的这一

18、系列想法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想法,对于宴请、朋友、主人应该是怎样他有自己的预期,他设想美国的情形大约与中国情况差不多。正因为他抱着这些想法,又缺乏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经验,所以,人虽然已经到了美国,但是思想却并未改变。这些固有的想法成为李英从事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 0.3.3. g 关于中美决策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对受群体主义和权威主义取向影响的中国人来说,人们很少把谈判过程当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人们在作出决策的过程中,把相当多的众多因素综合考虑,包括对方的态度、感情和情绪。他们对别人的情感和态度十分敏感,而且友谊、感情、以及态度等这些美国人很少考虑的因素,对中国人来讲都起很大的作用。

19、人们往往群体讨论,领导作决定,即决定未必是大家或集体作出的。对美国人来说,最高目标是完成任务,因此,所有的事情都该按着一种能确保完成任务的最佳方式进行。这样: 1、具体的责任明确的分派给个人; 2、制定必要的决策和完成必要任务的权力也同时分派给哪些责任承担者; 3、把有关政策的信息和议事程序提供给有关的个人,以便保证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应付意外事件,认清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在职权范围内自行作出决策。美国人认为,责任、权力和精确的信息紧密相连,并且必须由个人掌握。每个人应当在上级领导下,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讲究效率,完成既定目标,解决实际问题。 0.1 关于全球化: 有鉴于上,我们对全球化的研究明

20、确地是从规律性的(is)全球化开始的。“全球化” (Globalization)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它的词根global,即全球的,而global的词根又是globe,即地球、全球。可见,“全球的”(global)首先是一种空间上的称谓,“是地球在空间的位置的产物,是对生存的具体完整性和完善性的召唤,它不是把人类区分开来而是使人类抱成一团。”1其实,这里也蕴涵了一个全球化的前提,那就是全球化是对应于,当然也是开始于“非全球”的。这种非全球就是以空间地域割裂方式存在的民族、国家和地区。从“非全球”到“全球”显然意味着某种历史时代的“断裂”。全球化(Globalization )的“化

21、”(-ization)则表明从非全球到全球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它是一种趋势和过程。所以,“化”包含着一种时间和历史性的规定。这不仅表明全球化始终是变动的,我们只能历史地把握全球化,而且表明,全球化也是一个时间上的称谓。可见,全球化首先是关于时间、空间变化的描述。 人们对全球化的时空间变化作出过经济、文化、政治、交通、通讯等多方面的回答,但那都是一种表象,最为根本的实质是,全球化是描述人类活动的时间、空间上的变化。那就是人类活动逐渐从“非全球”的局限走向“全球”的广度,而且这个过程即使对每一个具体的行动来说,所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速度越来越快,甚至是即时的。这种时空压缩(time-spa

22、ce compression)的结果是,“使在场与缺场纠缠在一起,让远距离的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与地方性场景交织在一起。”2以往不同地方的人们交往急剧增加并相互制约和影响。也正因为此,人们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具有相同性:如果有丧钟敲响,不要问为谁敲响,它越来越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丧钟;如果有福音传布,也不要问是谁的福祉,它越来越将布之于四海。总的结果就是,世界愈来愈变成了一个整体全方位的一体化。在马克思看来,今天所谓的全球化不过是一个人类活动逐渐摆脱民族和地域的局限,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全面依存关系的趋势和过程,即民族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11。 对于全球化动力的考察,无论学者们是坚持单一原因还是复合原因

23、,是强调技术变革、市场力量,还是意识形态以及政治决策等等,都不过是人们活动的具体样式及其偏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描述性的全球化定义全球化是描述和指称这样一种人们经验到的事实和趋势:随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其核心)和与此相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人类活动日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人们的活动之间越来越具有了极强的相关性,世界因之联为一体。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往往以为全球化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的事情。其实,学界一般公认全球化是起于15、16世纪的,我们所理解的全球化不过是全球化的当代阶段。也就是说,全球化本身是变动的,我们只能按照理想类型的方式去分阶段的地把握。许多学者都对全球化的阶段进行了划

24、分,但笔者以为综合技术进步和人的发展状况来划分全球化阶段可能更为有效。 一是工业时代的全球化。它从15、16世纪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贸易活动使世界各国从古代民族和古代国家开始反思性地建构为现代民族-国家,同时,这些民族-国家之间发生了关系。工业革命更导致了“世界工场”的形成,“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2233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3在这个阶段,全球化所体现的主要是群体与群体44(民族-国家之间)交往的增加,国

25、际秩序成为引人注目的问题;在各民族-国家内部,基本上完成了向“人的依赖关系”的告别。 二是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化。20世纪6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20世纪80、90年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已经成熟且被广泛地运用,网络技术则使个体开始真正有可能“摆脱各种不同的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并且可能有力量来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生产(人们所创造的一切)”。4个人开始成为了世界意义上的个人了。同时,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一系列主要国家都完成了市场化改革,以市场一体化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成为这一阶段的显著特色。经济市场一体化

26、和技术的网络化是这个阶段的标志。它标志着人类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个体和类成为了全球化的两极。 所以它需要也必然发展到未来的第三个阶段,那就是共产主义阶段。只有在那个阶段,“各个个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形式,由于共产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那些异己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5个人真正成为世界意义上的个人,他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整个世界、人类发展的前提。目前人类就处于全球化的第二个阶段,即信息时代的全球化。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全球化”概念本身随着信息的传布而被全球化了,人们经常不假思索地理解的全球化就是指这个阶段的全球化。Chap

27、ter I CultureI. 主要内容 本章首先从知性(理性)、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跨文化交际学五个角度给出了文化的定义。紧接着介绍了文化的五个特点。然后,引出了文化身份的概念,文化身份的本质,文化身份的形成过程以及文化身份的特点。最后给出了一些与文化有关的术语,如:亚文化、和文化、亚群体、规范、规则(惯例)、角色和网络。II. Teaching Objectives 1 To identify the definitions of culture, culture identity, subculture, co-culture, subgroup, norms, rules, rol

28、es and networks. 2 To understand the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3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identity and subgroupsIII. Teaching Course 1. Present the Cultural Phenomena to StudentsTry to explain the campus culture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Is there subculture, subgroup, nor

29、ms, rules, role and network on our campus? 2. Warm-up Questions1). What is culture? Try to give your definition of culture.2)Then lead to the concept of globalization.3. Key terms 1.1.1. Culture ( from intellectual perspective ): Culture is “the arts and other manifestations of human intellectual ac

30、hievement regarded collectively”(从知性角度定义文化:作为整体的人类智力成就的艺术和其他表现。) 1.1.2. Culture ( from anthropologic perspective ): Culture is “ the customs, civilizations and achievements of a particular time or people.” (从人类学角度定义文化:文化是某一特定时间或人类群体的习惯、文明和成就) 1.1.3. Culture ( from social perspective ): culture may b

31、e defined as what a society does and thinks.(从社会学角度定义文化: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社会的所为和所想。) 1.1.4. Culture ( from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 culture is the collective programming of he mind which distinguishes the members of one category of people from another。(从心理学角度定义文化:文化是使一个人类群体成员区别于其他人类群体的思维的总体规划。) 1.1.5. C

32、ulture ( from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 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 values, and norms 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从跨文化交际学角度定义文化: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念和规范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念和规范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1.3 Culture Identity: members who consciously identify themselves with a group desc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