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03.90KB ,
资源ID:191672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9167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五章 胃肠道肾的功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五章 胃肠道肾的功能.docx

1、第五章 胃肠道肾的功能 第五章胃肠道、肾的功能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以及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主要部位与方式;熟悉食物在胃肠道内消化与吸收的基本过程;了解运动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掌握排泄的基本概念和尿的生成过程,以及肾脏在维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熟悉影响尿生成的因素;了解尿的理化特性,以及运动对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教学重点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以及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主要部位与方式;了解运动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排泄的基本概念和尿的生成过程,以及运动对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教学难点 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主要部位与方式。尿的生成过程;肾脏在维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多

2、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教 学 内 容学时分配:2 学时授课过程: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新课引入:第五章胃肠道、肾的功能 第一节 胃肠道的功能与运动一、消化与吸收的概念(一)消化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的过程,它包括: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还将食物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送。化学性消化:即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将大分子物质(如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机械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同时进行,相辅相成。(二)吸收消化道内的吸收是指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或消化后的产物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消化是吸收的重要前提。二、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过

3、程:营养物质完全消化有赖于消化道平滑肌的机械运动和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的化学作用。1、消化道平滑肌:除口、咽、食道上端肌肉及肛门外括约肌是骨骼肌,消化道的其余部分都主要由平滑肌组成。消化道平滑肌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特性,自己的特点: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较骨骼肌为低。消化道平滑肌在体外适宜的环境内,仍能进行节律性运动,但其收缩缓慢,节律性远不如心肌规则。消化道平滑肌经常处于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具有紧张性。紧张性对消化道各部分保持一定的形态和位置,以及使消化道的管腔内经常保持一定的基础压力有重要意义。平滑肌的各种收缩活动也都是在紧张性的基础上发生的。消化道平滑肌有较大的伸展性。作为中空的

4、容纳器官,这一特性使消化道有可能容纳好几倍于自己原初体积的食物。消化道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于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很敏感。2、消化液:人体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总量每日达68L。消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消化液分泌量(L/d)PH主要成分酶的底物酶的水解产物唾液1.0-1.56.6-7.1沾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胃液1.5-2.50.9-1.5粘液、盐酸胃蛋白酶(原)蛋白质、胨、多肽内因子胰液1.0-2.07.8-8.4HCO3胰蛋白酶(原)蛋白质氨基酸、寡肽糜蛋白酶(原)羧基肽酶(原)肽氨基酸核糖核酸酶RNA单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酶DNA-淀粉酶淀粉麦芽糖、寡糖胰脂肪酶甘油三酯脂肪酸、甘油、甘油一

5、酯胆固醇酯酶胆固醇酯脂肪酸、胆固醇磷脂酶磷脂脂肪酸、溶血磷脂胆汁0.8-1.06.8-7.4胆盐胆固醇胆色素小肠液1.0-3.07.6粘液肠激酶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大肠液0.58.3粘液HCO3(一)口腔内的消化人的口腔内有三对大的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还有无数散在的小唾腺。唾液就是由这些大小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经咀嚼肌运动被磨碎,并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便于吞咽。从吞咽到食团入胃约需68S,一般不超过15S。因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短,唾液的化学性消化能力弱,所以仅有少量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降解为麦芽糖。(二)胃内的消化1、胃内的物

6、理性消化食物入胃后,借胃壁运动与胃液混合,继续进行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食物入胃后,胃容受性舒张使胃容量由空腹时的50ml增加到进食后的1.52.0L,以暂时储存进入胃的食团。食物入胃后5min,胃蠕动即开始。胃蠕动有利于食物与胃液混合,协助完成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功能。食物由胃进入小肠的过程称胃排空。胃排空速度依食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不同而异。稀的、流体食物比稠的或固体食物排空快,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三类食物中糖类排空最快,蛋白质其次,脂肪类最慢,混合性质的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h。2、胃内的化学性消化胃内消化液是胃液,它是无色酸性液体,pH为0.91.5。正常人胃液分泌量为1

7、.52.5Ld1。胃液中完成化学性消化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和胃蛋白酶。盐酸不仅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而且在进入小肠后能引起促胰液素分泌,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胃蛋白酶原在适宜酸性环境下激活为胃蛋白酶,它能将蛋白质降解为蛋白月示、蛋白胨及少量多肽。胃液分泌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的,进食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三)小肠内的消化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即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小肠内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在这里,食糜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许多营养物质也都在这一部位被吸收入机体。因此,食物通过小肠,消化过程基本完成。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

8、入大肠。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随食物的性质而有不同,一般为3-8h。1、小肠内化学性消化主要消化液是胰液、胆汁和小肠液。(1)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消化夜,它是小肠内具有很强消化能力的消化液。胰液无色,显碱性,pH为7.88.4。正常人分泌量为12Ld1。胰液主要成分的消化作用 胰液主要成分 消化作用 重碳酸盐 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核苷酸酶脱氧核糖核苷酸酶中和盐酸,利于胰酶活动淀粉麦芽糖脂肪脂肪酸甘油甘油一酯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蛋白质多肽、氨基酸RNA降解DNA降解在非消化期,胰液几乎不分泌或很少分泌。进食后胰液分泌即开始。所以食物是兴奋胰腺的自然因素。进食时胰液分泌受神经和

9、体液因素的双重控制,以体液调节为主。(2)胆汁:由肝脏分泌,其成分很复杂,其中胆盐是参与消化吸收的主要成分。胆盐能乳化脂肪,增加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3)小肠液:为弱碱性液体,pH为7.6。正常人分泌量变动范围很大,通常为13Ld1。小肠液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大量的小肠液可以稀释消化产物,使其渗透压下降,有利于吸收的进行。真正由小肠腺分泌的酶很少,主要是肠致活酶,它可激活胰蛋白酶原,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小肠本身对食物的消化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的,即在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上皮细胞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肽酶可将多肽分解为氨基酸、麦芽糖酶将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等。这些酶可随脱落的肠上

10、皮细胞进入肠腔内,但它们对小肠内消化并不起作用。2、小肠内物理性消化:(1)小肠紧张性收缩能加速内容物的混合及转运。(2)分节运动:一种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能促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及淋巴液回流;(3)小肠蠕动能将内容物向下推送。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随其性质而变化于38h范围内,由于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小肠机械运动能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而且小肠腔内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几乎可以使糖、脂肪和蛋白质彻底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葡萄糖、甘油、脂肪酸及氨基酸等,所以食物消化的主要部位在小肠。经过小肠内消化的食物最终进入大肠。人的大肠没有复杂的消化活动。

11、大肠的主要机能在于吸收水分,同时为消化后的残余物质提供暂时储存的场所。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其中的粘液蛋白对肠粘膜的保护作用和润滑粪便的作用。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内,大肠的机械性运动将内容物向下推送,最终通过排便反射将粪便排到体外。三、营养物质在胃肠道的吸收(一)吸收的部位1、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能力和吸收速度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消化道各部位的组织结构、食物被消化的程度及停留时间。(1)食物在口腔和食道基本上不被吸收;(2)胃可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3)大肠主要吸收盐类和剩余水分。(4)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因为小肠具备吸收大多数营养物质的条件。2、小肠:作为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的结构与机

12、能有以下特点:小肠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人的小肠长约4m,其粘膜具有环形皱褶,并拥有大量的绒毛;绒毛上的每一柱状上皮细胞的顶端约有1700条微绒毛。由于环状皱褶、绒毛及微绒毛的存在,小肠的吸收面积比同样长短的简单圆筒的面积增加600倍,可达200m2左右。绒毛内还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这些都是营养物质吸收后的通路。食物停留时间较长。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随食物的性质而有不同,脂肪停留时间最长。通常食物在小肠内可停留38小时。食物在小肠内基本完成消化过程。(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1.糖类消化后的吸收:糖类必须消化为单糖才能被小肠主动吸收进入血液。单糖的主动转运有赖于钠的主动转运,当钠的主动转运被

13、阻断后,单糖的转运便不能进行。2.蛋白质消化后的吸收:食入的蛋白质及内源蛋白质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几乎全部被小肠主动吸收进入血液。氨基酸的主动转运也同样需要有钠的主动转运提供能量,当钠的主动转运被阻断后,氨基酸的转运便不能进行。3.脂肪消化后的吸收:在小肠内脂肪的消化产物(脂肪酸、甘油一酯及胆固醇等)很快与胆盐形成微粒,通过胆盐的亲水作用到达微绒毛。在微绒毛处,脂肪酸、甘油一酯及胆固醇等从微粒中释放出来进入粘膜细胞而被吸收,胆盐则留于小肠腔内。长链脂肪酸及其甘油一酯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大部分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与细胞中的载脂蛋白结合成乳糜微粒,然后进入细胞间液,再扩散入淋巴;中、短链脂肪酸及其

14、甘油一酯在小肠上皮细胞中不需要再合成甘油三酯,可直接进入门静脉。4.水分及无机盐的吸收:在小肠内被吸收的物质不仅仅是由口腔摄入的食物,喝入的水和由各种消化腺分泌入消化道中的水分、无机盐和某些有机成分,也有部分在小肠内被吸收。人体重吸收回体内的液体量可达8Ld1。水分的吸收都是被动的。各种溶质,特别是NaCl的主动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是水分吸收的主要动力。单碱性盐类如钠、钾、铵盐的吸收很快;多碱性盐类则吸收很慢。凡能与钙结合而成沉淀的盐如硫酸盐、磷酸盐等不被吸收。三、肌肉运动对消化与吸收机能的影响 人体在进行运动时可引起活动的肌肉和内脏血流的重新分配,即骨骼肌的血管扩张以增加血流量,胃肠道血管

15、收缩以减少血流量。胃肠道血流量减少将导致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减少,同时运动应激也使副交感神经活动受到抑制,胃肠运动减弱,总的结果是消化能力下降。 如在极量运动导致胃肠道相对缺血时,人体会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有时会表现出腹痛、腹泻、呕吐等运动性胃肠道综合症。所以在运动与进餐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饭后不宜立即从事剧烈运动,应休息半小时1小时;剧烈运动结束后,也应适当休息后再进餐,应休息15分钟半小时。否则会影响人体消化吸收机能。第二节肾的功能与运动(一)排泄概念 机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代谢尾产物,还有某些摄入过多的或不需要的物质(包括进入体内的异物和药物代谢产物),都必须及时排出体外。生理学

16、上将人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尾产物、多余的水分与盐类,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毒物等,经由血液循环运送到排泄器官,并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由大肠排出不属于排泄。(二)排泄途径人体主要排泄途径有四条:由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CO2和少量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随呼气排出。由大肠排出。主要是肝脏代谢所产生的胆色素(通过胆汁排入肠道),以及经肠粘膜排出的一些无机盐,如钙、镁、铁等。由皮肤排出。包括水分、盐类(如NaCL)及代谢尾产物(如尿素)等以汗腺分泌汗液的形式排出。由肾脏排出。人体绝大多数代谢尾产物以尿的形式排出。肾脏泌尿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排泄途径。以尿的形式排出的排泄物种类最

17、多,而且量也最大。肾脏排尿,不但能排出体内大量的代谢尾产物,而且对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以及保持内环境稳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肾的结构特点1.肾单位的基本结构特点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人体两侧肾脏约有17024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个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肾小球是一团球状毛细血管网,其两端分别和入球小动脉及出球小动脉相连。肾小球的包囊称为肾小囊,它有两层上皮细胞,内层为脏层,紧贴在毛细血管壁上,外层为壁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层衔接。肾小管全长分为三段:近球小管。包括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髓袢细

18、段。包括降支细段和升支细段;远球小管。包括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肾小管管腔与肾小囊的囊腔相通,许多条肾小管又汇集成集合管,很多集合管汇入乳头管,最后开口于肾盂。尿液按下列途径生成并排出体外。2.肾脏的血液供应有以下特点:肾脏血流量大;肾脏毛细血管血压高;形成两套毛细血管网。二、尿的生成:尿的生成全过程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的滤过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从毛细血管滤入肾小囊囊腔的过程。滤液中除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余成分与血浆近似,渗透压和酸碱

19、度也与血浆相似,称为滤液。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生成的滤液量称肾小球滤过率(GFR)。健康成年人约为120-130mlmin-1,据此计算的一昼夜的滤液量约为180L。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促使血浆内物质滤入肾小囊内的力量;血浆胶体渗透压是促进肾小囊水分进入毛细血管内的力量;肾小囊内压对抗血浆内物质滤入肾小囊内。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内压比较稳定,为10mmHg;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的胶体渗透压分别为20mmHg和35mmHg;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其它器官的毛细血管动脉端血压高

20、,平均为45mmHg,而且入球端与出球端相差12mmHg。所以肾小球入球端毛细血管的有效滤过压为:45-(20+10)=15mmHg;出球端为45-(35+10)=0mmHg。此计算结果表明,血液由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流向出球小动脉时,有效滤过压逐渐降低,滤过作用逐渐减弱;在出球端,当有效滤过压降为零时,滤过便停止。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肾小球滤过膜是指肾小球毛细血管管壁和肾小囊内层。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约比全身其它部位的毛细血管管壁的通透性大25倍。生理情况下,滤过膜通透性比较稳定,血液中的血细胞、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不能通过以外,各种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物以及分子量较小的白蛋白等均可通过

21、滤过膜。有效滤过面积约为1.5m2以上,这样大的面积有利于血浆的滤过。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浆量。健康成年人安静时,流经两侧肾脏的血量约为1200mlmin-1,肾血浆流量约为600700mlmin-1。生理情况下,动脉血压变化在80180mmHg范围内,毛细血管血压变化不大,所以肾小球滤过率保持相对恒定。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或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体内血液发生重新分配,使肾血浆流量大为下降。严重缺氧、或CO2浓度增加、或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加时,都会引起肾血浆流量显著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必然下降,滤液随之减少,终尿也减少。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重

22、吸收是指滤液中的成分经过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周围血液中去的过程。经肾小球滤过的滤液量一昼夜可达180L,而排出的终尿量仅为1.52L,终尿量约为滤液量的1左右。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是选择性重吸收。滤液中的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水分和电解质大部分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小部分被重吸收;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不同部位对滤液的重吸收能力是不同的。近球小管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6070的滤液在此部位被重吸收;髓袢、远球小管和集合管对滤液的重吸收分别为10、10及1020。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即160180mg100ml-1 (8.889.9

23、9mmolL-1)时,尿中即可出现葡萄糖,尿糖浓度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滤液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左右,此现象称为球管平衡。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是指其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滤液中去的过程,如酸性物质过多时对H的分泌、为促进Na的重吸收而对NH3、K的分泌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泄是指其管腔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滤液中去的过程,如肌酐、马尿酸以及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的排泄。血液流经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分泌与排泄后,形成终尿排出体外。三、肾脏在维持机体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一)

24、肾脏在维持机体水平衡中的作用水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成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维持正常物质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生理情况下,体内水分含量相当稳定,摄水量与排水量保持平衡。1、肾脏对机体水平衡的调节能力非常强。在大量饮水时,尿量增加,可达15002000mld-1;相反,在机体缺水时,尿量减少,可仅有350400mld-1。通过肾脏对机体水平衡的调节,无论饮水过多或过少,体内水分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仍可维持或接近正常。2、机体水平衡的调节还有赖于许多因素的调节,如中枢神经系统、激素,尤其是抗利尿激素(ADH)。ADH是下丘脑某些神经元合成的激素,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25、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量,使尿浓缩,尿量减少,即发生抗利尿作用。当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等情况使机体脱水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ADH释放增多,起抗利尿作用,排出浓缩尿而保留水分。反之,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使ADH释放减少,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排出稀释尿。循环血量也影响ADH的释放。大量失血时,血量减少,ADH释放增多,抗利尿作用加强,尿量减少,有利于血量的恢复。大量饮水后,循环血量增多,ADH释放减少,抗利尿作用减弱,尿量增加,恢复正常血量。另外,动脉血压升高也会抑制ADH的释放。(二)肾脏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机体每天都产生许多酸性代谢产物,尤其是剧烈运动时,产

26、生的酸性代谢产物会更多。其中挥发性酸如H2CO3,可以从肺排出;不可挥发性酸则几乎全部经肾脏排出体外。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能分泌H,H的分泌总是伴随着Na的主动重吸收,即排酸保碱。此过程主要发生在近球小管。近球小管在排出H的同时,重吸收Na和HCO3,用以缓冲酸性物质,使血浆NaHCO3/H2CO3比率在20:1范围内,PH维持正常。当体内碱性物质过多时,上述过程减弱,促使碱排出。肾脏还可以通过分泌NH3和H与强酸根形成相应的铵盐排出体外,同时也促进NaHCO3的重吸收而起到排酸保碱的作用。此过程主要发生在远曲小管。四、运动对肾脏泌尿机能的影响(一)运动对尿量及其成分的影响 人体活动时,尤其是

27、剧烈运动时,机体代谢活动增强,血液发生重新分配,造成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致使尿量减少;运动时动脉血压升高以及因大量出汗所致的血浆渗透压升高,也都会刺激下丘脑释放ADH,ADH释放增多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加强,即抗利尿作用加强,最终使尿量减少。 剧烈运动时,机体还产生许多酸性代谢产物。所以运动后,尿PH值降低,而且尿中肌酐和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的含量也增加。(二)运动与运动性蛋白尿 健康人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含微量的蛋白质,常规检测不出来,视为尿蛋白阴性;但在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尿中会出现大量蛋白质,即尿蛋白阳性,经一定时间休息后,尿蛋白自行消失。所以称健康人运动后

28、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为运动后蛋白尿。 尿蛋白阳性率及尿蛋白量与运动强度、运动量有密切的关系。在运动生理学界常采用这一指标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监控。评定负荷量和运动强度的大小。负荷量和运动强度大时,运动员易出现运动性蛋白尿,而且尿蛋白量随之增加。观察运动机体对负荷量的适应能力。机体适应能力差,则尿蛋白阳性率增高,而且尿蛋白量也增加。反映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同一个体在完成相近运动量时,尿蛋白量相对稳定。当训练水平提高时,尿蛋白量减少。运动后尿蛋白的个体差异较大,对同一个体来说,尿蛋白是一个很灵敏的指标。与运动项目有关。长距离跑、游泳、自行车、足球、赛艇等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阳性率较高,尿蛋白量较大;

29、体操、举重、排球等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的阳性率低,尿蛋白量少。目前认为运动性蛋白尿发生的机理可能与运动时酸性代谢产物的刺激、肾血管收缩而造成缺血和缺氧、肾组织结构改变及肾单位出现急性损伤等因素有关。思考(作业)题:1、解释:消化 吸收 排泄2、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主要部位与方式;3、食物在胃、小肠内消化与吸收的基本过程; 4、尿的生成过程、影响尿生成的因素。5、运动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运动对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课后小结:1、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主要部位与方式;2、食物在胃肠道内消化(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与吸收的基本过程;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3、运动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4、排泄的基本概念和排泄的四个途径。5、尿生成过程的三个环节。6、肾脏在维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影响尿生成的因素。7、剧烈运动对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有时可出现运动性蛋白尿或运动性血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