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3.33KB ,
资源ID:19256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9256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部编版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部编版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docx

1、精品部编版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班级: 姓名: 二则对比阅读一、复习练习册P26-27二、比较阅读文言文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2)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 拟:(相比) (3)柳絮因风起(趁,乘) (4)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5)太丘舍去(舍弃) (6)去后乃至(才) (7)相委而去(舍弃) (8)下车引之(拉,牵拉) (9)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未若柳絮因风起/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B元方入门不顾/将军宜枉驾顾之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相委而去/委而去之3.翻译句子(1)与儿女讲论文义译文:和子侄辈们讲谈论议文章的义理。(2)“白雪纷纷何所似?译

3、文:白雪纷纷像什么?(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文: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开了。(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文:您与我的父亲相约在正午,(您)正午却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5)元方入门不顾译文: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4.两篇短文塑造了几个聪敏儿童的形象,但侧重点不同:甲文侧重赞赏人物的才气,乙文侧重写人物懂得为人的道理,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甲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乙文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

4、” 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答: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笑”前喻,“乐”后喻;为“柳絮”一喻而“笑乐”。第一种意见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第二种意见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任选一种来答即可)5.从这两篇短文我们能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从乙文中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假如你是陈元方,你会怎么做? 答: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要勇于改正错误;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成人要为儿童作

5、出好的表率(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如果我是陈元方,我会接受父亲友人的道歉,并亲自带着他去追赶父亲。(此题未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三比较阅读文言文幼时记趣和陈太丘与友期:【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

6、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加点字意思(1)项为之强(脖子) (2)以丛草为林(把) (3)驱之别院(驱赶) (4)方出神(正) (5)无信(信用) (6)无礼(礼貌)(7)引(拉,牵拉)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7、。) (9)君(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10)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2、翻译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文: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文:您正午却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文: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5)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译文:忽然有个极大极

8、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无信”和“无礼”两点反驳。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感到惭愧,拉元方的手,想讨好他。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讲诚信。4、下列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驱之别院/项为之强 B.去后乃至/乃重修岳阳楼C.项为之强/不足为外人道也 D.拔山倒树而来/学而不思则罔5、拓展延升(1)幼时记趣中的自然之趣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社会交往,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或感想。答:幼时记趣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鞭数十,驱之别院。说明作者的可爱和有

9、童心。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诉我们做人要知错就改,待人有礼,守时守信这样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2) 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你认为怎样才能拥有“物外之趣”?)答: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联想。(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答: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第

10、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狼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 11-13 题。 (共 8 分) 【选段一】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

11、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选段二】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2)以为且噬己也,甚怒。 怒:恐惧。 (3)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4)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2、 去:离开。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 分)(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从通道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3.整体看这两则材料,我们得知:屠户之所以没有被贪婪、狡诈、凶狠的狼吃掉,是因为他:(1)及时丢掉幻想,早下抵抗决心;(2)勇敢机智。黔之驴之所以避免不了悲剧命运,是因为它:(3)过早暴露自己;(4)和老虎相处久,让它熟悉了自己。这充分说明了认清形势的重要性。(4 分) 【2016山东省东营卷】(二)(9分)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

13、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

14、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拊(f):拍。橐(tu):袋子。嘐嘐(jio)聱(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虿(chi):蝎子一类的毒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盖以诱敌 盖:原来是 止增笑耳 止:只是 意暇甚 意:神情、态度。 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于:在2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文: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15、。(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译文: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答: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人对方圈套。4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答:甲中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氷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

16、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赋)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三、下面是同一作者的写狼的文言文,按要求比较阅读,完成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17、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蒲松龄【乙】两牧竖(牧竖: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牧竖蒲松龄1比较狼与牧竖中相同的实

18、词,分别写出它在文中的意思。狼不敢前(上前) 一狼径去(离开) (1)前 (2)去 跑号如前状(原来) 相去数十步(距离)两狼之并驱如故 (原来)(3)故故令嗥 (故意)2比较阅读狼与牧竖两文,回答狼中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牧竖从大狼身上体现出了什么? 答:狼中两狼的形象特征是贪婪、凶残、狡诈;牧竖从大狼身上体现出了愚蠢、母爱。3狼与牧竖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和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提示: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19、。)4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文: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竖下视之,气已绝矣!译文: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6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D)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

20、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7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我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四、比较下面两篇文言,完成后面的练习。【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1、?止增笑耳。【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目似瞑(闭眼) (2)将舐其喉(咬)(3)信不诬哉(确实、的确)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遗留、留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

22、犬阻之,不使前也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文: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译文: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5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答:共同特征:阴险、狡猾、奸诈。作者的态度: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诫子书比较阅读一、论语、诫子书片段比较阅读【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23、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2)曲肱而枕之(胳膊) (3)夫君子之行(品德) (4)意与日去(意志,志向)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24、治性。译文:学习需要(内心)宁静,才能靠学习获得,不学不能扩大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 完成学业。过度享乐便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则不能陶冶品性。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答: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两文都强调了重视品德的修养;甲文主要运用了排比、比喻;乙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或对偶)。二、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比较阅读【甲】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

25、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周公诫子【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注】行:操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26、。 淫漫:荒淫,怠惰。 励精:振奋精神。意:意志。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1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见闻广博) (2)非学无以广才(扩展)(3)悲守穷庐(屋子) (4)又相天子(辅佐)2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在 ) (2)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因为 )(3)夫君子之行(放在句首作发语词 ) (4)险躁则不能冶性(无实意,就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夫此六者,

27、皆谦德也。译文: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附:翻译一: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

28、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咀嚼,吐出口里的食物,(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聪明睿智,并用不愚昧来保有他的人,必定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翻译二:品德

29、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穿井得一人阅读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 之者曰:

30、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 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等到 ) 2国人道之(说,讲 ) 3不若无闻也(不如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得到,获得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找到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能够 )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